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圍棋古譜集成》論證會與會發言提要
與會人員:王汝南、華以剛、劉國斌、范曉榆、李定凱、黃天樹、姚小鷗、蘇偉一等人,邱運華、尹小林主持。
王汝南:出版《中國圍棋古譜集成》對圍棋界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作為圍棋工作者,我非常支持并心存感激。長期以來,體育部門一直把圍棋作為競技項目,這也導致了許多圍棋工作者對圍棋文化重視不夠,所以小林能做這樣的事情,對推動圍棋文化的發展和普及具有極大的意義。我們也會在古文獻方面、圍棋專業方面做一些工作,盡一些責任。當然我主要擔心的是經費問題,小林為圍棋界已經做了很多,不能只考慮投入而沒有產出,好在有首都師范大學的支持。在此我也建議我們的圍棋基金會能夠盡一份力。
華以剛:王老師講的很好,代表我,代表棋院,表達了對小林工作的支持。林建超將軍說圍棋是國棋,弘揚圍棋文化也就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我現在也算退休了,但還是會做一些圍棋方面的工作。對圍棋古譜的整理出版,我表示大力支持的,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邱運華:我是圍棋愛好者,雖然下的不好,但它帶給了我很多快樂。另外我還有個愛好,就是愛買書,尤其是漂亮的書,看到后一定買回家。出于這樣的愛好者,就有了出版《中國圍棋古譜集成》這個想法,加之學校有一筆出版經費補貼,我和小林就商定了這個事情。我沒有太多的構想,就是想把這套書印好,印的漂亮。
姚小鷗:我是屬于各方面都涉及一些,又都算不得精通的。圍棋也下,可是下不好。我感覺古譜的出版,不論從圍棋方面還是文獻整理方面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像邱校長所說,書一定要印的漂亮,做大開本,做精裝,看起來舒服。同時也可以針對各種人做不同的專業化訂制。我說的比較實際一點,就是書只要出的好,是不會賠錢的。
李定凱:這點我贊同,尤其是專業圖書市場,可以說是暴利。但專業圖書不好做,原因有二,一是編輯難度較高,二是投入資金周期較長。
姚小鷗:對。此次古譜的出版,其最大的可行性在于影印,這樣差錯少,經典就是經典。這個項目可行行性強,具有可操作性,我表示支持。
李定凱:首師大、尹小林,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我覺得這樣的事情,沒有財力做不了,沒有眼力也做不了。我們的圍棋文化的傳播,對外宣傳的力度太小,棋譜沒有高手參與評定,水平難以提高。我們在圍棋理論上研究得還是不夠。比如日本,人家出100本書,我們才出一本。
書出來以后你不用擔心推廣。圍棋界會給你推廣的,你不會是慘淡經營。這種專業的書出來,不會沒有銷路。比如,書出來你給李嘉誠送一套,李嘉誠自然就會給你推廣。香港中文大學所有古籍項目都有財團支持。
你們這個書目我看了,我還能至少補充三十種。韓、日有許多藏譜,都是唐代流傳出去的,都可以翻印回來,只要代價不高,就要對得起你這“集成”二字。要一網打盡。
我們的圍棋基礎差,差就差在原始資料少,吳清源認為,我們圍棋史的研究不夠。除了競技以外,文化拓展很有余地。海外棋譜,都是手抄本,到時候王老、華老都得給鑒定一下。我能幫你做的,就是海外這部分。
千萬不要擔心后果,你們做得有權威性,就有專家給你推,如今各大學的圖書館購買力有所改善,比文化部下屬的地方圖書館要強。
姚曉鷗:其中可以個性化定做,送給不同的人,做成禮品裝。
李定凱:精美之余,搞一點線裝,送給日本作為文化交流。三希堂印刷基地可以合作,他們做線裝書比較有經驗。(古譜中)清代的缺好幾種,其實清代就已經有圍棋月刊了,故宮里有皇帝下的棋譜。一句話,體例好,設計好,編輯好,效益就不會有問題。
黃天樹:采用影印版本,保持原貌,這樣比較好。能否點校一下,加標點,讀起來方便一些。用不著現代標點符號,就像古書那樣邊上圈圈點點。
尹小林:序跋部分可以考慮。
黃天樹:清華簡那套做得就不夠好,雖然精美,但做得很厚,不方便。如果做成線裝就好了。用紙要柔軟一些。
范曉瑜:線裝紙容易破損。
黃天樹:另外,古代圍棋術語簡單地講一下。
尹小林:提要里可以提一下。
黃天樹:要弄清每種書有幾種版本,才好選擇。
劉國斌:很榮幸參加這個會,我是第一次正式參加圍棋的會。我是搞象棋譜收藏的,順便收集一些圍棋古譜。在古棋譜收藏界,有“南楊北劉”的說法,“北劉”就是我。這些年來,我們象棋、圍棋的古譜損失很大,尤其文革時期。棋譜不能擱手里,大家一起來欣賞,才能起作用。比如“申遺”時就能起作用。冠軍只是一方面,還要求有文化方面的東西。廣州棋院建了一個棋文化博物館,容堅行院長和尹總都去我家看過我的收藏。只要你需要,你看上的,隨便看,隨便用,我支持你。通過這項活動,可以號召全國收藏,民間收藏會很多。
華以剛:我補充一下:一個人,一件事。趙之華,趙之云兄弟二人,先后娶了同一個女人,徐宛云。先是嫁給了哥哥,哥哥死了,又嫁給了弟弟,后來弟弟也死了,現在她就一人。她家里藏有很多古籍書,人品相當好,十分可靠。編輯了一本《圍棋詞典》。中國棋院杭州分院,這是中國棋院唯一的分院,藏有很多古籍,你可以聯系一下。
劉國斌:上海有一個收藏家,徐潤周,可以合作。上海圍棋雜志,上海棋院都有很多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