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略議宋玉及與賦與楚辭

  【內(nèi)容摘要】楚國第二大詩人宋玉,一生辭賦貢獻卓著。什么環(huán)境使成?他的身世是一個謎,文章重點進行了研究,掀開了大起大落的原因。

  【關(guān) 鍵 詞】宋玉;賦;辭

  【作者簡介】于試,湖南作家、屈宋學者、《華人論壇》副總編

  宋玉是繼屈原之后,中國史上最早的又一座文學高山。戰(zhàn)國詩人除屈原外就是宋玉。宋玉承先啟后成為楚辭的殿軍、漢賦的始祖。

  因此,要弄清宋玉,必須弄清楚辭與賦的辯證關(guān)系。

一、關(guān)于辭

  楚辭,又名辭,楚國流行之辭,源起于楚國。楚辭從民間詩詞養(yǎng)料引發(fā),一枝獨秀,屈原以情入詩,一唱三嘆,波回云轉(zhuǎn),吟兮不止,從而,標新立異為一種純文學樣式,具有劃世代意義。

  楚辭是南方的。南方當時的民間詩詞養(yǎng)料便是巫覡文化。大自然的變化,很多東西人們無法解釋也無法抗拒,俯仰變幻莫測的天地,便想象出許多天神地怪來,祈求通過祭拜、唱頌、貢禮而解決,巫覡便應(yīng)運而生,念念有辭,載歌載舞,作法使靈。上至帝王,下至草民,無不信以為真,以卜國家命運、人世死生。這種種宗教活動深深浸潤了楚辭;楚辭里面刻畫的不少場景,以及行事語詞,都有巫術(shù)活動的閃爍;同時巫覡活動的唱詞也是押韻的,有帶“兮”的,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它打破了《詩經(jīng)》四字格貫體。屈原包括在內(nèi)的當時人,都信風水,敬鬼神,擇吉日,做道場。以巫術(shù)為底色,以詩詞為載體,抒發(fā)政治情懷,嗟嘆個人命運,《離騷》、《天問》、《九歌》等作品無一例外。

  由屈原帶頭形成的固定的文學樣式,踵繼者如宋玉、唐勒、景差之流的楚國詩人發(fā)揚光大,此世之作,皆稱楚辭。楚辭的集大成者是屈原,代表作是屈原的《離騷》。楚辭專稱的首次出現(xiàn)是《史記酷史列傳》中所提“買臣以楚辭與助俱幸”。成為書名是《楚辭章句》。王逸在西漢人劉向編輯基礎(chǔ)上匯制專書,以真正獨立文體的稱謂立下來。歷史上以辭命名的有漢武帝的《秋風辭》,陶淵明的《歸去來辭》。

  為什么說辭又謂“騷”?因為蕭統(tǒng)所編《文選》中專立騷類,王逸的《楚辭章句》、劉勰的《文心雕龍》都把《離騷》放在第一位置。由此,聲名顯赫,移而以騷代辭,辭即騷。也就是說,辭如沒有騷的特點,便不成為辭。那么辭騷有哪些要素?一是鋪排抒情,文彩絢麗;二是有詩的節(jié)奏,有韻;三是騷體化句式結(jié)構(gòu),如:。。。。。。兮。。。。。,。。。兮。。。,。。。。。。。兮、。。。。兮。。。等;四是比興象征手法,語義委婉含蓄,借喻寄托;五是不以“賦”命名,以賦命名便不稱之為辭。

  宋玉寫楚辭的“拿手戲”是《九辯》和《招魂》。這兩篇辭是緊承屈原《離騷》風格的圭臬。

  《校定楚辭序》(宋、黃伯思)有言:“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謂‘楚辭’。”

二、關(guān)于賦

  我們說詩辭歌賦。詩指詩經(jīng)。《詩經(jīng)》是古代的詩,是一切韻文之源。北詩南辭。南方主要盛行辭,以屈原為代表,先秦為界。詩辭發(fā)展開來,于是歌賦迭出,能唱為歌,能誦為賦。

