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春雨霏霏訪青蓮
——經(jīng)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二十五

  四川江油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出生之地,《李太白集》中有17首詩與它有關。對于這樣一個孕育了中國詩壇北斗的龍穴鳳巢,我當然是心醉而神往之。終于有了一個機會,我去成都參加一個學術會議,赴會途中我從綿陽下車,改乘“太白號”旅游列車前往中壩。中壩是江油縣城所在地,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也霑了大詩人李白的遺澤,這個昔日偏僻的縣鎮(zhèn)如今也繁華熱鬧起來:不僅能聽到京腔吳語四方之音,也間有金發(fā)碧眼或矮小敦實的東西洋人;“放血大甩賣”的商業(yè)廣告和“春風夜夜情”夜總會招牌,與“李白紀念館由此前進”的指示牌一起在霓虹燈下閃耀,使人覺得兩個不同的時空被疊合到一起,古樸的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喧鬧被捏合成一個不倫不類的巨靈神,身上穿的是笨重的鎧甲,手里拿的卻是“諾基亞”。

  江油縣城也有個“李白紀念館”,匾額和門旁的對聯(lián)皆為郭沫若所撰。對聯(lián)曰:“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基本上概括了李白一生的經(jīng)歷和性格特征,內容、書法皆為上乘。紀念堂內有“太白橋”、“青蓮池”、“太白書屋”等遺址。但我想:李白年輕時雖在江油作過小吏,但這是傲岸清高的李白后來羞于提起的。況且,小吏能有如此地=的書屋,也只能是后人的附會。對如此不符合李白性格,李白又不愿提及的這段往事,如今作如此張揚,還要展出供人參觀,李白九泉若有知,不知要作何感想?搞如此的新古董,是頌揚先賢以增江油風采,還是為了吸引游客增加收入?我不得而知。我在江油紀念館前穿街而過,直奔李白的故居——江油城南三十里的青蓮鄉(xiāng)。

  一、青蓮鄉(xiāng)與隴西院

  從中壩到青蓮鄉(xiāng)的道路正在翻修,將沙土路改成六車道的水泥路,“以發(fā)展旅游觀光事業(yè)”,眼下不通客車,沿途只有運送水泥沙石的拖拉機。也是聊勝于無吧,我就坐在車廂的沙石堆上,冒著三月的濛濛春雨,一路“突、突、突”地駛向李白青少年時代生活過的地方。

  青蓮鄉(xiāng)是一塊不大的山間平原,大匡山、小匡山、太華山、天寶山和紫云山簇擁在北面、西面和東面,唯有南面無遮無攔,一直通向那越來越寬廣的成都平原。兩條碧水——盤江和涪江分別從他的東西兩側穿過,“涪江中瀉而左旋,盤江迂回而右抱”,遠遠看去,就像是仙女肩上披下的兩條白色的飄帶。青蓮鄉(xiāng)的中心青蓮鎮(zhèn)是個山鄉(xiāng)小鎮(zhèn),兩條窄窄的街道呈十字形交叉。房屋多是土墻瓦頂木板門,買些當?shù)爻霎a(chǎn)的竹器、木器和四川盛產(chǎn)的辣椒粉,似乎還像千年以前那樣古樸,唯有街頭的電線桿和偶爾駛過的汽車、拖拉機,告訴我們李白的時代已一去不返。青蓮鄉(xiāng)在唐以前叫清濂鄉(xiāng),因濂水(盤水的別稱)而得名,因濂水清碧,當?shù)厝嗽阱ムl(xiāng)之前又加了個“清”字。我想,這個“清”字也許還帶有對政治清明、吏治廉潔的企盼吧!到了宋代,為了紀念李白這位“青蓮居士”,便將“清濂鄉(xiāng)”改名為“青蓮鄉(xiāng)”。

