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盛世藏譜 傳家之寶
——家譜收藏與研究之淺見

  【作者簡介】柳哲,文化學者,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中華姓氏大講堂創辦人。

  春節之際,游子返鄉過年,總是不忘看家譜、學家訓、上祖墳、拜祖宗。尋根問祖,漸成時尚。但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家譜的命運,卻是跌宕起伏,家譜收藏也隨之冷冷熱熱。解放后,中國家譜開始受到冷遇。特別在破“四舊”時期,慘遭浩劫。傳藏數千年的家譜,往往被毀之一炬,抑或運至紙廠,化為紙漿,無不令人痛心疾首!

家譜溯源 傳家之寶

  宋代大儒朱熹曾為家譜題詞“家寶”,足見其對家譜的重視。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乘”等,是同宗共族的血緣家族,用來記載本族世系事跡的歷史典籍。對歷史沿革、世系繁衍、居住遷徙、人口流動、族產名績、科舉仕宦、傳記藝文、婚喪祀典、族規家法等等,都有詳盡的記載。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據考證,家譜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周代已有史官修譜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家譜的編修體例以歐陽修、蘇洵所創歐蘇體例最為家喻戶曉。元代著名學者柳貫就曾說過:“大抵家之有乘,猶國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則國之治亂興亡,不可得而見,志不纂,則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處不可得而見,然郡、邑之與國、家一理也。”(《柳貫詩文集》)清代著名史學家章學誠也曾說過:“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把家譜與國史、方志相提并論,說明家譜的重要性。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我國鄉鄉家家皆有譜,實可謂史界瑰寶。將來有國立大圖書館,能盡集天下之家譜,俾學者分科研究,實不朽之盛業。”

  古代司馬遷、班固、陳壽等史學家,在其史學著作《史記》《漢書》《三國志》等著作中,參考引用了不少譜牒的珍貴材料,才使史書更加完備與準確。

  玉牒,即皇帝家族的家譜。宋代皇室家譜《仙源類譜》,可謂彌足珍貴。該譜記錄了宋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和魏王(趙廷美)之下六世以后的皇親世系,是今天能夠見到的最早玉牒。這部玉牒成譜年代約為南宋初年,雖然僅存殘譜一頁,但由于存世宋代玉牒極少而彌足珍貴。此皇室家譜目前只有兩件,分別藏于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相比之下,清代玉牒記載的內容較為翔實、裝幀華麗。現存的千余冊清代玉牒,是我國惟一保存完整、幸存至今的皇族家譜。

  中國家譜,一般都有家規族訓,對于規范人生和教育子弟都很有意義。古代顏氏家訓、柳氏家訓、朱柏廬治家格言等,都是很好的德育教材。

  古代學問大家,無不深諳譜牒之學。唐宋時期,以“唐宋八大家”為代表,他們既是文學大家,也是譜學大師!韓愈與柳宗元,推崇家學、家譜與家訓,自不待言!“三蘇”與歐陽修,創立“蘇式”與“歐式”的修譜范式,影響更是深遠。家族編修家譜,制定家訓,以期更臻完善,往往邀請名賢巨儒,宦游舊交,作序寫傳,參與考訂。元明時期的“江南第一家”鄭氏家族,九世同居,號為“江南首族”,治家典范!歷代帝皇推崇備至,褒獎不斷!除了族長敬業持家外,大儒柳貫、吳萊、宋濂等的積極參與鼎力支持,可謂功不可沒!

盛世修譜 家族典范

  2009年9月,《孔子世家譜》續修出版,這對百家姓重修全國性的“大族譜”樹立了典范,一股華人尋根與家譜收藏的熱潮,正在全球范圍內悄然升溫。

  2009年9月24日,海內外的孔子后裔,齊聚山東曲阜孔廟,舉行了隆重的家祭活動。《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會長孔德墉先生,與當地的政府官員,在孔廟大成殿前,共同為新版的《孔子世家譜》舉行了“圓譜”頒發儀式。《孔子世家譜》續修工程圓滿完成,為儒家學說提供了一份極其珍貴的檔案,也對政治學、文獻學、社會學、歷史學、民族學、地方史等各項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史料,同時也為海內外孔氏族人認祖歸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孔子世家譜》是世界上傳承時間最長、社會影響最廣泛的中國家譜之一。2005年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列為“世界最長家譜”。《孔子世家譜》詳細記載了孔氏家族2500多年的發展歷史,它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千年家族的縮影。這個命運跌宕起伏的家族,其兩千多年的變遷史,如今都濃縮在80冊共2000多萬字的家譜中。