  正式以賦大誦于世的時代是漢朝。為什么呢?這與漢高祖劉邦分不開。他是楚人,《大風歌》便是其杰作。家鄉(xiāng)情使得漢賦風靡天下。文人相習作賦,可將司馬相如為代表。從離騷體分撥而為賦體文學體式。

  漢代,辭賦幾乎混為一談,又用騷體又稱賦。怎么斷開呢?凡用騷體而不以賦命名者,概謂后繼之楚辭。凡用騷體而以賦命名者,概謂騷體賦。

  賦之分類為:以騷體寫的賦叫騷體賦,以問答體寫的賦叫文體賦,以古詩體寫的賦叫詩體賦。

  賦有三個基本特點:一是直言鋪陳,就是不隱諱而放言,并且大膽修飾夸張;二是體物寫志,即極力刻畫物體之形態(tài),充分抒發(fā)個人情感:三是不配樂,但講究氣勢節(jié)奏與抑揚頓挫,便于吟誦。

  鐘嶸在《詩品》中說,詩六義:賦、比、興、風、雅、頌。賦比興為“詩之所用”,風雅頌為“詩之成形”。賦原是詩中的表現(xiàn)手法,到漢代發(fā)展成為文體之一了。但賦的本質(zhì)表達手段,依然如此:賦承楚辭而來、因此,賦的鋪陳揚厲手法如辭,且冠以“賦”名。

  前面已講到辭即騷,它是不可以賦來命名的。如果以賦命名,又用騷體的寫法,我們叫它什么?叫騷體賦。如漢代賈誼所寫《吊屈原賦》。

  當代史學家蔡靖泉在,《楚辭學史》中鑒別道:“從文體著眼,屈原作品宜稱為‘騷’而不宜稱為‘賦’,因為‘騷’可特指屈原創(chuàng)新的楚辭體詩歌,而‘賦’則是宋玉、唐勒等人在屈騷及前人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礎(chǔ)上奠基式而由漢人成其制的一種韻散結(jié)合的體裁,嚴格說來,屬于文而不同于詩。”

三、賦之文體賦

  先講文體賦。文體賦具有什么特征?就是注重文采,注重韻律,有問有答的一種散文化的文學體裁。這種散文化的賦的結(jié)構(gòu)一般為三段式:起問(緣起)——答問(中心、主體)——結(jié)論(結(jié)局)。起問段是散文化的句子、答問段是韻文化的句子,結(jié)論段是散文化的句子,形成“散-韻-散”的句法規(guī)律。當然,也有兩段式的。所有大賦和宋代新文賦,都包括在內(nèi)。

  文體賦又稱文賦、散體賦:它是從何而來?又為何興起?

  來源有三:春秋到戰(zhàn)國,群雄紛起,百家爭鳴,縱橫家游說各國,論道說理成為時髦風尚。如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等所論所著皆議論問答式,有疑而問,有問而發(fā),而發(fā)則振聾發(fā)聵,有氣勢,令人敬畏,意欲治國安邦。此其一。其二,中國民間詩歌、巫儺歌舞的滋潤,三百零五首的民歌集《詩經(jīng)》,都能說明它渲染的力量,曾有一定的影響,南北文人不能不學。《詩經(jīng)》常多四言句式,楚辭從詩中變革。三是楚辭的分孽延伸,潛移默化。文體賦中段的句式,是從楚辭所特有的“兮”字句而演變成為文體賦的兩種句型,即六言句和四言句。因此,我們說,賦是取三者所長,兼而有之,累經(jīng)千代而不衰。時至今日,賦作亦行,多為紀念史實,把玩閑情罷了。

  宋玉的賦實謂文體賦。

  文體賦之所以興起,還與作者創(chuàng)作目的有關(guān)。因為要適合官場的需要,歌功頌德、以為晉身階梯;因為要借物言志,摹狀諷喻,催生社會政治效果;因為要借機張揚自己的才學,造勢擴大聲譽:因為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會遇知音,交流感慨。

