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獻禮 《我是中國人》“國學+藝術”家庭親子系列課程首發
2020年5月31日上午,“《我是中國人》‘國學+藝術’家庭親子系列課程”發布會在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隆重舉行。該套課程由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和斯瑪特教育集團強強聯手精心打造,值此六一兒童節面世,可謂向孩子們奉上了一份美好的節日賀禮。
“國學時代”在古籍數字化和國學傳播領域深耕近二十年,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數百所高校和研究單位保持著密切合作,并聘請了眾多知名學者擔任顧問,創建的大型中華古籍全文檢索數據庫《國學寶典》和傳統文化公益網站“國學網”,在學術界、文化界都有著廣泛影響,一站式國學教育解決方案“數字國學館”致力于國學教育的生活化、科學化和現代化。“斯瑪特”作為中國兒童藝術教育行業的先行者,十年來始終秉承“用父親的心做教育”的教育理念,倡導“陪伴、啟發、引導、幫助”的教育方式,鼓勵家長和孩子一同接受藝術熏陶,目前已在全國30個省份擁有963家校區,已為超過二十萬中國家庭提供了專業的兒童藝術教育服務。雙方各施所長,優勢互補,將國學傳播與藝術教育相結合,將線上平臺與線下課堂相結合,從而奉獻出《我是中國人》這樣一套融貫古今的全新文化藝術系列課程。
天地生人,貴乎自知。當我們面對世界鄭重說出“我是中國人”這樣五個字時,絕非只是表明國籍,更是為了傳遞一種信仰,一種文化,一種靈魂的歸宿感,一種流淌在血脈里對祖先的依依眷念和對子孫的深深期待。茫茫禹跡,畫為九州,五岳擎天,四海維地,從此有了中國,從此我們才成之為我們。中國是我們的來處,也是我們的歸處,了解它一脈相承的文化,方能書寫我們的如錦未來。
豐臺區文促中心吳婧主任、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傅雪峰副主任為清華大學劉石教授《我是中國人》題字揭牌
中國經典浩瀚無垠,蘊藏著難以估量的價值與智慧,其樂無窮,其用也無窮。《我是中國人》穿越厚重的歷史,正本清源,提綱絜領,以群經之首《周易》中的“三才”思想構建課程體系,分為“天”、“地”、“人”三大板塊。“三才”即“始萬物”之天、“生萬物”之地、“成萬物”之人,三者相互對應又相互聯系,共同奠定了中國人最基本的宇宙觀。天覆地載,人居其中,仰觀俯察,近取遠求,乃知天有二十八星宿,地有七十二物候,人有五服六親九族十八代。故本套課程首先便由此出發,以藝術創作的方式引導孩子們去熟悉天文、地理、人倫之常識,進而探究其所蘊涵的現實意義,以期開拓視野,使孩子們掌握一把溝通歷史和未來的鑰匙,從傳統經典中尋找現代學科的源頭活水,從傳統精神中汲取現代社會的動能養分,讓創新思維的格局立于每個兒童心中,靜待歲月點染,而后長久地興發感動。
此次第一期上線課程《天空中的動物園——走進美麗的二十八星宿》屬于”天”系列,全套共28節,每節課講述一個星宿和相應的動物形象,按照典故、品格、習俗、詩文、作品五個部分依次構成,內容力求能夠追本溯源至中國古籍經典中的圖與文,并充分考慮到了這些知識點在孩子們今后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同時在多場景小劇場和老師的生動啟迪下,幫助孩子們運用學到的知識,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性地繪制出一幅作品。國學與藝術相結合的全新形態讓傳統文化教育更鮮活,更具生命力。
在這2020年春夏之交的關口,中國剛剛經歷了一場史詩級的抗疫戰爭,終于艱難贏得勝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需要讀懂“我是中國人”這,五個字所飽含的憂患和力量。學以修身,應見擔當,始于經典,達于博雅,從《我是中國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