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臺學生文學獎
托缽(高中散文組第一名)
朱俊賢 屏東高中三年級
午后的街。
他穿著募集發票用的背心,腳踏車背著紙箱,在午后的鬧區穿行。他拿著紙箱四處游走、詢問。大熱天,陽光時閃時隱著暑氣,讓衣服被汗浸濕,緊緊黏著他的背。他努力地走著、喊著,仿佛忘了過往筑夢的煩惱,心中掛念著箱子里凌亂的愛心。而他凌亂的思緒,則在高溫里蜷曲成眉頭上糾結的皮膚。
他喊,聲音穿過沉遲的空氣。看似無止盡的步行里,只聽聞那街道兩旁的店家,靜靜地向他遞上回音。
那是高二的學期中,他應教官之邀,參加了剛剛成立不久的慈暉社。大中午,他請了公假,和同學們騎腳踏車來到創世基金會的分會。分會小小的,塞進一排看起來上了歲數的住宅間,從大開的門,可以窺見義賣品。他還記得基金會里彌漫著一種特殊的香氣——那是一種水煮麥片的氣味,有點香甜,混雜在每一口的吐息里。在逐漸升高的氣溫里,這樣的香甜味道非但不怎么吸引人,甚至令他感到頭昏目眩。
那些香味的來源是一盒盒的麥粥,以特殊的方法煮成,并加入了些許的營養素。他看著那些食物,試圖以腦中存有的資訊形容,卻無法做到。他從未接觸過類似的東西,安逸的生活在無形中蒙蔽了他的雙眼,讓他看不見許多事物。直到今日,他才真正理解世界分歧的命運。他想象著那麥粥的口感,瞬間口中溢滿過分甜膩的清香,和些許不撘調的苦味。但他根本不清楚那麥粥確實的味道。甚至,吃的人可能也無法感受到它的滋味。
那一天,他站在第一次來到的病房外,透過擦得光可鑒人的玻璃門看向里面。病床,他看見的都是病床。點滴、導管儀器支撐著里面的人的生命。試圖延續上蒼所賦予地球的奇跡。就隔著這么一小層密不透風的玻璃,外頭是炙人的酷暑,里面是冰涼的冷氣房,帶一點消毒水味,還有自進來便可聞到的麥粥香。幾名護理人員忙進忙出。但他們打開門,他的臉龐就能感受到一陣冰涼的風,帶個他身體無比的暢快。
可他的臉是哀凄的。
他聽著負責人訴說里頭病人的故事,說明義工所需要做的工作,說明他們的基金會試圖延續的人們的尊嚴。
“那個病床上的女生,她現在23歲,19歲的時候和男友出去玩,坐在后座,沒有帶安全帽。后來,意外發生了。坐在機車上,受傷最重的總是后座的人”。負責人的臉和善圓潤,眼眶微紅,“頭一年她的男朋友每個禮拜都來看她,找她說話。而她,好像在見到男友時有幾次曾流下眼淚……后來,她的家人就要她的男友不要再來了”。這時,負責人換上笑容,輕輕對他們說:“但她喜歡帥哥呵!如果你們有空,偶爾來這里陪陪她還有其他人,他們都會很高興的”!負責人繼續介紹幾個病友的故事,又談了一下經營理念,也提及很高興獲得他們的幫助。
在那里多待一分一秒都令人感到沉重,而他能做的是專注,努力于眼前的任務。
陽光依舊。
走了多久?短短的不到一個小時時間,能踏過多少柏油?他繞進商家充塞的小巷,張望。空蕩蕩的,幾個老翁正坐在老店的門口,眼睛凝視著空氣,沒有言語。飲料店的柜臺后離去了看店的店員,只余小小的電風扇,使勁吹開蒸騰的、令人窒息的溫度。這里,或許曾是熱鬧的代名詞吧!但不遠處的高樓,那家亮麗閃爍的百貨公司,在某一天突然斜斜地擋住陽光,也帶走了人潮。繁華與冷清,年輕與蒼老,幸運與不幸,這世界總總充滿著對立。而他,就在對立的建筑所留下的一片陰影里思索著。去哪里尋發票呢?將希望寄于人們不屑考察的機會。小小的一張紙,能支撐多少生命:究竟在儀器之間留下來的,是生存下去的尊嚴抑或是一種殘酷?當他站在病房前時,所需要拿出的是同情嗎?沒有經歷過那樣的狀況,怎么有辦法理解別人的苦痛?都是空談。
轉彎,他再度放聲高喊,期望言語能引來更多人的注意,讓路人愿意翻找自己的口袋,找出一張皺皺小小的發票?;蛟S是想要省卻處理的麻煩,或許是偶然的憐憫,但他不在乎,只要有人愿意,他便接受。轉彎口高級優雅的餐館正美麗著裝潢。隔著被冷氣吸去溫度的玻璃,里面享受的男男女女,好奇的從餐盤抬頭張望。