  一經(jīng)流傳,于是乎,從戰(zhàn)國到漢代、宋朝,飛黃騰達不已。

四、宋玉的賦

  在宋玉以前,正式以賦命名者,尚未見經(jīng)傳,是宋玉給古老的歷史文學貼上了一個新的標簽。他創(chuàng)立的三段論式,開辟了大賦的先河,沖破了楚辭、詩經(jīng)所原來有的韻文形式,也打破了先秦諸子說詞的干澀隱晦,即形成了又韻又散,又問又答的全新模式的文體賦。三段式:起始段提問(散句)——中間段是主體段,答問(韻句)——結(jié)尾段(散句)。

  這種體式,能把一種陳述變成對話,能把一種假設(shè)表現(xiàn)得真實可觸,能增加動態(tài)感,隨著空間、人物轉(zhuǎn)換,激活思維的多向發(fā)展,使道理軟化在生動描寫中,給讀者美的享受,以致精神愉悅、氣血通達。

  宋玉的賦,風格多樣化。有微諫即曲諫。設(shè)喻勸諫,曲線救國,與屈原的直諫諍言有別。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曰:”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這段話有幾點值得注意:屈原后學中,宋玉排在笫一,說明他的成就最高,是繼承屈學的最得意弟子。再者,敘所作之賦大受嘉獎,文彩斐然。還有一點就是,多諷諫(曲諫)不直諫。所謂“莫敢”,是地位、資歷使然,宋玉不過“一介寒士”。古往今來,莫不如此。話兒說得委婉一點,說得形象一點,這也是做官的訣竅,為人的一般準則。比如他的《風賦》、《釣賦》、《諷賦》、《御賦》、《笛賦》,洋洋灑灑,由此而及彼。運用類比移用手法,用大量篇幅寫此,讓聽者沉入此中,然而作者筆鋒一轉(zhuǎn),畫龍點睛說彼,聽者才醒悟,才首肯。原來不是淺顯的是深層次的東西呵!

  如果說吹牛也是一種藝術(shù),當然并不排除,宋玉是善于吹牛的祖師爺。他打開了游戲文學的序幕。其《大言賦》《小言賦》誰能與之比肩?這也叫逗樂子。宋玉是為君王樂,發(fā)展到今天,搞笑段子是為老百姓樂。不妨勸一勸,相聲、小品、商人、政客、“快樂大本營”、“雜燴湯”之類,應(yīng)該到宋玉廟里去燒一燒香呵!

  細微之處見精神。屈原追求美政,宋玉追求美學。他的《高唐賦》、《神女賦》、《舞賦》、《登徒子好色賦》都是中國早期文學的不刊之作。對美景的描寫、對兩性的描寫、對美的看法,皆抒發(fā)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令人陶醉,為后人的小說、詩歌、理論的美學延讀,加足了底氣。寫得膩一點,寫得狂一點,也沒關(guān)糸的。

  宋玉的作品,目前可證的有辭《九辯》、《招魂》兩篇;有賦《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諷賦》、《御賦》、《釣賦》、《笛賦》、《大言賦》、《小言賦》、《舞賦》、《高唐對》等13篇。除此而外,《隋書·經(jīng)籍志·小說類》在“《燕丹子》一卷”條目下的附記里說:“又《宋玉子》一卷、錄一卷,楚大夫宋玉撰”。明朝歸有光也搞了個宋玉選集,叫《鹿溪子》。

  由于宋玉的承先啟后,楚賦發(fā)展到漢朝,大有成“災(zāi)”之勢,文人競相模仿,熱鬧竄上頂峰。著名楚辭學者吳廣平先生認為:“如果不帶偏見的話,應(yīng)當承認漢代雖以辭賦為文學代表樣式,但產(chǎn)生的所有辭賦作家,似無一人從整體上超過宋玉;也無一人,像宋玉那樣對后世產(chǎn)生那么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這個評價,我看沒有錯!

