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臺灣史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1年3月25至27日(周五至周日)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
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
地點:待定
聯絡人:曾咨翔,Tel: (02)29387575#63692;E-mail: 95158010@nccu.edu.tw
入選論文名單:
- 殖民地臺灣通訊網的建立及互補關系——以電報、電話為中心的分析(曾立維)
- 臺產黑土:晚清臺灣的罌粟栽植與鴉片自產之嘗試(蔡承豪)
- 錢幣與社會互動:以中央造幣廠鑄幣業務為考察對象(1949-1970)(連啟元)
- 試從經濟面觀察清代臺灣廟寺與僧侶分布——以〈清代臺灣僧人錄〉為觀察對象(徐茂炫、李佳振)
- 日治時期「新濁水溪」畔的族群分布與變遷(1896-1935)——總督府公文類纂、臨時戶口調查與國勢調查數據數據試析(許世融)
- 舊慣、陋習——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與「金銀紙焚燒」之俗(鄭螢憶)
- 象與近代臺灣的動物園——日治時期的例子(鄭麗榕)
- 腹有詩書氣自華?——黃旺成公學校教師時期的閱讀生活
- 臺灣文學中的咖啡時光——以日治時期臺灣小說中「コーヒー」所呈現的空間為探討對象(張志樺)
- 民族的記憶創傷——《臺灣青年》的二二八論述(1960-1987)(嚴婉玲)
- 岔脫黨國的青春變奏曲:五二○青年自覺運動初探(周馥儀)
- 強人威權黨國體制的發展與戰后臺灣政治案件(蘇瑞鏘)
- 唐澤信夫之「民權論」與臺灣議會設置請愿運動(1928-1932)(蔡蕙頻)
- 林茂生的世界觀與臺灣觀(王昭文)
- 「帝國」與「戰爭」的展示、挪移與變異——以日治時期「海軍紀念日」相關歌曲為中心(王韶君)
- 日治時期臺灣始政四十周年博覽會的籌備與善后過程(1930-1937年)(蔡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