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鐵限筆冢
梁周興嗣編次《千字文》,而有王右軍者,人皆不能曉其始。乃梁武教諸王書,令殷鐵石于大王書中,榻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序。武帝召興嗣,謂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興嗣一夕編綴進上,鬢發皆白,而賞錫甚厚。右軍孫智永師自臨八百本,散與人外,江南諸寺各留一本。永公住吳興永欣寺,積年學書,后有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額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乃用鐵葉裹之。人謂為“鐵門限”。后取筆頭瘞之,號為“退筆冢”,自制銘志。
——摘自“國學寶典”/唐·張懷瓘《書斷列傳》卷二
智永住在吳興永欣寺時,年復一年地學習書法,寫禿的筆頭就有十甕,每甕都有幾石。人們爭相前來求字,還有請求題匾的人,多得像集市一樣,智永所住屋子的門檻都被踏壞了,就用鐵皮包起來,人們稱之為“鐵門檻”。后來,他把那些禿筆埋起來,稱為“限筆冢”,還為它寫了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