  青蓮鄉(xiāng)在古代也曾有過輝煌,晉武帝時這里是縣治(當時稱彰明縣)所在。當時以濂水為界,其北為羌族聚居地,漢人則在水南居住。于是,濂水上的渡口就成了漢、羌兩族百姓交往貿(mào)易的聚散地,來往擺渡的則全是勤勞有氣力的羌族婦女,因此渡口也就叫“蠻婆渡”。因“蠻婆”帶有歧視之意,所以今日用諧音改稱“漫坡渡”。據(jù)當?shù)貍髡f“李白的母親就是江北的羌族姑娘,婚后有次從蠻婆渡歸來,有尾紅鯉魚跳入她的懷中,回來后就有了身孕,十個月后生下李白。李白出生時,異香滿室,紅光臨窗。這大概是根據(jù)后來“謫仙人”的雅號附會的傳說,因為具有關史料,李白是在五歲(一說三歲)時,有其父李客遷來此地的。但李客為什麼要從遙遠的西亞碎葉入塞度隴,越秦嶺穿劍閣,落腳于迢迢千里外的窮鄉(xiāng)僻壤青蓮鄉(xiāng),李白母家在此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解釋。另外,李白一生蔑視禮法,放蕩不羈,儒家的傳統(tǒng)很少對他產(chǎn)生影響,過去多從他的道家情思和性格特征等方面作出解釋。但這種豪放性格是如何形成?他又為什麼不像杜甫那樣認為“詩是吾家事”,反而喜愛游俠和神仙?這與他生活成長在一個胡漢雜處的環(huán)境有無關系?李白高鼻深目,性格開朗豪放,從三十年代起,就有學者推斷他是胡人,上述的傳說可否提供另一種思考的途徑?

  青蓮鎮(zhèn)的東南方,緊挨著盤江紅崖,有一座優(yōu)雅的莊院,這就是李白的故居“隴西院”。李白的祖籍隴西成紀,父親李客從西北經(jīng)商到蜀,看中了青蓮鄉(xiāng)的優(yōu)雅清靜,便在此筑舍建院以作終老之所,取名“隴西院”,是不忘故土之意。今日的隴西院院門為牌樓式建筑,院門兩邊是清代書法家何紹基撰書的一幅對聯(lián):“弟妹墓猶存,莫謂仙人空浪跡;藝文志可考,由來此地是故居”。院門后的通道通向一所古宅,據(jù)說這是故宅遺址的一部分,小小的天井內花木扶疏,濃陰匝地,濛濛的春雨將枝葉浸潤得油綠發(fā)亮,也許是因為雨天或是修路客車不通,整個天井內就我一人在前后徘徊,更增添幾分英雄去后、花開無主的寂寞和惆悵。據(jù)《彰明軼事》記載:隴西院并非李白之父所建,李客遷居青蓮鄉(xiāng)后,原住在今“太白祠”東的桂花園內。李白被唐玄宗召為供奉、任翰林學士后,江油的地方官在今日的隴西院替李家建了座府第,這就是后來的隴西院。隴西院在唐末毀于兵火,宋代又重建。宋代的隴西院門上高懸兩塊匾額:一是御賜的“金馬門”,另一是名家所書的“太白府”。明末,隴西院再一次在戰(zhàn)亂中被焚毀,清代乾隆年間又重建,光緒年間又增設了四重殿堂:倉頡殿、太白殿、文昌殿和地母殿,唐時的“太白府”匾額尚存。只是到了民國初年再逢戰(zhàn)亂,此匾方不知去向。隴西院的屢興屢廢,真有點像我們民族的歷史,不知何日方能永止戰(zhàn)亂,四海一家。

  二、紛竹樓與磨杵石

  竹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它的中空、勁節(jié)都被賦予了人格上的內涵,作為謙遜和節(jié)操的象征。四川因多山,氣候又溫暖,所以竹子特別多,種類也特別繁富,有邛竹、實心竹、湘妃竹、箬竹、叢竹等等,還有別處很少見到的方竹,竹身呈方形。至于粉竹,則為江油一帶所獨有。此竹外層有白白的細絨,像粉一樣,內層則呈暗紅色,很像傅粉的少女的面容,所以又有個雅號叫“美女竹”。當?shù)貍髡f,美女竹的產(chǎn)生,與李白的妹妹李月圓有關。李月圓是李白唯一的妹妹,聰明又伶俐。三、四歲時就跟在哥哥的后面,學哥哥吟詩舞劍的樣子。這位姑娘還有個秉性,就是偏愛當?shù)氐内鲋瘛@畎字冈诠鸹▓@定居后,專門替這個寶貝女兒在園北的沈碧池畔蓋了座小樓取名“圓月樓”,并按女兒的意思在四周種上邛竹。李白也常到這里和妹妹一起彈琴賦詩、賞竹觀魚。李白曾有一首詩:“一潭沉碧映雙娥,乘槎漁子到銀河。竹影蕭蕭有笛韻,聲聲盡是杜康歌”,據(jù)說就是詠歌粉竹樓和沉碧潭的。由于李圓月經(jīng)常在竹林徘徊,又用梳妝后的脂水澆灌,邛竹葉漸漸起了變化:翠綠的竹皮漸漸變成暗紅,外面還長出粉白的絨毛,當?shù)厝税堰@種邛竹改稱為粉竹。公元七二六年,李白離鄉(xiāng)遠游,再未回過故鄉(xiāng)。李圓月因思念兄長而日漸憔悴,幾年后病死于閨中。李圓月病逝后,就埋葬在樓后的粉竹林內,當?shù)匕傩諡榱思o念她,曾在林內造祠塑像,并將此樓改稱粉竹樓。