五、宋玉的出生

  宋玉又是如何出生的呢?

  宋玉原本并不姓宋。從姓名學訓詁。“宋”姓來源于地名宋國,宋國在何處?河南商丘一帶。杜預《春秋釋地》云:“宋、商、商丘,三名一地。”當時人以地名為國號,后來發(fā)展到以國為姓氏。”“宋”字是商字的別寫,宋字寶蓋頭,表示房屋、洞頂;下面“木”字指桑,讀如“桑”音。《列子》“越之東有輒木之國”,注音“木”字為又康反切。木字古有桑音,種桑之家。宋字從木得聲,桑與商,上古音相近。《詩經(jīng)》中之“采桑”者即于宋地,也就是商地。

  宋玉本姓子,以宋為氏。《通志·氏族略二》曰:“宋氏,子姓,商之裔也。”即殷商的后代,出身貴族。《元和姓纂》卷八:“宋、子姓,殷王帝乙長子微子啟,周武王封于宋,傳國三十六世,至君偃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楚有宋玉、宋義、宋昌。”據(jù)《史記·殷本紀》和《宋微子世家》記載,公元前1039年,周成王把商朝舊都商丘一帶的地方封給了微子啟,建立宋國,國都商丘,微子啟因而也稱為宋微子。公元前286年宋國被齊國、楚國所滅,其地被齊、楚、魏三國分占。宋國滅亡后,宋國公族子孫便以國名為氏,稱為宋氏。宋微子是殷王的后代,宋玉是宋微子的后代,可以叫宋玉子,或子宋玉。公族子孫用以表示不忘來歷,不過,公族以外的諸人是沒有資格以國為姓的。

  “玉”者何來?遠古祖先崇玉,認為玉精美高貴,是道德的表征,玉又通巫,成為祭祀鬼神的禮器。所以,用“玉”命名,一則表示其人不凡,性靈,二則表示其人之美,脫俗。這個名,是父母為他取的,還是他自己取的,亦或君王命之?是個謎。

  宋玉取字沒有?先秦兩漢未有記載,但明朝有個大學問家叫歸有光的卻說有字。他衷愛宋玉的作品,編輯了一個選集,書名喚《鹿溪子》,并在書前小序中說鹿溪子:”姓宋,名玉,字子淵,楚大夫屈原弟子也。”子者,姓也;淵者,深也。淵是對玉的詮釋,喻道德深厚,非一般所及。“鹿溪子”是號。字和號是父母取的,還是自己取的?

  如是說,宋玉,姓宋,名玉,字子淵,號鹿溪子。

  從宋玉名字上,我們?nèi)シ治觯斡竦母囟ㄔ谒螄匾氖牵皇蔷踔螅彩沁_官顯貴之后。其父母當是很有禮教水平的,很有文化涵養(yǎng)的,也是很有財富的。不然,這個名字取不出來,草民百姓不會想這么深。

  從宋玉學問上,我們?nèi)シ治觯麑懥四敲炊嗫涨敖^后的賦,其文化含量之博大,堪稱伯仲者有幾?從他辭賦中,自比鳳,自比鯤,超然獨處,瞧不起凡夫俗子的性格,也不是在一般環(huán)境下養(yǎng)成的。如此學問,焉有不學之理?學而焉能無錢?自古貧窮讀書難,盲盲奔走者、夥矣!

