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曹操詩句“烏鵲南飛”句義考辨

  內容摘要:《短歌行》的“烏鵲南飛”歷來有不同理解,但都未明了其典故出處。詩當作于曹操為丞相之時,討伐奸佞,渴求賢才,統一中國,是他的主導思想;“烏鵲”一詞處于屈原的《涉江》“燕雀烏鵲,巢堂壇兮”,曹操用此典故,表明他為丞相之時,朝廷的奸佞之徒已沒有存在之地,只得南逃。而賢才之士,才有了非常好的發展空間。本文還從文化詞語學探討“烏鵲”一詞的歷史文化演繹現象。

  關鍵詞:烏鵲;南飛;周公;詞語文化

  作者簡介:薛從軍,1948年生,男,漢族,大學本科,安徽和縣人,安徽和縣一中特級教師。
  曹操的《短歌行》中的“烏鵲南飛”的句義,歷來有不同的理解:第一種觀點認為“烏鵲南飛”比喻人民流亡,無家可歸;第二種觀點認為比喻客子無所依托;第三種觀點認為比喻賢才無依身之地。我認為,這三種理解都沒有充足的依據,不正確。

一、《短歌行》的寫作年代

  要解答“烏鵲南飛”的句義問題,必須弄清《短歌行》一詩的寫作年代?,F行的有關教學資料都回避了詩作的背景,而這恰恰是研究詩作不可回避的問題。

  根據《短歌行》詩中“周公吐哺”句,我們推斷這首詩應當在曹操為丞相時所作?!爸芄虏浮本洌懿僮员戎芄?,當然必須為漢相時才能如此自比。據《武帝傳》:建安“十三年春正月,公還鄴,作玄武池以肄其師”,“夏六月,以公為丞相。秋七月,公征劉表”。可見曹操為丞相之時當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因此,《短歌行》一詩當在建安十三年或稍后一段時間。曹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懇懇敘心腹者,見周公有金縢之書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這里用“周公”與《短歌行》用“周公吐哺”均作自比,可見二者寫作時代大體相同。傅亞庶先生的《三曹年表》,斷定《短歌行》的寫作年代在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此時有《求賢令》《讓縣自明本志令》。而《三國演義》將此詩放在赤壁大戰之前,羅貫中可能有所依據。但不管如何,這首詩當在為漢丞相之時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曹操為漢丞相時,已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建安三年冬十月,“生禽布,宮,皆殺之”(《三國志·魏書·呂布傳》);建安十年春正月“攻譚,破之,斬譚,誅妻子,冀州遂平”(《武帝紀》);建安十二年春二月,“北征烏桓”“九月,公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袁)尚,(袁)熙”,“十一月至易水”(《武帝紀》)。這一年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南征赤壁,大敗?!皣@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保ā度龂尽の簳す蝹鳌罚?/p>

  這就是曹操寫《短歌行》一詩的時代背景:曹操為丞相,北方已統一。

二、曹操的思想與《短歌行》

  我們還必須了解當時曹操的思想.

  當時的曹操思想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方面渴求賢才來輔佐,希冀統一中國;另一方要要清除朝廷內奸,鏟除各地想稱帝的軍閥。這兩點是統一的,前一點,并無爭議;但對后者的“清除朝廷內奸”,似乎還有不同看法。

  曹操對朝廷內奸痛恨不已。例如他在《上書理竇武陳蕃》文中說:“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边@一文在漢靈帝光和四年寫的,此時曹操為議郎,年僅二十七。又如初平元年的《答袁紹》

  有“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句。可見,奸臣當朝,是曹操痛恨之點,也是他決心清除的目標.在《褒揚泰山太守呂虔令》一文說:“卿在郡以來,禽奸討暴,百姓獲安,躬蹈矢石,所征輒克”,雖然是褒獎別人,但曹操的主導思想也由此可見,即“禽奸討暴,百姓獲安”是曹操的重要思想組成部分。

  再看與《短歌行》的寫作年代相同的《讓縣自明本志令》:“后領兗州,破降黃巾三十萬眾。又袁術僭號于九江,下皆稱臣,名門曰建號門,衣被皆為天子之制,兩婦預爭為皇后。志計已定,人有勸術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討禽其四將,獲其人眾,遂使術窮亡解沮,發病而死。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於后。幸而破紹,梟其二子。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有當州,孤復定之,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從這段文字看,曹操已身為宰相,“討禽其四將,獲其人眾”,平定袁術袁紹,北方已定,奸邪之人如鳥獸散,“包藏奸心,乍前乍卻”的劉表還占據南方,遲早也要平定。

