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工藝美術欣賞知識

一、工藝美術的起源及類別

  工藝美術是造型藝術之一。它是一種集裝飾、繪畫、雕塑為一體的空間性的綜合藝術。工藝美術品是以美術的技巧制成的各種與實用相結合并有欣賞價值的工藝品。它是因人們的實際生活要求而產生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極密切的關系。中國工藝美術的歷史悠久,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國際上素負盛名。

  工藝美術起源于人類開始制造工具的時代。工藝美術大多是勞動人民直接創造的,同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關。它的產生,常因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經濟條件、文化技術水平、民族風尚和審美觀點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風格特色。馬克思說:“工藝學會揭示出人對自然的能動關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產過程,以及人的社會生活條件和由此產生的精神觀念的直接生產過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既然工藝學是人類起源的重要佐證,那么工藝美術的起源也就毫無疑問地可以追溯到人類起源的時候了。史前考古學的成就告訴我們:一種充分發展了的、復雜化的藝術在冰河時期就存在著。在這段時間內,人類學會了用符號來裝飾自己、裝飾工具、裝飾墳墓以及居住的房屋。“冰河時期的藝術家們發展了幾乎是藝術生產的各種加工技巧,包括石質的、骨質的、象牙的、泥土的圓雕、浮雕以及這些材料上各種刻畫符號。”此外,從出土的石器時代的文物看,原始人的工具上常常有各種動物形或幾何形的裝飾,因其加工的精美,我們很難分辨出它們究竟是工具還是工藝美術品。因此,我們認為工藝美術起源于人類開始制造工具的時代。“正是在幾萬年的工具制造中,人類獲得了對形式感的巨大敏感,以及在此基礎上積累起來的技巧,才使得某些藝術,尤其是造型藝術的產生成為可能”,工藝美術經歷了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才逐漸形成。

  工藝美術品的類別比較復雜,按其適用性來分,可分為日用工藝和陳設工藝;按工藝手段來分,可分為陶瓷工藝、金屬工藝、玻璃工藝,編結工藝、繡織工藝、雕刻工藝、搪瓷工藝、漆器工藝種種。而且,各類工藝中又可以細分,如根據原材料質地的不同,雕刻工藝又可下分為牙雕、玉雕、石雕、珊瑚雕、木雕、竹雕、駝骨雕、牛骨雕、銅雕、銅刻、絲刻、磚刻、金石、印紐雕刻等多種類別。根據工藝技法的差別,繡織工藝中的“繡”,除京繡、蘇繡、粵繡、湘繡四大名繡外,還有彩錦繡、桃花繡、補繡、辮繡等。此外,繪畫工藝中有內畫、羽絨畫、貝殼畫、烙畫、絲絨畫等。編結工藝中有竹編、草編、棕編、麥稈編等。民間工藝中有剪紙、風箏、花燈、泥人、面人、糖人、料器制品(如“葡萄常”)等。

二、工藝美術的審美特征

  工藝美術往往受到它的實用性和制作條件、所使用的材料的制約,認識工藝美術的審美特征,首先要抓住這一實質。

  (一)適用性與審美性的有機結合是工藝美術的首要特征。

  工藝美術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它同建筑一樣,具有兩種基本的社會職能,即同時滿足人們生活上的實際需要和思想上美感上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工藝品首先是適用的,然后才是美的。不能照明的臺燈,不能書寫的鋼筆,無論其外形裝飾多么精美,也是沒有審美價值的。正因為這樣,許多陳設工藝在設計上也就適用的方向發展,如裝飾用大型插屏可兼作擋風和分隔大型廳堂的屏風就是一例。但這并不否認單純裝飾用的工藝美術品的存在與發展。從廣義上說,裝飾用的陳設工藝其裝飾功能的發揮,即是它的適用性的一種體現。

  由此看來,日用工藝品的審美價值主要是通過適用性的發揮才得以完美體現的。而對陳設工藝品來說,它的適用性正是通過審美價值顯示出來的。在這里,“適用”是具體的,“美”是抽象的,這種“具體”和“抽象”的對立與統一,使得許多工藝美術品能歷經世事滄桑而永葆其環境的、歷史的、社會的各種美的形態和意念的青春。勿容置疑,適用與審美相結合,是工藝美術本質的、首要的特征。

  工藝美術品的審美性還同時受到工藝種類特性的制約。各類工藝品的審美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就看這類工藝品的特征是否得到完美的發揮。例如,雕刻是刀銼的藝術,必須根據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運刀方式,選用合適的工具,運用多樣的刻鏤技巧來完成雕刻制作。中國明代的“核舟”就充分發揮了這類工藝的特點。明末魏學洢曾有詳實記載,在一枚長而窄的桃核上,當時的藝人王叔遠,刻上了五個人、八扇窗,還刻出了一張船篷、一支船槳、一個火爐、一把壺、一卷書、一副念珠。更為奇特的是上面還刻有對聯,題名篆文共34個字。人物神態各異,刀痕細如蚊足,雕刻工藝如此精湛的發揮為古今作品中所罕見。又如當今刺繡奇葩“雙面繡”,就是充分發揮刺繡各種針法、技法的“絕活”,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因此,當我們在鑒賞工藝美術作品時,必須看其自身工藝特征在制作過程中受材料、工具、制作水平的限制的發揮程度,發揮程度越高,其工藝美學價值就越大。

