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此后無聲,空余回響

  據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消息,學者、敦煌學家白化文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7月6日6時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20210708_001

  白化文在目錄學、佛教、敦煌學等領域研究頗深,曾出版《敦煌文物目錄導論》《佛光的折射》《漢化佛教法器服飾略說》《漢化佛教與佛寺》《漢化佛教參訪錄》等30余部著作。

  他選擇的研究方向,大多人跡罕至。在一次采訪中,他說:“我從來愛當墾荒者,愛走路靜人稀的荒野小徑。一條道兒上的人多了,我就慢慢地改走別的路線。”

  在《名家講佛教知識(插圖本)》里,白化文解釋了密宗義理。“任何宗教都有一種對宇宙本源的認識和解釋。‘六大為體’就是密宗對宇宙本源的解釋。”他認為,密宗義理雖然神秘,但它畢竟是從人類現實社會中產生的一種宗教意識形態,因此它的一切內容都能從現實社會中找到答案。研究佛教時,白化文沒有脫離現實生活。

  做學問,白化文嚴謹,他是中國楹聯學會顧問,寫了一部校點本《楹聯叢話》。在《閑談寫對聯》里,他介紹了春聯的寫法、貼法。有一年,朋友送來春聯,并熱情地貼上——把上下聯貼反了。白化文欣然接受,沒有面露難色。見了對聯,有人揶揄他,“這樣的貼法,你還算楹聯學會的什么‘顧問’呢?”即便如此,白化文也沒有生起重貼的念頭,只是說“人家好心好意送來,辛辛苦苦給貼上了,咱們切切不可逞能。”現實生活中,他的舉動包裹著溫情。

  白化文也有“提心吊膽”的時刻。比如,收到郵票倒貼的信件——早年間,郵票要是倒著貼,信里面裝的是報喪訃聞或兇訊。他接到這樣的信,往往習慣性地緊張起來。拆開一看,平安無事,他會給對方提意見。對方回,這是按照“福”字倒貼的慣例。“據我所知,老年間兒,倒貼‘福’字僅限于糧食囤等極少處所。房門等處是不許倒貼的。雙‘喜’字更不能貼倒了。”他不太能理解這樣的慣例。

  白化文會在王維的詩里分析“聲”和“響”的區別。“響”在古代漢語中,通常條件下,指的都是“回聲”。王維詩中頗能用“響”,比用“聲”在某種情況下更能表現出幽深杳渺的意境。他舉了數例,比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山靜林逾響,松高枝轉疏。”

  那么王維什么時候用“聲”字呢?白化文解答,在直接能夠聽見聲音的時候。比如,“林下水聲喧語笑,巖間樹色隱房櫳。”“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如今,那位曾經在文中討論“聲”與“響”的白化文逝去了。

  此后,他再也無法發聲,留給世間的,唯有回響。

  超過半個世紀的情誼

  如果要回顧白化文的學術生涯,不能不提到他與中華書局的情誼。

  1959年,白化文到東總布胡同十號中華書局訪問學長程毅中,由此與中華書局開啟了長達60多年的情誼。征得領導同意后,程毅中會拿一些古籍標點的活給白化文,有一點報酬。晚上10點下班到家后,白化文開始標點,直到“午夜方休”。

20210708_002
東總布胡同十號

  1961年,中華書局遷至翠微路二號大院。國慶后不久,程毅中通知白化文,說金燦然先生要約見他。1958年中華書局改組為整理出版古籍和當代學者文史哲研究著作的專業出版社,金燦然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兼辦公室主任、中華書局總經理兼總編輯。

  這一面,對白化文的一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一見面,金燦然就問白化文對于鄭振鐸的學術的評價。“我安敢妄議前賢,囁囁嚅嚅,說不出來。”后來,白化文在《一以貫之地培養作者:一面,一指,一種雜志》中回憶寫道。金燦然為他解圍,說了自己的看法,大致是,鄭先生的學術,既博且精,應學習鄭先生貫穿中外文史,打通圖書、文物、考古的精神與做法。白化文說心向往之,于今做不到。金燦然鼓勵他,達不到鄭先生的水平,當個小雜家也不錯。從此,白化文朝“當個小雜家也不錯”的方向努力。

  1972年,《文物》復刊,白化文也為《文物》做一些案頭工作。有一天,中華書局召集二十余位中青年人,在新址王府井大街三十六號大樓二層南頭大房間開會。會上散發一份選題選目,說要出一套“知識叢書”類型的小叢書,讓大家自認題目。

