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博物館研究雙年學術研討會“博物館展示的景觀”在臺灣博物館舉辦
時間:2010年11月18至19日
舉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主辦,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合辦
主旨:嘗試通過跨科際的各種視野(perspectives),考掘獨特的時空背景之中的博物館展示景觀建構,延續前階段研討會成果,強化臺灣博物館展示研究之理論深度,并擴展博物館展示實踐的參考面向。
論文發表人與題目:
- 王嵩山:文化展演、博物館技術與全球地方性
- 王瑜君:展示傷痕,抗拒遺忘:從柏林是否興建冷戰博物館的爭議談起
- 江佳娟、蔡仁惠:爭議性公共議題展示設計之探討:以臺北市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為例
- 呂怡屏:民族學博物館文化展示再現的他者:以大阪國立民族學博物館非洲展示廳為例
- 李子寧:展示臺灣史:從臺灣總督府博物到臺灣省立博物館
- 林平藝:術展覽的空間論:大雪山“林聽森音”展覽之呈現與再現的案例探討
- 林仲如:漫步的權利:英國文藝復興計劃所繪制出的博物館文化導覽地圖
- 林玟玲:世界博覽會的國家展示與認同形塑
- 林頌恩:是意義還是義氣?——以史前館為例,談博物館與部落合作展示詮釋背后的江湖之道
- 翁俊發:展示爭議:三個臺灣博物館的產業史展示個案比較
- 耿鳳英:展示三部曲:停·看·想
- 張婉真:做為文本的展覽敘事結構分析研究
- 曹欽榮:紀念館展示論:歷史遺址展示的景觀初探
- 郭揚義:展示空間的現象學考掘:理解博物館的一個初步嘗試與體察筆記
- 陳佳利:博物館中的文學風景:臺灣文學博物館發展與展示內涵之研究
- 陳怡勛:國姓爺獨白:游移于展示與政治之間
- 曾信杰:英姿煥發:英國博物個展示新面貌
- 黃心蓉:第二人生
- 黃貞燕:文化資源化與博物館展示政策:以東京大學總合研究博物館為例
- 黃蘭燕:誰的阿媽?——陶博館常設展的文化認同分析
- 楊政賢:空間里的時間:試論臺灣原住民祭儀舞樂的“體現”及其博物館“展示”的演繹
- 葉蓉樺:科學普及與庸俗化的分際:“水中蛟龍”vs“好大的恐龍”展示的教育功能評析
- 翟振孝:當西方遇見東方:澳門博物館的展示景觀
- 蔣伯欣:展示作為一種行動:撒屋瓦之與樂生拓繪的生命政治
- 鄭邦彥:博物館策展與文化政治:以“再現差異生命處境”為題的三個臺灣策展之初探
- 藍敏菁、王瑜君、柯秀雯:公共藝術里的展示理念與地域性元素:探討公共藝術展示的價值
- 羅潔尹:Mind the Gap! 被當代藝術拉裂開來的美術館展示理論與效能
陳友冰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