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七):文論、詩話、詞曲話

四、其它

78、《歷代曲話匯編》

  歷代曲話論著匯編,4編,今人俞為民、孫蓉蓉編。俞為民1951年2月12日生,浙江余杭人。1978年本科畢業于南京大學中文系,1981年研究生畢業于南京大學古典戲曲專業,獲碩士學位。畢業留校,一直從事中國古代戲曲、小說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現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戲曲、中國古代小說。目前主要從事宋元南戲研究。著有、《宋元四大戲文讀本》、《中國古代戲曲簡史》、《明清傳奇考論》、《宋元南戲考論》、、《李漁〈閑情偶寄〉曲論研究》和《中國古代戲曲理論史通論》(合著)等。1953年6月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鎮海,1977年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留校任教。1987年獲碩士學位?,F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文心雕龍》研究、中國文學批評史。著有:《文心雕龍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思維方式研究》和《中國古代戲曲理論史通論》(合著)。

  《歷代曲話匯編》15集。以人立目,按時代分編,共分4編:唐宋元編,明代編(3集),清代編(8集),近代編(3集),700萬字。一是收錄的數量多。全書收錄了唐代以來376位曲論家的175部曲話專著(含輯錄),700多篇單篇評論。從時間向度來說,涵蓋了中國古典戲曲理論產生及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中國古典戲曲理論的發展歷程,大致分為九個時期,先秦至唐代為萌芽時期,宋代為雛形時期,元代至明初為成熟時期,明代嘉靖、隆慶年間為發展時期,明代萬歷年間為繁榮時期,晚明為深入時期,清初為集成時期,清代中葉后為轉折時期,近代為總結時期。這一發展歷程,通過全書收錄的論著系列,得到了清晰的顯現。從曲論家與曲論著作來說,凡比較重要或有一定影響者,大體收列其中。特別是近代曲話,以前無人系統整理,而本書編成3集,填補了這方面文獻的空白。

  二是收錄的種類廣。在中國古典戲曲論史上,批評家們所運用的批評形式不拘一格,多種多樣,因此,所呈現出來的理論形態也豐富多彩,富有民族特色。理論專著是中國古典戲曲理論的主體,在中國古代戲曲理論發展史上,產生了一大批曲論著作,從這些曲論著作的內涵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八種類型:記載作家生平事跡,品評其創作特色;記載演員生平事跡,品評其演唱技藝;記載戲曲史料,論述戲曲的形成及發展;記載曲目,并加以評述;論述戲曲創作方法和技巧;論述戲曲演唱方法和技巧;融考辨史料、品評劇作、論述創作方法為一體的各種曲話;戲曲格律譜與戲曲韻譜等。對于這八種類型的專著,本書均予收入。特別要指出的是,《南九宮十三調曲譜》、《南曲九宮正始》的學術價值以往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因此未能收入曲話匯編,而本書彌補了這一缺憾,可謂別具只眼。評點、序跋、尺牘、小品、日記及以詩詞曲論曲等多種形式的論著,本書也精心選擇,予以收入,可謂洋洋大觀。

  三是收錄的版本力求精良。書中所收曲論有不同版本者,選擇善本為底本,同時補充與吸收新發現的曲論著作。如明代魏良輔的《南詞引正》又名《曲律》,現有三種不同的版本:一是《吳歈萃雅》卷首附刻本,共十八條,題作《吳歈萃雅曲律》;二是《詞林逸響》與《吳騷合編》卷首附刻本,共十七條,《詞林逸響》題作《昆曲原始》,《吳騷合編》題作《魏良輔曲律》;三是收錄在明代玉峰張廣德編的《真跡日錄二集》中的由明代著名書法家文征明手寫的鈔本,共二十條,題作《婁江尚泉魏良輔南詞引正》,其中五條為前兩種版本所沒有,顯然,前兩種版本已經后人改動,故本書所收以明鈔本為底本。如此種種,不勝枚舉,可以看出,本書編者對于版本的選擇是十分審慎的,而且注意汲取學術界的研究成果。

