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校國學類博士論文索引(1991—2000年)
1999年
論文題目 | 作者 | 單位 | 指導教師 |
方言接角與閩北方言演變 | 黃金文 | 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龔煌城 |
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 | 謝明陽 | 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何澤恒 |
常州學派新論 | 蔡長林 | 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夏長樸 |
商周宗教與藝術所反映的社會政治心態之研究 | 鄭愛蘭 | 臺灣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 杜正勝 |
殖民統治與宗教同化的困境——日據時期臺灣新佛教運動的頓挫與轉型 | 江燦騰 | 臺灣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 李永熾 |
近代中國“民主想像”的興起:1837—1895 | 潘光哲 | 臺灣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 李永熾 |
神圣的顯現:重構艾良德宗教學方法論 | 王鏡玲 | 臺灣大學 哲學系 | 關永中 |
普蘭廷格的自由意志辯護、自由逆實條件句與中間知識 | 劉若韶 | 臺灣大學 哲學系 | 陳文團 |
民國以來民間教派大學中庸思想之研究 | 鐘云鶯 | 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 李豐楙 |
《左繡》研究 | 蔡妙真 | 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 簡宗梧 |
杜詩意象類型研究 | 林美清 | 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 羅宗濤 |
唐代宴飲詩研究 | 吳秋慧 | 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 羅宗濤 |
書寫與文類——以韓愈詮釋為中心探究北宋書寫觀 | 強蜀蕙 | 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 黃啟方 |
中國紅十字會初期發展之研究(1912—1949) | 張建俅 | 政治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 呂芳上 |
明清時期民間日用類書及其反映之生活內涵——以《萬寶全書》為例 | 吳蕙芳 | 政治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 王爾敏 |
由上而下的革命:中國國民黨改造之研究(1950—1952) | 陳曉慧 | 政治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 胡春惠 |
殖民、進步與日據時代臺灣文學的文化抗爭 | 游勝冠 | 清華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呂興昌 |
吳澄之易經解釋與易學觀 | 楊自平 | 中華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林安梧 |
《康熙字典》及其引用《說文》與歸部之探究 | 李淑萍 | 中華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蔡信發 |
熊十力春秋外研究 | 林世榮 | 中華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王邦雄 |
六朝道教道德經學研究 | 鄭燦山 | 臺灣師范大學 國文研究所 | 李豐楙 |
亞洲中文現代詩的都市書寫(一九八○——一九九九) | 陳大為 | 臺灣師范大學 國文研究所 | 陳鵬翔 |
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一九四九——一九九九) | 鐘怡雯 | 臺灣師范大學 國文研究所 | 楊昌年、陳鵬翔 |
禪宗公案體相用思想之研究——以《景德傳燈錄》為中心 | 黃連忠 | 臺灣師范大學 國文研究所 | 王開府 |
魏晉詩歌中的審美意識 | 朱雅琪 | 臺灣師范大學 國文研究所 | 邱燮友 |
從新政改革看清廷挽救其政權之努力與成效(1901—1911) | 陳俊華 | 臺灣師范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 王爾敏 |
明末清初的畫派與黨爭 | 程君颙 | 臺灣師范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 莊申慶 |
宋代信仰與宗教政策關系之研究 | 沈宗憲 | 臺灣師范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 王德毅 |
北朝散文研究 | 林晉士 | 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 | 龔顯宗 |
中國三大新詩人研究 | 金尚浩 | 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 | 龔顯宗 |
中國歷代“變革”之研究——經典、變革者與變革范例之綜合探討 | 施忠賢 | 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徐漢昌 |
新序校證 | 陳茂仁 | 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劉文起 |
先秦三晉文化研究 | 陳溫菊 | 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莊雅州 |
敦煌吐魯番文書中之量詞研究 | 洪藝芳 | 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鄭阿財 |
《祖堂集》句法研究 | 周碧香 | 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竺家寧 |
明代等韻的類型及其開展 | 王松木 | 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竺家寧 |
明代詩學精神與神韻傳統 | 黃如焄 | 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莊雅州 |
晚明清言研究 | 鄭幸雅 | 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鄭阿財 |
韓國對《三國演義》的吸收和轉化 | 金泰范 | 東海大學 中國文學系 | 胡萬川 |
蔣士銓及其詩文研究 | 簡有儀 | 輔仁大學 中國文學系 | 王靜芝 |
乾隆時期北京劇壇研究 | 陳芳 | 輔仁大學 中國文學系 | 曾永義 |
世說新語研究 | 曾文樑 | 輔仁大學 中國文學系 | 王靜芝 |
北宋詩歌論政研究 | 林宜陵 | 輔仁大學 中國文學系 | 黃啟方 |
詠物與敘事——漢唐禽鳥賦之寫作類型及發展 | 吳儀鳳 | 輔仁大學 中國文學系 | 簡宗梧 |
從《白虎通義》看漢代學術之大一統與崩解 | 邱秀春 | 輔仁大學 中國文學系 | 林慶彰 |
胡煦易學研究 | 許朝陽 | 輔仁大學 中國文學系 | 王金凌 |
倪瓚文藝研究 | 陳文生 | 輔仁大學 中國文學系 | 王靜芝 |
秦吉禮考 | 羅保羅 | 輔仁大學 中國文學系 | 邱德修 |
卡爾·拉內之形上人類學里神的定位探微 | 蔡淑麗 | 輔仁大學 哲學所 | 陳文團 |
《水滸傳》修辭藝術研究 | 金正起 |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 沈謙 |
曾鞏文學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 | 魏王妙櫻 |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 王更生 |
從胡適與基督教的互動關系談胡適的宗教情操 | 林正三 |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傅佩榮 |
宋人劉敞的經學述論 | 馮曉庭 |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 林慶彰 |
陳立《白虎東通疏證》之禮學研究 | 陳玉臺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應裕康 |
江有誥音學研究 | 陳瑤玲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陳新雄 |
臺灣反共小說研究 | 秦慧珠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金榮華 |
呂坤法政思想研究 | 蔣忠益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高懷民 |
楊朱彝尊《經義考》研究 | 楊果霖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王三慶 |
《字彙》異體字研究 | 呂瑞生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 曾榮汾 |
王艮的尊身思想與社會參與 | 張璉 | 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研究所 | 宋晞 |
安史之亂與肅代二朝新政權結構的開展 | 林偉洲 | 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研究所 | 王吉林 |
美國學者對中美關系發展(1949—1958)的看法 | 莊榮輝 | 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研究所 | 孫同勛 |
賴子緣起與三性思想之研究 | 陳一標 | 中國文化大學 哲學研究所 | 李志夫 |
唯識的三性與二諦 | 蔡伯郎 | 中國文化大學 哲學研究所 | 李志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