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國學會報論文目錄(1949—2008)
第41集 1989年
吉永慎二郎 對《論語》里仁篇首章的解釋與孟子的思想
后藤秋正 哀辭考
龜山朗 關于建安詩人的送別贈答詩
高野淳一 關于王弼的“分”的思想——通過與郭相的對比
佐藤正光 宣城時期的謝眺
高橋均 關于《舊抄本論語義疏》——以刑昺《論語正義》的竄入為中心
中筋健吉 宮體詩與《玉臺新詠》——對宮體詩為艷詩的質疑
松本肇 關于柳宗元的《非國語》
名畑嘉則 關于司馬光的《潛虛》
宮澤正順 關于僧一行的《天真皇人九仙經》與《曾慥》的《道樞》九仙篇
水野實 明代推崇《古本大學》的背景——其正當化的手法及后學的狀況
根山徹 《還魂記》中對柳夢梅形象的設定
石田和夫 清儒李穆堂——圍繞其心學的性質
村山吉廣 方玉潤的詩經學——《詩經原始》的特質
伊藤虎丸 魯迅早期的宗教觀——科學與“迷信”
福田哲之 《倉頡篇》的內容與結構——以阜陽漢簡《倉頡篇》為中心
遠藤光曉 《切韻》反切的諸來源——根據反切下字進行的識別
第42集 1990年
玉木尚之 《晉語》文公故事解讀——新王的即位與社會的凈化
湯淺邦弘 孔子與夢及天命——《論語》甚矣吾衰章解釋與儒家對夢的觀念
三浦吉明 關于管子幼官篇——以三十節氣為中心
加地伸行 《孝經》在漢代思想上的地位——從宗教性到禮教性
上田武 陶淵明的生活理念
前田繁樹 《老子西升經》考——試論其成書過程
市川桃子 古典詩歌中的荷花——從荷衰到芙蓉死
山田俊 隋唐時期“道性”思想的發展
鈴木敏雄 關于韋應物的雜擬詩——模仿的樣式及其意義
坂內榮夫 關于唐代后期所見儒道一致思想——圍繞羅隱的《兩同書》
內山知也 鶯鶯傳的結構與主題
宇野直人 柳永的詞風與北宋都市生活
宇佐美文理 蘇東坡的繪畫理論與《東坡易傳》
芳村弘道 元版《分類補注李太白詩》與蕭士贇
福滿正博 試論元雜劇中的度脫劇
小川利康 五四時期周作人的文學觀——以勃來克、托爾斯泰對其的影響為中心
牧陽一 作為基督教悲劇的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
遠藤光曉 臻櫛韻的分韻過程與莊組的分布
第43集 1991年
山邊進 《墨子》尚同三篇的統治機構及其理論
菅本大二 荀子對法家思想的吸收——以“禮”的思想為中心
佐藤明 漢初的容的思想——以《新書》容經篇為中心
戶川芳郎 關于淮南子所引的詩句
野村茂夫 對偽《古文尚書》的若干考察——以其與《帝王世紀》的關聯為中心
矢嶋美都子 漢詩中杏花寓意的變遷
大地武雄 關于陶淵明的生死觀
向島成美 對鮑照對偶手法的考察
加藤敏 元結詩文中對水石的執著
靜永健 論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的創作意圖
村上哲見 姜白石詞淺論
明木茂夫 詞學中記譜法的結構
濱口富士雄 清代考據學中考證方法的發展
末岡宏 章炳麟經學思想考察——以春秋學為中心
伊藤德也 白話歐化討論中的三類觀點——以1932年的觀點為中心
杉野元子 老舍與學校糾紛——以《趙子曰》為中心
遠藤光曉 關于《切韻》中唇音的開閉
第44集 1992年
石川三佐男 關于《楚辭》九章思美人篇中“美人”的本質——以九歌與鏡銘中“美人”之本質的解明為著眼點
齋木哲郎 董仲舒與《春秋谷梁傳》——西漢谷梁學的一個斷面