  今日的粉竹樓在青蓮鎮(zhèn)北約一里的太華山下,是一座廟堂式建筑,為清道光十七年(公元一八三七)重建。門前牌樓下有當時縣令撰的《重建紛竹樓記》。據(jù)該記記載,此樓“自唐迄明,崇祀不斷”,明末曾毀于戰(zhàn)火,清初改為“牛王廟”,道光十七年重建時又恢復為“粉竹樓”。穿過牌樓進入大門后,迎面為一四合院,正殿居中是李圓月的立像,沉思中略帶悲苦,似乎還在想念她那騎鯨捉月而去的兄長。

  從粉竹樓西行不到兩里即是漫波渡,渡口的南側兀立著一塊沙巖,巖面向里凹陷,石體呈弓形,這就是有名的磨杵石。據(jù)當?shù)貍髡f,兒時的李白聰明又調皮,能過目不忘但就是不好好讀書,常常溜到江邊來玩耍。有次,他看到一位老婆婆拿著個鐵棒在這塊石上磨,一連好幾天都是如此就忍不住詢問起來。老婆婆說,是要把它磨成個繡花針。李白覺得這太難了,鐵棒磨成針,這要到哪年哪月呀?老婆婆卻認真地說:“只要功夫深,鐵杵自能磨成針”。李白聽后,才感到自己所缺少的,正是老婆婆這種堅持不懈的專一精神,從此心無旁騖,可苦攻讀,終于成為中國詩壇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這塊磨杵石也就成了紀念李白以及開啟后人的一道風景。

  與石頭有關的還有一件紀念物,就是“石牛”?!独钐准分杏惺住对伿!罚骸按耸∥』钕衽?,埋藏吳地數(shù)千秋。風吹遍地無毛動,雨打渾身有汗流。芳草齊眉難入口,牧童扳角不回頭。自來鼻上無繩系,天地為欄夜不收”。這是李白集中最早的一首詩作,據(jù)信寫于少年時代。詩中所詠歌的這頭石牛,出土于青蓮鄉(xiāng)西南二里的武家坡,該地亦因此牛后來改名為石牛溝。關于這頭石牛,清代乾隆年間修的《彰明縣志》中有記載:“石牛溝,有石狀如牛,每作祟踐食田苗,為世人窺見擊損,今石尚存”??h志中所說的作祟和擊損事,源于一個傳說:據(jù)說此牛白天僵臥如石,夜間則四蹄生風,偷食田間禾苗,踐踏莊稼,結果被人用鋤頭擊傷。石牛現(xiàn)仍存,收藏于李白紀念館,耳邊缺損一塊,傳說中的“擊損”,大概即由此附會而來。

  三、大匡山與小匡山

  杜甫有首懷念李白的詩叫《不見》,詩的最后兩句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杜詩中提到的匡山,其實是兩座山:大匡山和小匡山,皆是李白青少年時代的讀書處。大匡山在江油縣城中壩鎮(zhèn)的西北約35里處,因山體四周高而中間低,像一只籮筐,故名筐山,文人嫌其名不雅訓,更名為匡山??锷皆谒未鸀楸苴w匡胤諱,曾改稱康山,宋以后又復其原名。匡山四周山體陡峭,飛泉掛壁、幽壑生風,盤江從山側拍崖而過。山上有座經(jīng)堂,李白曾在此讀書寄宿??锷奖澈笥幸欢唇邪埗矗畎鬃x書之余,曾來此洞探勝訪幽。李白之后,此洞遂更名為太白洞。洞內有一大石,平坦如床榻,相傳李白曾在上面歇息,因此得名“太白床”。大匡山上與李白有關的名勝還有太白井和太白樓。經(jīng)堂在唐末僖宗中和三年(公元八三三)更名為大名寺,并御賜匾額。清光緒十四年,龍安知府蔣德鈞又將此處改建為“匡山書院”,供生員讀書。此書院在民國年間頗為鼎盛,五十年代后被毀棄。如今只剩下斷壁殘垣,最近當?shù)厝怂芰俗鹎嗄陼r代李白像,立于經(jīng)堂之前,似乎有意讓他目睹世變中的滄桑。