  《歷代曲話匯編》黃山書社2009年版。

79、《歷代賦話復小齋賦話》

  清人浦銑撰。字柳愚,嘉善人??滴跻矣习呜?。有《百一集》。

  清代賦話,清人浦銑撰?!稓v代賦話》浦銑輯錄并加辯證的歷代辭賦評論匯集,共28卷。

  浦銑是第一個以“賦話”名書的人,且一人兼有兩部賦話:《歷代賦話》和《復小齋賦話》?!薄!稓v代賦話》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搜采最豐的一部賦話。:《歷代賦話》正集14卷,以人為綱,輯錄正史所載各代賦作者本傳中有關作賦的文字,是一部賦史的輪廓。《歷代賦話》續集14卷,以賦為主,濃縮了中國古代賦論的精華,是一部賦論史的雛形?!稓v代賦話》正集部分文獻搜集的正史25部,所收錄的賦作家粗略統計有351位,所錄及的賦作品賦篇約328篇?!稓v代賦話》續集部分所收的相關賦學賦論材料近1000條,而“述而兼作”的銑按考訂等材料又高達270多則。《歷代賦話》充分體現了編者“意在博綜”的。其成書早于李調元的《賦話》,同時取材廣博,并對有關資料有所考辨,極具文獻史料價值?!稄托↓S賦話》是浦銑的賦論結集,內容偏重唐宋律賦。

  《復小齋賦話》有清代乾隆五十三年復小齋刻本湖北省圖書館藏;《歷代賦話校證附·復小齋賦話》何新文、路成文校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80、《賦話》

  評論辭賦的內容、形式,記載辭賦作者事跡專著,10卷。清代李調元撰。李調元(1734~1802),字羹堂、贊庵、鶴洲,號雨村、墨莊、童山蠢翁。綿州(今四川綿陽)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進士,歷任廣東學政、直隸通永道,曾因得罪權臣和珅充軍伊犁,不久以母老獲釋,晚年家居。涉獵群籍,好奇務博,為清代有名著述家。編撰有《童山全集》、《蜀雅》、《全五代詩》、《曲話》、《詩話》、《詞話》等數十種,又曾匯刊《函?!穮矔?。

  《賦話》是李調元視學廣東時指導諸生習賦而作。分《新話》6卷,《舊話》4卷?!缎略挕酚跐h、魏至明代賦作中“撮其佳語”,略加評點,“以教之使知法”;《舊話》從正、野史書中摘錄賦人軼事,間附按語。書中論賦以揚雄“詩人之賦麗以則”為宗旨,提倡“工麗密致而又不詭于大雅”,認為“以文為賦”、“專尚理趣”,則“文采不贍”、“則而不麗”,而“刻琢字句”、言不及物,則又墜入“纖靡”、麗而不則。故于各種賦體中偏重律賦,于各代賦作中偏重唐賦。對賦的發展源流也有簡要切實的闡述。此書雖以評賞、紀事為主,但觀點鮮明通貫,仍不失為一部較重要的賦論著作。《賦話》乾隆間瀹雅齋??瘫局挥小缎略挕?,故為6卷。后編入《函?!窌r加入《舊話》,合成10卷。《叢書集成》本又據《函?!繁九庞?。

  《賦話》,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1936年版;《賦話》,中華書局《叢書集成新編》第80冊1985年版。

81、《賦話廣聚》

  歷代賦話匯編,今人王冠輯,收錄從南北朝至民國的二十四種賦話著述:以時代先后為序包括有:《文心雕龍.詮賦》、《賦譜》、《聲律關鍵》、《文筌.楚賦譜.漢賦譜.唐賦附說》、《詩源辯體.楚詩》、《歷代詩話.楚辭.賦》、《古賦辯體》、《春暉園賦苑卮言》、《賦話》、《讀賦卮言》、《歷代賦話》、《續歷代賦話》、《復小齋賦話》《讀賦卮言》《作賦例言》《見星廬賦話》《賦品》。

  《增注賦學指南》、《藝概》本收所收為廣義之賦話。由于古來此類著述相對較少,又有部分早已佚失無存,故本書收錄范圍從寬,凡論及賦體文學作品的形式、內容、作法、歷史源流及評騭之作。

  《賦話廣聚》(全六冊)王冠輯,北京圖書館2006年版。

82、《賦話六種》

  明清賦話匯編,何沛雄編。何沛雄英國牛津大學文科哲學博士,臺北中華學術院高級院士,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英國皇家亞洲學院院士,英國語文學院院士?,F任香港大學名譽教授、珠海書院中國文史研究所所長。著有《中國歷代賦選》、《永州八記導讀》《賦話六種》等十余種。

