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古籍保護人才培訓基地工作會議在貴陽召開
8月27日—28日,國家古籍保護人才培訓基地工作會議在貴州民族大學舉辦。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貴州省文化廳、貴州民族大學、貴州省圖書館等單位領導,以及全國12家培訓基地負責人和部分古籍保護專家參加會議。
會上,張志清致辭并作國家古籍保護人才培訓基地工作報告。張志清總結了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開展的各項培訓工作,以及近年來對古籍保護人才培養模式的有益探索;同時提出目前古籍保護人才培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國家古籍保護人才培訓基地的建設及古籍保護人才培養工作的深入開展提出新的設想。
12家培訓基地負責人就基地主要工作進行匯報,介紹各自經驗,并對今后重點工作及發展方向提出規劃。會議還特邀云南省圖書館介紹該省古籍保護人才培養經驗。參會代表圍繞基地建設及“十三五”期間人才培養規劃展開熱烈討論,就人才培養的整體規劃及培養模式創新提出了寶貴意見。
人才培養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核心工作之一。自2014年6月文化部正式公布12家單位為“國家古籍保護人才培訓基地”以來,各培訓基地利用所在圖書館的古籍資源優勢,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密切結合,因人、因材、因地施教,取得良好培訓效果。截至2015年8月,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在12家培訓基地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1期,培訓學員816人次。各基地發揮專長,合理規劃,形式靈活,保證了培訓班的成功舉辦,有力推進了全國古籍保護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
此次會議的召開,對于完善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培養高水平古籍保護后備人才,在“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做好古籍保護人才培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今后,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將通過古籍保護人才培訓基地、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和高校古籍保護專業碩士教育三大途徑,繼續推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古籍保護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培養一批高素質古籍保護人才,從而推動我國古籍保護工作在“十三五”期間達到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