  工藝美的效果不在于所用材料的貴賤。一粒金剛石、一塊純金、一支象牙就其經濟價值而言實屬很高,但在工藝美學的范疇中如果它們沒有被用來進行工藝創作,那么,它們的美學價值也就同一粒核桃、一塊膠泥、一支竹子那樣等于零。因此,工藝美術鑒賞不能也不允許就工藝材料的貴賤來區分其藝術價值的高低,而是要視其材料是否合理、充分地利用、改造的水平來鑒別優劣。如:石料的顏色不純,是原材料的嚴重缺點,有時可以使一件即將完成的雕刻工藝品毀于一旦。然而,我國玉雕藝人處理原材料斑痕的優良傳統就是所謂的“巧做”。換句話說就是審時度勢、因材施技。現代雕刻家王魯桓的印紐雕刻作品,正可說明這一問題:藝術家把印石上的墨綠色斑痕,雕刻成栩栩如生的甲蟲,化弊為利。對這一處理,美學家王朝聞評價說:“如果不是像他這樣由墨綠色的斑痕引起‘剝出’一只甲蟲的靈感,而把刻好的甲蟲膠合在不同顏色的石材上,不論他的刻制技術多么高明,也難以引起觀察者的驚嘆。作者依靠自己那種被動中求主動,變缺點為優點的才能和智慧,服從同時又突破了原材料的局限性,表現了藝術家的才能。”又如嵊縣工藝竹編廠制作的“麻姑獻壽”,其材料運用也有獨到之處。工藝師用繡花針把一片比紙還薄的 2.8公分寬的篾片刻畫成150根細絲,再用銀針挑穿引編,制成了仙姑細膩的肌膚、頭發以及隨風飄揚的衣裙、飄帶,使仙女造型優美動人,給人一種婀娜飄逸的美感。因此,對原材料運用改造的合理與充分的程度,直接影響著作品的審美效果。

  工藝制品的協調感體現于色彩和諧、大小適度、布局合理,以及與環境搭配的恰當等方面,這是工藝美的高級境界,即通常強調的一個“宜”字。如金屬工藝品《麒麟送子》,這個作品取材于麒麟送子的民間傳說。作者劉禾在一整塊銅片上,經過三十多次鏨燒才成型制成銅盤。銅盤底上飄浮著的祥云烘托著一個掛著長命鎖的兒童,他頭戴盔纓,騎坐在麒麟上,猶如在白云上行走,圓墩墩的臉蛋虎虎有生氣,那右手托著如意,左手扶住麒麟角的姿態矯健而有神采。盤邊鑲著銀藍色的蝙蝠花邊,寓意著幸福、安寧。這幅作品不僅整體造型優美端莊,色調古樸自然,而且有很普遍的鑒賞價值,能激起人們熱愛生命的聯想,蘊含著人類為繁衍、生存而奮斗的哲理,充分顯示了工藝品整體協調美的力量。當工藝品與其存放的環境也達到協調一致時,工藝品的協調美又能得到更充分的展現。如人民大會堂湖南廳內的湘繡大插屏的布置,就極富湖南的鄉土情調。特別是雙面繡上那雙雙戲水的鴨子和朵朵出水的芙蓉,一下子就把人帶到了煙波浩渺的洞庭水鄉,引出許多美的聯想,情趣盎然,一派生機,收到了很好的審美效果。

  (二)工藝形象的象征性特征及有關因素

  “工藝品主要以色彩、結構和形體造型來表現一定時代民族的寬泛而朦朧的情感氣氛。”它一般不是再現、摹擬客觀對象,即使以現實對象造型,也是把對象當作情感的外在形式而已,所以說工藝美術品是人的本質感情對象化的產物。因此,我們只有透過工藝形象的外在形式去理解作品的內在情感,才能找到領悟象征意蘊的基本途徑,品鑒作品的祟高美。

