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著名家教選介(十六):王修、王昶、向朗《誡子書》
遺言戒子 向朗
【原文】
《傳》稱師克在和不在眾(1)。此言天地和則萬物生,君臣和則國家平,九族和則動得所求,靜得所安(2),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3)。吾,楚國之小子耳,(4)而早喪所天,為二兄所誘養(5),使其性行不隨祿以墮(6)。今但貧耳,貧非人患,惟和為貴,汝其勉之!以為深戒。(丁福保《上古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文》)
【作者介紹】
向朗(約167—247),字巨達。襄陽郡宜城縣(今湖北宜城)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少時雖有接觸文學,但沒有大興趣,反而以內政能力見稱。早年師從于司馬徽,后隨劉備入蜀,仕于蜀漢。歷任巴西、牂牁、房陵太守,后拜步兵校尉,領丞相長史。蜀漢建興五年(227),向朗跟隨諸葛亮駐軍漢中參與第一次北伐。次年,馬謖街亭之敗后逃亡。向朗因與馬謖是朋友,于是知情不報,諸葛亮十分忿怒,罷免了向朗的官職并讓他回到成都。閑散無事將近二十年(《三國志》作“三十年”。據裴松之注:朗坐馬謖免長史,則建興六年中也。朗至延熙十年卒,整二十年耳)其間專心研究典籍,以購書、藏書、校勘為事。年過八十,仍然自己動手校勘書籍,指出謬誤之處,他所積藏的書籍,是當時最多的一位。向朗開門接待賓客,誘導收納青年,只談論古書文義,不涉及時政,以此在當時頗為著名。上自朝中執政大臣,下及少年兒童,都很敬重他。數年后,向朗復職,被任命為光祿勛,曾代理諸葛丞相冊封張皇后及太子劉璿。諸葛亮去世后,向朗轉任左將軍,追論舊功,被封為顯明亭侯,賜位特進。
《三國志》“卷四十一·蜀書十一”有傳。史學家及同朝官員對其評價褒貶不一:陳壽稱他“好學不倦”,“朗少時雖涉獵文學,然不治素檢,以吏能見稱”;蜀郡太守楊洪說向朗是:“情偽差少”巴郡太守廖立則認為“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均見《三國志》“卷四十一·蜀書十一”)
遺著有《遺言戒子》一篇,收錄于丁福保《上古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文》,亦見于《襄陽耆舊記·卷二》。
向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