  《賦話六種》其中收錄《讀賦巵言》、《賦品》、《賦概》、《復小齋賦話》、《選堂賦話》、《讀賦零拾》六種賦話。

  《賦話六種》由香港萬有圖書公司1975年印行;《賦話六種》三聯書店香港分店1982年版

83、《歷代辭賦研究史料概述》

  今人馬積高著。馬積高(1925~2001)古代文學史專家。湖南省衡陽縣人,湖南師范大學教授,著有:《賦史》、《關漢卿的生平和作品》等。

  《歷代辭賦研究史料概述》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概述了歷代辭賦創作與研究的狀況包括:什么是辭賦和辭賦研究的范圍;先秦兩漢辭賦的興盛、存佚與研究;魏晉南北朝辭賦的發展、存佚與研究;唐五代辭賦的新變、存佚與研究;宋金元辭賦與研究概況;明清辭賦與研究概況;現代辭賦研究。下篇介紹了與辭賦相關的重要書籍,分為辭賦總集、收錄辭賦的著名文學總集、古今賦話(附賦論選)、現代中外賦學論著四部分。書末又附錄了“賦學書目舉要”。

  《歷代辭賦研究史料概述》馬積高著,中華書局2001年版。

84、《制義叢話》

  介紹研究八股文的源流、變遷、名家、流派的專著。,以探索明清科舉文化梁章鉅撰。梁章鉅(1775~1849),字茝中、閎林,號茝鄰,晚年自號退庵,祖籍福建長樂,清初遷居福州,自稱福州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舉人,嘉慶七年(1802年)成進士,曾任禮部主事,充軍機章京,升用員外郎,授湖北荊州府知府。道光年間,歷官江蘇、山東、江西按察使,江蘇、甘肅布政使,廣西巡撫,前后五次任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等職。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因病辭官返故里,此后即閑居家中,專事著述。告病還鄉七年后,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病卒,享年七十五歲。梁章鉅謂之八閩碩儒,吐納經范,綜覽群書,熟于掌故。喜作筆記小說,精對聯,也能詩。著作頗多,計共有七十七種。有《文選旁證》、《制義叢話》、《退庵詩存》、《退庵隨筆》、《楹聯叢話全編》(其中《楹聯叢話全編·楹聯四話》六卷、《楹聯叢話全編·巧對續錄》二卷、為梁章鉅的第三子梁恭辰[梁恭辰生于嘉慶十九年〔1814年〕,曾作過府道一級的官]所編)、《浪跡叢談》、《稱謂錄》、《歸田瑣記》、《藤花吟館詩鈔》等。
制義是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主要文體,又稱制藝、八比、舉業、經義、時文、時藝、四書文等,較為通行的稱呼是八股。這種文體的特點,是圍繞出自《四書》、《五經》中的題目,“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

  《制義叢話》書中敘述制義文的宗旨源流,體裁典制,以及舊聞逸事,錄存了有關的史料。介紹制義的來源,要求和體制的變化。直接源頭是宋代的經義,至明代其體制粲然大備?!吨屏x叢話》卷一:盡管在內容和形式上,制義都有嚴格限制,頗似“帶著鐐銬跳舞”,但絕非沒有發揮和變化的余地。事實上,隨著文學觀念的更新,哲學思潮的嬗遞,以及社會風習的變遷,“明人制藝體凡屢變”[梁章鉅:3],而且越到后來,變化速度越快。梁章鉅從風格體式著眼對明代制義嬗變的脈絡進行疏理,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將明代制義劃分為四期謂“國初比初唐,成、弘、正、嘉比盛唐,隆、萬比中唐,啟、禎比晚唐”。

  清咸豐年間知足知不足齋刻本8冊《梁章鉅科舉文獻二種校注》陳水云,陳曉紅校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85、《四六叢話》

  清代駢文理論批評著作。清人孫梅撰。孫梅字松友,浙江烏程人孫梅,字松友,號春浦,歸安人,烏程籍。乾隆二十七年南巡,召試,取二等,賜彩緞荷包。中三十四年進士,授中書,出為太平府同知。歷校南闈。儀征阮元,其所薦也。梅少年攻詩,有才子之目。嘗賦白燕詩,為人所傳。生平著述甚富,所著《四六叢話》,博稽千古,綜覽萬篇,阮元為之序。(孫憲緒撰行略、參《研經室集》、《靈芬館詩話》)族人五封,字號男,嘉慶23年歲貢。有詩名,為阮元所賞。晚境益困,而詩益工,不作夢面語,冥搜神會,時有獨到處。著有《本亭詩鈔》(家傳)。