  工藝形象的象征性與藝術類型的變化發展有關,而這種變化和發展又使工藝形象的崇高美有了展現的依據與可能。在象征主義藝術產生和發展中有這樣一種情況:人們將對神的崇拜這一精神內容與表現神的物質形式混在一起,如牛、猴子、蛇都被當成神來崇拜。“這一情況,反映到藝術中,一方面認識到神不是感覺對象,另一方面卻又把感覺對象當作神。這是一個矛盾。為了克服這個矛盾,于是他們就把感覺對象拿來加以夸張、歪曲,用來象征神”,這樣一來,就產生了諸如三頭六臂、千手佛、千眼佛等眾多的神像,而這些形象有許多又成為工藝美術品的傳統題材,作為人們對超越自然、戰勝自我的一種力量的象征。拿工藝美術珍品《六臂佛鎖蛟龍》來說吧,這是當代琢玉大師潘秉衡的作品。作者巧妙地利用珊瑚的多枝的特性設計了一個六臂佛,用余料琢出一條約10厘米高的蛟龍。作者從象征的角度構思,以六臂佛代表人的力量,蛟龍代表肆虐的洪水。一條30厘米長的鎖鏈從“佛”的右手臂琢出,鎖住了“龍”的脖頸,“佛”與“龍”之間成了勝利者與被降服者的關系,人們從這件作品中感到“制服洪水”的喜悅,受到“人定勝天”的鼓舞。作品的象征意蘊與審美的自豪感、勝利感聯系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富有搏擊力和競爭心的崇高美。

  工藝形象的象征性還與歷史的、社會的因素有關,只有把作品放在歷史的、社會的大背景中,才能更準確地品鑒工藝品的象征意蘊和崇高美。如工藝美術品中的一些孤品、珍品,它們之所以被視為無價之寶,除了材料質地與工藝水平等因素外,就由于歷史的、社會的原因賦予這些作品以準確、深刻、普遍和特有的象征意蘊與崇高美。

  在我國古代工藝制品中,有許多鼎。從實用價值來看,它是一種炊器,也可作烹人的刑具和煉丹煮藥的用具。鼎的另一用途是作為立國的重器,是一種權利的象征;鼎在奴隸社會盛行,是與當時禮儀等級的威嚴性相適應的。商代的“司母戊大鼎”,造形龐大、渾厚,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鼎。它的腹部的獸面紋,有首無身;兩眼突出的饕餮紋樣猙獰可怖,莊重、威嚴而又神秘。“在那看來獰厲可畏的威嚇神秘中,積淀著一股深沉的歷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是與這種無可阻擋的巨大歷史力量相結合,才成為美——崇高的。”“動輒殺戮千百俘虜、奴隸的歷史年代早成過去,但代表、體現這個時代精神的青銅藝術之所以至今為我們欣賞、贊嘆不絕,不正是在于它們體現了這種被神秘化了的客觀歷史前進的超人力量嗎?正是這種超人的歷史力量才構成了青銅藝術的獰厲美的本質。”今天,這保留著人類社會童年氣派的,天真、拙樸、神秘、獰厲美的鼎,向人們展現出一個時代的特征,顯示著后來者無可企及的崇高美。

  工藝形象的象征性,與其他門類的文化藝術及民族的審美習慣也有關系;提高文化藝術素養,了解民族民間文化的審美理想,就能更全面地認識工藝品的象征意蘊與崇高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各類文化藝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總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借鑒的,因此代表民族優良傳統的崇高精神和審美意向也常在工藝形象中體現出來,使工藝形象的崇高美帶有文學色彩和典型含義。如《西游記》里的孫悟空、豬八戒常成為瓷雕、泥塑的“頭面”人物,《紅樓夢》中的種種故事也常成為雕刻、刺繡等工藝作品的題材,隨之“不畏艱辛”、“反封建”等典型意義也就帶進了工藝品,大大豐富了工藝形象所能展示的內容。曾被魯迅先生譽為“深沉雄大”的藝術——磚刻作品中,有一件題為“背水一戰”的巨型作品,它長3.3米,高1.2米,由近30塊各重幾十斤的厚磚拼成,由天津市錫伯族女畫家王惕和她的丈夫閻紹民創作。《背水一戰》取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作品充分發揮了磚刻藝術(大型作品)的特長,用氣勢磅礴的畫面、古樸遒勁的刀法,表現了韓信帶兵與趙軍拼死作戰的宏偉場景。那昂揚的戰馬、揮舞的干戈、戰死者的身軀、戰斗者的風姿向人們展示著勇氣和力量,鑒賞者感受到的不是戰斗流血的殘酷,而是那種“決一死戰”的勇敢無畏的崇高精神。這種象征意蘊在史詩般的畫面中,表現得極為突出,使作品具有真正的藝術生命,創造了崇高的審美意境,令人振奮不已。

  在姹紫嫣紅、琳瑯滿目的民間工藝品中,“龍鳳呈祥”、“吉(雞)慶有余(魚)”、“麻姑獻壽”、“天女散花”等一些象征喜慶、吉祥、延年益壽、幸福和平的題材常被反復表現,而且備受歡迎。拿剪紙來說,它凝聚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情感和心理意識,堪稱民族藝術的瑰寶。貴州謝志成剪的《雞冠花》就采用了傳統的諧音象征手法,將雞、魚組合在同一畫面內,象征“吉慶有余”。又如北京工藝品中“絨花”象征“榮華”,惠山泥塑“阿福”——一個小小的笑面泥娃娃——象征幸福,它們都是很受歡迎的民間小工藝品。究其原因,除了各自的技藝特長在匠人手中被充分展現外,關鍵是這些作品的美好的象征意蘊能被廣大人民群眾理解和接受,表達了人們的審美理想。

