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從洛神到杜麗娘——“人生”到“人性”的覺醒

  內容摘要:洛神和杜麗娘都是古典文學中極具完美氣息的女性形象,湯顯祖把《牡丹亭》中杜麗娘之母,安排為甄妃洛浦的嫡派,其原因除了說明杜母出身高貴,杜麗娘系出名門外,更多的還與《洛神賦》中的夢境幻游有相連關系,都是在神幻之中表達對“至情”的追求。令人深思的是,這兩個追求至情的女性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結局,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更多在于作者身處時代的整體思想文化及精神風貌,和作者個人的人生信念的差異。

  關鍵字:杜麗娘;洛神;人的覺醒;文化意義

  關于洛神形象的解析大致有“理想化身說”、“甄后說”和“曹植自喻說”這幾種。關于《洛神賦》寓意的理解大致有“感甄說”、“理想失望說”、“記夢說”、及“寄心君王說”等。本文主要從文本出發分析洛神形象及《洛神賦》整體的感傷氛圍和情致,所以暫且不論眾說紛紜的種種說。

  傳奇故事中的才子佳人皆出自書香名門,《牡丹亭》中也不例外。《牡丹亭》第三出《訓女》中寫道:“自家南安太守杜寶,……乃唐朝杜子美之后。內有夫人甄氏,乃魏朝甄皇后嫡派。…見世出賢德。甄妃洛浦,嫡派來西蜀,封大郡南安杜母。”以此暗襯杜麗娘是才貌和品性俱佳的代表,她才貌端妍,“名為國香,實守家生,嫩臉嬌羞,志誠端重。”湯顯祖單選甄后嫡派身份,而不選擇歷代賢德皇后嫡派,大概就是受李善所注《文選》中,《洛神賦》原名《感甄賦》說法的影響吧,《洛神賦》中洛神宓妃佇立山崖,“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盡顯其完美化氣質,對人間愛情的向往追求,在湯顯祖看來洛神也許算得上是一個“至情”的人物。

  另一個聯系,與湯顯祖所鐘情的夢幻有關,“‘余’夢感洛神宓妃,柳夢梅與杜麗娘夢感成婚,這類故事,‘第云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①

  杜麗娘和洛神從才貌和性情上都是完美女性的化身,更是至情的代表,但是她們的命運結局卻不同,而且同是夢感的故事卻也傳遞出截然不同的情感。

  杜麗娘“這般花花草草有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的感傷過后,卻能追求至情,超越生死,不懼閻王,金鑾殿上據理力爭,幾經艱難,最后大團員結局。而洛神卻只能“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再看男主角的表現,三婦評《牡丹亭》中提到“若柳生者,臥麗娘于紙上,而玩之、叫之、拜之,既與情鬼交,以為有精有血而不疑,又謀諸石姑,開棺負尸而不駭,及走淮、揚道上,苦認婦翁,吃盡痛棒而不悔,斯洵奇也。”杜麗娘和柳夢梅的至情至性使得故事所要表達的文化意義更加順理成章,以情反理,崇尚個性解放,突破禁欲主義,整體化的帶給觀眾積極向上追求個性解放的情緒。以至于在同時代的青年中激起相當大的波瀾,其在民間的影響力不亞于五四時期《娜拉》在中國的轟動。

  《洛神賦》中“余”雖“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卻無奈于“無良媒以接歡兮,”只能“托微波而通辭。愿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極愛慕又有“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的恍惚迷茫,最后與洛神哀人神殊途而失之交臂后,又“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悵盤桓而不能去。”“余”在故事中是個畏葸不前,猶豫矛盾的人,最后只能以人神殊途而遺憾離去。洛神“至情”的情致遇到了悲觀矛盾正踟躕的“余”,也只能抱憾而飄然逝兮。整體給人傳達的是人生無常,無奈失落的感傷情調。

  兩部作品的背后是作者身處時代的整體思想文化和精神風貌及作者個人的人生信念的差異。

  曹植所處時代是一個“人的覺醒”的時代,兩漢經學,罷黜百家、獨尊儒學,的局面徹底崩潰。在時局不穩、政治黑暗和農民革命的沖擊下,天人合一的經術和讖緯宿命論垮臺,取而代之的是門閥士族地主階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其核心懷疑和否定正統思想后對人生的執著。東漢末年,文壇始終彌漫著感嘆人生無常,生命短促的悲傷,直到建安時期的大部分作品中也常見這種無奈失落的情調,“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處一世,去如朝露唏”,“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盡管建安風骨“慷慨多氣”深刻表現出對人生、生命極力追求的風貌,但仍擺脫不了整個時代的悲涼無依感。他們從思想的奴隸中擺脫出來,社會和意識形態處于混亂狀態,“從對鬼神迷信到道德節操的懷疑和否定中,領悟出對人生、生命、命運、生活的追求和留戀。也正是對外在權威的懷疑和否定,才有內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②

