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港臺主要漢學雜志近期目錄(五)

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4期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論文】
腦為一身之主:從「艾羅補腦汁」看近代中國身體觀的變化(張寧)
朝貢制度與歷史想象:兩百年來的中國與坎巨堤(1761-1963)(林孝庭)
晚清「世界劇場」的理論與實踐——以小說《黑奴吁天錄》的改編演出為例(鍾欣志)
習慣成四維:新生活運動與肺結核防治中的倫理、家庭與身體(雷祥麟)

【書評】
Mary G. Mazur, Wu Han, Historian: Son of China’s Times(陳耀煌)
酒井忠夫,《中國日用類書史?研究》(吳蕙芳)
Micah S. Muscolino, Fishing War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林敬智)

2、《臺灣史研究》第18卷第4期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研究論著】
族群互動與遷徙、擴散:以清代哆啰嘓社人遷徙白水溪流域為中心(洪麗完)
日治時期臺灣「雙語學歷菁英世代」及其政治實踐:以草屯洪姓一族為例(陳文松)
鄉土文學、歷史與歌謠:重層殖民統治下臺灣文學詮釋共同體的建構(陳培豐)
濁水溪的歷史難題(張素玢)

【資料介紹】
〈傅錫祺日記〉的發現及其研究價值:以文學與文化議題為討論范圍(廖振富)

【書評】
評柳書琴著《荊棘之道:臺灣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曾士榮)

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2本第4分冊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容簡介:

論卜辭讀為「夜」的「亦」──兼論商代的夜間活動(李宗焜)
漢代簡牘公文書的正本、副本、草稿和簽署問題(邢義田)
王鳴盛年譜(上)(陳鴻森)

4、《成大中文學報》第35期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單位: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孔子仁教之形上根據(吳肇嘉)
《論語》「物語」化──近代日本文化人之讀《論語》法及其省思(金培懿)
韓愈〈毛穎傳〉新詮(姜龍翔)
帝都·藝文·方志──明代李濂《汴京遺跡志》之以文代史與艮岳書寫(許東海)
張舜徽之學術著述在臺灣的傳播及其影響(趙飛鵬)
想象臺灣的方法:林海音主編《國語日報·周末周刊》時期之民俗書寫及其現象研究(1949-1954)(王鈺婷)

5、《國文學報》第50期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師范大學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京氏易傳》的易學意義與徐昂《京氏易傳箋》義例述評(許朝陽)
唐初道士成玄英「重玄」的思維模式──以《老子義疏》為討論核心(鄭燦山)
秉要執本,在乎情性之極:陸希聲《道德真經傳》「性情論」發微(江淑君)
援經擬古與征經辨誤·用夏變夷與正名尊內──豬飼敬所《操觚正名》析論(金培懿)
上古漢語伴隨動詞的語法化探究(王錦慧)
世說新語·方正篇》析探(王妙純)
主體錯置、區隔他者、復國隱喻──論盧思道〈聽蟬鳴篇〉中的離散論述(王美秀)
唐孫樵〈興元新路記〉青松驛以北驛路之現地研究(簡錦松)
王昭君和親故事與宋詩之創造思維(張高評)
歷史、戲劇、政治的三重奏:《周公攝政》與鄭光祖的雙重心境(汪詩佩)

6、《東吳中文學報》第22期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

出版單位: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先秦至秦始皇統一后所見「五大夫」在軍功爵中的歷史地位(周美華)
《說文解字·女部》姓氏婚姻字群文化意涵探析(沈心慧)
庾信辭賦之用典申說(陳松雄)
從現地研究看杜甫入蜀詩的旅行日期(簡錦松)
生命的檢證──從《稽神錄》考述五代民間信仰中自我與神明之詮解及份際(黃東陽)
南宋時期之薦亡齋醮文化研究──以洪邁《夷堅志》為探討中心(盧秀滿)
金末遺臣楊宏道詩學對《詩經》的承繼(林宜陵)
論許衡對孔孟學說的詮釋(李蕙如)
宋濂之文論(劉文起)
陳耀文駁楊慎〈嵎夷既略〉評述(劉玉國)
向文化大傳統的回歸與變奏──連橫對臺灣古典詩「正典」的追尋(江寶釵)
戰后題襟亭填詞會與鷗社詞作研究(蘇淑芬)
與契訶夫的生命對話——巫永福〈眠春杏〉文本詮釋與比較(許俊雅)
性別·凝視·再現──李昂小說《殺夫》、《暗夜》之電影改編與影像詮釋(黃儀冠)

7、《東吳歷史學報》第26期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單位: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遼、宋、北漢對「雄州和議」之認知(朱奕嵐)
由「聯邦優先」至「南方主權第一」:亞拉巴馬州莫比爾市的分離運動,一八五年至一八六年(盧令北)
帝俄晚期農民對土地財產權論述之探討(何萍)
辦學與慈善:以檳城韓江中學的經營為例(曹淑瑤)
一部微觀的旗人社會史研究:評劉小萌《清代北京旗人社會》(許富翔)