  此外,在工藝品中有許多作品并沒有直接的象征意蘊,而是作為單純的裝飾品而生產的,它反映了人們的一種審美要求。如陳列在人民大會堂廣東廳的象牙雕刻《伎樂天》,這個作品中有一個部件是個五十層的象牙球,那精細的刀工和鏤空雕的技術如神仙造化般奇巧。作品本身并不是企圖教誨人的,但那出神入化的技藝卻使人感到工藝師勤勞、嚴謹的作風和堅韌、剛毅的精神,間接地讓鑒賞者受到一種智慧與力量的熏陶。這些作品,在表現工藝師精湛技藝與非凡才智的同時,也象征著人的偉大創造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所表現的高超的技藝美同樣是崇高的,人類不就是憑著這種“無所不能、無所不及”的精神去探索、去進取的么!工藝美術品中上述的這種情況,與藝術表演中的“絕招”有某些相似之處。如有的相聲演員表演高難的繞口令與貫口時,那吐詞運氣的功夫,讓人難以置信;又如舞蹈演員的旋轉,京劇演員的小翻,能連續上百個,當觀眾為演員的精彩表演鼓掌時,同時也是在贊嘆他們創造這種高超技藝美的智慧和勤奮。對技藝性很強的工藝精品的象征性的理解,是審美主體在自身的感受中總結升華出來的;對于工藝美術品來說,這一審美作用也是不能忽視的。總之,只有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聯系歷史的、社會的、民族的諸方面的因素,才能更好地認識工藝品的象征意蘊,領悟通過這種意蘊所表現出來的工藝品的崇高美。

  (三)工藝美術的材料美和色彩美

  精美、切合的材料加上美麗適宜的色彩,構成了工藝美術品外觀美的基礎。

  材料是體現工藝美的物質條件,歷來受到工藝美術家的重視。有的根雕藝術家為了找到合適的樹根,會不辭辛勞地去刨土、挖掘,足見對這個“物質條件”的重視。工藝品的種類紛繁,可制作工藝品的原材料也極豐富,我們應怎樣去鑒賞工藝品的材料美呢?

  1.認識、鑒別材料的個性美是鑒賞材料美的基本出發點。對工藝品藝術價值的品評是不以材料論貴賤的。名貴罕見的鉆石、賤若敝屣的樹根、細如紗線的發絲都可用來制作工藝品。燈草、布片、泥土、紙張在工藝師眼里都能成為寶貝。我國用皮毛邊角料制作的各類毛絨小動物已進入國際市場,獲得好評。在貴賤不一的材料中,晶瑩的玉石、堅實的青銅、質樸的泥土、充滿活力的羽毛以及富有輕柔美的燈草、柔韌美的竹子、莊重美的木頭、純凈美的象牙等等,都因表現著不同材料的不同個性特征而具有美的本質。當材料的個性特征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現時,這件工藝品的材料就會被認為是美的。如當今受到群眾喜愛的絲絨畫掛屏,就是充分運用絲絨質地柔、厚、亮的立體效果而創造出來的,這種畫借助于材料本身的美感,作為廳堂與家庭房間裝飾都顯得格外高雅脫俗。下面就工藝品制作中運用最為廣泛的石料介紹一下其品類、質地及其運用,以對工藝品材料的個性特征有一個更具體的了解。

  在自然界已知的三千多種礦物和巖石中,能作雕琢工藝品原料的有百余種,它們可分為四大類:寶石、玉石、彩石和硯石,在我國統稱貴美石。

  寶石。有鉆石、金綠寶石、綠寶石、紅藍寶石等。鉆石是寶石之最,晶瑩閃亮,備受人們珍愛。變石和貓眼石是金綠寶石的變種,貓眼石磨成弧面型后,出現游動光帶,宛如貓眼。它們是制作高級首飾、花絲金銀鑲嵌工藝品的重要材料。在故宮博物院展出的清宮珍寶中,能觀賞到上述各種寶石制成的工藝品。

  玉石。玉石有硬玉和軟玉之分。硬玉即翡翠,顏色明麗純凈,質地細膩堅硬。它的顏色分高綠、蔥綠、芯綠、黃楊綠、舊艷綠、金絲綠等多個品級。玉石是制作各種花卉、手鐲等高級裝飾品的理想材料。新疆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又稱籽玉),細膩瑩潤如凝脂,色澤質地均美,是玉中珍品。北京玉器廠生產的用羊脂白玉雕琢的《玉貓戲蝶》,就充分展現了羊脂白玉的材料美:貓的一絡絡絨毛,通過光滑的純條和純凈的材料,呈現出一種肌體的活力;它回眸盯著尾部的小紅蝴蝶,更使作品充滿了生機。

