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宰執(宰相、執政)名號變更簡表
宰執名 | 北宋初 | 神宗元豐后 | 徽宗政和后 | 南宋初 |
三師 | 太師、太傅、太保 | 同宋初 | 同宋初,但稱“三公” | 同政和之時 |
三公 | 太尉、司徒、司空 | 同宋初 | 同宋初但稱“三孤” | 同政和之時 |
宰相 |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門下侍郎、中書令、尚書令不除人 (即因品級高,不授于人) |
左輔、右弻 不除人 |
改稱左丞相、右丞相 |
參知政事(副相) | 尚書左仆射 尚書右仆射 門下侍郎 中書侍郎 尚書左丞 尚書右丞 |
太宰 少宰 門下侍郎 中書侍郎 尚書左丞 尚書右丞 |
參知政事 | |
樞密院 | 樞密使(知院事) 樞密副使(同知院事) |
知院事 同知院事 簽書院事 |
知院事 同知院事 簽書院事 同簽書院事 |
樞密使 樞密副使 知院事 同知院事 簽書院事 同簽書院事 |
注:
1、“三師”、“三公”為宰相、親王的加官,除少數權臣外并不預政事。
2、宋承唐制,只有加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或“同平章事”才為擔任實際職務的宰相。
資料來源:劉昫《舊唐書·職官志》,歐陽修、宋祁《新唐書·百官志》,脫脫、阿魯圖《宋史·輿服志》,徐松《宋會要輯稿》
陳友冰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