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中丞聞琴詩
涼風吹月露,圓景動清陰。
蕙風入懷抱,聞君此夜琴。
蕭瑟滿林聽,輕鳴響澗音。
無為澹容與,蹉跎江海心。
——摘自《國學寶典》之《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齊詩卷四》
【賞析】
謝朓(464~499年),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時著名的山水詩人,出身世家大族。謝朓與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下獄死。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余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于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
本詩是一首描寫音樂的詩。王中丞,可能指王思遠。沈約有《應王中丞思遠詠月》詩,王中丞即王思遠,曾為御史中丞。琴音古雅清澹,在諸樂中儼然有高士林泉風致。這首聞琴詩,重點不在具體細致地描摹琴音,而是著意渲染“聞琴”的環境氣氛,和詩人的主觀感受。這是此篇構思的顯著特點。全詩境界,可用一“清”字概括。“聞琴”的客觀環境氣氛是清涼、清靜,散發著蕙風清香的;琴聲是如林風澗音,極富清韻的;所引起的又是清逸的隱居意興。全篇便在這“清”的境界中達到和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