  彩石。彩石光澤雖比玉差些,但它憑借自身美麗的色澤、花紋,以及雕刻效果而顯其不凡的價值。飛云走霧的大理石,天然素雅的菊花石,黃嫩透熟的田黃石等,品種多樣,各有千秋。拿印章石之王田黃石說吧,“其石品以桔皮黃為上,金黃次之,桂花黃又次之,熟粟黃枇把黃為最下。即便是下石,其價亦是方寸等金。”印章石中的另一佳品雞血石,也是以色論質,全石純紅者為貴。在諸多彩石中,湖南瀏陽的菊花石可謂獨具異彩。這種石料帶有形似菊花的自然紋理,藝人利用石料本色,雕成各種花草的案頭陳設品或文具、煙具。菊花石因其花形天成而顯示出特有的美。詩人李季在長詩《菊花石》中為它寫下了“石菊晶瑩天然生,花瓣四射香氣濃”,“朵朵菊花白如雪,花嵌石中硬似鐵”的贊美詞,頌揚它是“走遍天下難得找”的藝術珍品。

  硯石。硯石的鑒定一般以發墨蓋毫、細膩溫潤、柔中有剛者為上品。我國的四大名硯——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早已馳名海內,成為文房四寶中高貴的一員。端硯石質細膩、堅實、幼嫩、滋潤,當稱“群硯之首”。色如碧云、聲若金石的歙硯,綠如蘭、潤如玉的綠洮硯和色紅似土、純凈甘潤的紅洮硯都是難得的珍品。制作澄泥硯的材料更是特別。這種產于山西絳州的硯石并不是天然生就的石塊,而是用絹囊放在流經絳州的汾水中,一年之后從河水中取出,絹囊里就充滿了細沙泥,再以這種赭紅的沙泥制成硯臺。這種硯堅硬耐用,發墨細潤,貯墨貯水均能耐久,充分顯示了原材料的獨特性能。

  2.對材料加工巧做的工藝水平發揮的程度直接反映了材料美展現的水平。作為一個藝術品種,工藝美術是通過視覺形象,通過對一定物質材料的藝術加工、制作而完成的物質產品。這個藝術加工過程直接影響著材料美的發揮。為此,有造詣的工藝師不僅講究“因材施藝”的技巧,而且具有“得心應手”的匠心。有一塊重約37公斤的羊脂白玉料,曾被北京玉器廠珍藏了近20年。1982年才根據著名設計師蔚長海和苗壽水設計的具有中國民間傳統特色的龍鳳呈祥圖案,雕琢成《花熏》,并于1985年國慶期間展出。它是由藝人在整塊玉石中,用高超技藝一層層挖旋出來的,分蓋、主體、底座三部分,各部位上又雕有連環裝飾及龍鳳圖案,充分展現了材料的整體感,端莊豐滿,渾然天成。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大量珍貴的漢代文物中,有一件素紗禪衣,制作這件衣的材料“素紗”,薄如蟬翼,輕如浮云,衣長160厘米,袖通長195厘米,重量只有48克。這樣輕而薄的素紗織物,突出地反映了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繅紡蠶絲的高水平。正是這種高超的工藝水平,使素紗禪衣的材料具有無與倫比的美,表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杰出的智慧和才能,引起了世界性的轟動。

  綜上所述,材料美是創造工藝美的物質基礎,認識、鑒別材料并做到合理使用材料則是創造工藝美的前提。我們應通過材料個性特征是否得到準確表現和工藝手段在材料加工過程中是否充分施展,來鑒賞材料美發揮的水平,提高我們對工藝美術品的鑒賞能力。

  如果說材料是制作工藝品的“血肉”,那色彩就是工藝品的“皮膚”了。正如人的皮膚是最外露的機體一樣,工藝品的色彩則是整個作品中最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最敏感的部分。為此,色彩美就是整個工藝美中最具直觀效果的一種美了。多品種多門類的工藝品顏色的豐富多彩表現得令人目眩心醉,是極具審美價值的。作為審美客體的色彩是客觀存在,但以怎樣的色彩為美卻是極具主觀情調的。怎樣使審美主體與客體統一起來,獲得對工藝品色彩美的準確的審美把握呢?我們認為,應根據具體的工藝品制作、形成的過程,就其材料、質地、裝飾手段、工藝條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去品鑒工藝美術的色彩美。一般說來,工藝美術的色彩美呈現“自然真切”、“古樸典雅”、“艷麗多姿”與“明凈和諧”幾種類型。

  自然真切。眾所周知,許多工藝品是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制作過程中不加任何人工著色因素,這就使這些作品保留自然的本色,并通過加工使這種天然色澤表現得盡善盡美而獨具“自然真切”的魅力。

