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不淑”
1922年,王國維在擔任北京大學通訊導師時曾經為研究生發題四道,其一是“《詩》《書》中成語之研究”(《致沈兼士——研究發題》,《王國維全集·書信》)。在此前一年,他已經撰寫《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觀堂集林》卷二)??梢姡惹爻烧Z研究是他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在兩次為文中,他都把《詩經》中的“不淑”當作最為典型的例子進行舉證。當回頭審視在此85年間(1922-2007)問世的各種注解《詩經》的著作時,我們驚奇地發現幾乎沒有一家采納他的觀點。值此紀念王國維先生誕辰130周年(1877-2007)之際,筆者愿意舊事重提、舊曲新唱,以釋“不淑”的方式,為緬懷先哲、復興國學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懇請各位方家同仁批評指正。
一
釋“不淑”的基礎是釋“淑”。在古代漢語中,“淑”字的常用義項有兩個:(一)清澈。《說文》:“淑,清湛也?!保ǘ┥屏肌⒚篮?。前者與本文關系不大,暫且不表。
“淑”字單獨成詞的現象在先秦文獻中比較普遍。為了方便細化研究,筆者對《詩經》中“淑”字的使用情況進行了統計,具體如下:
序號 | 篇名 | 語句 | 釋義* |
1 | 國風·周南·關雎 | 窈窕淑女 | 漂亮善良好姑娘 |
2 | 國風·邶風·燕燕 | 淑慎其身 | 善良謹慎及你身 |
3 | 國風·鄘風·君子偕老 | 子之不淑 | 你的為人不善良 |
4 | 國風·王風·中谷有蓷 | 遇人之不淑矣 | 嫁了個人真不妥 |
5 | 國風·陳風·東門之池 | 彼美淑姬 | 她是美麗善良姬家姑娘 |
6 | 國風·曹風·鸤鳩 | 淑人君子 | 善良的君子人 |
7 | 小雅·北山之什·鼓鐘 | 淑人君子 | 善人君子人 |
8 | 大雅·蕩之什·桑柔 | 其何能淑 | 他怎能做得好 |
9 | 大雅·蕩之什·韓奕 | 淑旂綏章 | 善旂妥帖顯文章 |
10 | 頌·魯頌·灃水 | 淑問如皋陶 | 善于斷問像皋陶 |
11 | 頌·魯頌·灃水 | 孔淑不逆 | 就很善良不背叛 |
*釋義參照周振甫《詩經譯注》(中華書局,2002年)
分析《詩經》中的11處“淑”字的用法,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ㄒ唬笆纭弊知毩⑿纬杀磉_“善良、美好”之意的形容詞,在句中作定語。1、5、6、7、9、11屬于此類。有時也作謂語。2屬于此類。
?。ǘ笆纭弊知毩⑹褂眯纬筛痹~,是(一)(三)的多義詞,在句中作狀語。10屬于此類。
?。ㄈ笆纭弊知毩⑹褂眯纬蓜釉~,是(一)(二)的多義詞,在句中作謂語。8屬于此類。
以上三類情況在《詩經》的譯注過程中沒有產生過大的分歧。這說明“淑”字在先秦時期最為通行的語義即“善良、美好”。(如果以《詩經》為樣本,那么“淑”字的這一義項的使用頻率高達82%。)
在先秦后的文獻中,具有此語義的“淑”字生成了大量的雙音節詞。例如“淑淑淵淵,深不可測,其似圣者”(劉向《說苑·雜言》)中的“淑淑”;“資質淑茂,道術通明”(班固《漢書·劉向傳》)中的“淑茂”;“君以淑懿,繼此洪基”(曹植《王仲宜誄》)中的“淑懿”;“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諸葛亮《出師表》)中的“淑均”;“為國以禮,淑化流行”(裴松之《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誘呼鮮卑侵擾北方·注》)中的“淑化”;“保乂皇家,戴生淑胤”(陸機《愍懷太子誄》)中的“淑胤”;“愷以淑行致稱,為清平佳士”(房玄齡《晉書·任愷傳》)中的“淑行”;“羈人感淑景,緣感欲回轍”(鮑照《代悲哉行》)中的“淑景”;“蓋乘風之淑類,實先景之洪胤”(顏延之《赭白馬賦》)中的“淑類”等。在這些詞匯中,“淑”字的語義雖然有所差別,但無一不是采用了“善良、美好”之意。這些詞匯的生成和使用更加鞏固了“淑”字的這一語義。