南澤良彥 《帝王世紀》的形成及其意義
佐藤利行 關于入洛后的二陸
中島隆藏 重玄派小考——對《道德真經廣圣義》學說的探討
福井文雅 道教文獻所見頌的功能
松浦友久 “客寓”的思想——理解李白詩的一個立腳點
淺見洋二 中晚唐詩中的風景與繪畫
內山精也 蘇軾次韻詞考——以詩詞間所見次韻之異同為中心
花崎隆一郎 “《易本義》卦變圖”考
江口尚純 鄭樵的經書觀——以詩經學、春秋學為例
中川諭 《三國志演義》版本研究——建陽刊“花關索”系諸本間的關系
笠井直美 被隱藏起來的另一個“忠義”——《水滸傳》“忠義”討論之我見
野村鲇子 關于錢謙益對歸有光評價的諸問題
宮內?! ∩剿鑼懙氖址ā酝鯘O洋“神韻詩”為例
種村和史 戴震的詩經學-《杲溪詩經補注》的立場及方法
清水賢一郎 明治的《湖》與民國的《茵夢湖》——日中兩國對施托姆的理解
尾崎雄二郎 韻學備忘(重紐反切非類化論)
第45集 1993年
今鷹真 關于《墨子》的押韻
福田哲之 許慎對“古文”的理解
間嶋潤一 《尚書中候》的太平神話與太平國家
林香奈 關于漢魏六朝的誄——以其與墓碑的關聯為中心
下見隆雄 中國女性史研究的新角度——以《晉書》列女傳為例
詹滿江 李義山詩中的司馬相如——隱含在其中的詩人的自畫像
加固理一郎 李商隱駢文中引用典故的手法
三浦國雄 氣質變化考
角田達朗 朱熹格物致知說的再探討
早坂俊廣 陳亮的道學——以《西銘說》為中心
荒木見悟 明代的李通玄
尾上兼英 虛構中的“王昭君”
中村聰 康有為的經濟政策論
瀨戶宏 關于上海戲劇協社上演的《少奶奶的扇子>
邵迎建 《傳奇》的世界——認同危機的文學
鄭麗蕓 關于池大雅的“竹石圖”題畫詩——漢詩對中國詩歌是如何吸收消化的
第46集 1994年
福本郁子 關于《詩經》中的“草木伐採”的興詞
白杉悅雄 九宮八風圖的成書與河圖?洛書的流傳——漢代學術世界中的醫學
中野達 張湛《列子注》中的玄學諸說
上田武 陶淵明的年輕朋友——其贈答詩的世界
筧文生 李白與高適
吾妻重二 太極圖的形成——對儒佛道三教的再探討
藤井京美 王安石的伯夷論
小林徹行 元的閨秀鄭允端的文學
岡村真壽美 《秦并六國平話》與胡曾的詠史詩——對講史小說發展過程的探討
水野實 對王守仁《大學古本旁釋》的探討
上田望 清代英雄傳奇小說形成的背景——由貴州安順地方戲進行的展望
手代木有兒 “群”與“民德”——嚴復的西洋體驗與“群學”的形成
中里見敬 魯迅《傷逝》中追憶形式的軌跡——以獨白及間接敘述法為中心
丸尾常喜 復仇與埋葬——關于魯迅的《鑄劍》
大槻幸代 凌叔華與“新月社沙龍”——圍繞戀愛結婚、小家庭制度及對曼斯菲爾德的認識
第47集 1995年
湯淺邦弘 秦王朝吏的概念——云夢秦簡《語書》《為吏之道》在思想史上的意義
谷口洋 關于《淮南子》的文辭——漢初諸學的統合與漢賦的形成
大上正美 嵇康卜疑試論
佐竹保子 西晉的出處論——繼皇浦謐之后夏侯湛與束皙的“設論”
小南一郎 元白文學集團的小說創作——以鶯鶯傳為中心
副島一郎 《通典》的史學與柳宗元
丸山茂 作為回憶錄的《白氏文集》
野間文史 關于廣島大學藏舊抄本《周易正義》
垣內景子 論朱熹的“敬”
福田殖 聶雙江、羅念庵在陽明學派中的地位
佐藤煉太郎 《李氏說書》考——與林兆恩《四書正義纂》的比較
根山徹 清代《還魂記》的演變
竹村則行 從梅妃看《長生殿》中楊貴妃的形象
趙京華 周作人與柳田國男——以固有信仰為中心的民俗學
內藤正子 ?。?馬禮遜和J?馬希曼的中國語法著作