  將近散會,領任務的人不多。實際主持會議的褚斌杰有點著急,隔著長桌子遠遠地沖他一指:“老白,‘敦煌俗文學’這個選題歸你寫了!”白化文自己回憶,這一指決定了他后半生業務努力的大方向。

  為了完成中華書局安排的選題,在當時尚在《文物》雜志編輯部服務的沈玉成學長的幫助下,白化文得以拜謁學界泰斗周紹良先生。從此,白化文拜周先生為師,學起了敦煌學。

  “那時,這條道上路靜人稀。可是,中國的知識分子是極聰明最要強的,只要給他們一定的條件,如能坐下來,少干擾,創造些獲取相關資料的機會,即使條件比國際上同行差得多,他們也會毫無怨尤地自動干將起來,并且迅速追回荒廢的歲月,趕上國際同行。”白化文如此評價。1983年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現在我國學者在敦煌學方面早已居世界前列。

20210708_003
《文史知識》創刊號

  1981年,中華書局《文史知識》創刊。這是一本普及性刊物,旨在把中華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優秀的歷史文化介紹給廣大讀者。其組稿原則是“名人寫名文”,也就是說,寫這個題目的一定是研究這個課題的“名人”,也就是專家。白化文任《文史知識》雜志編委,有時也為雜志寫稿。

  《文史知識》要求文章深入淺出,說理透豁又讓讀者愛讀,白化文在寫稿過程中“力求一以貫之”。久而久之,他自覺“似乎成為一名編寫‘社科科普’文章的作者了”。《文史知識》培養他進入了兩門學術領域:一門是對漢化佛教的佛寺、佛像、法器服飾等方面的介紹性闡釋;二是楹聯研究,出了一部校點本《楹聯叢話》。

  “慚愧”時常流露筆端

  白化文有很多頭銜,他曾任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中國佛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佛學研究中心和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俗文學學會常務理事。

  但是,一旦遇到需要自我介紹的場合,他一向自稱為“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退休人員”,因為“這頂帽子扣下來不松不緊”。身為學者,聊起書,聊起“書緣”,他仍自忖“書緣”一道,道行太淺。“要說干這一行的都有‘書緣’,只可說雖沒吃過豬肉,也算見過豬跑就是了。”在《慚愧呀,我的“書緣”》里,白化文這樣寫道。

  他心底的謙遜,常常流露于筆端。在敦煌學領域中,白化文涉足俗文學、版本目錄學,但認為自己“淺嘗輒止”,因此“從不敢把自己列入敦煌學家行列之中”。

  敦煌學等于“半個考古學”,要經常跑野外。白化文曾四次赴敦煌,其中歸來后2次大流鼻血住院各半個月才止住。在敦煌研究院招待所住,喝那里的水,每次都水瀉不止。他聽說,像他這樣的人不少,院里醫務給一種藥片,吃下立即止住。63歲以后,白化文不敢往干燥、水質不佳的西北去,只可下江南。在《慚愧地從敦煌學領域告退》中,白化文講述了敦煌學的艱辛之處,標題中又含“慚愧”二字。

  他時常感念中華書局對自己的培養,卻覺得“十分慚愧的是,我的進步太慢,辜負了中華諸位領導與群公的期待。”以至于在《一以貫之地培養作者:一面,一指,一種雜志》中,白化文甚至寫下了“中華書局對得起我,我對不起中華書局!”這樣的話語。

20210708_004
白化文先生(前排左六)在2012年《文史知識》編委會暨《文史知識三十年》出版座談會上

  事實上,白化文為中華書局盡心竭力,有目共睹。參與《文史知識》創刊的編輯楊牧之回憶,“早晨九點開會,家遠在北大蔚秀園的金開誠、白化文先生,6點多就從中關村坐上32路公共汽車奔向東四魏家胡同會場。距離最遠,到得最早。”

  為了提高《文史知識》發行數,當時白化文發動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77 級即將畢業的學生等前往助陣,然而“無奈那時的師生阮囊羞澀,站腳助威者多。為了結緣,刊物倒是送出去不少。”再比如,袁行霈受邀為工農教研室的全市學員在西四豐盛胡同中直機關禮堂開講“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鑒賞”。白化文則和楊牧之、華小林等人在會場外擺攤賣雜志。

