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月刊》2011年第6期(總第505期)
主 編:田衛平
主 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周 期:月刊
出 版 社:學術月刊社
出版時間:2011年6月
學界視點
理論自覺與當今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鄒詩鵬(5)
文化的評價及其尺度…………………………………………………………………………………………………林 劍(12)
技術精神:一種值得關注的精神形態……………………………………………………………………樊 勇 高筱梅(18)
網絡民粹主義的躁動:從虛擬集聚到社會運動……………………………………………………………………陳 堯(24)
哲學關注
對朱熹哲學思想的重新認識——兼評馮友蘭、牟宗三解釋模式之扭曲…………………………………………金春峰(30)
“道德”概念在近現代中國的意義轉換……………………………………………………………………………李 萍(42)
人本與物本的融通——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合法形態………………………………………………………………肖士英(49)
阿瑪蒂亞·森的正義觀——對羅爾斯的批判及其公共政策含義…………………………………………………汪毅霖(55)
經濟學前沿
演化經濟學:第三種經濟學體系的綜合與創新……………………………………………………………………賈根良(63)
共容性組織與激勵性增長:超越“政府—市場”的分析邏輯——政黨功能的經濟學思考……………………權 衡(71)
重商主義與中國經濟再平衡…………………………………………………………………………………………梅俊杰(80)
中國城鎮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向:基金積累制抑或名義賬戶制………………………………………龍朝陽 申曙光(86)
文學藝術論評
城市民俗研究的新視野(專題討論)
城市廟會:人性本質的釋放與張揚………………………………………………………………………………蔡豐明(94)
城市民俗圈理論及其與城市文化分層的關系……………………………………………………………………程 潔(98)
流動的日常生活——“新民俗”、“泛民俗”和“偽民俗”的關系及其循環過程…………………………畢旭玲(103)
女性批評與批評女性——清代閨秀的詩論…………………………………………………………………………周興陸(107)
“失明”的文學——從空間到空間理性……………………………………………………………………………李 森(116)
史學經緯
清華簡《耆夜》篇禮制問題述惑……………………………………………………………………………………丁 進(123)
重大問題的再歷史化——對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一些思考…………………………………………………………瞿 駿(131)
新生活·新觀念·新名詞——以近代上海城市用語變遷為考察線索……………………………………………邵 建(141)
孫中山“國父”形象在臺灣的歷史形塑與記憶解構………………………………………………………………魏文享(148)
中青年專家訪談錄
第三種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探索者——賈根良教授訪談…………………………………………………賈根良 馬國旺(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