二
上述現象導致的直接后果是:絕大多數學者在解釋古代漢語中具有“淑”字的雙音節詞時都自覺不自覺地采取了一種“淑”本位的立場;在解釋古代漢語中獨立成詞的“淑”字時都自覺不自覺地采取了一種“善良、美好”本位立場。(上文已經申明,表達“清澈”的“淑”字不在討論之列。)這一直接后果的具體表現是:絕大多數后世學者都把《詩經》中出現的“不淑”解釋為“不善良”(例如3:周譯“子之不淑”為“你的為人不善良”)或者“不美好”(例如4:周譯“遇人之不淑矣”為“嫁了個人真不妥”)。其實,“淑”與“不淑”之間并非是簡單的反義關系。
王國維在《致沈兼士——研究發題》中說:“‘子之不淑,云如之何。’《傳》《箋》均以‘善’訓‘淑’。不知‘不淑’乃古成語也。《雜記》載諸侯相吊詞曰:寡君聞君之喪,寡君使某,如何不淑?!恰绾尾皇纭徽Z,乃古吊死唁生之通語。”
筆者根據王國維提出的“二重證據法”,結合“地下之材料”和“紙上之材料”證明了他得出這一結論的基礎——“古‘吊’‘淑’同字”。
?、佟暗叵轮牧稀保?/p>
(一)“吊”的本字是“弔”?!皬t”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寫作■(甲一五七六)或者■(前一·三九·三)。
?。ǘ笆纭钡谋咀质恰笆濉薄!笆濉痹诩坠俏慕鹞闹袑懽鳌觯ㄊ鍏F)或者■(戰后京津新獲甲骨集四八〇八)。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鮮明地得出結論:在甲骨文金文中,“吊”“淑”同字。根據裘錫圭先生的觀點:“吊”“淑”屬于通用字。
?、凇凹埳现牧稀保?/p>
同樣可以證明“不吊”即“不淑”。王國維在《致沈兼士——研究發題》和《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中舉了兩條《左傳》中的史料為證:
(一)莊公十一年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盜,若之何不吊?”
?。ǘ┫骞哪?/p>
公使厚成叔吊于衛,曰:“寡君實際,聞君不撫社稷,而越在他竟,若之何不吊?”
這兩條史料中的“若之何不吊”即《詩經》中的“如何不淑”。前者表示悲憫、吊唁和慰問之意,后者應當亦然?!安坏酢弊鳛楸磉_此意的成語的例子在《左傳》中還有很多,現僅補充三處:
?。ㄒ唬┏晒吣?/p>
季文子曰:“中國不振旅,蠻夷入伐,而莫之或恤,無吊者也夫!”(“無吊”即“不吊”。)
?。ǘ┫骞?/p>
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賈,且致大蔡焉,曰:“紇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紇之罪,不及不祀。子以大蔡納請,其可?!?/p>
(三)昭公二十六年
王子朝使告于諸侯曰:“……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瓗浫翰坏踔?,以行亂于王室。”
綜合①②可見,“不”與“吊(淑)”搭配組成“不吊(不淑)”是先秦漢語中的固定用法,其意義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淑”的反義詞——“不善良”或者“不美好”。
三
但是,表示悲憫、吊唁和慰問的“不淑”和“淑”之間也不是沒有任何聯系。王國維在《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中說:“如‘不淑’一語,其本意謂不善也。不善或以性行言,或以遭際言,而‘不淑’古多用為遭際不善之專名?!北硎尽耙孕孕醒浴钡摹安簧啤钡摹安皇纭憋@然就是具有“善良、美好”之意的“淑”的反義詞。這是“不淑”的字面含義,也是歷代譯注《詩經》的學者所采納的觀點。表示“以遭際言”的“不善”是“不淑”的深層含義,更是符合先秦社會環境,即語用環境的具有實際使用功能和歷史使用記錄的含義。筆者贊同王國維的觀點,認為把“不淑”解釋為“古吊死唁生之通語”比歷代在此問題上的主流觀點更為科學。
