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國歷代名園簡介(三):其它名園之蘇州網師園

第三編 其它名園

二、蘇州網師園

國學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地處蘇州舊城東南隅葑門內闊家頭巷,后門可達十全街,地方志記載為帶城橋闊家頭巷11號,現為市內友誼路南側。網師園為蘇州典型的府宅園林,是我國江南中小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3ad87國6f8s6學gf98s網6g8a9

20140615_041

蘇州網師園

國學(一)建園歷史

國學網師園始建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為藏書家、官至侍郎的揚州文人史正志退居姑蘇時所筑的一座府宅園林,因府中藏書萬卷,故名“萬卷堂”,對門造花園,號“漁隱”,顯其歸隱之意。后廢。至清乾隆年間(1765年前后),退休的光祿寺少卿宋宗元購得萬卷堂故址,重治別業,有樓、閣、臺、亭等,號稱12景,取名“網師小筑”。網師乃漁夫、漁翁之意,意謂“漁父釣叟之園”,此名既借舊時“漁隱”同義之意,且與巷名“王四”(一說“王思”,即今闊街頭巷。園內的山水布置和景點題名亦蘊含著濃郁的隱逸氣息。乾隆末年(1795),太倉富商瞿遠村買下此園,增建亭宇,疊石種樹,添筑梅花鐵石山房、小山叢桂軒、濯纓水閣、蹈和館、月到風來亭、云岡、竹外一枝軒、集虛齋等建筑。由于瞿遠春的巧為運思,使網師園“地只數畝,而有紆回不盡之致;居雖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樂。”至今網師園尚總體保持著瞿氏當年造園的結構與風格。園名仍沿用“網師”舊名,由于園主瞿姓,故又稱“瞿園”,亦稱“蘧園”。同治年間(1862—1874),網師園為江蘇按察使李鴻裔所有,更園名為“蘇鄰小筑”。李鴻裔死后,嗣子少眉繼有其園。光緒二十二年(1896),增建擷秀樓。光緒三十三年(1907),園歸清光緒朝將軍達桂。辛亥革命后,東北軍閥張作霖以30萬兩銀子從達桂手中購得此園,民國6年(1917),贈于其師張錫鑾作慶壽大禮,易名“逸園”,又稱“張家花園”,筑琳瑯館、道古軒、殿春簃、籮月亭諸景點。抗日戰爭前,國畫大師張大千和其兄張善孖借寓網師園內,同時居住園中的還有近代金石書畫家葉恭綽等人。張氏昆仲的畫室大風堂,就是現在的殿春簃。1940年,書畫文物鑒賞家和收藏家何亞農買下這座園林,復用“網師園”舊名。1950年,何亞農后人將網師園捐獻給國家。1958年,蘇州市園林管理處對網師園進行全面整修,擴建了梯云室,增修了涵碧泉、冷泉亭,使住宅園林修葺一新。1958年10月,網師園正式對外開放。

20140615_042

網師園全景

國學(二)園林特色

國學網師園面積不大其中園林部分占地約8畝余,內花園占地5畝,其中水池447平方米。總面積還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以精致的造園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蘊,典雅的園林氣息,當之無愧地成為蘇州園林中極具藝術特色和文化價值的代表作品。其中布局嚴謹,小中見大,主次分明又富于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全園清新有韻味,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范。陳從周譽為“蘇州園林小園極則,在全國園林中亦屬上選,是以少勝多的典范”。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評價網師園“地只數畝,而有行回不盡之致;居雖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樂。柳子厚所謂‘奧如曠如’者,殆兼得之矣。”13513國4kj5k學jlk4k網2n4m5

國學網師園是古代蘇州世家宅園相連布局的典型,東宅西園,有序結合。即以池水為中心,由東部住宅區、南部宴樂區、中部環池區、西部內園殿春簃和北部書房區等五部分組成。全園布局外形整齊均衡,內部又因景劃區,境界各異。園中部山水景物區,突出以水為中心的主題。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橋,低矮貼水,東南引靜橋微微拱露。環池一周疊筑黃石假山高下參差,曲折多變,使池面有水廣波延和源頭不盡之意。園內建筑以造型秀麗,精致小巧見長,尤其是池周的亭閣,有小、低、透的特點,其中中部為主園,名曰“網師小筑”,內部家具裝飾也精美多致,網師園意謂“漁父釣叟之園”,園內的山水布置和景點題名蘊含著濃郁的隱逸氣息。vad90國713k4學k1ljb網n23i1

