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載物,為什么?經典微讀系列之《周易》
打開《周易》這部書,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符號,以及與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卦辭和爻辭……
卜和占筮
天地宇宙,日月星辰,社會人文,情思理智……或微或著,或明或晦,無時無刻不在發展變化之中。
如何在這個變動不居的世界中找到一個可以倚靠的存在?
《周易》首先是一部占卜的書。周代專設一個稱作“太小”的官,依據《易經》,執掌占卜之事,地位還相當高。
占卜分兩類:一是龜卜,一是占筮。
古人或是通過灼燒龜甲,占卜吉兇;或是以蓍草,叩問禍福。
龜甲,即龜殼,古人用以占卜,亦可作貨幣,又可入藥;蓍草,多年生草木植物,一本多莖,可入藥,古人常用它的莖來占卜。
圣哲的教誨
占筮,預判出結果的吉和兇,福與禍,如果只是聽天由命,無動于衷,被動地去接受這樣一個將來進行完成式的“結果”,這絕對不是圣哲的做派。
當然不是消極地問一下結果,《易經》的卜辭表達出這樣一個理念:如何去積極地應對,什么當為,什么不當為,以及如何為。
占卜的結果會展現世間萬事萬物變易的關鍵因素,昭示我們避兇趨吉,居安思危: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塑造“我們”的德性和品格。
伏羲:始作八卦
華夏文明的始祖伏羲,對推動宇宙萬物生成變化發展的終極力量——陰和陽——有深刻的感知和領悟,無比智慧地創造出八封的符號體系。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周易·系辭下傳》
伏羲,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之一,風姓,相傳其始畫八卦,又教民漁獵,取犧牲以供庖廚,因稱庖犧。
晉王嘉在《拾遺記·春皇庖犧》:
“庖者包也,言包含萬象;以犧牲登薦(進獻)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犧,亦曰伏羲 。”
卦和爻
卦和爻,用來卜筮的基本符號,帶有神秘的色彩……卦,《周易》中具有獨特象征意義的符號,以陽爻、陰爻相配合,每卦有三爻。
爻,組成卦的符號,有交錯和變化之意。
爻分陽爻和陰爻;
分別用“一”和“--”來表示。
每三爻合成一卦,得出八卦,稱“經卦”;
八卦重疊組合,成六十四卦,稱“別卦”。
八卦和六十四卦
《周易》中八種具有獨特象征意義的基本圖形,相傳由伏羲創制,用來象征天地間八種基本事物,以及各自陰陽剛柔等諸方面的特性。
八卦的名稱如下:乾、坤、震、巽(xùn)、坎、離、艮(ɡèn)、兌(duì),主要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
八卦中之中的乾與坤、震與巽、坎與離、艮與兌,又是四個矛盾對立的形態。
據說周文王將八卦互相組合,又得出六十四卦,進一步更精細地象征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發展變化的情形。
“十翼”
相傳孔子為闡明《周易》的道理,撰寫了《上彖(tuàn)》、《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等共十篇,總稱“十翼”。
這里的“翼”有輔助之意。
劉勰在《文心雕龍·原道》中有:
人文之元,肇自太極。幽贊神明,《易》像惟先。庖犧畫其始,仲尼翼其終。
《周易》雖然在西周時期已經成書——一部占筮典籍,換句話說就是算卦用書。但這部書在流傳的過程中,性質開始變得與眾不同起來。這主要是因為有圣哲的介入,正是他們的闡釋和注解,讓人們對它的理解有了質的飛越。
厚德載物
厚德載物,出自《周易·坤卦第二·象》辭之中。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坤》卦是《易經》的第二卦,重陰——下卦是坤,上卦也是坤,六爻皆陰,古人稱之為純陰;以母馬為象,代表大地。
《坤》卦,與排在第一的《乾》卦是《易經》的前兩卦,具有開天辟地的意味: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地勢坤,是說《坤》卦上下都是“坤”,皆為大地之象。
厚,這里用作動詞,有增厚之意。君子應該效法大地的厚實和順之象,增厚、健實自己的德性以承載萬物。
君子應當像大地一樣,惟其厚,故能無所不載,無物不載!
類似的意思在《坤》卦中的《彖》辭中亦有表述: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美德至極啊!大地配合上天創生萬物。萬物依靠它而生長,順從秉承天的志向。大地深厚,普載萬物,德性廣大久遠無疆;含育群生,使之發揚光大,萬物亨通暢達,普受滋養。
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手書“厚德載物”四個字,贈予美國第一夫人。這飽含深意的四個字是中國先哲的教誨,今天拿過來置于中美關系的大格局中,也可謂意味深長。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