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和國子監(jiān)博物館舉辦“琴棋書畫印”國粹藝術(shù)展
國學網(wǎng)訊:11月25日,“琴棋書畫印”國粹藝術(shù)展在北京國子監(jiān)隆重開幕。該展覽由北京孔廟和國子監(jiān)博物館聯(lián)合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共同推出,以“士人雅趣”為主題,展示了古琴、棋藝、書法、繪畫、篆刻五類傳統(tǒng)藝術(shù),共展示棋類展品30種,棋書150余冊,書法作品15件、國畫作品46件,篆刻作品13方。其中棋類展品全部由國學網(wǎng)·元典方策圍棋會館提供。
本次展覽從2014年11月25日到2015年1月25日,為期兩個月。(攝影 李凡)
國學網(wǎng)·元典方策圍棋會館提供的棋類展品
1、海昌二妙集
《海昌二妙集》是中國古代圍棋史上水平最高的兩位棋手——范西屏、施定庵的對局集。卷一《當湖十局》是兩位大師留下的唯一對局記錄。原有13 局,現(xiàn)存世11局。當湖又名拓湖,是浙江平湖的別稱。乾隆四年(1739),平湖世家張永年延聘范、施到家教棋。范、施應主人的請求,進行了10多局對抗賽,這就是“當湖十局”的由來。
2、忘憂清樂集
《忘憂清樂集》由于其影響深遠,成書后歷代多有刊刻。原宋版《忘憂清樂集》現(xiàn)珍藏于國家圖書館,不分卷,內(nèi)分上、中、下;內(nèi)版高六寸二厘許、寬八寸三厘許;每頁二十行,行十八至二十五字不等;白口,雙邊雙魚尾;皮紙印造,字體優(yōu)美,天工巧奪。本藏本為清代翻印版本。
3、清代紫檀金絲棋桌
清代工藝品棋盤,60*60*20cm,紫檀木制作而成,紫檀名貴木材之首,全賴南洋進口,奇貨可居,有木中極品之稱。工藝也十分考究,棋盤格線根根光滑細膩,整齊劃一,天衣無縫。
4、日本榧木棋墩
60*60*50cm,榧木木材紋路清晰、富有彈性,棋子投于其上,其聲如珠落玉盤,清脆悅耳,能看到落子后的凹槽慢慢恢復;制作棋盤的榧樹至少需要有300年以上的樹齡,不僅需要經(jīng)過漫長的干燥期,加工的工藝、選用的漆、蠟,畫線的技法等等都十分考究。
5、桃花泉弈譜
清代棋圣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譜》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價值最大的古譜之一。此書“戛戛獨造,不襲前賢”,內(nèi)容異常豐富、全面,精辟地記載了范西屏對圍棋的獨特見解。此書則一出版,便轟動棋壇,風行一時。
6、弈理指歸圖
原本共一卷,刊行于乾隆二十八年。全書首列“五行布局”棋圖二十四式。另外繪有“五行源奧”、“八卦淵微”圖形,以標志棋局方位。正文均是四言和五言歌訣,有字無圖。歌訣注釋中運用五行相克理論,用來解釋圍棋著法,寓意玄奧。后經(jīng)錢東匯整理刪訂,添加棋圖,改編為三卷的《弈理指歸圖》,與范西屏所作《桃花泉弈譜》并稱為古棋譜中的典范之作。
7、《圍棋天地》雜志歷年合訂本
《圍棋天地》于1985年1月開始出版發(fā)行,集權(quán)威性、欣賞性、教學性為一身。最開始為雙月刊,1987年至2002年為月刊,03年開始為半月刊。是中國發(fā)行量最大的圍棋雜志。
8、唐代棋罐
16*12cm,無蓋
9、清代陶制棋罐
12*20cm
10、櫸木棋罐、彩色將石棋子
一對,15*12cm。自明清以來,櫸木一直都是民間家具的常用材料,隨之而來的是我國的櫸木材料也日漸減少。1999年,櫸木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禁止采伐。
彩色將石棋子為韓國特產(chǎn),一改黑白二色而獨具特色,古色古香,溫潤如玉。
11、《圍棋》雜志
《圍棋》月刊是在新中國圍棋事業(yè)奠基人陳毅元帥的倡議下于1960年1月創(chuàng)刊的。 六十年代,陳毅還曾兩次為《圍棋》題詞。1966年10月,《圍棋》因 “文革”被迫停刊。1978年7月《圍棋》復刊。1994年《圍棋》 由《新民晚報》與上海市體委共同主辦,并更名為《新民圍棋》
12、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系
圍棋泰斗陳祖德先生生前耗費巨大精力完成的著作大系,一套14本,詳細講解古代圍棋高峰對局,是當前體系最為完備的古代圍棋棋譜講解系列。
13、日本民間古典蛤碁石
日本明治年間特產(chǎn)蛤貝圍棋,圍棋白子系天然貝殼打磨而成,做工細膩。黑子則為日本特產(chǎn)那智黑石打磨而成。但在三十年前由于蛤貝資源已日漸枯竭,現(xiàn)轉(zhuǎn)為使用墨西哥蛤貝石資源制作蛤碁石。
14、櫸木棋罐、宋代棋子
一對,15*12cm。自明清以來,櫸木一直都是民間家具的常用材料,隨之而來的是我國的櫸木材料也日漸減少。1999年,櫸木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禁止采伐。
宋代陶瓷棋子,棋子大小不完全規(guī)則,正面有模壓花紋,狀若飛禽,或許與圍棋別名“烏鷺”有關(guān)。
15、漆雕紅色棋罐、云南永子
一只,15*12cm。漆雕是漢族傳統(tǒng)工藝美術(shù)品,也叫剔紅,其技藝始于漢,唐。工藝流程極其復雜。制漆、制胎、打磨、做里退光等等,過程繁復,用時很長,在古代也一直是皇室貴胄的陳設品。
16、遼代圍棋子
陶制,黑白雙色分明,兩面平整,雖年代久遠,仍可看到棋子原本的色澤。
17、日本、韓國、歐洲、臺灣等圍棋書籍選
20本,遴選世界各地圍棋著作,展現(xiàn)當代世界圍棋發(fā)展狀況和技術(sh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