國學網師園大門南向臨巷,前有照壁,東西二側筑墻,跨巷處設轅門,圍成門前廣場。場南對植盤槐,東西墻置拴馬環。大門兩邊置抱鼓石,飾以獅子滾繡球浮雕,額枋上有閥閱3只,正門東側設便門。2k45j國2498z學8vzcd網f89af

國學全園可分作三大部分:東部是宅院區,為府第;中部是山水景物區,為主園;西部是內園,即園中園。這一布局,使整座園林外形整齊均衡,內部又因景劃區,境界各異。13k4j國k1jda學iuf57網97n67

國學東部由大門閥閱門第、門廳、轎廳、大廳(正廳)“萬卷堂”、江南第一門樓——磚細門樓“藻耀高翔”、內廳(女廳)“擷秀樓”、梯云室組成。前磚細門樓為乾隆間物,雕鏤之精,被譽為蘇州古典園林中同類門樓之冠。住宅部分共三進,自大門至轎廳、萬卷堂、擷秀樓,沿中軸線依次展開,內部裝飾雅潔,外部磚雕工細,堪稱封建社會仕宦宅第的代表作。轎廳之后,大廳崇立,即萬卷堂。“萬卷堂”屋宇高敞,裝飾雅致。位于堂前的磚工門樓雕刻精致,做工考究,為江南一絕,具有極高的文物藝術價值。由大門門廳至轎廳,東有避弄可通內宅。其后擷秀樓原為內眷燕集之所。樓后五峰書屋為舊園主藏書處。以上3處的家具陳設,多為清式,尤富麗端莊。屋東北梯云室內黃楊木落地罩上鏤刻雙面鵲梅圖,雕工極精。梯云室北為下房區及后門,1958~1980年俱從該門出入。ad8f7國a87fa學d67fa網87d6f

20140615_043

網師園東部第宅區

國學中部山水景物區為主園,由鐵石山房、琴室、蹈和館、小山叢桂軒、濯纓水閣、彩霞池、月到風來亭、看松讀畫軒、竹外一枝軒、集虛齋、小姐樓、五峰書屋、射鴨廊、引靜橋(三步橋)組成。主園在宅第之西,三進廳堂、后院和梯云室都有側門或廊通往主園,正通道為轎廳西側小門,楣嵌乾隆時磚額“網師小筑”。入內建筑物較多,組成庭院兩區:南面小山叢桂軒、蹈和館、琴室為居住宴聚用的一區小庭院;北面五峰書屋、集虛齋、看松讀畫軒等組成以書房為主的庭院一區,居中為池,蕩漾彌漫。池岸低矮,系黃石堆砌,挑出種種巖穴形狀,錯落作勢,下伏水口,望之幽邃。池兩端各引出一曲折小溪,貼水平橋一波三折,令人生水廣波延、源頭不盡之感。環水亭榭小巧輕盈,體積較大的樓館或障以山石樹叢,或退隱于后,不逼壓水面,又使園景富于層次深度,建筑雖多而不見其密,池不足畝而不覺其小。繞池亭榭結構各殊,景觀互異。可靜賞朝午夕晚一日四時的變化,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流轉。濯纓水閣纖巧柔美,基部全用石梁柱架空。池水出沒于下,宜夏日納涼,傳舊時又充戲臺。月到風來亭居于水涯之上,憑欄賞月最勝。池北竹外一枝軒原為封閉式斜軒,何氏改為敞軒,小巧空靈,簡樸素雅,從池南望去,宛似船舫。墻上又置圓洞門、空窗,益使景色如畫。軒前黑松斜出水上。看松讀畫軒軒內陳設精雅,陳列著有億年歷史的硅化木,軒前羅漢松與古柏傳為南宋所植,前者惜于1981年遭凍害枯死;后者挺立池邊,高10余米,為全園最高物,虬枝遒勁,樹干斑斕蒼古,冬日坐此軒賞雪最佳。池東南溪上置石拱橋名引靜橋,為蘇州園林最小石橋。橋下壁間嵌一石,刻“檠澗”二字,傳為南宋物。其旁小山叢桂軒系園內主要建筑,可觀賞四面景色。隔墻琴室舊為園主操琴之處,居中置琴磚一方,傳為漢代物,厚重中空,奏琴于上,音韻悠然。竹外一枝軒后的天井植翠竹,透過洞門空窗可見百竿搖綠,其后面為集虛齋。西部為內園,由“潭西漁隱”月洞門(此處亦為何氏辟)入,地1畝余,庭院精巧古雅,花臺中盛植芍藥名種,西北角院里軒屋名“殿春簃”便得于此。殿春簃建筑、家具、宮燈多具明代特點和風格,小院作為典型明代風格。13kj4國k1j4v學x7bx9網87356