  人們珍愛的玉器是工藝品中體現自然色澤美的“驕子”。不論是翠玉耳環還是白玉手鐲,不論是碧玉屏風還是翡翠花插,都以其天然色澤的加工再現而風姿綽約。如《瑪瑙蝦盤》與《瑪瑙龍盤》這一對瑪瑙雕珍品,在創作過程中,設計師王仲元遵循美學原則,“因材施藝”,充分利用和發揮了瑪瑙的天然色澤。以“龍盤”為例,它的高沿利用天然黑色雕成,盤底的白色冰紋被雕成層層翻滾的浪花,而在浪花的中心即盤底部,工藝師巧妙地運用天然藍色花紋雕成了一條小紋龍,龍翻浪滾,自然奇巧至極。又如在民間工藝中,北京“葡萄常”采用家傳的染霜工藝,那掛霜的葡萄使人望而生津,足見其“自然真切”的感人力量。與前者不同的是,“葡萄常”是通過工藝手段創造天然色,而“龍盤”則是通過工藝手段使天然色得到盡善盡美的發揮。

  古樸典雅。工藝品中有一些產品接近出土文物的色澤,在同類色彩中偏暗偏深,如仿古陶瓷制品、金屬工藝品中的銅制品等,常因其古色古香的韻味而受到歡迎。這種色調風格的形成大致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出土文物帶來的影響,仿古工藝應運而生;二是由于過去多使用礦物、植物顏料(化工顏料的大量使用是近世紀的事)。天然色彩給工藝品帶來了樸實典雅的風格,如留傳至今以藍靛作染料的貴州蠟染的色彩風格就屬這種情況。

  始于光緒初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南陽烙畫”,比較典型地反映了色調的古樸典雅。這種畫是用特制的烙筆,在木板上烙繪各種形象。畫面留下烙后出現的茶褐色,古樸清雅,美觀大方。如張繼綏創作的《瑞鶴圖》就是一幅以茶褐色為基調,運用色調的深、淺、明、暗變化構成的生動畫面。古樸美是工藝美術品特有的藝術風格。出土文物中的工藝珍品那斑駁的銅銹與褪色的花紋是歷史的烙印,是文物審美價值的標志,應倍加愛護。魯迅先生曾說過一個土財主把古文物器皿擦得锃亮的故事,這個想以此來炫耀其財富的土財主,恰好干了損壞自己財物的蠢事。

  艷麗多姿。據《中國工藝美術簡史》一書介紹,單就釉色而言,明清期間就有鮮紅、霽紅、寶石紅、豇豆紅、霽藍、寶石藍、孔雀綠、澆黃、魚子黃、鱔魚黃、茄皮紫等。再加上“戧金”、“炙金”、“描金”、“抹金”、“抹銀”等技術方法的創新,色彩就更艷麗多姿了。工藝品的這種色彩風格,能滿足不同人的不同審美情趣以及不同環境、場所對色彩的不同要求,反映了工藝品以其外在的形式所烘托的氣氛、情調可以影響、作用于人們的情感思想的功能。

  花絲鑲嵌的工藝品以其艷麗眩目的色澤和光彩而著稱于世。如《花絲鑲嵌鳳鳴鐘》就是這樣一件珍品。代表太陽的鐘金光閃閃,由青金石雕刻的祥云襯托著;K白金、K黃金絲編出鳳的全身,艷麗華貴,鳳頭上鑲有18塊紅綠寶石和88粒鉆石,羽毛上鑲有110粒鉆石,鳳尾上還嵌有9塊紅綠寶石,各種寶石相映生輝、晶瑩璀璨,渲染烘托了熱烈的氣氛,極富象征性地實現了“金鳳朝陽、萬事如意”的美好意蘊。

  明凈和諧。人們傳說這樣一句關于美的格言:凡是美的都是和諧的和比例合度的;凡是和諧和比例合度的就是真的;凡是既美麗而又真的在效果上是愉快與和善的。因此和諧美普遍地存在于一切藝術領域,工藝美術品也不例外。

  明凈和諧的色調雖沒有金銀的高貴,也沒有寶石的耀眼,但能以其純凈、安寧的特色而令人心曠神怡。我國唐代名窯“越窯”產品就具有這種特點。如《越窯四系壺》,這壺通身呈淡青色,在光的照射下,產生一種乳白的效果,純潔可愛。古人曾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詩句贊美越窯瓷的美色。又如我國瓷器工藝高度發展的宋代,名窯眾多,釉色成就很高。拿汝窯瓷來說,其釉色近于雨過天晴,釉汁瑩厚滋潤,燒造的粉青色釉瓷尤為勻凈美觀。色彩和諧明凈的工藝品還很多,牙雕可謂“首屈一指”。因為象牙質地細膩白凈,通過高超的技藝雕刻成藝術品之后,通體白凈無瑕,容不得染上一丁點兒塵滓。面對這樣明凈和諧的藝術品,一種心靈凈化的感受油然而生。

