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
西楚霸王項羽
“破釜沉舟”,語出《孫子兵法·九地篇》和《史記·項羽本紀》。
公元前207年十一月,章邯率秦軍主力進攻趙地巨鹿(今屬河北省)。項羽(圖為項羽)率領楚軍救趙。項羽先派兩萬人為先鋒,渡過漳水,切斷秦軍的糧道,孤立章邯,然后親率主力部隊隨后急進。渡河后,他下令把全軍的飯鍋砸破,把所有渡船鑿破沉沒,把所有的營帳燒毀,每人只帶三天的干糧,準備與秦軍誓死一戰。這極大地鼓舞了全軍將士。楚軍一到戰場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同秦軍展開激戰,士兵以一當十,勇猛拼殺,秦軍大敗。
破釜沉舟就是在敵我雙方關鍵性的決戰時刻,斷絕自己的退路,把部隊置于死地,以激勵將士下決心拼死戰斗,去爭取決戰的勝利,也就是常說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破釜沉舟作為一種激勵部隊的做法,關鍵在于將部隊被置于死地后,能否激發將士萬眾一心、同敵決一死戰的斗志和氣概。
來源:國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