第48集 1996年
福島吉彥 老子河上公章句用韻考
釜谷武志 為什么賦里有很多難解之字——前漢賦的讀法
巖本憲司 “屬詞比事”及其背景
永井彌人 從前漢后期的明堂建設看王莽的意圖
石合香 從歷法角度對漢火德說的再探討
南澤良彥 張衡的巧思與“應閑”——東漢中期的科技與禮教社會
阿部順子 關于陳壽《諸葛氏集》的編纂
垣內智之 竺道生之理的概念及悟性
黑田真美子 六朝、唐代冥婚故事的登場人物——與神婚故事比較
高野淳一 關于吉藏的“佛性”思想——以“中道”觀為中心
市川清志 關于郎士元——以劉晏及安史之亂后的會稽詩人集團間的關系為中心
松木きか 關于北宋的醫書校訂
池澤滋子 蘇軾與琴
三野豐浩 陸游與范成大在成都的交往
清水茂 《水滸傳》的地理知識
井川義次 ?。保肥兰o耶穌會士對“易”的解釋
船越達志 《紅樓夢》戀愛故事考
錢鷗 青年時代的王國維與明治學術文化——以《教育世界》雜志為中心
第49集 1997年
野田雄史 從押韻法探討《楚辭》離騷篇的成書狀況——以奇數末韻、句中韻為線索
佐川繭子 關于中國古代鄉飲酒概念的形成——以其與《儀禮》、《禮記》的關系為中心
佐竹保子 張華文學作品中所見《老子》之影響
福井佳夫 關于六朝四言詩的衰微——以其與美文的關聯為中心
佐藤大志 六朝樂府詩的發展與樂府題
矢嶋美都子 慶豐收的詩——從“喜雨”詩到“喜雪”詩
諸田龍美 從“歐陽詹”事件看對《鶯鶯傳》的新解釋——圍繞中唐的“尤物”論
小路口聰 從朱熹的曾點觀看其對陸象山批判的立場
氏岡真士 平話依據的史書——試論平話之作者
三浦秀一 試論許衡——作為金元之際程朱學的繼承者
根山徹 《還魂記》版本初探
新井洋子 從《蘇長公文集》的編纂看張溥和吳偉業文章觀之一端
大西克巳 關于王船山的“郡縣、封建”論——其歷史理論與政治思想
水上雅晴 藏琳《經義雜記》及其歷史意義
根岸宗一郎 亨特、泰納文論思想對周作人的影響及周作人文學觀的形成
北岡正子 雷石榆的《沙漠之歌》——中國詩人的日語詩集
和田英信 “古與今”的文學史——對中國文學史的思考
町田三郎 海保漁村札記
第50集 1998年
谷口洋 關于《國語》、《論語》的“語”
石川三佐男 《楚辭》學術史論考
近藤則之 關于董仲舒思想中“元”的意義
池平紀子 形神論在中國佛教中的發展——以東晉劉宋時期在家佛教者的形神論為中心
沼口勝 關于《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七的寓意——從陶淵明的角度看劉裕和韓延之
龜田勝見 關于《上清后圣道君列紀》中的種民思想——兼論與《太平經抄》甲部的關系
松木きか 歷代史志書目中的醫書的范疇與評價
淺見洋二 “詩中有畫”及“著壁成繪”——中國的詩與繪畫
宇佐見文理 宋代繪畫理論中的“形象”問題
池澤滋子 丁謂與《西昆酬唱集》
黃冬柏 西廂故事的流傳與“傳奇”——圍繞“傳奇”名稱的變遷
表野和江 明末吳興凌氏刻書考——凌濛初與出版
山口久和 中國近代學術的形成——以閻若璩和章學誠為例
李惠京 因天下觀的崩潰造成的人間觀的動搖——從梁啟超的“變法通議”到“德育鑒”
是永駿 關于中國新時期詩歌語言的特性——戈麥詩論
成澤勝 關于朝鮮的集千家注系杜詩——對《杜詩諺解》中杜詩解釋的系統研究
町泉壽郎 山協東洋與徂徠學派——圍繞《外臺秘要方》的翻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