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猴圖
沈銓(1682-約1760),清代畫家。字衡之,號南蘋,浙江德清縣新市鎮人,一作吳興(今湖州)。工寫花卉翎毛,設色妍麗,畫人物得不傳之秘。嘗寫花蕊夫人宮詞為圖,殊極巧妙。日本國王見其百馬圖大悅,雍正七年(1729)聘往三年,歸得金帛散給友朋,橐仍蕭然。黃行健有詩紀其事。卒年八十余。傳世作品有《松鶴圖》、《梅花綬帶圖》、《鶴群圖》、《松鹿圖》等。
《蜂猴圖》畫一只猴子在樹上捅馬蜂窩,兩只猴子在樹下注視,情節緊張而有趣。所畫蜜蜂、猴子的諧音為“封侯”。侯是古時爵位名,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直到清代仍沿用。《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這種具有吉祥寓意和祝福的繪畫是沈銓特別喜愛的題材。 猴子的畫法精工,形態生動,自識中提到是仿宋代畫猿猴大師易元吉的筆法。背景山石畫得較放,點苔先用墨點再用石綠,樹葉多用夾葉法,再涂以白色或淺絳色。整幅畫工筆與寫意結合,色彩與水墨搭配,具有沈銓繪畫的獨特風格。
沈銓的繪畫主要繼承黃筌畫派精工富麗的畫法,并把多種繪畫技法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面貌。他的花鳥走獸畫對后世影響顯著,尤其對日本繪畫有著深遠的影響。此幅繪畫作于1742年,沈銓六十一歲,是其畫風成熟時的杰作。
《蜂猴圖》絹本設色,縱184cm,橫96.6cm,清代·沈銓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右上部,一只猴子從樹杈上探出身子,手拿細枝,去捅一個馬蜂窩。畫面就定格在樹枝將要捅到蜂窩的一瞬間。不見它有絲毫害怕,還得意地呲牙,好奇頑皮的天性躍然紙上。
捅蜂窩的猴子 《蜂猴圖》局部
左下方是另外四只猴子。最前方的猴,注視的是樹下的野果,摘果子被耽誤了,它眼中有些憤怒。旁邊的猴悠然閑坐。后面的母猴則擔心雄猴掉下來或被蟄著,懷中的小猴毫不知情,想要亂動,也被它輕輕按住。
觀望的猴子 《蜂猴圖》局部
《蜂猴圖》描繪的就是這樣一個扣人心弦的瞬間。溪水潺潺,修竹野花雜生,猴子卻沒事找事去捅馬蜂窩,也增加了不少情趣。
沈銓另一幅《蜂猴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