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第九屆年會暨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杭召開
2015年9月25至9月27日,“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第九屆年會暨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越國舊地、南宋故都——浙江杭州隆重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和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聯合主辦。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50多位海內外專家學者參加會議,提交論文150余篇。會議場所位于西湖之濱的華北飯店。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沈松勤先生主持。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洪治綱教授致歡迎辭。中國宋代文學會會長、復旦大學資深特聘教授王水照先生宣布大會開幕,并對學會的發展建設表達了殷切的期望。其間,日本宋代文學學會會長淺見洋二教授作了簡要發言,并對此次盛會的開幕表示熱烈地祝賀。隨后,第一場學術報告會正式開始。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周裕鍇先生的《自然·藝術·宗教·自我——<石門文字禪>中景畫詩禪之交融》一文在結合《冷齋夜話》的基礎上,探究了《石門文字禪》中詩僧惠洪對于風景詩畫的全新觀照問題,并對其在藝術觀念史中的意義的揭示作出了嘗試。杭州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張興武先生的《宋代理學詩的審美邏輯與境像呈現》一文特別著意于炎宋學人理學詩的創作,認為文學史家應該尊重其區別于“詩人之詩”的獨特價值,并對理學詩的功用進行了開拓研究。報告會期間,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諸葛憶兵先生和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兆鵬先生分別對這兩篇論文作了精彩的評議。
25日下午,學術研討會分為四組同時進行:文章組對兩宋的散文、四六、筆記、策論、雜記、話本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詩學組注重討論了創作心態、創作視角、創作內容、地域視野、“江湖詩派”等諸多方面;詞學組對于趙宋時期的詞風嬗變、創作主體、詞學理論、藝術特色、情感抒發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綜合組討論的問題涉及天水一朝的科舉、黨爭、交游、宗教、編纂等諸多方面。討論期間,與會代表慷慨激昂,“激揚文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次日下午,學者們就論文觀點與評議進行了自由討論。
會議第三天,第二場學術報告會開始。日本早稻田大學內山精也教授的論文《南宋中期自撰詩集的生前刊行》從詩人自刊詩集的角度探求了南宋詩人的自覺意識,并從對楊萬里和陸游的比較中探尋了詩人生前刊行詩集的新發展。復旦大學中文系朱剛教授對這篇論文的主要觀點進行了精要的評議。《北京大學學報》編輯部副編審管琴女士的論文《論南宋的“詞科習氣”批評》評述了南宋詞科取士的制度,并認為“詞科習氣”批評不僅深化了同時期科舉時文批評和四六文批評,而且體現了南宋時期文學批評的發展趨向。《文學遺產》副主編、編輯部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劍先生借助評議的契機,對于大數據時代古代文學研究的發展提出了期望和建議。
上午十時,大會閉幕式開始。其間,四組代表分別就各組的討論情況對大會作了報告。接著,閉幕式主持人沈松勤教授宣布“中國宋代文學學會”領導班子調整:中國宋代文學會會長、復旦大學資深特聘教授王水照先生為名譽會長,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鵬先生、暨南大學鄧喬彬教授、蘇州大學楊海明教授為顧問,南京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莫礪鋒教授為會長,武漢大學王兆鵬教授為常務副會長,并新增了中國人民大學諸葛憶兵教授、復旦大學朱剛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張劍研究員為副會長。接著,新任會長莫礪鋒先生對大會做了總結,認為本次會議呈現出“新題材、新思想、新觀點、新水平”的特點。會上,莫礪鋒教授對主辦方表達衷心的感謝,對王水照先生之前的工作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提議大會向已故副會長劉揚忠教授默哀。隨后,莫礪鋒會長宣布下一屆年會主辦方為中國人民大學,諸葛憶兵教授接過學會印鑒。隨即,莫礪鋒會長宣布“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第九屆年會暨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圓滿閉幕。(文:李佳臻,圖:劉正平、李海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