  站在大匡山上向前眺望,中壩城郊如棋盤一般橫陳于眼前,田疇清碧如綠毯鋪地,溝渠縱橫如銀練鑲邊。仰望前方的竇圌山,兩峰對峙,中有鐵索一線相連。山僧提水穿索,如凌空飛渡。眼下近在咫尺的小匡山,則如臥犬匍匐于前。身邊是奇松、怪石、懸泉、飛瀑,耳邊為松濤陣陣、瀑布轟鳴。這時你才會領悟為什麼李白能在《蜀道難》、《夢游天姥山吟留別》等詩章中,能把山水寫得那樣突兀生動、鬼斧神工,原來他從小就生活在奇山秀水之中,涵泳著大自然得天獨厚的造化之功。

  大匡山的南山坡下即小匡山,小匡山又叫讀書臺、點燈山。其山頂高平如臺,李白在大匡山讀書時,常來此讀書和思考,所以又叫讀書臺。傳說李白有次在臺上讀書時,大風吹滅了蠟燭,西天的燃燈古佛讓山石放光,照著李白夜讀,所以此山又叫點燈山。讀書臺上曾有宋時建的李白祠,因年久失修而廢圮。目前尚存兩塊石碑,為清代光緒年間所立。讀書臺南尚存一石亭,橫額為“惜字宮”,兩旁有一對聯(lián):“倒筆寫天,氣貫星斗”,“舉杯邀月,詩泣鬼神”。倒是寫出了李白一生的神韻和氣魄。李白在大小匡山生活了十年,除攻讀詩書外,還探勝尋幽、訪僧問道、學劍習兵,他后來在回憶這段生活的詩篇中就曾提到:“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十五好劍術”、“十五好神仙”等,可見這段學習、生活的經(jīng)歷異常豐富,也給他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公元七二六年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之際,曾滿懷眷戀專門寫了首詩與匡山告別:“曉霧如畫碧參差,藤影搖風拂檻垂。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丛瓶鸵刑湓硺?,洗缽僧臨失鶴池。莫怪無心戀清景,已到書劍許明時”(《別匡山》)。

  離開小匡山已是薄暮時分了,春雨還在無聲地飄落,長長的柳枝隨著微風在輕輕的款擺,似發(fā)出無聲的嘆息。我還在想著李白的那首《別匡山》:李白已“無心戀清景”,要“書劍許明時”,可惜此時卻并非“明時”。天寶年間的唐玄宗已不是那個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的一代英主,已成了“從此君王不早朝”的好色昏君了。當李白在長安到處碰壁,大呼“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之時,當李白誤入李璘幕府,被當成叛臣逮捕下獄之時,在李白遭罪、世人一片“欲殺”聲中,杜甫,這位李白唯一的知己和終生崇拜者,寫了首既有懷念、又有推崇、又有勸告的詩,這就是有名的《不見》:“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最后兩句的勸告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锷皆诶畎椎娜松缆飞峡梢哉f是個園:既是起點,也是終點。,只是詩人終于沒有歸來,“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只有大小匡山還在春雨中掛著淚珠,默默地佇立著、等待著。


建于清代的四川江油青蓮鎮(zhèn)東的“太白祠”(屋頂在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震壞,左下方為防震棚)

四川江油青蓮鎮(zhèn)太白故居“隴西院”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涧县| 晋城| 合肥市| 贵南县| 息烽县| 宝应县| 于田县| 揭西县| 宜兰县| 上杭县| 崇明县| 百色市| 河北省| 通榆县| 丰原市| 松江区| 富平县| 遂昌县| 吉木乃县| 肥东县| 贺州市| 临沭县| 略阳县| 台北县| 长岭县| 金坛市| 昌平区| 房山区| 房产| 阳高县| 康平县| 康马县| 札达县| 濮阳市| 波密县| 凯里市| 岢岚县| 湖口县| 武穴市| 威海市| 长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