  《孔子世家譜》的續修出版,是我國政府重視家譜文化的重要體現,也是近年“家譜重修熱”背景下的一項重要成果。

  在《孔子世家譜》率先出版后,目前基本編修完成或正在續修的全國性家譜的家族,就有孔氏、李氏、王氏、黃氏、陳氏、顏氏、邱氏、舒氏、方氏、柳氏等五六十個姓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全國通譜,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版面世。

“尋根問柳” 收藏家譜

  我是一名“尋根迷”,癡迷家譜的收藏與研究,已20余年。目前我收藏的柳氏家譜就有百余種,至于其他姓氏的家譜更是不計其數。我從自己的一家之譜,漸漸迷戀上了家譜文化和家譜收藏。

  1989年,我在自己的村里,發現了一套17卷的《蜀山柳氏宗譜》,讓我領略了博大精深的家族文化。我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竟然是“和圣”柳下惠的后裔,還是元代著名學者柳貫的21世孫。

  1992年12月2日,我參與組織了柳貫逝世650周年紀念會。后來,還先后重修了柳貫墓,建立了柳貫紀念館,整理出版了《柳貫詩文集》,《蜀山柳氏宗譜》也在族人的努力下,修訂后重新出版。

  1996年3月14日,為了研究家譜文化,我自費來到北大中文系進修。1996年6月6日,我在北京發起成立了中華柳氏宗親聯誼會。

  這些年,我先后參與策劃舉辦了柳下惠誕辰2725周年紀念大會、柳宗元文化節、第四屆柳宗元國際學術研討會、柳公權逝世1140周年紀念大會、河南濮陽重修和圣柳下惠墓園、紀念柳宗元誕辰1240周年座談會等系列活動,還編著出版了《柳氏名門》等書,參與編修了各地柳氏家譜20余種。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編修一部全國性的《華夏柳氏通譜》。為此,我走南闖北,先后搜集了嘉慶21年的《涇川柳氏宗譜》、民國版的《河東柳氏宗譜》、《京江柳氏宗譜》、《展氏族譜》等近百種的柳下惠后裔家譜。

  炎黃一脈,萬姓歸宗。為了讓家譜文化走進千家萬戶,近年,我還在北京創辦了中華姓氏大講堂,推廣姓氏文化,受到家譜愛好者的廣泛歡迎!愿更多的人,來關心與支持家譜研究與收藏,推動中國家譜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

家譜收藏 日漸升溫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家譜的收藏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呈現出起起伏伏、冷熱不一的狀態。破“四舊”時期,幸虧一些有識之士,如鄭振鐸等人,曾經搶救性地購買收藏了大量的廢棄舊家譜,使家譜文化得以承傳。目前,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山西圖書館、浙江圖書館等各大圖書館,就收藏了不少中國家譜。據了解,現在國內各大圖書館仍在千方百計購買部分缺藏的家譜,同時也在倡議各家族把新修的家譜贈送給公立圖書館收藏。

  家譜,是家族私藏的“傳家之寶”,一般不會輕易轉讓。近年來隨著家譜收藏熱日漸升溫,家譜資源明顯短缺,價格也隨之攀升。

  在一二十年前,能夠認識到家譜的意義和市場價值的人,寥寥無幾。只要愿意出錢投資,購買一卷家譜,只需五十、一百元;花上千把元,整套家譜,就可括為囊中之物。

  我認為,收藏名人家譜以及名人編修的家譜,市場增值空間較大。一般而言應根據家譜的版本早晚、品相好壞、存量多寡、內容優次、名家題詞有無等因素,來衡量判定其市場價值。最近幾年,中國家譜熱,風靡全球。國內外不少有識之士,先后發起創辦了不少家譜公司、家譜網站與家譜社團,從事家譜文化研究與市場開發。其中中國家譜網(尋根網)、美國某公司創辦的家譜網等,皆因各自為政,或水土不服,或管理不善,而自生自滅。如今缺乏一個與泱泱大國相匹配的、全國性的家譜學術平臺與綜合門戶網站。