20140615_04420140615_045

網師園中部主園內“看松讀畫軒”

國學西部為內園,由露華館、涵碧泉、冷泉亭、殿春簃組成。園內建筑以造型秀麗、精致小巧見長。池周的亭閣,有小、低、透的特點,內部家具裝飾以紅木為主,精美多致。池周假山、花臺、池岸用黃石,其他庭院用湖石,不相混雜,較為合理。植物配置亦少而精,有青楓、桂、白皮松、黑松、紫藤、玉蘭等樹種,露華館內植以牡丹、芍藥花卉,尤其是以園子第一位主人史正志親手種植的近千年古柏,見證了整個網師園的悠久歷史變遷。網師園為典型的宅園合一的私家園林。

20140615_046

網師園西部園中園內的涵碧泉

國學(三)主要景點

國學殿春簃 從彩霞池西北的平板曲橋西行,就見到書有“潭西漁隱”的小門。門內花容綽約,花街鋪地,奇石當戶,別有一番天地,這就是傳譽海內外的“殿春簃”小院。 “簃”,原意指高大屋宇邊用竹子搭成的小屋。“殿春”,指春末。殿春簃是從前園主的芍藥圃,曾盛名一時。春季芍藥開花最晚,宋蘇東坡有“多謝化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的詩句。殿春簃以詩立景,以景會意,是古典園林小院建筑的精品。adkjf國aiua9學87df8網a7dfa

國學殿春簃小院占地不到一畝,景觀卻很豐富,富有明代庭園“工整柔和,雅淡明快,簡潔利落”的特色。小院布局合理,獨具匠心,主體建筑將小院分南北兩個空間,北部為一大一小賓主相從的書房,是實地空間,但實中有虛,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南部為一大院落,散布著山石、清泉、半亭。南北兩部形成空間大小、明暗、開合、虛實的對比,十分精致。殿春簃小軒三間,西側帶一復室,窗明幾凈,最宜讀書,為仿明式結構。軒北窗外,一樹芭蕉,數枝翠竹,依窗而栽,綠意宜人,又有湖石夾列其間。屋前有石板平臺,圍以低石欄,屋頂為卷棚式,線條流暢,回音效果好,是園內聽曲的好地方。正門四扇落地長窗,左右設半窗,室內正中懸匾額“殿春簃”,額上有跋云:“前庭隙地數弓(“弓”為古時丈量單位,約合今1.6米),昔日之芍藥圃也,今約補壁以復舊觀”。13kj4國kj9uf學da09f網7k3jr

國學小軒及復室內陳設明式家具及畫具,20世紀30年代國畫大師張善孖、張大千兄弟寓居于網師園,此處即是張氏昆仲作畫的大風堂。堂內北墻不封閉,開了三個大窗,用紅木鑲邊形成三個長方形窗景,窗外天進中種植臘梅、翠竹、芭蕉、天竺,配以幾峰湖石,一格窗景就是一幅立體的畫,輕描淡寫,空靈秀美。室外的庭院布局結構緊湊,竹石梅蕉隱于窗后,微陽淡抹,淺染成圖。庭院內采用周邊假山手法,使之產生余脈連綿的情趣。假山不大,也不高,卻起、承、轉、合,極有章法,有韻律,有節奏,如一曲流暢的音樂。假山的起始是一腳矮脈,自院西北伸起,逶迤南奔,山勢不峭不陡,不徐不疾,是這首交響曲開始時的前奏曲;繼而漸漸拔高,出現假山群的第一個高潮,在庭院橫軸線上正對“潭西漁隱”處,安排了一塊石峰,突兀的峰體和正東開闊、明凈的水面對比呼應;此后山勢徘徊,似樂曲中的柔板,過渡,構半亭于山勢中,亭名“冷泉”。此亭倚墻而筑,體量纖小,與小院格局十分相稱,飛檐翹角頗為輕靈。亭中有一塊巨大的靈壁石,形狀像一只展翅欲飛的蒼鷹,叩之錚錚有金屬聲。據傳說,此石原在城西桃花塢唐寅宅內,輾轉流傳到此。在半亭中“坐石可品泉,憑欄能看花”,令人賞心悅目。到此,圍擁小亭的山石態勢繼續南起突然跌巖下滑,怪石嶙峋中,水氣森森,俯視洞壑幽深,底藏淵潭,是一泓天然泉水,其旁有石刻“涵碧泉”,取意于宋代朱熹“一方水涵碧”的詩句。泉水清澈明凈,水旁有小徑。院內有此一泉,使全園水脈得以貫通,真不愧為該園藝術中的神來之筆。山勢再往下而形成淵潭后,忽地拔高,恰如銀瓶乍破,鐵騎突出,矗立起一座陡峭的石峰,這是整個庭院中最高的湖石峰,與北面的主屋互相呼應,恰好處于南北的中軸線上,成為整個山石音樂最高潮。繼而假山繼續往東,若斷還續,綿延不絕,恰似音韻流淌,間關鶯語,幽咽泉流,群山匍匐。在東側墻根外,峰巒忽而競涌,群山歸一,聚而為一大山,使人感到沉郁蒼茫,猶如八音齊奏,金鼓齊鳴,作為全曲的終結,又有余脈之意,所謂意猶未盡,余情未了。13j4k國1jouf學iugjk網ljgsf