  為什么又說“宋玉是楚籍宋人”?據(jù)史料推算,有專家認為,宋玉大約生于楚頃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也有說前309年,不可否定。)那就是說,宋玉出生12年以后宋國才滅亡。宋玉隨著家人逃難到了楚國郢都,成了楚國人,還是早在宋國滅亡前,其父看到勢頭不對,便提前來到楚國呢?如提前,則是在楚國出生。我認為,在楚國郢都出生的可能性大些。第一,父母為孩子取名,頗通巫學。巫學乃楚地特產(chǎn),說明父母在楚地時間長。笫二,宋玉本人楚文化功底深厚,沒有充裕的時間熏陶,沒有楚師的培育是不可能一蹴而就,寫出彪炳史冊的辭賦的。笫三,那時候,都相信薦舉,接受者和薦舉者關(guān)系很不一般,接受者對薦舉者所薦之人是值得放心的。西漢司馬遷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晉代習鑿齒云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如非老友知已,怎能舉薦?既然舉薦,決非貿(mào)然之為;既然稱“徒”稱“友”,必然相處很久。從三歲到十二歲,九年讀書時間,不可忽視呵。十二歲到二十歲出仕,是苦讀、博學、交游的黃金階段呵。笫四,世傳屈原和宋玉是師徒關(guān)系,宋對屈頂禮膜拜,步屈之后塵;屈原死后,并編楚辭合集。即使不是師徒關(guān)系,也是在屈子故都自幼兒受其影響,耳濡目染,日久生情,不會空穴來風。

六、宋玉的出仕

  他什么時候出仕?當?shù)氖裁垂伲慨斄硕嗑茫恳酂o確切記載。

  按司馬遷所說,屈原死后,宋玉出仕,他的賦作才飛起來。如果屈原是前283年沉江的,那宋玉只有十六歲。少年得志。然而,前278年(頃襄王21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鄢郢,頃襄王的安逸日子隨即消失,便帶領(lǐng)群臣遷都,偏安陳地,企圖振國,憂不可終,后又從陳遷巨陽,遷壽春,此后再未回故都,直至前263年死去。宋玉事襄王以后,才有機會揚才露己,寫出御用賦作。襄王最有閑情逸致的時期是前298年到前278年這20年。而宋玉在郢都事襄王僅五年時間。其后至襄王死去的十五年時間,宋玉隨侍沒有或多久?據(jù)《九辯》曰,“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而平”,大概是事實。游國恩先生在《楚辭概論》中推測“至幽王時,年逾六十,因秋感觸,追憶往事,作《九辯》以寄意”。

  再從賦作中反映的地點來看,有值得推敲的。《高唐賦》《神女賦》中講的“巫山”在東,在今重慶市境內(nèi),與湖北郢故都近;陳(河南)在北,與巫山遠,陳地無巫山。又《大言賦》《小言賦》所言陽云臺,即高唐臺、高唐觀,亦在巫山。

  以此觀之,其主要賦作應(yīng)該在湖北鄢郢寫就的,正是黃金時代。

  少年出英雄。首先他以作品造影響,交朋友,《風賦》發(fā)其端,加上人才又漂亮,名氣競相走焉!頃襄王愛才,學友景差投其所好,舉薦宋玉,于是宋玉當上了小臣。因為宋玉琴棋書畫、歌舞美藝樣祥在行,學向淵博,能言善辯,便如魚得水,伴襄王侍從,觀山玩水,出入宮肆,又晉升大夫。并且,因大、小言賦而受封賞,得賜云夢之地——湖南澧水畔之宋玉城。《小言賦》曰:“楚襄王既登陽云之臺、令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并造大言賦,賦畢而宋玉受賞。”一時成了襄王寵臣。明朝史家張燮認為其,沉重時,如遠刺心血,灑作紅雨噴人;輕松時,若破涕成歡……慷慨熱腸,風流冷眼,一身饒兼之。上世奇人,豈得傲以先鳴之道術(shù)哉?

