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古格王國遺址壁畫修復工程全面啟動
新華網拉薩5月27日專電 記者從西藏阿里地區文物局獲悉,投資近一千萬元的古格王國遺址壁畫修復工程已于近日啟動。由甘肅省敦煌研究院承擔遺址內876平方米壁畫的修復工程,預計于2013年7月完工。
據介紹,壁畫修復是古格王國遺址保護工程中的重要部分,涉及遺址內紅廟白殿、紅殿、大威德殿、度母殿、壇城殿五大殿的殿內壁畫和一個護法洞窟內的壁畫修復。
古格王國遺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托林鎮扎布讓村西南約1公里處,是雄踞西藏西部的古格王國遺留下的規模最大的一處建筑群遺址。公元10世紀前后修建,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此次修復工程的現場負責人、敦煌研究院壁畫修復專家傅鵬說,古格壁畫肇始于公元15世紀中葉,由于年代久遠及自然、人為等干擾,存在空鼓、起甲、酥堿及泥污污染等病害,一些墻體壁畫脫落非常嚴重。由于多數壁畫存在多種病害共存的情況,總病害面積達937平方米。
據介紹,修復技師們針對壁畫病害進行了病理分析,并通過對遺址內溫度、濕度等環境監測以及現場試驗,確定了“治療方案”,主要選擇無害的和可逆的修復材料,通過灌漿、注射粘接劑等手段進行修復。
參與此次修復工程的敦煌研究院修復技師皆有10年左右的壁畫修復經驗,曾承擔過西藏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薩迦寺的壁畫修復。此次古格壁畫修復工程結束后,修復工作者還將進行后續環境監測,并培訓當地遺址管理人員對壁畫進行“主動式”“預防式”的保護。
投資5744萬元的古格王國遺址保護維修工程于2011年5月啟動。工程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對古格王國遺址的建筑本體維修,殿內壁畫的保護與修復,以及對遺址的殘墻遺跡、洞窟和邊坡進行加固與山體排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