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歷代著名家教選介(八):李鴻章家書

20150501_067

李文安全家福

 

致鶴章弟(關(guān)于周濟親族事)

  【原文】

  吾弟來書,說到周濟親族事,兄亦頗贊成。前吾祖父窮且困(1),至年終時,索債者如過江之鯽(2)。祖父無法以償,惟有支吾以對(3)。支吾總非長久之計,即向親友商借,借無還期,亦漸為親友所厭。其時幸有姻太伯父周菊初者(4),稍有積蓄,時為周濟,并勸祖父以勤儉,并亟(5)命兒孫就學(xué),吾祖父從其言,得有今日。吾弟年少,此事或未之詳也。吾與諸弟能有功名,非有周姻太伯,焉克至此(6)?吾雖服役在外(7),未嘗敢一刻或忘。今周姻太伯之后,亦如吾祖父之窮困,亟應(yīng)籌款接濟,以報昔日之功。今特命使者攜銀五十兩送去暫濟涸轍(8)。至吾祖父所欠未償者,兄至年終當(dāng)更籌百兩。吾弟景況亦非昔比,當(dāng)可分任其勞(9)。至大哥處,兄已去信也。五兄弟四人,將來能集資十萬,仿范文正之例(10),開辦義莊(11),庶族中貧有養(yǎng)孤有教也(12)。
 
  【注釋】

  (1)祖父窮且困:李鴻章祖父名殿華,字慶庵,兩次應(yīng)鄉(xiāng)試落第后,退居鄉(xiāng)間課率子孫耕讀。憑借祖先余蔭雖繼承了一些土地財產(chǎn),但因李氏宗族繁衍,家大業(yè)小,在析居分爨時,殿華一支“推多受寡”分得的土地財產(chǎn)不多,靠借債度日。

  (2)過江之鯽:形容人數(shù)眾多。東晉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紛紛來到江南,當(dāng)時有人形容“過江名士多于鯽(魚)”。

  (3)支吾以對:搪塞應(yīng)付。

  (4)其時幸有姻太伯父周菊初者:當(dāng)時幸虧有個祖母娘家哥哥叫周菊初的。姻:姻親,指妻子、母親、祖母的親屬;太伯父:祖父母的兄長。周菊初的侄孫女嫁給李鴻章為妻。

  (5)亟(qì):盡快地。

  (6)焉克至此:怎能達到如此地步。焉:怎能。

  (7)服役在外:指李鴻章此時正率領(lǐng)淮軍圍剿太平軍。

  (8)暫濟涸轍:暫時救急。涸轍:車轍里的干枯了。涸(hé),干枯;轍,車轍。語出《莊子》:“涸轍之魚,相濡與沫”。

  (9)吾弟景況亦非昔比,當(dāng)可分任其勞:你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情況改善了,也可以承擔(dān)一些。

  (10)仿范文正之例:仿照范仲淹的先例。范文正:范仲淹的謚號為“文正”。 范仲淹,宋代名臣,在著名的《岳陽樓記》中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1)義莊:封建時代一種扶助貧弱的慈善機構(gòu)。往往在家族內(nèi)部興辦。

  (12)庶族中貧有養(yǎng)孤有教也:使家族內(nèi)平民中那些貧苦的人有人供養(yǎng),孤兒能享受教育。
 
  【簡析】

  這封信是寫給弟弟鶴章的。鶴章是李鴻章的三弟,字季荃,廩貢生出身。據(jù)說他“生而英毅,自幼讀書,穎邁不群”,博通經(jīng)史。在屢試不第后,應(yīng)父命興辦團練,在與太平軍作戰(zhàn)中屢建功勛:因收復(fù)安慶,擢知縣,賜花翎;攻克江陰,擢知府;攻克常州后賜黃馬褂,授甘肅甘涼道,因傷病未赴任,乞病歸,光緒六年(1880)卒於家中。鴻章此信是回復(fù)弟弟來信,贊成在家養(yǎng)病的弟弟對家族中貧窮者進行周濟。其中尤其談到祖父時家境的貧寒,靠借債度日。幸虧姻太伯父周菊初接濟,并亟命兒孫就學(xué),才有李家兄弟的今日。信中并建議以回報周家為起點,兄弟幾位共同捐出資財 建立義莊,讓家族中那些貧苦的人有人供養(yǎng),孤兒能享受教育。信中充滿感恩之心和悲憫情懷。