  景差是什么人物?出身貴族,楚國公族三大姓之一,為頃襄王大夫,辭賦家,和襄王關(guān)系很鐵。唐勒,任登徒之職,司外交,位尊大夫。宋玉經(jīng)常和這些人并駕齊驅(qū),有時候還和襄王兩人游玩,和這些顯貴人員問對時,宋玉總是要拔頭籌。你想想、該是多么出風光呵!景差薦他,唐勒忌他,可同不同側(cè)面,說明他了不得呵!楚國朝野都知道有個才貌雙全的宋玉子。《九辯》說“一介寒士”,那是后來的事。

  有人說,他在前272年才入仕,時至26歲,倒是符合人情,但有矛盾之處,早在前278年郢都就被秦白起攻占,楚急遷都于陳,內(nèi)憂外患,安樂環(huán)境全被破壞,宋玉哪有條件寫賦呢?退一步說,陳郢遠距高唐(巫山),非鄢郢如鄰,襄王去來不便,且遷都以后,再未南歸。也許,是楚納秦婦以后,“好了瘡疤忘了痛”,舊地重游?那么,從前283年到前278年止,宋玉做官也就是15年。如果從前283年算起到前263年頃襄王卒,是20年;如到考烈王前246年,就是37年。

  假設(shè)宋玉在前309年出生成立,他在前283年出仕,亦正好27歲,當是青春得意,才華橫溢。無論寫賦的功力,或則與屈原師生關(guān)系,都說得過去。

  彭德先生說他就是宋元王。我以為、不是宋元王,也是宋國貴族,隱身他托。

  他徒陳沒有?應(yīng)該是去了,至少十年。襄王病,寫《招魂》。《招魂》是一篇回憶錄。玉后受黃歇排擠出局。

  宋玉為什么爬不起去?他哪些不足處?先看史料——

  《登徒子好色賦》: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休麗,口多微詞,又性好色,愿王忽與出入后宮。”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于是楚王稱善,宋玉遂不退。

  《諷賦》:楚襄王時,宋玉休歸。唐勒讒之于王曰:“玉為人身體容冶,口多微詞,出愛主人之女。入事大王,愿王疏之。”王謂玉曰:“為人身體容冶,口多微詞,出愛主人之女,入事寡人,不亦薄乎?”

  《宋玉傳》:玉識音而善文,襄王好樂而愛賦,既美其才、而憎其似屈原也。乃謂之曰:“子盍從楚之俗,使楚人貴子之德乎?

  《對楚王問》: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楚大夫宋玉》:宋玉身丁戰(zhàn)國,有特立之操,不肯與俗浮沉,故其言曰:“獨耿介而不隨,慕先圣之遺教。處濁世之顯榮,非予心之所樂。”

  我們從以上不妨推測:一、宋玉行為有失檢點,說話也不太注意,又喜歡和女人打交道,女人也愛他的漂亮,想和他接近。后宮不是隨便逛的,他自認為品行端正,無可挑剔,要知道,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襄王不疑也要疑呵。二、宋玉才華橫溢,但似屈原一般固執(zhí),長了傲骨,干預朝政,不會處世。襄王認為,宋玉并沒有治國的才能,只配文學侍臣,遠不如黃歇、莊辛、荀況。三、宋玉不隨楚俗,緬懷宋習,一個人一個樣子,上上下下的人都合他不來,也是襄王不能容忍的。四、貶斥朋友,抬高自己,使處境尷尬。如《登徒子好色賦》中,為批登徒子好色,卻對登徒子之妻極端丑化,意謂登徒子簡直是畜牲,只要是個女的就來事!作為是士是大夫是左登徒的人,會娶不到一個好老婆嗎?只能是戲說。但他會深深地刺傷了登徒子的自尊心。況且登徒子未具名,則不是唐勒,便是景差之類的同僚,互為頡頏的說得上話的人,古傳文人相輕,恐自此開始。而且他還對舉薦他當官的景差表示不滿,認為舉薦不力。他不但之得罪了朋友,也似乎得罪了襄王,每每自比于鯤于鳳于圣人,睥睨當世。

  景差、唐勒這些政客雖然佩服宋玉才華,甘拜下風,但覺得宋玉靠不住,今后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便找岔子,從品行上詆毀他。所以宋玉的官也當?shù)煤芾郏幌窈髞淼乃抉R相如那么幸世。

