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圭璋先生學術精神大家談”專題研討會在南京師范大學順利舉行
2021年4月12日下午,為了緬懷唐圭璋先生的學術風范,紀念唐圭璋先生的詞學貢獻,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特邀唐門五位弟子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海明老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筱蕓老師、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鐘振振老師、深圳廣播電視集團研究員肖鵬老師以及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兆鵬老師,開展了“唐圭璋先生學術精神大家談”專題研討會。本次會議旨在弘揚唐圭璋先生的學術精神,并激勵后進。研討會于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區中大樓117順利舉行,文學院院長高峰教授擔任主持,程杰教授、葛恒剛副教授、陶慧老師以及各專業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到場聆聽。
本次會議首先由高峰教授致辭。高峰教授簡要回顧了唐圭璋先生的生平經歷與學術成果,并分別介紹了五位老師與唐先生的關系以及他們各自的學術成就。唐先生不僅是中國當代著名詞學家、詞人,同時也是教育家,培養了一大批詞學精英。研討會也正是本著對唐老嚴謹求真的治學風范、精深厚重的學術修養、寬慈謙和的人格魅力以及春風化雨的教育精神的傳承與弘揚而展開的。
楊海明老師分享了唐圭璋先生的一些往事,希望大家能夠透過事件真切感受其精神。在楊教授的印象中,唐老是一位清瘦且儒雅的學者。他身世凄苦,但卻在艱難的歲月里保持對宋詞的執著與熱愛。他以學術支撐起自己的生命,在困頓的環境下寫出了諸多著作,體現出堅忍不拔的學術精神。另外,他治學十分注重從完整而可靠的資料出發,強調第一手資料的重要性,對待學術一絲不茍。對于他人指出的錯誤,唐老亦坦然接受并會進行自我批評。除此以外,楊教授還通過唐老對李清照是否改嫁這一問題的態度,來說明唐先生是用生命經驗去擁抱宋詞的人。
王筱蕓老師認為唐圭璋先生為人親切和善,并從三個方面講述了唐先生學術思想的貢獻。首先,唐先生在詞學研究還未曾被重視的環境下,開始了《全宋詞》編著相關工作,是一位有遠見、有理想的學者。再者,在詞學研究的歷史中,唐先生可以說是承前啟后式的人物,他向上繼承了傳統詞學,向下開啟了現代詞學研究。最后,唐先生對于詞的起源探究、鑒賞以及創作等方面都有很大功勞。
接著與大家進行分享的是鐘振振老師。鐘教授稱唐圭璋先生為“真正的學者”,唐先生治學態度樸實,常常不恥下問,秉持實事求是的精神做學問。他對于自己的作品集,合署名的文章一律不收,只收自己親筆所寫,可見其光明磊落,從不掠人之美的良好品質。
肖鵬老師稱唐圭璋先生為自己的“偶像”,在唐老身上能真切感受到大師的風范。雖然大師的時代已經遠去,但他希望把自己的所見所感傳遞給今天的年輕人。肖老師身為媒體人,從視覺形象的角度,為我們勾勒出了唐圭璋先生的輪廓。唐先生是一位堅持的人,那是一種一個人靠著自身堅定信念,平靜但又充滿激情的堅持。同時,他也是一個敢于挑戰自我,具有包容精神的人,能夠以平和的態度聽取各方意見。此外,唐先生還十分注重內在的修煉,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王兆鵬老師從1946年唐圭璋先生被解聘、1951年被分配至東北工作以及清明吹簫悼念亡妻這幾個事件出發,講述了唐先生所懷有的博大的愛,這種愛不僅僅是對自己的家人,也是對國家。而后,王老師以“五心”與“四氣”對唐老的治學精神進行了高度概括。“五心”為雄心、決心、信心、恒心、虛心。“四氣”為銳氣、大氣、傻氣、和氣。
五位老師分享結束后,高峰教授再次對他們的到來表達了感謝,并對本次研討會進行了總結。高峰教授表示,我們當學習唐圭璋先生對待學術研究的純粹的精神。從五位老師的溝通交流中也可以感受到唐門弟子之間情感的融洽,以及他們對唐老學術精神的傳承與踐行。希望唐老的精神品質能夠生生不息,繼續影響一代又一代年輕學者。最后,王筱蕓老師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向文院學子贈書,研討會圓滿結束。(文學院:婁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