  (四)工藝美術的造型美

  工藝美術的造型是設計者藝術構思借以表現的具體形象,是審美觀念得以表現的物質條件。對工藝美術造型美的鑒賞一般有如下要領:

  1.內容決定形式是工藝美術造型的基本原則

  西歐雕刻家享利·摩爾談他的“形體”造型時說,要“表現人或動物的特點和個性的”,“這些形體本身的意義和重要性就在于它們是人類實踐的經驗所賦予的,是基于人類的感覺習慣之上的。”人們對形體的認識和感覺——設計師自己的“心理內容”——決定了形體的意義,正是“心理內容”決定了設計造型的性質。如人們常說“三角形”代表穩定性,但三角形如用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三角眼”就和狡詐、陰險的性格行為相聯系了。所以說,內容決定形式是造型設計的基本原則,我們只有對工藝品各種形態、線條、布局、層次進行觀察、體驗,去了解藝術家所要表現的意蘊,才能鑒賞工藝造型的美丑優劣。

  2.不同的造型風格有著不同的造型美

  工藝美術造型手法的風格特點直接影響造型,使造型呈現出不同的格調和態勢。一般說來,工藝造型手法有“簡法洗練”與“紛繁復雜”兩大類型,這兩者對立統一,在工藝美術造型中都有各自的表現范疇。傳統的泥塑、瓷雕人物及大量日用器皿等的造型常以“洗練”為主,有時幾根簡單的線條就能使人物顧盼生輝。而在精美雕刻、鏤空漆雕、花絲工藝等方面,常顯出“紛繁復雜”的“特異功能”。

  3.工藝造型美的幾種基本類型

  韻律美。“在自然界有著無限多樣的形狀和韻律。”正是這些形狀和韻律,為工藝造型發現和表現各種審美體驗時,提供了可供創作借鑒的契機。一匹馬、一只貓、一朵花、一株草,經過工藝師的加工再現,都可能成為美不勝收的工藝品。湖南根雕藝術家劉元印有一組題為《牧歌》的根雕作品,中心位置上是一個牧童在吹短笛,“一條根須”向前伸去,酷似勞動后休息時那伸展的腿;牧童周圍錯落有致地安放著匍匐的獵狗、嬉戲的角鹿、吃草的羊兒,一派悠然自得的氣韻。這組根雕整體布局疏密相間,有主有從,諧趣交融。深褐色的樹根造型粗獷自然,加上變形造型手法的運用,使似又非似的形體恰當地表現了放牧生活的詩情畫意,充分體現了工藝造型的韻律美。

  氣勢美。“人對世界的征服和琳瑯滿目的對象,表現在具體形象、圖景和意境上,則是力量、運動和速度”,它們構成了工藝造型中靜與動的相對統一。這種造型把速度和力量用運動的形體凝固下來,去展現生活中的千姿百態。這種被凝固的形態產生一種欲動不能、欲靜卻動的審美效果,形成一種流動的氣韻和力量,這就是氣勢美。甘肅武威出土的漢代著名銅器“馬踏飛燕”,反映了我國工藝美術造型的高度成就。那四蹄飛揚的“銅馬”,肌體驃健、氣勢昂揚,馬尾在急速奔跑中高高揚起,“就在這種粗輪廓的整體形象的飛揚流動中,表現出力量、運動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氣勢’的美。在漢代藝術中,運動、力量、‘氣勢’就是它的本質。”這種形神兼備的氣勢美,即便是絢麗的唐三彩和精細的宋畫像磚也難以企及。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觀的“秦王兵馬俑”,身高體大與真人相當,那矯健的體態、結實的筋肉感、富有彈性的造型曲線,蘊蓄著蓬勃的生命力。那數以千計的“特征”戰士站在那里,向我們展示著一個民族的歷史,引起鑒賞者的驚嘆和反思,其造型的藝術魅力達到了驚心動魄的地步。

  嚴謹美。工藝美術的適用與審美統一的原則,確立了工藝造型結構上嚴謹的特點。如長沙馬王堆出土的隨葬漆器中,有一套耳杯盒,其工藝造型達到了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是工藝造型結構嚴謹的典范:“一個口徑19×16.5厘米,高 12.2厘米的橢圓形耳杯盒,盒內可以套裝耳杯七件,盒蓋和器身以子母口扣合;由于設計的巧妙,在使用上充分利用了盒體的有效空間,盒內七件耳杯疊放嚴密穩當,造型圖案都很精美。”其工藝造型水平簡直是鬼斧神工般絲絲入扣,無懈可擊。