  可見,鋤奸討暴,不容奸佞之徒并立朝廷,是曹操的素來大志。

三、“烏鵲”的出典

  “烏鵲南飛”句義正確理解的關鍵必須明了它的出處。

  考察《短歌行》的詩句,大量用典。如“青青”二句,來自《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引用這首詩,不僅直接比喻了對“賢士”的思念;而且用含蓄的方法來提醒賢士:“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么不主動來投奔我呢?”又如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一定會待之以“嘉賓”之禮,我們能夠融洽相處并能愉快合作。又如“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敝芄珵榱私哟煜轮浚袝r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作者用這個典故表現了求賢若渴的心情,目的在于使“天下歸心”。

  正如林庚先生指出:曹操的《短歌行》,“它一方面不失為《楚辭》的永恒追求,一方面不失為一個平實的生活表現”,“具體地表現在成為《楚辭》與《詩經》傳統的產兒”?!盀貔o南飛”的“烏鵲”也有它的《楚辭》的出典。

  這一詞出于《楚辭·涉江》:“鸞鳥鳳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王逸注中說:“燕雀烏鵲,多口妄鳴,以喻讒佞。言楚王愚闇,不親仁賢。”其實,曹操的詩句有不少引用楚辭。例如,《卻東西門行》“冉冉老將至,何時反故鄉”出于《楚辭·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詩句,“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出于《楚辭哀郢》“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詩句。又如《精列》“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出于《楚辭九思哀歲》“東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詩句,等等。

  所以說,《短歌行》的”烏鵲”一詞的典故出于《楚辭·涉江》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事。

四、“烏鵲南飛”句義討論

  在《楚辭·涉江》中,“烏鵲”句是比喻奸佞之人把持朝政。那么,在《短歌行》中的”烏鵲南飛”句究竟是何意呢?

  曹操為議郎時所說的“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就是屈原的“鸞鳥鳳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句義最直率的說明,這是漢靈帝光和四年那時的朝政。到了曹操為丞相之時,朝中奸邪已被清除,所謂“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因此,“烏鵲南飛”正是反屈原的“燕雀烏鵲,巢堂壇兮”之義,意謂這些奸邪之人在朝中無立足之處,四散南逃。即使南逃,也無立足之地。所謂“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就是這個意思。曹操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他在建安十四年的《辟蔣濟為丞相主簿西曹屬令》一文說:“舜舉皋陶,不仁者遠;臧否得中,望于賢屬矣”可見,曹操目的是,告訴賢才們,不仁者(奸邪之人)已遠去,賢士們,這里是你們發展的最好地方。

  屈原所代表的楚文化,以“燕雀烏鵲”為凡鳥,為惡禽,用以比喻奸邪小人,大約代表了戰國時楚人的觀點。屈原的楚辭所蘊涵的豐富文化內涵對兩漢乃至此后的時代都有極強的影響,這是不可否認的。自然,曹操的詩作受其影響并傳承其義,也是理所當然的。

  清人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托?!彼闯隽诉@四句是比喻,但說“客子”未免空泛,指的是什么人呢?不明確;不知沈先生有何依據。因為既是“客子”,就有可能離走,不能長期留用。是客子,就能客居,又怎能說無所依托?

  也有人認為指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清人陳沆說:“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蜀吳,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何以來之?”(見《詩比興箋》)這一說,似乎說得通。

  但是仍可商討。

  一是,中國成語是說“良鳥擇木而棲”,是指良鳥,而并非指一般的鳥,也不指烏鵲;這里錯把烏鵲當作良鳥。二是與文句不連。因為此句前已表明“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曹操因為賢才已遠道而來而喜不自勝,又怎能說這些人才無枝可依呢?即便說人才無枝可依,但也不必特別點明“南飛”,因為賢士既在北方,反而向南走,這豈不是說明自己對賢士未能盡禮,有違賢哲之心嗎?同時與后續句也不能連貫。后續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比喻人才到這里來越多越好,這句句義是建立在人才投奔這一基礎之上的,而不是人才無處可投奔。同時,如果理解為賢士無處可投奔,就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句有相背之義。青青子衿句用含蓄的方法來提醒賢士:“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么不主動來投奔我呢?”這些賢士不但不投奔,反而南走,這豈不有背作者之義嗎?