有那么一瞬間,他以為這些張望的人會離開座位,走出舒適而播放著音樂的氛圍,提供愛心,或者是一句慰問也行——但沒有。他們看著他走過,在抱著紙箱的影子移過視線之際,他們再度埋首于舌尖的蠢動。
他不覺失望,也沒有回頭看。也知道這些人會有什么樣的作為。因為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他也是屬于這樣的人。觀看,察覺、動情,卻沒有積極的行動。并非對于世間的苦痛和變動冷感,而是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一種防衛和懶散的心理,一種顧全自己,不愿干涉徒增困擾。這都是藉口,他對自己說。很有可能,在自己心里住著的,并不是滾燙熱情的良善,而是冷冷冰冰的自我主義:莫名的優越感,道德虛假,自利自滿的野獸,迷失在“擁有”的獵食中,向外界張開利牙,卻在追逐和埋伏的過程里,不經意地咬住自己的靈魂。
而在疼痛過后,一切便歸于悵惘的、忘卻的虛無。
沒有收獲。
他離開小巷,踏上百貨公司的臺階。他沒有走進去,他知道,像他這樣窮酸模樣的,拿著發票募集箱的學生,不過是徒增公司營運的困擾——妨礙觀瞻、敗壞客人的興致、擋路。于是,他選擇在外頭游蕩,而不是解雇籍故進入冷氣的庇蔭。他就這么站在離大門口一段距離的地方,雙腳踏在紅色的、排列整齊的瓷磚地上,戴著帽子,而陽光則閃亮了以紅字印著宣傳標語的綠背心。
櫥窗內,櫥窗外,兩種不同的環境,兩種不同的心情。在美燦的燈火、整齊羅列的商品之間,他看見一張張笑臉,喜悅于物質,喜悅于許多人視為單純娛樂的逛街??纯此麄儫o憂無慮的樣子,有多少人會想到未來呢?當摧毀幸福的車禍發生之前,尚未躺在病床上的她,臉上是否也掛著類似的笑容?當自己在此地反芻廉價的同情時,在宛若牢籠,關住身為人最后尊嚴的病房里,羅列著的是否不是單純的睡眠,而是一只只受困潛水鐘的蝴蝶?那陳腔濫調似的“把握當下”、“感恩惜?!钡润鹧?,自己又何曾聽進耳里?在烈日之下,他開始質疑命運的殘酷,但一切終究在逐漸強烈的無奈催化下,升華成了一聲微不足道的嘆息。
路過的女孩遠遠的、不經意似的瞥向他,掩著嘴,和同伴聊天,吃吃的輕笑。在她眼中,他或許是一個頂著大太陽閑晃的呆子吧!
“同學,你好,對不起打擾你的工作了。我知道你們到處走來走去很辛苦,但是,對不起,在我們這邊,任何的活動,包括募款,都必須事先申請。所以很抱歉必須請你離開建筑物…..是的,就是有鋪瓷磚的部分,可是你們還是能在公司外圍募發票,真的對不起,我知道你們的心地都很善良,但這是公司的規定,所以不得不麻煩你們……”
他點點頭,向那個中年的、一臉歉疚的警衛說了幾句道歉和表示不在意的話,悄悄地退了出來。臨走前他回頭一瞥,一名和自己年齡相仿的青年就坐在梁柱旁的椅子上,好奇地看著他。而他,則輕輕地別過頭。一滴汗流入他的眼眶,他眨了眨眼,將那咸而令人刺痛的液體排出。他晃了晃手中的箱子,稀少的發票撞擊著空蕩。他竟然夸張的希望,每一克的重量能夠反復的積累、堆疊,漸漸拉斜他的肩膀。
而頭頂的陽光似乎顯得更加熱辣了。
評語:
吳晟:作者因緣際會參與了慈善機構募集發票的志工經驗,以寫實風格、流暢文筆,冷靜敘述所見所思。最可貴之處,在于從眾人的冷漠以對、反思自己以往何嘗不是如此事不關己?觀察敏銳,思辨能力甚佳。
簡嫃:描寫當志工募集發票之所見所思,以“托缽”為題甚佳,暗合題旨。全文結構謹然,分層敘述,極具論辯能力。行文之間,散發冷靜且銳利的觀察與思索,“小小的一張紙,能支撐多少生命:究竟在儀器之間留下來的,是生存下去的尊嚴抑或是一種殘酷?”,處處可見佳句。創世基金會里的病人與熙攘人群形成對照,志工之熱與路人之冷亦互相指涉,共構成一個社會兩種面貌,允為杰作。
侯文詠:為創世募發票,流暢的文筆,寫實的心情,對照自己前后的行為,思索而不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