  《四六叢話》是一部較為系統的集大成式的駢文理論批評著作。在《四六叢話》中,孫梅不僅匯輯了明代以前有關駢文的批評理論資料,而且通過凡例、敘論與案語等批評形式,也表達了自己的駢文思想。孫梅認為:駢文寫作應貫徹“以意為主”這一原則?;谶@一理念,他建立了較為系統的駢文史觀,并對許多駢文作家作品作出了極為精辟的分析、評論。孫梅時中國古代駢文所作的這些探討,在促進駢文創作與人們對駢文藝術的認識等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理論的寶庫。

  輯錄前人四六之說早在宋代已經出現,現存有楊困道《云莊四六余話》。嘉慶十六年由鮑廷博協助校訂的《云莊四六余話》孫梅之后又有彭元瑞《宋四六話》,該書出版于嘉慶八年,較孫梅《四六叢話》嘉慶三年為晚,孫梅以三十余年之功輯成的《四六叢話》賴阮元資助揄揚得以流存,該書除史科學價值之外,其凡例、每體之前之敘錄、文體作家之案語等個人話語閃爍著思想的光輝?!端牧鶇苍挕肺捏w論可劃分為駢文分體史、駢丈史兩個層次,在駢文學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孫梅以叢掇著述方式參子乾嘉時代駢散之爭,其《四六叢話》深受《四庫全書簡明目錄》的影響,倡導“丈以意為之統宗”的為駢原則;推闡駢散合一的駢文思潮。是我國古代駢文理論批評的集大成之作,它的出現在駢文學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現代學術建立以后,《四六叢話》的這種價值始得以廣泛認知。錢基博云:“談駢文者,莫備于烏程孫梅松友《四六叢話》?!?/p>

  孫梅將駢文分為十八體,其《凡例》云:陸機《文賦》,區分十體,魏晉前其流未廣。西山真氏以四體撰《丈章正宗》,亦僅挈其綱。若乃辨體正名,條分縷析,則《文選序》及《文心雕龍》所列,俱不下四十。而《雕龍》以對問、七發、連珠三者,入于雜文,雖創例,亦其宜也。唐設宏詞科,試目有十二體,則皆應用之丈。今自《選》《騷》外分合之為體十八,亦就援引考據所及而存之。其章疏與表,分而為二者,以宣公奏議制類,不可入表故也。碑志與銘分為二者,碑用者廣,志專納墓,而銘則遇物能名,各有攸當。其余悉入雜丈,又列談諧,皆《雕龍》例也。

  孫梅文體理論第二今層面是駢文史論。世人多注意《四六叢話》文體敘論二十篇,其實文體作家論價值亦不容低估。如果說《選》敘、《騷》敘、《總論》是駢文史的宏觀,文體作家論則是駢文史的散點透視。孫梅首先考察了“四六”名稱的來源,認為先秦時期是一個駢散不分的時代,駢文經西漢的醞釀至東漢方臻形成魏晉時期駢文諸形態特征愈加明朗,所以《凡例》云“駢儷肇自魏晉”?!疤迫松盟牧?,多淹沒何可勝道”(《叢話》卷14),尤推崇唐初四杰唐以后,孫梅獨褒賞歐、蘇,南宋訖元明之駢文則認為無足可觀對清代駢文的感受亦不失公允:“圣朝文治幸興,己未、丙辰兩舉大科,秀才詞賢,先后輩出,迥越前古,而擅四六之長者,自彭羨門、尤悔庵、陳逝陵諸先生后,迄今指不勝屈,但各家俱有專集,而膾炙胰詞,激揚緒論,若侯芭、桓譚之流,猶有待焉?!?/p>

  孫梅《四六叢話》初版于嘉慶三年民國印本1922年《四六叢話》齊魯書社1995年版。

86、《楹聯叢話全編》

  《楹聯叢話全編》是梁章鉅父子。梁章鉅簡介見《制義叢話》。

  所作全部聯話的合集。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楹聯叢話》十二卷、《楹聯續話》四卷、《楹聯三話》二卷,均為清梁章鉅編;《楹聯四話》六卷,是梁章鉅的第三子梁恭辰所編。第二部分,包括《巧對錄》八卷,梁章鉅編;《巧對續錄》二卷,梁恭辰編。第三部分,包括梁章鉅《歸田瑣記》第六卷中收入的《楹聯剩話》,《浪跡叢談》第七卷中收入的《巧對補錄》。第四部分,包括梁章鉅《浪跡叢書》并其“續談”“三談”中的散見聯話材料。

