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學會第二屆年會暨第五屆樂府歌詩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國學網訊:8月22-25日,樂府學會第二屆年會暨第五屆樂府歌詩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由樂府學會、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首都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學科聯合主辦,有來自中國大陸、寶島臺灣、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代表60余人與會。
會議開幕式由樂府學會副會長、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姚小鷗主持,首都師范大學副校長邱運華教授、首都師范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左東嶺教授代表主辦單位致歡迎辭。樂府學會會長、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吳相洲教授致開幕辭后,臺灣逢甲大學中文系廖美玉教授、廣島大學文學部柳川順子教授、韓國釜慶大學國際地域學部中國學專業金昌慶教授分別致辭。
本次會議共收到學術論文51篇,關注問題貫串先秦至清代各個時期的樂府歌詩與表演藝術,涉及音樂學、文學、文獻學、考古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涵蓋十分寬廣。會議在樂府文獻、禮樂制度、名家名作、樂府歌詩音樂形態、古代樂府歌詩音樂形態的當下遺留等方面取得了豐富成果。其中名作解讀、制度探源、音樂形態考察是本次會議的研討重點,與會學者對之展開了充分、深入交流和熱烈討論。
本次會議是樂府學會的第二屆年會。樂府學會是一個經民政部批準成立的國家一級學會,致力于為全世界范圍內的樂府學者提供專門的交流平臺,促進樂府學研究的多學科、多區域、多渠道溝通,引導學術隊伍持續、穩定發展,以最大限度地凝聚優勢學術資源,推動中國古代禮樂文化、文學研究不斷發展,為實現民族文化復興、向世界傳播優秀民族文化提供理論依據。首都師范大學作為學會的發起人單位,在樂府學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影響,樂府學也是該校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和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具有鮮明特色的研究方向。自樂府學會成立以來,首都師范大學的樂府學研究在趙敏俐教授、吳相洲教授的帶領下按照既定計劃穩步推進,他們分別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華吟誦的搶救、整理與研究”、“《樂府詩集》整理與補編”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特別是吳相洲教授的新作《樂府學概論》,是其多年的研究實踐總結和理論思考,對樂府學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相關理論問題作了系統梳理和深度闡述,對樂府學的發展歷史作了全面總結和清晰描述,可謂是當代“樂府學”的奠基之作。該著目前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并在這次年會上作為重要資料發送給了與會代表,受到了專家學者們的一致好評。
大會閉幕式由樂府學會副會長、江蘇師范大學教授李昌集主持,臺灣大學音樂研究所沈冬教授代表嘉賓講話,姚小鷗教授為大會作了總結發言并致閉幕辭。會議在友好、熱烈的氛圍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