國學室前假山石洞內昔飼幼虎,今室前西墻角有1982年張大千書《先仲兄所豢虎兒之墓》刻石,即當時埋虎骨之處。東南側隙地起壟,為芍藥圃,春末夏初,流香溢彩。小院的花徑也頗具特色,為了與“網師”主題契合,平整潔凈的整片鵝卵石圖案與中部主園漣漪蕩漾的浩淼池水成水陸對比,一是以水點石,一是以石點水,使整個園中處處有水可依,特別是用卵石組成的漁網圖案,更隱隱透出“漁隱”的意境。akdjf國43987學sdfia網o9vua

20140615_04820140615_047

殿春簃主體建筑殿春堂國學國學國學國學國學 殿春簃小院

國學1978年,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友好人士來蘇州參觀游覽,被蘇州園林所陶醉,決意在其館中建一座園林建筑。幾經商談,決定仿照殿春簃小院。由于是按明代建筑特色而設計建造,故取名為“明軒”。明軒由蘇州園林工匠設計建造,一下子轟動了紐約、轟動了美國。施工期間,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幾次前去參觀,基辛格博士等要員也數度前往。明軒作為蘇州園林的代表,開創了中國園林藝術走出國門的先河。caduf國90a87學f0qej網ad878

國學明軒建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二樓的玻璃天棚內,庭內陽光燦爛,四季如春,光亮、溫度、濕度都被嚴格控制。庭院全長30火,寬13.5米,四周是7米多高的風火山墻。內有屋宇、曲廊、山石、碧泉、花木、小庭、采取以小見大、寓平以奇的手法,形成了“多方勝景、咫尺山林”的意境,猶如殿春簃的孿生姐妹,較完美地體現了蘇州古典園林淡雅簡樸、自然而又富于變化的藝術風格。殿春簃小院獨具匠心,不落俗套,景物圍繞著一個“雅”字做文章,稱得上是園林藝術中的精品。

20140615_04920140615_050

國學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的“明軒” 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松接見中國施工人員

國學萬卷堂 又稱“積善堂”,面闊五間,位于門廳天井之后,是園主喜慶宴請、家族議事和接待賓客的主要場所。廳堂正面高懸明朝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所書“萬卷堂”匾。兩旁對聯“紫苒夜濕千山雨,鐵甲春生萬壑雪”為張辛稼所書。東西兩壁,對稱掛大理石山水掛屏,廳堂內為一套明式家具。穿過大廳是面寬五間帶廂內廳,俗稱女廳。梁架下大匾系綠色底黑色字,名曰“擷秀樓”,這是晚清著名學者俞樾所書。qbenv國rj3ai學duiqo網a987d

20140615_051

國學主廳萬卷堂前的磚雕門樓尤為著名。不但雕刻精致,而且飽經滄桑300余年后仍然古雅清新,完好無損,精美絕倫,享有“江南第一門樓”的盛譽。磚雕門樓位于門廳和大廳之間,高約6米,寬3.2米,厚1米,門樓東西兩側是黛瓦蓋頂的風火墻,古色古香。頂部是一座飛角半亭,單檐歇山卷棚頂,戧角起翹,黛色小瓦覆蓋,造型輕巧別致,挺拔俊秀,富有靈氣。屋檐下枋庫門系四方青磚拼砌在木板門上而成,并以梅花形銅質鉚釘嵌飾,既美觀大方,又牢固實用。ad78q國w7ead學kjdnv網a8d87