  《楹聯叢話全編》搜集保存了大量歷代聯作。楹聯自唐、五代肇始,千余年長盛不衰,但歷代文人、學者囿于傳統觀念,視為“小道”,故聯家、聯語殊少見于史籍。梁章鉅在自序中感嘆說:“元明以后,作者漸夥,而傳者甚稀,良由無薈萃成書者,任其零落湮沉,殊可慨惜!“于是他“鈔纂楹聯,附以記述”。全書中,上起宋代,下迄清中葉,他廣泛搜輯了大量資料,初步統計,涉及聯家、聯人數百,作品逾萬。宋代如朱熹、蘇軾、樓鑰、蔡司理、洪俞,元代如趙孟、楊元誠,明代如朱元璋、劉基、解縉、楊慎、祝允明、唐寅、海瑞、李東陽、王守仁、徐渭、李贄、金圣嘆、左光斗、史可法、董其昌、夏貴溪、袁文榮、邱岳、張延登,清代自清初至道光年間,則名家名作,幾無一遺漏。其中朱彝尊、袁枚、李漁、翁方綱、梁同書、紀昀、鄭板橋、蒲松齡、阮元、彭元瑞、齊梅麓、程春海、陶澍、林則徐等人,所錄作品最為豐富。還有大量普通文人及無名氏作品。顯然,這對于保存我國楹聯藝術遺產,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對楹聯發展的源起、演變作了一些有價值的考證工作。三是初步建立了楹聯分類體系。四是初步涉及了楹聯美學、理論的一些方面。

  《楹聯叢話》梁氏1838年開始編輯,1840年完稿,并刊刻,全書卷次為:一、故事;二、應制;三、四,廟祀;五、廨宇;六、七、勝跡;八、格言;九、佳話;十、挽詞;十一、集句集字;十二、雜綴諧話,其十二卷。收聯話600余則,桂林陳繼呂序。

  《楹聯續話》完稿于1843年并刊刻,分四卷。卷一故事、應制、廟祀,卷二廨宇、勝跡、格言;卷三佳話、挽詞;卷四集句、雜綴,收聯話330則,余應松校閱,卷首自序。

  《楹聯三話》完稿于1847年,收入聯話130多則,所輯聯話未標門類,僅系以小標題,但先后次序尚稱井然。梁氏自序。

  《楹聯四話》梁氏第四子梁恭辰撰,共六卷,體例大體依照《楹聯叢話》。

  《巧對錄》梁章鉅撰,完稿于1842年。1849年刊出。分八卷,各卷未標門類,有自序。

  《巧對續錄》梁恭辰撰,分上、下兩卷。

  除上述6部獨立著作外,“楹聯叢話系列”還包括如下幾個部分:1、《楹聯剩話》,見于梁章鉅筆記,有數十則;2、《浪跡叢談》中散見聯話,共13則;《浪跡續談》中散見聯話,共12則;《浪跡三談》中散見聯話,共4則。

  《楹聯叢話全編》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87、《青樓集》

  文學、戲曲史料。元代夏庭芝撰。夏庭芝字伯和,號雪蓑。華亭(今上海松江)人。生于元延佑年間,卒于明初。

  《青樓集》成書于元至正乙未十五年(1355),全書1卷,記述元大都、金陵、維揚、武昌以及山東、江浙、湖廣等地的歌妓、藝人110余人的事跡。這些女子各有不同方面的藝術造詣?!肚鄻羌酚涗浟怂齻冊陔s劇、院本、嘌唱、說話、諸宮調、舞蹈、器樂方面的才能。尤其對某些雜劇演員的專長有較細的記載。同時還記錄了她們與當時的一些達官顯宦、文人才士、戲曲散曲作家的應酬和交往。涉及名公士大夫等50余人、男演員30余人。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元代戲曲的繁榮狀況及元代藝人的生活情景。