  一個人有沒有感恩之心和悲憫情懷,往往是他走向成功的內(nèi)在操守。不僅是李鴻章,凡是成功者尤其是偉人,似乎都有這方面的德操。如前面《鄭板橋家書》中的“范縣署中寄舒弟墨”,向弟弟提到當(dāng)年因為父母無地安葬,就葬在東門一枝祖塋的旁邊。得到這塊祖塋風(fēng)水的蔭庇,進士及第,這么多年為官作宦,也沒有出什么意外。這都是把鄭氏一門的福澤,讓我一人獨占了,這讓我于心不安!東門鄭氏族人貧困孤苦,自己吃飯時每想到族人這種境況,就會落淚。因此要弟弟帶著自己的俸祿回揚州,挨家挨戶,送一點錢給他們。南門六家,竹橫港十八家,下佃一家,雖然是我們的遠支,畢竟是鄭氏一脈,都應(yīng)當(dāng)分到一些錢財。

  下面介紹一點李鴻章祖父和姻太伯父周菊初的情況:

  鴻章祖父名殿華,字慶庵,“肆武游庠”,兩應(yīng)鄉(xiāng)試落第后,便放棄獵取功名念頭,退居鄉(xiāng)間課率子孫耕讀,足不入城市幾近五十年。李殿華雖然繼承了一份祖產(chǎn),但因李氏宗族繁衍,家大業(yè)小,分得的土地財產(chǎn)不多。從李鴻章給弟弟的信中來看,當(dāng)時家中是相當(dāng)困難的:“吾祖父窮且困,至年終時,索債者如過江之鯽(2)。祖父無法以償,惟有支吾以對(3)。支吾總非長久之計,即向親友商借,借無還期,亦漸為親友所厭”。但唯有祖母娘家哥哥叫周菊初不但經(jīng)常接濟他們,而且極力督促祖父讓孩子讀書,從根本上授予脫貧之道。

  殿華生有四子,依次為文煜、文瑜、文球、文安。長子文煜,字晴嵐,庠生。據(jù)說他“居家孝友,博學(xué)能文”“名望重于士林,早有經(jīng)師宿儒之譽”。他因家貧就館于外者6年,之后“閉門收徒,兼課子弟”,對李氏宗族的崛起,作出了重要貢獻。次子文瑜,喜好吟詠作賦。三子文球,著有《妙香亭文集》。四子文安,即是鴻章父親。文安8歲時受業(yè)于李龍橋,因“師有家務(wù)”,而自身“少又多病,至年十三僅讀四子書及毛詩,而未能成誦”。李殿華便讓他跟著長兄文煜讀書。文煜教授自己的兄弟,自然嚴格認真,每年從正月初三開學(xué),直至除夕始輟。終于讓李家七代人中出了一名進士。所以李鴻章信中所說的“吾與諸弟能有功名,非有周姻太伯,焉克至此”并非虛言。

  另外,周菊初對李鴻章,還有另外一層恩德:據(jù)說周菊初督促文安及其子苦讀時,曾出一對,上聯(lián)曰:“千年古樹當(dāng)衣架”,大哥瀚章還在苦思,鴻章則應(yīng)聲對道:“萬頃巢湖作浴盆”。 文安又出一對,要二子作對。上聯(lián)曰:“年用數(shù)百金,支付不易”,鴻章又隨口對道:“花開千萬朵,色彩無窮”。在一旁觀察的周菊初認定此子不凡,于是將自己的侄孫女嫁給李鴻章。而且就在李鴻章赴京趕考前一天,以免有嫌貧愛富之嫌。可見此人的眼力非凡。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水富县| 永顺县| 天长市| 浦城县| 兴义市| 罗江县| 南川市| 凤城市| 古浪县| 鹤岗市| 班玛县| 昆明市| 布拖县| 射洪县| 祁东县| 宁远县| 阿拉善右旗| 依兰县| 宝应县| 临泽县| 萨迦县| 清原| 乌鲁木齐县| 宁乡县| 沽源县| 凤台县| 西平县| 文山县| 顺昌县| 射阳县| 利津县| 开封市| 龙井市| 惠水县| 措美县| 新绛县| 阆中市| 青冈县| 北海市| 隆子县| 汤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