七、宋玉的歸宿

  遷都陳郢后,黃歇主權(quán),權(quán)傾朝野。黃歇尚理性思維,研究治國安邦;宋玉尚感性思維,揮灑詩辭歌賦。他們不是一路人。同時黃歇也嫉妒宋玉接近襄王,也會在襄王面前告他的狀,說他對抵抗外侮、鞏固內(nèi)政并無什么好主意,領(lǐng)不得兵,出不得國,當前最需要的是治國人才。此人不過是一介狂生而己。黃歇大概和襄王取得共識,他們用了外來的莊辛、荀況。

  莊辛竟敢當面指責楚襄王使用佞臣,吃喝玩樂,忘了父仇國恥,把祖宗留下的家業(yè)都敗了。這如一瓢冷水,又如當頭棒喝,令襄王羞愧!警醍!襄王為何不發(fā)怒反而一請再請莊辛出馬呢?國難當頭呵!莊辛指點江山,收拾殘局,為奪回江南十五邑起了巨大作用。荀況受黃歇之請,任蘭陵令,治理一方邊陲,政績顯著。

  問題不是宋玉無才補天,而是沒有機會,只是當混混官而已。頃襄王一死,好景不再。大約考烈王后期,宋玉被革職了。這以后的日子才之不好過了。秦兵縱橫,戰(zhàn)亂不止,這把老骨頭丟到哪里是好呢?往河南商丘陳地吧,回老祖宗宋國歸根落葉吧?樹倒猢猻散,眷屬四處無尋,瓦舍不存,秦旗飄飄,已無棲身之處。往湖北郢都住處吧,秦兵捉住是要殺頭的。如投靠秦王,又是心里極不愿意的,寧愿守窮也要保持高風亮節(jié)。我是楚士,我是屈大夫?qū)W子,我要象先生一樣忠于楚國,但是我不學先生跳江,我還肩負著歷史的重任呵!于是,他想到了襄王賜給他的封地——過漢水,過云夢澤,涉澧水,到達浴溪河畔。這里當時還是荊楚大后方,三苗重地,秦人還未占領(lǐng)。

  然而命運乖舛。有史料稱,他半途妻子因病磨難,撒手西去,以至床冷孤燈。更有甚者,兒子在戰(zhàn)亂中也打死了。至于后繼有人沒有,歷史難查。按道理僥幸推測,宋玉畢竟不是一般老百姓,不致于孤獨到死,不至于一個兒子或者一個女兒也沒有。除了遭受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就是盜賊土匪搶掠,不止一次,而是多次。也是饑寒起盜心吧。他的名氣、,他幾十年的積累,都是讓人揣摩的眼紅的。可能有心的早就踩了點,當然一往二來就把他搞窮了。花兒紅,有人逢;花兒落,有人撥。什么朋友呵,也沒有了。《九辯》里發(fā)了很多感嘆:“悲哉,秋之為氣也”,“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獨申旦而不寐兮”,“無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見陽春”等等,有可能是真實寫照。前半輩子享福,后半輩子作孽。值得稱道的就是,他不畏溫飽艱難,一心悲憤“專思君兮不可化”,“重無怨而生離兮,中結(jié)軫而增傷”“謂騏驥兮安歸?謂鳳凰兮安棲?”總是希望楚國復興,本人復用,以身報國。

  他在宋玉城安頓下來,按易經(jīng)指線,有先人保佑,環(huán)山抱水,東鄰遠古建都的城頭山,西有春秋楚將封地申鳴城,澧水通漢水,澧州通荊州,水陸兩便。《九辯》中,我們看到他老先生有時坐車:“車既駕兮竭而歸”;有時又坐船:“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有時卻神游:“放游志乎云中”。