  也有人認為比喻人民流亡。說烏鵲無依,比喻人民無家可歸,無依無靠。這顯然與整篇求賢的主旨不協調;同時,烏鵲南飛,那豈不是人民向南逃亡嗎?如此,那豈不是說北方正在戰亂,南方反而安寧?(要知道,那時曹操已統一了北方了)那豈不是說曹操統一了的北方民心背棄曹操嗎?顯然,與詩的主旨和曹操的心愿背道而馳。這種說法,如果用在曹操的《蒿里》倒能說通的,因為詩中說“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那是寫“興兵討群兇”的軍閥戰爭。

五,“烏鵲”的文化意義探討

  語言是文化的符號,文化是語言的管軌。從文化語詞學來認識‘烏鵲’是有必要的,烏鵲,反映漢民族的特定的文化心理現象,也有一個歷史演繹過程。

  “烏鵲”,歷來解說不同。一種認為詩中的烏鵲當偏指烏鴉,高中語文課本實驗教材就如此解釋。另一種認為是普通的小鳥,如金開誠先生,張家英先生均解釋為普通小鳥,比喻小人,奸佞之人;而有的先生則認為比喻人民流亡。

  (一)烏鵲究竟是什么鳥呢?

  《爾雅·釋鳥·第十七》云:“烏鵲醜,其掌縮?!贬h,類也。可見烏鵲是兩種鳥,就是烏與鵲兩種鳥。如《詩經·小雅·正月》:“瞻烏爰止,于誰之屋?”高亨先生注“此二句言:瞧那烏鴉不知落在何家。比喻自己將無處棲止?!庇秩纭对娊洝囍急肌罚骸谤囍急?,鵲之強強”,高亨注“強強,鵲鳴聲??梢姟对娊洝窌r代烏與鵲作為兩個鳥雀;并不連用。到戰國時烏鵲雖連用,但仍是兩個鳥雀,如《楚辭·九章·涉江》:“燕雀烏鵲,巢堂壇兮?!蓖跻葑ⅲ骸把?、雀、烏、鵲,多口妄鳴,以喻讒佞?!睉饑鴷r,韓憑為宋康王舍人,其妻何氏很美??低跤詾榧河校闵n之心,罰其筑青陵之臺而死。何氏誓不屈節,作烏鵲歌表白心懷,后自縊而亡。其歌曰:“南山有烏,北山張羅。烏自高飛,羅當奈何!烏鵲雙飛,不樂鳳凰。妾是庶人,不樂宋王”。這里將“烏鵲”與“鳳凰”對舉,,而且是烏鵲雙飛,可見是兩種鳥。到兩漢魏晉甚至隋時,仍是兩個鳥雀,如《淮南子·說林訓》:“赤肉懸則烏鵲集,鷹隼鷙則衆鳥散。物之散聚,交感以然?!标悘V忠先生譯注作烏鴉喜鵲兩種鳥?!端鍟ば⒘x傳·郭儁》:“家門雍睦,七葉共居,犬豕同乳,烏鵲通巢,時人以爲義感之應?!笨梢姷剿鍟r代還作兩種鳥。所以高中語文教材注“烏鵲南飛”的“烏鵲”為烏鴉,顯然是注錯了。

  但是烏鵲是不是烏鴉與喜鵲呢?查《本草綱目》,烏有慈烏和烏鴉,慈烏“小而純黑,小嘴反哺者”,“此鳥出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烏鴉“大嘴而性貪婪,好鳴”,“腹下白,不反哺者”;鵲有喜鵲和山鵲,喜鵲“靈能報喜,故謂之喜。性最惡濕”,山鵲“處處山林有之,狀如鵲而烏色,有文采,赤嘴赤足,尾長不能飛”。據此,我們斷定“烏鵲南飛”的“烏鵲”為烏鴉和山鵲,而不是慈烏與喜鵲。

  (二)“烏鵲”的歷史文化演繹

  1、戰國兩漢,魏晉南北時代,烏鵲指烏鴉與山鵲;從文化意義來說,一般作為小鳥,或作為奸佞的人的比喻,或作為低下的代名詞。如屈原的《涉江》,戰國時的《烏鵲歌》,曹操的《短歌行》。漢代把烏鵲看作不吉祥的象征。如《漢書·五行志第七中下》:“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頸烏與黑烏群斗楚國呂縣,白頸不勝,墮泗水中,死者數千。劉向以為近白黑祥也。時楚王戊暴逆無道,刑辱申公,與吳王謀反。烏群斗者,師戰之象也。白頸者小,明小者敗也。墮于水者,將死水地。王戊不寤,遂舉兵應吳,與漢大戰,兵敗而走,至于丹徒,為越人所斬,墮死于水之效也。京房《易傳》曰:“逆親親,厥妖白黑烏斗于國?!薄罢训墼P元年,有烏與鵲斗燕王宮中池上,烏墮池死,近黑祥也。時燕王旦謀為亂,遂不改寤,伏辜而死。楚、燕皆骨肉籓臣,以驕怨而謀逆,俱有烏鵲斗死之祥,行同而占合,此天人之明表也。燕一烏鵲斗于宮中而黑者死,楚以萬數斗于野外而白者死,象燕陰謀未發,獨王自殺于宮,故一烏水色者死,楚炕陽舉兵,軍師大敗于野,故眾烏金色者死,天道精微之效也。京房《易傳》曰:“專征劫殺,厥妖烏鵲斗。”又如《后漢書·五行二》:“靈帝光和四年秋,五色大鳥見于新城,眾鳥隨之,時以為鳳凰。時靈帝不恤政事,常侍、黃門專權羽孽時也?!笨梢娫跐h代把烏鵲或烏作為不吉祥的象征。

