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官員章服制度表
唐代官員章服制度表
品級 | 服色 | 冠式 | 帶 | 魚袋 | 笏 | 附注 |
一品 | 紫 | 三梁冠 | 金玉帶十三銙 | 金飾魚袋 | 象笏 | ? |
二品 | 紫 | 三梁冠 | 金玉帶十三銙 | 金飾魚袋 | 象笏 | ? |
三品 | 紫 | 三梁冠 | 金玉帶十三銙 | 金飾魚袋 | 象笏 | ? |
四品 | 深緋 | 二梁冠 | 金帶十一銙 | 銀飾魚袋 | 象笏 | ? |
五品 | 淺緋 | 二梁冠 | 金帶十銙 | 銀飾魚袋 | 象笏 | ? |
六品 | 深綠 | 一梁冠 | 銀帶九銙 | 無 | 竹木笏 | ? |
七品 | 淺綠 | 一梁冠 | 銀帶九銙 | 無 | 竹木笏 | ? |
八品 | 深青 | 一梁冠 | 鍮石帶九銙 | 無 | 竹木笏 | 睿宗文明元年后 |
九品 | 淺青 | 一梁冠 | 鍮石帶九銙 | 無 | 竹木笏 | 八品以下為“碧” |
庶民 | 白 | ? | 黃銅鐵帶七銙 | 無 | 無 | ? |
注:
1、“魚袋”是唐、宋時官員佩戴的證明身份之物。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始,賜五品以上官員魚袋,飾以金銀,內裝魚符,出入宮庭時須經檢查,以防止作偽。武則天時,曾改佩魚為佩龜。宋代不再用魚符,而直接于袋上用金銀飾為魚形。
2、“帶”: 指皮革制的腰帶。“金帶”、“玉帶”、“銀帶”是指裝飾革帶用的金、銀、玉制品,稱為“帶銙”。皮革制的腰帶上面套有錦緞帶套,帶銙就綴在帶套上。帶銙的數量多少取決于官員的級別地位。有的記載說:一、二品官員用金帶,三、四、五、六品用犀帶,七、八、九品用銀帶。
3、武后延載元年(694)規定:文武官員三品以上著繡袍,上面所繡圖案為:諸王為盤龍、鹿;宰相為鳳池;尚書為對雁;十六衛將軍各衛分別是:麒麟、虎、鷹、牛、鶻、獅子、豸等,并繡文字于其上。
4、服色以散官為依據,并不根據現任職務。
資料來源:劉昫《舊唐書·輿服志》,歐陽修、宋祁《新唐書·車服志》,王溥《唐會要》31卷、3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