國學門樓上枋橫匾是蔓草圖,蔓生植物枝繁葉茂,滋長延伸,連綿不斷,象征茂盛、長久吉祥。橫匾兩端倒掛磚柱花籃頭,刻有獅子滾繡球及雙龍戲珠,飄帶輕盈。橫匾邊緣外,掛落輕巧,整個雕刻玲瓏剔透,細膩入微。中有“藻耀高翔”四個大字。以“藻”諧“早”,為早日飛黃騰達的吉祥語。兩側為兜肚,左側刻有“郭子儀上壽”立體戲文圖。圖中郭子儀端坐正堂,胡須垂胸,慈祥可親;八個文武官員,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貢品,有的手拿兵器,廳堂擺著盆花。郭子儀在唐肅宗時為平定安祿山、史思明之亂立了大功,被封為汾陽王,后為兵部尚書。年壽又很高,活了84歲。他的8個兒子、7個女婿,都為朝廷命官,史書稱譽郭子儀“大富貴,亦壽考”、“大賢大德”,這幅戲文圖的寓意為“福壽雙全”。右側刻有“周文王訪賢”立體戲文圖。姜子牙長須披胸,莊重地端坐于渭河邊,周文王單膝下跪求賢,文武大臣前呼后擁,有的牽著馬,有的手持兵器,浩浩蕩蕩。這里描寫周文王訪得姜子牙的場景。文王以大德著稱,姜子牙以大賢聞名,“文王訪賢”寓為“德賢文備”。中枋這三幅雕刻的外框前方刻有方柱,柱子間有欄桿和走廊,好似空中樓閣;刀工細膩,紋理清晰,古雅秀麗。下枋橫匾三個圓形“壽”字,排列進然。“壽”字周圍,淡灰色水磨青磚上刻有展翅飛翔的蝙蝠和空中飄揚的一簇一簇的云朵。“蝙蝠”兩字中“蝠”與“福”同音,象征“福”。福為五福臨門,祿為高官厚祿,壽為長命百歲,寓意為三星高照,洪福齊天,壽與天高,萬年永恒。兩邊掛芽雕刻獅子舞繡球,大獅小獅用綢帶相連寓意世代相傳。89qeh國jhadj學q1837網i0auv

20140615_052

國學門樓上上的磚雕是用鑿子和刨子在質地細膩的青磚上,運用平雕、浮雕、鏤雕和透空雕等磚雕藝術手法雕鑿而成,歷史人物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和花卉圖案形象逼真。這些磚雕圖案以特有的風格豐富了景點的傳統文化的內涵。雕刻藝術的神韻和歷史故事的風韻,二者相互滲透,莊重而古雅,閃爍著吳地文化和民間藝術的燦爛光芒,不愧為傳統磚雕藝術中的精品。

國學門樓南邊還連著一個磚雕神龕,供奉“天地君親師”五字牌位,已有幾百年歷史,極其精致。這座這個神龕六根盤龍柱雕刻有特色,這座供奉天、地、君、師、親的磚雕神龕亦不多見。ad910國7aidi學au8vn網ajhda

國學引靜橋 江南的文人園林,貴在“寫意”,即以極小的空間映出極大的山水意境。在造橋上,一般都采用平板曲橋,三四折浮水而架,以顯水面闊大之感。尤其是小型園林,絕少使用拱橋。而網師園中的引靜橋一反傳統而行之。小橋在彩霞池東南水灣處,呈弓形,全部采用金山石造就。體態小巧,長才2.4米,寬不足1米,游人至此,三步而逾,故俗稱之為“三步小拱橋”。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引靜橋石欄、石級、拱洞一應俱全,是一座地道的袖珍小拱橋。橋頂還刻有一形牡丹浮雕,線條柔和,花形秀美,讓人欣賞把玩。aeYddier國學網a5kufFH

