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咬春、踏春和打春

  今年的立春在大年初二,緊挨著春節。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里的第一個節氣,我們又叫迎春、送春、打春、咬春、踏春、邀春、討春等。春字前面的那一個個不同的動詞,無一不透露我們對春天到來的喜悅和躍躍欲試之情。我沒有看到過哪一個節氣有立春這樣多的修飾和形容,簡直像是多聲部的重唱。

  迎春、送春、打春,說的是一回事;踏春、邀春、討春,說的是一回事;咬春,說的又是另一回事。立春里起碼包含著這樣三種內容。

  先來說咬春。立春這一日,民間是講究要買個蘿卜來吃的,這叫“咬春”,因為蘿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清人專有《咬春詩》:“暖律潛催臘底春,登筵生菜記芳辰;靈根屬土含冰脆,細縷堆盤切玉勻。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響動牙唇;帝城節物鄉園味,取次關心白發新。”可以想象,那時咬春的風俗還是非常濃郁,也是非常時尚的。詩中所描繪的咬春吃蘿卜,有點像是感恩節里美國人吃南瓜的勁頭,花樣翻新,且分外精細,鄉味十足。一個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種韌勁兒,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風俗。

  踏春、邀春和討春,是指踏青郊游。皇都佳麗日,春日艷陽年,這是無論皇宮內外一律都要的必備節目。在老北京,民間流傳的:“高梁橋踏青,萬柳堂聽鶯”。高梁橋在城北,萬柳堂在城南,是那時的一片曠野,清風朗日不花一文錢的,體現的都是人們對土地的親近之情,和土地那種水乳交融的天然狀態。

  再來說迎春、送春、打春。三個詞,打春的“打”字最搶眼,最生動。打春的風俗,最早來自皇宮。傳說立春這一天,皇宮內外都要把它當作節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的慶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說,史書上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那樣說的話,年頭幾乎和我們中華民族一樣的老。《京都風俗志》書中曾記載:宮前“東設芒神,西設春牛。”禮畢散場之后,“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那時,將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們紛紛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之為吉祥的象征。

  這里說的芒神,就是春神,主宰一年的農事,這在《禮記》和《左傳》里,都有記載。明朝有許多詩是描寫這種“打春”風俗的,說的就是這種意思:“春有牛,其耳濕濕,京師之野,萬民悅懌。”“春有仗,其朱孔揚,豐年穰穰,千萬禮箱。”

  那時民間里泥制的春牛,肚子里要裝有五谷,打碎之后散落出來的五谷,象征著五谷豐登。不知道從午門抬入宮內的春牛,肚子里是不是也裝有五谷。看《帝景景物略》,有對宮廷里鞭打春牛的描述,卻沒有民間風俗這樣的記載,大概是怕撒落一地的五谷,臟了宮廷里的金磚玉階,宮廷里的春牛,只是取其神似。

  打春的風俗,漸漸成為回憶,但在立春這一日,老北京的廟會里,一般都會賣春牛圖,前面牽牛的那個男人,畫的就是芒神。一般人家,哪怕已經進了城,不是農民了,也會把春牛圖請回家,和那些拿回家里的春牛的碎片的意義是一樣的,自己對自己祈禱,春神和春牛都是一年收獲的保佑。

  總覺得還是鞭打春牛,勸其勤耕,搶其春牛的碎片,撒落一地五谷,那樣的情景無比的熱鬧。那種對新的一年豐收的鞭策和期盼,從皇宮到民間的一次迎春總動員,是一種帶有某種神意的狂歡。雖然,現在再也見不到那壯觀的場面了。但是,回想在北大荒插隊時候,每年一次的春耕動員大會,曬場上,地頭邊,紅旗招展,鑼鼓喧天,一排排拖拉機、播種機上披紅戴花,多少和那場面有些相似。

  清著名詩人錢謙益有詩:“迎春春在鳳城頭,簇仗衣冠進土牛。”說明一直到清前期,這種彩仗鞭牛的風俗,還是盛行的。民俗的東西,就是這樣演繹在宮廷內外,蔓延在歷史的變遷之中,成為我們的一種想象,一筆財富,一幅從遙遠過去垂掛在今日的長卷迎春圖。

《渤海早報》2011 年2月16日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邑县| 绥化市| 延吉市| 柘荣县| 烟台市| 铜陵市| 皋兰县| 定结县| 思茅市| 平塘县| 兴宁市| 襄垣县| 盐边县| 城市| 德阳市| 贵南县| 湘阴县| 张家界市| 万安县| 吴旗县| 曲周县| 兴宁市| 石台县| 阿拉尔市| 嘉善县| 馆陶县| 安福县| 南溪县| 新野县| 河间市| 当雄县| 中江县| 杭锦后旗| 商水县| 黔西| 通州市| 新余市| 襄樊市| 文水县| 扎赉特旗| 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