8、《文與哲》第19期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單位: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西周銅器銘文中的「周」——文獻、銅器、考古的綜合考察(何樹環)
論「亡大旆之左旃」(劉文強)
玄解以探新──《世說新語》中「時論」之示例的考察與延展(吳冠宏)
唐代〈江南〉諸曲的轉化、記憶與書寫(廖美玉)
丘光庭《兼明書》經說的意義與價值(馮曉庭)
胡仔詩學與宋詩宋調──《苕溪漁隱叢話》杜甫詩述評(張高評)
輔廣《詩童子問》與楊簡《慈湖詩傳》之比較研究──以解經方法、態度與風格為核心的考察(黃忠慎)
記憶之城·虛構之城──《灤京雜詠》中的上京空間書寫(李嘉瑜)
從汪懋麟《錦瑟詞》看廣陵詞人群之詞學宗尚(張博鈞)
疆界內外──《聊齋志異》的同性情愛(陳翠英)
表述遽變──胡適白話文運動的論述糾結與根本依據(陳伯軒)
中國近現代哲學思惟中之演化論議題(戴景賢)

9、《東華漢學》第14期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單位: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內容簡介:

【一般論文】
從非王卜辭與王卜辭的關系來看卜辭中賈字的用法(魏慈德)
漢魏六朝行記三類兩體敘論(李德輝)
《祖堂集》死亡書寫研究──以佛陀與西土祖師為核心(蔡榮婷)
《漫叟詩話》作者李公彥及《全宋詩》、《全宋文》相關詩文考論(李貴)
論朱澤澐《朱子圣學考》對「朱陸異同論」的文獻探析(游騰達)
不用胡鬧了──《紅樓夢》荒誕意識的對反、超越與消解(侯乃慧) 
從「拆白道字」看漢字結構分析與別裁(許學仁)

【學苑春秋】
校勘、注釋與論述——王夢鷗先生治學之博覽與縱深(賴芳伶) 

10、《曾國藩傳:日本人眼中的曾國藩》

作者:紫山川崎三郎 原著,王紀卿 譯

出版日期:2012年2月

出版單位:香港:香港中和出版公司

內容簡介:

  本書日文原版問世于1903年,距離日本明治維新和曾國藩去世只有短短的30余年,是貼近時代解讀曾國藩的一部難得的傳記作品。本書作者是日本明治維新之后知識界的代表人物。在中日甲午戰爭期間,他曾作為隨軍記者到過中國,對晚清做過深入的研究。

  閱讀本書,讀者可以看到曾國藩在日本近代知識界眼中的映像。清廷中不可撼動的「中興之臣」曾國藩,在美國人眼中,他是「遠東的華盛頓」;在同是東方人,又不乏過節的日本人眼中,他是怎樣的呢?本書以區區十萬字,提綱挈領、層次分明、簡潔明了地揭示了曾國藩的生平、事功、學術、教養和為人處世之道,可令讀者輕松地對他既有囊括整體而又有細致入微的了解。

  將歷史人物進行有趣的模擬,是外國作者撰寫人物傳記時常有的特色。本書作者對曾國藩的評價,正是以中外對比為基礎的。他不僅以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名人西鄉南洲、大久保甲東等人為參照物,而且以西方國家的大人物如華盛頓、俾斯麥等人作為標桿,使讀者對于曾國藩在世界范圍內的歷史高度,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11、《五四啟蒙思想的延續與反思——潘光旦社會思想研究》

作者:呂文浩 著

出版日期:2012年2月

出版單位:臺北:秀威信息公司

內容簡介:

  1920 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末期活躍的學者型社會思想家潘光旦,在接受優生學、社會學、性心理學等新興學科時表現出怎樣的特征?在接受這些學科并作出開創性貢獻之后,他結合這些學科內容和中國社會的實際闡發了哪些具有獨到見解的社會思想?這些社會思想在中國的社會政治變革和文化建設上具有怎樣的意義?這些以前鮮為人知的內容將是本書著力探討的問題。

作者簡介:

   呂文浩,1971年生,中國大陸西北大學歷史學學士,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專門史碩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曾在潘光旦學術思想研究、社會學史、社會思想史以及清華校史、西南聯大史等方面發表論文、書評十余篇,著有《潘光旦圖傳》。

12、《詩經章法與寫作藝術》

作者:呂珍玉、林增文等 合著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出版單位:臺北:Airiti Press

內容簡介:

《詩經》末章變調詩篇研究(呂珍玉)
《詩經》之敘述視點及視點、聚焦模糊詩篇詩旨問題探討(呂珍玉)
《詩經》頂真修辭技巧探究(呂珍玉)
《詩經》中的名言探究(呂珍玉)
概念譬喻理論的詩歌詮釋——以《詩經.摽有梅》為例(林增文)
分化中的統一——《詩經.巧言》的總體性隱喻閱讀(林增文)
《詩經》中的情感表現探討(賴曉臻)
《詩經》抒情方法探討(賴曉臻)
《詩經》男性人物形象塑造技巧(譚莊蘭)
《詩經》諷刺藝術研究(林芹竹)
《管錐編·毛詩正義》論《詩》之修辭、句法與表達藝術(張惠婷)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盐城市| 江达县| 遂溪县| 辽中县| 游戏| 公主岭市| 长寿区| 阿拉善左旗| 南投县| 琼结县| 东海县| 鄂托克旗| 金寨县| 林口县| 石首市| 钟山县| 蒙自县| 玉田县| 潢川县| 漾濞| 澎湖县| 美姑县| 米脂县| 赣榆县| 当雄县| 双江| 托克托县| 察雅县| 四会市| 武宣县| 宁德市| 嘉祥县| 罗田县| 牙克石市| 全州县| 华蓥市| 蚌埠市| 宜城市| 如东县| 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