20140615_053

國學引靜橋下是一條溪澗,自南蜿蜒而來。兩岸用寫意法疊成陡崖巖岸,藤葛蔓蔓,澗水幽碧,雖澗寬僅尺余,但似深不可測。撥開橋南側累累而垂的絡石藤枝葉,則看到澗壁上刻有“槃澗”兩個大字(相傳為宋代舊物)。再溯流而上,則有一小巧的水閘立于澗流上游,岸邊立有一石,上書“待潮”。橋名“引靜”,澗稱“槃澗”,閘賦之曰“待潮”三者俱體現了園主的優雅情趣。

國學引靜橋飛跨槃澗,使彩霞池東、南兩面景物因之渾然而為一體。游人經橋向東而行,可沿高墻至射鴨廊、竹外一枝軒;向西而游,則見云崗假山山勢脈脈,濯纓水閣清風徐徐。一橋引渡于此,不僅方便了游客,而且使園內增添了一個玩賞的立足點。人們藉橋而北眺,古柏蒼然,小軒寂寂,宛然入于圖畫之中。并且,由于四時氣候之不同,則可賞之景亦呈千變萬化之狀。微雨輕飄之時,則見花濕樓隱,一片迷蒙這色;暖陽緩照之際,則有碧波青荷,的確是爽心之景;夏日黃昏,夕照下滿池遍灑碎金;冬季雪后,一園盡著粉裝。諸種佳致,可立于一橋而盡覽。yedd國學網u3470L’;c4s

國學姑蘇園林之美,名滿江南。拙政園之舒曠,滄浪亭之樸雅,留園之秀媚,怡園之工麗,風格種種,妙不可言。而網師園作為姑蘇園林中的小園經典,其美妙高超之處則在于精巧清俊,氣新韻奇,于咫尺之地營造出一番山水真趣。常在一花一木、一亭一榭的培植與構架中,包含了絕大文章。其引靜橋便是一例:/-**yF4國學網Itryker國學網

國學優美的小拱橋與幽邃的窄澗、雅致的低閘構于一處,相得益彰,互不見其小。而廣約半畝的中心水面彩霞池則與這“不見其小而實小”的小橋深澗形成對比,加上池周圍駁岸低砌,水灣、暗洞虛設,映襯得彩霞池煙波浩淼,水勢迷漫,非復舊時半畝氣勢矣!橋南之槃澗與此相映更添了幾分深遠幽長之意,仿佛真正野澗在此。一橋隔水,竟生如斯妙境!

國學然而,引靜橋構思之佳尚不止于此。這座凌空橫架于彩霞池與槃澗交界外的小橋,不僅隔成了園中水體的大小比照,而且它與西向而去、直至濯纓水閣的石面小徑連成一線,使這一線南北更形成了山與水、動與靜、明與暗等多種對比,恰如小橋兩側雕刻的12枚太極圖案所蘊涵的陰陽互生之義那樣,使園景相互輝映,互增雅致,大大地豐富了園內這一角甚至網師園整個中部園區的構筑層次和審美深度。先看山、水之比。引靜橋與西向小徑一線之南,是山石嶙峋、松柏橫斜的云崗,山中小道崎嶇如羊腸,壁峭洞高,儼然一派高山巨脈氣度;水橋之北則波際無垠,水涯漫漫。池背山而鑿,山臨水而疊,水以山襯而益廣,山以水映而更高。若無小橋疏,則山迫水面,景物局促,韻味大減。再者,橋北是洋洋清波,一派浩然靜態,但線魚噏忽喋戲,芰荷搖于微風,一副生機盎然的形態,靜中有動;橋南則雖溪澗幽邈無聲,云崗默伏未動,一派安謐和諧的氛圍,可是能覺得澗流奔沖有勢,水流湍急驟瀉,可謂動中有靜。05awemk國學網rWR034$@

陳友冰編寫

國學參考資料:陳從周《說園》、周雄權《中國古典園林史》、周武忠《園林美學》、羅哲文等《中國名園》、相關園志、陳友冰《應用美學》,互聯網等。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平县| 克拉玛依市| 富阳市| 盐边县| 酉阳| 美姑县| 绵竹市| 尉犁县| 临清市| 太仆寺旗| 屯昌县| 乌鲁木齐市| 荆州市| 柳林县| 江源县| 离岛区| 油尖旺区| 井研县| 伊金霍洛旗| 万年县| 忻城县| 朝阳县| 汉寿县| 宝兴县| 中卫市| 黄大仙区| 平顶山市| 永福县| 恩平市| 雅安市| 龙山县| 宿州市| 寻甸| 鸡泽县| 页游| 辉县市| 辽阳市| 尼勒克县| 龙山县| 芷江| 法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