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第六屆漢學國際研討會“西方早期(1552-1814)漢語學習和研究”
會議時間:2010年11月26至27日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外語學院、圣言會奧古斯丁華裔學志研究所
發言人和論文如下:
- Henning Kloter:菲律賓或中國大陸:第一批歐洲人于何處開始學習與研究漢語?是否需要典范轉移?
- 王松木:調適與轉化——晚明入華耶穌會士對漢語的學習與研究
- 馬西尼,Federico Masini:耶穌會(1557—1795年間)在中國及其漢語學習與研究的策略與成果
- David Honey:16-18世紀歐洲接受中國知識的精神背景
- Otto Zwartjes :Jacob Golius(1596-1667)與Vocabularium Hispanico-Sinense
- Emanuele Raini:傳教士漢語學習與研究的著作與數據與16-18世紀歐洲藏書管理情況
- Rita Widmaier:萊布尼茨與漢字
- 潘鳳娟:馬若瑟、雷慕沙與《中國叢報》:耶穌會漢語研究與近代學院漢學的建立
- 柳若梅:中國大陸對”西方早期(1512—1814)漢語學習與研究“的關注
- Chiara Piccinini:澳門圣瑪爾定經院作為西方傳教士們的第一所漢語學校
- 姚小平:漢語的單音節性——西方早期漢語認知史上的命題之一
陳友冰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