  一生與書相伴

  對于白化文來說,書是童年時代的樂趣,步入工作崗位后的工具。每一本書,都是他一生的伙伴。

  十歲左右,白化文讀《聊齋志異》。初一初二時,他把家里的《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聊齋志異》《封神演義》及其一些續書、同類書都看得爛熟。家里的書看完了,白化文就把視線轉向家門外。

  北京后門橋旁邊有個租書鋪,租金是按時間算的,看得越快越省錢。于是,放學后白化文就去租書,一租五本,兩三天內看完。兩三年下來,他已經培養起快速閱讀的能力與閱讀習慣。后來,白化文幾乎把那間書鋪所有的書(不包括小人書)全看完了,包括大量武俠小說、神探小說、言情小說。

  1945年,母親把家從南鑼鼓巷板廠胡同遷到東城翠花胡同8號——斜對門16號是北大文科研究所,新家距離北大一院與三院不到半里,也就是兩三百米的樣子。搬家的目的很明確,母親希望兄弟二人未來考上北大。

  當時,家長往往希望孩子學理。但白化文的母親不這么想,她鼓勵白化文學文。白化文回憶,這是母親根據他理科悟性差、外語不靈與身體欠壯實等情況綜合考慮。母親認為,學中國古典文獻主要靠不斷鉆研,而且有書就能研究,越老程度越高。

  那時,北大仍然貫徹蔡元培校長的辦學思想,門戶開放,出入無阻。白化文常去斜對門的文科研究所聽課,認識了門房和一位整理明清檔案的于先生。母親時常帶他到紅樓、灰樓訪友,鼓勵他旁聽北大的課程與講座。在這期間,他閱讀了大量文科與理科科普的課外書。1950年,白化文如愿考上北大中文系。

  一天,他逛千步廊,發現一名窮困潦倒的黃瘦知識分子在賣書。賣的書里有一部顧頡剛、徐文珊標點分段的“白文本”《史記》,三大冊。白化文想買,賣家如遇知音,竭力推薦,還詢問他的學習情況,對他大加鼓勵。這部書是白化文買的第一部業務書,伴隨他一生。后來,白化文在北大圖書館學系工作,置身書海。

  白化文回憶,年輕時的自己屬于費孝通先生所說的“逛東安市場能拖回一批批舊書”的學子,但限于財力,只可“一本一本地買”,太貴的也買不起。中年時,也在書店溜達過,終因囊中羞澀,膽量不大,只可買點便宜的小書。直到改革開放后,腰包有點鼓了,這才慢慢地將需要的業務書配齊。

20210708_005
白化文

  再就是后來,76歲的白化文環顧書房四壁,發現自己干活需要用到的圖籍,基本上有了。即便不上圖書館,在家也能完成任務。但有時,一些工作找上門來,他也不得不婉拒。拒絕的原因是,這些工作過于繁雜,需大批特殊參考資料,而他已經上了歲數,無法長期奔波于圖書館。

  這時,他心底里的謙遜,又或是近乎自責的情緒又浮現上來。在書房里,面對著四壁圖書,他常常想,“我總覺得,若是一個中年人,利用我六十年來集中的這批專業性頗強的書刊,正值精力旺盛、腦筋靈活之時,定能趕出比我多得多的活計來。”在步入晚年之后,即便沒有停歇,他仍覺得自己做得不夠。這便是白化文。

  參考文獻

1、長輩對晚輩的一種客氣稱呼

2、楊牧之:相知未變初衷——慶祝《文史知識》創刊四十周年

3、一以貫之地培養作者:一面,一指,一種雜志

4、白化文:閑談寫春聯

5、慚愧呀,我的“書緣”

6、高考語文中的“聲與響”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城市| 禹州市| 涟源市| 白山市| 宁夏| 云林县| 象州县| 丘北县| 尖扎县| 廊坊市| 永新县| 安陆市| 黔西县| 临朐县| 哈巴河县| 淮北市| 乐至县| 日喀则市| 宜城市| 池州市| 克东县| 临沭县| 靖安县| 嵊州市| 阿拉善盟| 体育| 合水县| 偏关县| 多伦县| 钦州市| 洪洞县| 来安县| 都匀市| 寿宁县| 通城县| 利辛县| 嵊泗县| 隆林| 花莲市| 布拖县| 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