把“不淑”解釋為“不善良”或者“不美好”的做法脫離了先秦語境。僅以新解《詩經》中的《君子偕老》和《中谷有蓷》兩篇為證。
?。ㄒ唬熬淤衫希斌橇臁N①ⅲ缟饺绾?,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毛詩序》:“《君子偕老》,刺衛夫人也。夫人因亂,失事君子之道,故陳人君之德,服飾之盛,宜與君子偕老也。”《箋》:“夫人,宣公夫人,惠公之母也。人君,小君也,或以‘小’字誤作‘人’耳。”綜合兩家觀點,《君子偕老》寫的是衛夫人宣姜,其中的關鍵句是“子之不淑,云如之何?”如果把“不淑”釋作“不善良”,那么全詩的主旨就是“刺衛夫人也”。如果把“不淑”釋作表示悲憫、吊唁和慰問之意,那么全詩就另有一番滋味了。
關于衛夫人宣姜的事跡,《史記·衛康叔世家》記載如下:
“十八年。初,宣公愛夫人夷姜,夷姜生子伋,以為太子,而令右公子傅之。右公子為太子取齊女,未入室,而宣公見所欲為太子婦者好,說而自取之,更為太子取他女。宣公得齊女,生子壽、子朔,令左公子傅之。太子伋母死,宣公正夫人與朔共饞惡太子伋?!拍辍P?,太子朔立,是為惠公?!?/p>
“以性行言”,宣姜的確“不淑”;“以遭際言”,宣姜同樣值得詩人慨嘆“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但是,如果選擇前者,那么首句“君子偕老”與全詩的基調則顯得極不協調。既然歌詠“君子偕老”,說明事實上宣姜未能與衛宣公白頭到老。這不僅是事實,更是史實。這種“不善”的“遭際”恰好應當被詩人“若之何不吊”。所以,筆者認為,“子之不淑,云如之何”的對象是宣姜不幸的遭遇,盡管她品行不端,但是與其遭遇相比,后者顯然更容易獲得民間的同情。用王國維的話說:“不斥宣姜之失德,而但言其遭際之不幸,詩人之厚也?!保ā杜c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
(二)“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離,嘅其嘆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離,條其歗矣。條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根據《詩經》的創作風格和藝術特色,“遇人之艱難矣”和“遇人之不淑矣”應當是近義乃至同義語句。其中對應出現的“艱難”和“不淑”的意義應當相近乃至相同?!捌D難”無疑是指這位婦人不幸的遭遇,那么“不淑”所表達的就是詩人對她的悲憫、吊唁和慰問之情了。
《毛詩序》:“《中谷有蓷》,閔周也。夫婦日以衰薄,兇年饑饉,室家相棄爾。”朱熹《詩集傳》:“兇年饑饉,室家相棄,婦人覽物其興,而自述其悲嘆之辭也?!边@位婦人所“悲嘆”的內容是“遇人之艱難矣”和“遇人之不淑矣”。結合兩者來看,其中所指不應當是室家的“性行”之“不善”,而應當是自己的“遭際”之“不善”。王國維對此亦有評價:“不擇其夫人見棄,而但言其遭際之不幸,亦詩人之厚也?!保ā杜c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
通過新解《君子偕老》和《中谷有蓷》,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不淑”是先秦成語,不能把它簡單地看作是表示“善良、美好”的“淑”的反義詞,應當結合具體的歷史語境還原它的本來面目——表示悲憫、吊唁和慰問之意的“古吊死唁生之通語”。
發凡王國維的學術觀點,并且對它進行修正和補充,無疑是紀念他的最好方式。釋“不淑”的意義在于回歸國學的源頭——先秦,秉承國學的精神——創新。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