  這個“人的覺醒”的時代,重視的哀傷的是生死存亡,命運無常,慨嘆的人生的脆弱和短促,這種基調始終籠罩在知識分子腦海之中,建安風骨的積極進取是在無常短促中的掙扎與堅強,只是上層貴族也逃不了人生的無常,“徐陳應劉,一時俱逝”就連曹植也是榮耀才情,起落無著。時代進取之音中散發著在“一切信仰功業學問不怎么可信可靠下”③,迷茫失落的感傷氣息。所以《洛神賦》始終傳遞著患得患失悵然矛盾的傷感情調。這也許就是整個時代的主音調,矛盾著反抗命運。所以說魏晉是個“人生覺醒”的時代。

  如果說建安時期的反抗和進取是淡雅的,那么明后期這一股反程朱理學,崇尚人性解放的潮流就較為濃烈且全情投入了。他們要反抗的是更為壓抑沉重的意識形態。

  湯顯祖在哲學思想上深受王艮為首的泰州學派和王學左派的影響,并且十分推崇當時思想界“二大主教”的禪宗佛學家達觀和尚和“異端之尤”的李贄。泰州學派的思想家大多是出身社會下層的人物,他們認為“圣人之道無異于百姓日用”,所謂“百姓日用”,就是指普通人的正常生活欲望和要求,用抽象普遍的“人情”,去反對束縛思想、矯揉造作的理學。而明后期由于資本主義經濟因素的萌芽的產生,市民階層的壯大和市民文學的需要,都推動了個性解放思潮的發展。“異端之尤”的李贄,公開提出不要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又說六經、《論語》、《孟子》上講的話并非亙古不變的真理。湯顯祖對李贄很崇敬,而且有交往,稱他為“卓老”,因為李贄的號叫卓吾。李贄被封建統治者關進監獄,迫害至死,湯顯祖寫了《嘆卓老詩》表示深切的哀悼。在羅汝芳,李贄、達觀的影響之下,湯顯祖的思想帶有較濃的離經叛道色彩,被封建衛道士目為“狂奴”。湯顯祖在寄達觀和尚的信中說“情有者理必無,理有者情必無”,是“一刀兩斷語”:揭示出“情”與“理”水火不相容的尖銳對立。湯顯祖極其重視“情”,反對“理”,他的“至情”理論是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這“至情”是與生俱來,不受約束的,他所要求的是精神的自由和個性的解放,以此為反對程朱理學無視情感欲望的有力反叛。

  湯顯祖的思想代表了明后期從嘉靖到萬歷時期個性解放思潮的最高水平。他認為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戲劇之道來表達,于文學作品中“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極人物之萬途,攢古今之千變”。所以在《牡丹亭》中柳夢梅和杜麗娘的反抗態度是決絕的全情投入的。他們的結局是大團圓式的,是為了更好的鼓勵觀眾反抗“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激發觀眾積極昂揚的反抗情懷。作品中帶給受壓迫人們力量。

  這種提倡思想自由,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的思潮,帶有早期人文主義的氣息,激發人性的覺醒,于人性中解放個性。

  從洛神到杜麗娘這兩個典型時期典型文學作品的“至情”人物中,我們可以看到“人的覺醒”的進程,由“人生覺醒”后的感傷迷茫到“人性覺醒”后全情反抗的豪壯激烈。時代給了人們思考的空間,人們把思考過后的情懷融進了作品之中,后人再從作品中去探究人類思想進程,去體會思想的情致,去傾聽時代的音調。

注釋:

①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資料考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第331頁

②李澤厚,《美的歷程》,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1第93頁

③李澤厚,《美的歷程》,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1第93頁

參考文獻:

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資料考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

李澤厚,《美的歷程》,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1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四卷,2006.4

湯顯祖,《牡丹亭》,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5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集县| 西丰县| 乌兰浩特市| 金溪县| 柳州市| 方山县| 仙桃市| 芦溪县| 惠州市| 平凉市| 饶河县| 石门县| 云安县| 苍梧县| 福海县| 龙口市| 海晏县| 神池县| 康马县| 沐川县| 克什克腾旗| 当涂县| 北海市| 孟州市| 宁化县| 台江县| 湄潭县| 略阳县| 体育| 游戏| 文化| 电白县| 南漳县| 绩溪县| 临夏市| 黄陵县| 富裕县| 会东县| 泗水县| 黔西县| 天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