  宋玉在賜田宋玉城(今之臨澧縣)做了些什么?不少學者認為其老死在臨澧,宋玉初墓居此。因此筆者推論,他應(yīng)該做了如下事情:第一、養(yǎng)病養(yǎng)老,恢復精神,續(xù)弦教子,辦學行藝,吟寫辭賦。此處遺存尚有看花山、放舟湖、學館、藝館、宗廟。第二、踏歌屈原遺蹤,無外乎云夢澤沅澧一帶,尋找精神寄托,觀望世局變化。第三、定心編篡楚辭。在世局險惡的情況下,人們焦慮生計,富人關(guān)注家業(yè),官人把脈權(quán)勢,哪有心思管那些沒用的東西?誰還管屈原的事?這時候、只有宋玉是最佳人選!他成了無事人,又不是無田土的人。論忠敬屈原,論摯愛楚辭,論淵博能力,論環(huán)境條件,論遠大抱負,非玉莫屬!我們看到的最早的第一個匯編楚辭,只有《離騷》和《九辯》。歷史若無宋玉,便會失去傳本。保存楚辭以及傳播中原,泱泱文化繼起,當首推宋大夫了。唯楚有材、于斯為盛。宋代王象之《輿地紀勝》卷八十二《襄陽記》說,宋玉、王逸、張悌、習鑿齒等文學大家都相繼出生在襄陽,影響大,所以這塊土地上蔚然成風。南楚亦是,文人墨客,競相搖曳。

  宋玉死后,臨澧有宋玉墓。為什么有河南、湖北、湖南三處墳?zāi)梗繛槭裁此斡窆世镉幸顺恰㈢娤椤⒔辍鰵w四處之爭?而遺跡則更多。區(qū)區(qū)一介文人,比不上楚襄王,比不上春申君,比不上秦將白起,然而這些人死后,都遠不及宋玉的風光!秦朝暫歇,從漢至今,吊唁、研究宋玉者絡(luò)繹不絕。究其原因,愚以為存在三個方面。秦收六國,始皇專政,橫征暴斂,焚書坑儒。秦始皇是北方人,從不喜歡楚辭,當然楚辭沒有市場。到漢文帝時,因統(tǒng)治需要,廢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封閉了一個時期,但沒有封鎖住。和平盛世多才學呵!楚辭出土了。這是一。笫二方面,楚辭與巫儺是孿生姊妹。漢是楚漢天下,不管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信巫儺,就必詠楚辭,屈宋辭賦乃不徑而走。第三方面,自古打江山重武,守江山重文;守的時間相對長些,那么重文的時間就長些。歌舞盛世,漢賦興旺,統(tǒng)治者重視,也是這個道理。第四方面,文章千古事,刀砍火燒都是毀滅不了的!金錢留不下來,財產(chǎn)傳不下來,權(quán)力留不下來,天下至理!人以文名。有宋玉就有文化,有宋玉才有靈氣。代代讀宋玉,幾處爭名人,從學而起始,引以為榮。試問魯莊公能比孔子有名嗎?李白就比唐明皇的影響大。試從今天舉一例,朱德能如魯迅流傳嗎?魯迅的文章進了中學課本呵,也許若干年后,后裔們還讀著魯迅,而不知朱德元帥何許人也。

參考文獻:

1、吳廣平楚辭全解岳麓書社2008

2、郭建勛楚賦文體研究中華書局2007

3、彭德宋玉生平考2007

4、金榮權(quán)百年宋玉綜論江漢論壇2009

5、姜書閣宋玉及其辭賦考辯先秦辭賦原論齊魯書社1983

本文在湖南大學民族論壇楚文化研討會上交流

2003-01-03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舟曲县| 天等县| 朝阳区| 开江县| 堆龙德庆县| 五河县| 德兴市| 汨罗市| 克拉玛依市| 灵璧县| 潮州市| 洛隆县| 安岳县| 蒙城县| 台中县| 定边县| 客服| 芦溪县| 禹城市| 屯留县| 大竹县| 连州市| 东乡| 平陆县| 六盘水市| 安泽县| 乌兰察布市| 海丰县| 合江县| 东乌珠穆沁旗| 泉州市| 海晏县| 故城县| 晴隆县| 大埔县| 青铜峡市| 惠安县| 澳门| 英超| 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