  2、唐以后,烏鵲常作喜鵲理解,作為報告喜訊的象征鳥。

  古以鵲噪而行人至,因常以烏鵲預示遠人將歸。如唐杜甫《喜觀即到復題短篇》詩之二:“待爾嗔烏鵲,拋書示鶺鴒?!背鹫做椬ⅲ骸鞍础段骶╇s記》:乾鵲噪而行人至。”宋戴復古《鎮江別總領愚子催歸》詩:“老妻懸望占烏鵲,愚子催歸若杜鵑?!苯鹪脝枴端蜌J叔》詩之五:“遙知慈母心,已爲烏鵲喜。”

  這種理解大概與神話中七夕為牛郎、織女造橋使之能相會的喜鵲故事相關。唐李邕《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織女橋邊烏鵲起,仙人樓上鳳凰來?!碧评钌屉[《辛未七夕》詩:“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明何景明《織女賦》:“鳳凰翼以翳車兮,命烏鵲以築梁?!?/p>

  3、古詩詞中表示烏鴉常用“烏“字或“暮鴉”、“昏鴉”,而很少用烏鵲來表示。烏鴉常被用來渲染離情別緒或悲涼婉約的意境,如漢樂府“野死不葬烏可食”,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以烏鴉的鳴叫烘托秋夜的蕭索,“斜日寒林點暮鴉”以幾點鴉影抒寫暮色的蒼茫,“月皎驚烏棲不定”以烏鴉之不安喻人之別離,“枯藤老樹昏鴉”以黃昏歸巢的烏鴉寄喻旅人濃濃的悲愁……而南唐后主李煜一曲《烏夜啼》,借烏鴉抒胸臆,滿紙皆是亡國恨,極盡凄涼、頹廢之情了。在民間傳說、故事里,烏鴉常常是玄妙或愚蠢的形象。

  從漢民族風俗史看,烏鴉與喜鵲具有不同的文化意義,如《中國民俗辭典》所言:“烏鴉叫禍前兆迷信。以烏鴉之鳴為兇兆。烏鴉為習見鳥類,頸項處有一圈白毛,余皆漆黑,與喪服類。喜食腐尸故視為不祥之物?!薄跋铲o報喜前兆迷信。即有流行。敦煌曲子詞《鵲踏枝》有‘叵耐靈鵲多漫語,送喜何曾有憑據’之句。喜鵲為常見的鳥類,叫聲及毛色能使人愉悅,又以喜名,故多視為吉祥,以為其鳴叫枝頭即有喜事至?!睘貘f叫禍,起于何時,有待考證。喜鵲報喜,看來至遲從隋唐開始。

參考文獻:

[1]傅亞庶注譯,三曹詩文全集譯注[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59年第1版

[3]金開誠選拄,楚辭選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年第1版

[4]漢劉安等著,陳廣忠譯注,淮南子譯注[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1版

[5]徐朝華注,爾雅今注[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年第1版

[6]漢魏六朝詩歌鑒賞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第1版

[7]高亨注,詩經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

[8]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第1版

[9]李時珍著,本草綱目[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年第1版

[10]林庚,《短歌行》賞析[J],載《古代詩文名篇賞析》,北京出版社,1985年第1版

[11]李如鸞,英雄的懷抱,詩家的歌詠—-曹操的《短歌行》試析[J],同上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羌县| 雅江县| 平定县| 沙雅县| 措勤县| 会理县| 山丹县| 百色市| 屯门区| 大关县| 高雄市| 楚雄市| 黎平县| 阆中市| 禹城市| 疏附县| 九寨沟县| 灵台县| 淅川县| 崇义县| 铜川市| 夏邑县| 甘孜县| 呈贡县| 舒城县| 余干县| 高淳县| 晋江市| 商都县| 绥滨县| 靖边县| 广东省| 绩溪县| 秦安县| 集安市| 湘西| 凯里市| 江西省| 慈利县| 右玉县| 怀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