  如今,隨著尋根熱的興起,家譜收藏正逐漸升溫。不少家譜學者和尋根者,開始收藏現代印刷版的家譜和數字光盤家譜,也同樣具有收藏、研究與尋根問祖的指導價值。

家譜收藏 藏而要用

  我研究柳氏家譜與姓氏文化,已20余年。在國圖與上圖,查閱家譜,數以千計。給我研究家譜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特別是歷史悠久、譜系完整、版本珍貴、贊序繁多的各個姓氏家譜,可謂是一部家族寶典,令人如入寶藏,樂不思返。

  我在國圖圖書館發現了近代史學大家柳詒徵、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家族的《京江柳氏宗譜》(光緒17年版本),從家譜上得知柳永墓、柳永后裔在江蘇鎮江的歷史事實;還有乾隆年間編修的《虞邑西鄉呂氏宗譜》(1冊)和清光緒21年編修的《虞邑西鄉呂氏宗譜》(10卷),載有呂洞賓家族的完整譜系;我還發現了《余姚大施巷施氏宗譜》(施久義纂修,民國20年奉思堂木活字本),從家譜可知孔子嫡母施耀英,其侄子施之常為孔子弟子,孔子為其嫡舅,而且可知歷史上確有西施其人,據該家譜記載,魯國大夫施策(第10世)的孫子施景“徙居諸暨苧羅,生女西施”。

  我更發現了韓國的《文化柳氏世譜》,在這里多說幾句。這部家譜較為詳細地記載了韓國柳氏自黃帝姬姓開始,經過姒、王、車姓到柳姓演變過程。這套家譜的發現,可說明中國柳氏與韓國柳氏同為黃帝后裔,同根同源,但卻不同派。中國柳氏始于春秋時期的和圣柳下惠,從姬姓至展姓而柳姓,而韓國絕大多數柳氏,則源于大禹,并非柳下惠的后裔!

  我發現的還有失傳的乾隆年間始修的毛澤東《韶山毛氏族譜》(卷三)以及清同治7年編修的《韶山毛氏鑒公房譜》;周作人珍藏的《越城周氏支譜》(清光緒3年,寧壽堂木活字本);我發現的清朝與民國版本的《展氏族譜》。諸如此類的發現,舉不勝舉。國圖與上圖等圖書館館藏家譜,目前被研究、利用,估計百不一見。一是專業人員缺乏,二是家譜秘藏圖書館,加上市場經濟,罕有不計得失,甘于坐冷板凳做學問,而從事家譜研究。這需要愛好傳統文化的家譜專家與愛好者的繼續努力,更需要有關大學院系與國家圖書館與科研機構,與各個姓氏宗親會進行合作,將家譜收藏到研究利用方面轉化,讓家譜文化,為我國的社會和諧發展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竭盡綿薄之力!隨著家譜數字化、網絡化,家譜從古代秘而不宣,到如今開放性研究與利用,相信一定會掀起家譜編修、收藏與研究的熱潮,造福人類,澤被后世!

原載《中國文物報》2014年2月26日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江市| 额济纳旗| 承德市| 昌乐县| 嘉义市| 勐海县| 秦皇岛市| 惠州市| 洪泽县| 礼泉县| 江达县| 南漳县| 屏南县| 洛浦县| 宁陵县| 台湾省| 阳新县| 腾冲县| 汪清县| 鄂州市| 石河子市| 乌审旗| 平塘县| 临汾市| 城固县| 施甸县| 余庆县| 习水县| 商城县| 蒙山县| 襄汾县| 曲松县| 文成县| 宣汉县| 宁德市| 涡阳县| 松潘县| 汤阴县| 泽库县| 合阳县| 磴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