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季子白盤
虢季子白盤與散氏盤、毛公鼎并稱西周三大青銅器,是西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815年)虢季氏子白為紀念其受周天子命,率軍戰勝玁狁立下奇功,受到周王的褒獎而作的重器。盤形為圓角長方形,長132.2厘米,高41.3厘米,寬82.7厘米,重215.5公斤,四壁外鑄有8個銜環獸首,口沿飾一圈竊曲紋,下為波帶紋。盤內底部有銘文8行111字,記述虢季子白率軍對狁作戰,斬敵首500,俘虜50人,戰后獻馘,周宣王宴饗虢季子白,并賞賜馬、弓矢、鉞以資勉勵。
銘文云:“丕顯子白,壯武于戎工,經蒦四方。伐狁,于洛之陽。折首五百,執訊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獻馘于王,王孔加子白義,王各周廟宣榭爰饗。王曰白父,孔顯有光。王賜乘馬,是用佐王。賜用弓彤矢,其央。賜用鉞,用政蠻方。子子孫孫,萬年無疆?!便懳闹姓Z句以四字為主,且修飾用韻,文辭優美,行文與《詩》全似,是一篇鑄在青銅器上的詩。同時,此篇銘文中“薄伐狁”、“折首”、“執訊”及“是以先行”等句,可與《詩》之《采薇》、《出車》、《六月》、《采芑》等篇所記史實相互征引,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虢季子白盤見證了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確實起到了“以藩屏周”的重要作用。銘文語言洗練,字體端莊,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
虢季子白盤在清道光年間出土于陜西寶雞虢川司,后被時任陜西眉縣縣令徐燮占有,他離任后帶回常州。太平天國運動開始后,虢季子白盤又落到護王陳坤書手里。劉銘傳攻陷常州后,發現此盤作為馬槽使用。劉銘傳從盤底的銘文認定這是一件稀世之寶,送回老家安徽肥西縣劉老圩村,修了一所亭子放置銅盤,并命名為“盤亭”,并把自己對虢季子白盤的研究記錄成書《盤亭小錄》。1949年,劉銘傳第四代孫主動把虢季子白盤上繳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入藏歷史博物館。
【釋文】惟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
乍寶盤。丕顯子白,甹武于戎工,
經維四方。搏伐玁狁,于洛之陽。折
首五百,執訊五十,是以先行?;富缸影撰I
馘于王,孔嘉子白義。王格周廟,宣
庉爰向。王曰:“白父孔靜有光,”王賜
乘馬是用左,王賜用弓,彤矢其央;
賜用鉞,用政蠻方。子子孫孫,萬年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