  《青樓集》現存主要版本有元末陶宗儀輯、明人陶重校《說郛》本,明人陸楫所輯《古今說?!繁荆魅藷o名氏輯《說集》本和近人葉德輝輯《雙景叢書》本。第一、二、四種內容文字大同小異,惟第三種較其他三種文字上相異處較多,題序較為豐富?!吨袊诺鋺蚯撝伞匪盏摹肚鄻羌?,系以《雙景叢書》本為底本,用其他本比勘對校,將文字互異處一一列出,并將《說集》本中所存張擇序、夏伯和志、卷首目錄、朱武跋文補錄在提要中?!肚鄻羌穼ρ芯繎蚯馗?、演員行跡、時尚風俗等戲曲史問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據校對?!都伞芬匀~德輝《雙楳樓景闇叢書》的刊本作為底本,參校明萬歷時無名氏輯《說集》內的鈔本、清順治三年宛委山堂刻元末陶宗儀輯《重校說郛》的刊本、清道光元年酉山堂重刻明陸楫輯《古今說?!返目疽约懊魅f歷三十年鹿角山房刻明梅鼎祚編《青泥蓮花記》書內所采引的部分。

  《教坊記北里志青樓集》中國文學參考資料小叢書第一輯,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青樓集》《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二冊,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版,1982年重印。

88、《茶余客話》

  清代阮葵生所著的文史筆記,約寫成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前?!∪羁?727~1789),字寶誠,號吾山,清代淮安府山陽縣人(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乾隆壬申科舉人,辛巳會試以中正榜錄用,以內閣中書入值軍機處,歷任監察御史、通政司參議、刑部右侍郎,是清代乾隆時期有成就的詩人、散文家和法學家。全書原有30卷。文筆簡練,內容十分豐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學科領域,保存了許多重要的史料,其有關清初典章制度和入關前后建置以及淮地名物掌故等記載,有校高的史料價值。

  《茶余客話》中記述了大量的人物故事;并注意輯錄戲曲、小說等方面的材料,如《荊釵記》、《水戲》、《元曲》、《水滸傳》、《琵琶記》、《金瓶梅》、《西游記》、《長生殿事件》等等,不僅保存了重要的文學史材料,還提出了一些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學術觀點,例如,他以明朝《淮安府志》的記載和《西游記》中大量的淮安方言論斷《西游記》的作者是淮安人吳承恩,后來魯迅、胡適等人受此啟發并加以考證,最終斷定《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恫栌嗫驮挕穬热葸€包含了許多進步思想,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附:歷代文論、詩詞曲話資料

《歷代詩話》(上下),何文煥輯,中華書局1981年版

《歷代詩話續編》(上中下),丁福保輯,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中華書局1983年版

《中國歷代詩話選釋叢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宋詩話全編》(十冊),吳文治主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清詩話》,丁福保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清詩話續編》(共四冊),郭紹虞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清詩話見知錄》,吳宏一

《詞話叢編》,唐圭璋編,中華書局1985年版

《歷代文話》(十冊),王水照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中國歷代賦學曲學論著選》,陳良運主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中國歷代詩學論著選》,陳良運主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中國歷代詞學論著選》,陳良運主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中國歷代文章學論著選》,陳良運主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叢書),郭紹虞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版

《中國歷代文論選》(共四冊),郭紹虞選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中國詩學叢書》(九冊),陸耀東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先秦兩漢文學批評史》,顧易生、蔣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王運熙、楊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宋金元文學批評史》(上下),顧易生、蔣凡、劉明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明代文學批評史》,袁震宇、劉明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清代文學批評史》,鄔國平、王鎮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近代文學批評史》,黃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中下),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年版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下),敏澤,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中國文學批評史》,郭紹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中國文學理論史》,蔡鐘翔、成復旺、黃保真等,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中國文學批評史》(三冊),羅根澤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朱東潤著,開明書店1944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辭典》,趙則誠、張連第等主編,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

《中國文論大辭典》,彭會資主編,桂林: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
資料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上海古籍出版社六卷本《中國歷代文學批評史》、何文煥《歷代詩話》、丁福?!稓v代詩話續編》、《清詩話》、郭紹虞《清詩話續編》、吳宏一《清詩話知見錄》、互聯網等

陳友冰摘編?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安区| 南涧| 达拉特旗| 万安县| 威远县| 襄城县| 墨竹工卡县| 花莲市| 北京市| 理塘县| 得荣县| 鸡东县| 河西区| 德阳市| 三河市| 太仓市| 平安县| 和田县| 湛江市| 合川市| 湟中县| 固安县| 科尔| 汶川县| 固始县| 龙井市| 上杭县| 白河县| 焦作市| 德昌县| 黑河市| 独山县| 博爱县| 洛南县| 绥化市| 体育| 湖北省| 通化县| 衡水市| 克东县| 伊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