  工藝造型除講求韻律、氣勢、嚴謹外,還崇尚大方流暢、和諧穩定等,有待大家在鑒賞中發現和體會。這里附帶提及一下我國民間工藝中造型的一些簡要法則。如“站七、坐五、盤三、跪四”,“一手遮半瞼,二手全不見”,是講人體比例的;“男做胸、女做腰”,是講人體姿態、造型要有特征;在人物面部造型上“若要笑,眼角吊,若要惡,眉眼鼻口齊一撮”,揭示了肌肉運動與內心情感外露的聯系。這些法則道出了勞動人民的審美經驗,啟示我們:美的造型應該是有性格的、合比例的、體現特征的,是一個勻稱、生動和諧的整體。

三、如何欣賞工藝美術裝飾美

  (一)欣賞工藝美術裝飾美,要注意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工藝美術代表作品,把握工藝美術裝飾美的發展、變化的歷程。

  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歷史的延續性,作為物質產品的工藝美術品是歷史的最好見證,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生產、文化水平。如原始社會的彩陶工藝,圖案裝飾比較簡單,但不失其質樸的本色,裝飾紋樣的虛實變化、黑白交替、曲直對比,構成了音樂般的節奏和韻律,而到青銅器時代,裝飾強調對稱,獸面人身的圖案怪誕可怖,顯示出威嚴與莊重,形成獰厲美的風格。《水陸攻戰紋銅壺》及采桑、舞樂、狩獵等紋樣的被發現,揭開了封建社會的社會生活進入裝飾的一頁。此后“適合圖案”的發展,呈對稱美的鳥獸花紋及婉約多姿的纏枝花卉,熱烈富麗的聯珠團花,還有寫生花卉和幾何花紋都迅速發展起來。裝飾技法上,金銀錯、鎏金等高級技法也相繼產生,染織中的“色暈”、燒制中的“窯變”,都使裝飾工藝越來越美,越來越新。如敦煌壁畫的花邊裝飾,如行云流水般可達二、三丈長,展現一派勃發的生機,成為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佐證。

  工藝美術的裝飾是人們審美要求的一種反映,同時又在不同程度上表現了一個時期社會生活的意識形態,因此,我們領略它的裝飾美時,對于封建時代留下的宣揚封建倫理和鬼神迷信的內容應該摒棄,對封建統治者窮奢極侈造成的繁縟的裝飾手法也不宜提倡。但對于以民間神話故事為題材的裝飾及用傳統浪漫手法創造出來的懲惡揚善的鬼、神形象,是不能與前面說的鬼神迷信相提并論的。此外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中,流行用的吉祥字如福、卐(讀“萬”)、囍(讀百吉)等和吉祥物(魚、虎等),豐富了我國工藝美術的裝飾內容,表現了人民的美好愿望,應得到必要的扶植,使其健康發展。

  (二)要注意觀察具體的裝飾效果,從中體味裝飾花紋的圖案美、裝飾工藝的精湛美、裝飾題材的意境美。

  《景泰藍鋼花瓶》由著名工藝師張同祿設計,是一種現代題材的作品,瓶上裝飾圖案的主體是飛濺的鋼花,藝術地表現了我國工業生產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作者采用傳統技法,整個瓶身都布滿了盛開的、象征吉祥的番蓮花,花頭綜合蓮花、牡丹花、菊花的優點,而飛濺的鋼花卻是用細如頭發的銅絲在花蕊中裝飾出來,充分顯示了景泰藍掐絲工藝的美妙精湛,通過調動審美主體的聯想而表現出內在的意蘊,既熱烈又含蓄。

  再說“明代家具”,它給我們創造出典雅優美的工藝形象,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其裝飾花樣千文萬華,圖案渾圓,花卉富麗,山水人物風流清雅,情趣盎然。如《明永樂剔紅山水人物紋盒》,“畫面雕刻庭園殿閣、堤岸泊船,翠柳雙鸝,白云翔鷺,一老者在琴童伴隨下,作訪友意”,生動地刻畫出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優美意境,令人心馳神往。

  此外,如云錦、刺繡、掛毯,還有各民族的服飾,都能反映出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裝飾風格和風土人情,有待我們去認識去了解。

  總之,我們鑒賞工藝美術品時必須在整體上從材料、色彩、造型、裝飾等多方面認識作品的審美價值,領悟它的意蘊;同時還要考慮作品與周圍環境在色調、形態、氣氛等各方面的配比關系。如果我們具有了相應的鑒賞能力,就一定能從工藝美術作品中,受到美的熏陶,得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極大享受。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源县| 泸西县| 西青区| 房产| 呈贡县| 延长县| 莱西市| 盱眙县| 广东省| 饶平县| 井陉县| 华阴市| 盐边县| 安顺市| 陇南市| 武义县| 曲阜市| 平和县| 白河县| 海兴县| 岑溪市| 德清县| 凤台县| 夏津县| 高台县| 凉山| 天津市| 社会| 长宁县| 治县。| 大安市| 禄劝| 舒兰市| 盐亭县| 阿拉善盟| 秀山| 涟水县| 平江县| 儋州市| 合作市|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