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港臺國學類學術會議信息(2013·11—2014·8)

11、古文字學青年論壇

時間:2013年11月25至26日(周一至周二)
地點: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B1演講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聯絡人:廖小姐,Tel: (02)27829555#333
連結網址:http://dahcr.ihp.sinica.edu.tw/conference/younger2013/topic.php
內容簡介:
11月25日
9:00-10:30
釋甲骨文中的「焦」(周忠兵)
甲骨綴合十則(趙鵬)
甲骨同文卜辭的用字特點(陳捷)

11:00-12:30
甲骨綴合所得新字新形研究(蔣玉斌)
《甲骨文合集》綴合整理三則(莫伯峰)
背甲新綴十五則(宋雅萍)

14:00-15:30
武丁時代的流星雨記錄(王子楊)
殷商武丁時期人物「雀」史跡研究(張惟捷)
圍繞置閏貞人意見相對立——以武丁期卜旬卜辭為例(高久由美)

16:00-17:30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芮良夫毖》釋譯(王瑜楨)
《清華簡(貳)·系年》晉文公事跡輯考(陳美蘭)
續說戰國文字的「夌」和從「夌」之字(郭永秉)

11月26日
9:00-10:30
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通釋(高佑仁)
馬王堆帛書《德圣》篇研究——兼談郭簡《太一生水》的分篇、分章及其與《老子》的關系(鄔可晶)
丁、庚、子、卯日不辦公——從包山楚簡論戰國楚國左尹行政的擇日宜忌(游逸飛)

14:00-15:30
釋金文禱及相關諸字(黃庭頎)
具有巡狩性質西周銘文的討論(鄭憲仁)
西周君臣理想蠡探:以「叚」、「敢」為例(林宏佳)

16:00-17:00
金文中的服飾與身分(林宛蓉)
西周金文與傳世文獻字詞關系之對比研究(田煒)

12、世紀末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3年11月23至24日(周六至周日)
地點:東海大學人文大樓茂榜廳(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主辦單位: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劉瑞玲,Tel: 04-23590208;E-mail: anne@thu.edu.tw
連結網址 http://chinese.thu.edu.tw/action.php?action=0102&id=562
內容簡介:
9:00-10:00
【專題演講】
主持人:劉榮賢
迎接下一輪華文文學盛世的臺灣(陳芳明)

10:00-11:40
主持人:陳芳明
【作家演講】
傷痕與重建(賴香吟)
【論文發表】
其后、幸存與意義——賴香吟小說中的命運與書寫行旅(蕭義玲)
討論人:陳芳明
除魅與寬恕——論賴香吟《其后》的死亡、治療及其書寫(楊莉敏)
討論人:李欣倫

13:00-14:40
主持人:周芬伶
【作家演講】
文學的面具——淺談主詞的使用(陳玉慧)
【論文發表】
仰首與回望——論陳玉慧《海神家族》中的女神信仰與主體認同(黃文成)
討論人:廖淑芳
在路上,我寫作——試探陳玉慧散文中的自我凝視和寫作關懷(李欣倫)
討論人:蕭義玲

14:50-16:30
主持人:陳明柔
【作家演講】
我的左手(駱以軍)
【論文發表】
外邊的轉折與困局——《西夏旅館》其后(劉淑貞)
討論人:楊佳嫻
自我、文本與世紀末——駱以軍小說的分身組態書寫(廖淑芳)
討論人:陳明柔

16:50-18:30
主持人:彭錦堂
從景觀符號、民俗儀典到信息媒介——作為「生產地方性」的新鄉土小說書寫現象(陳惠齡)
討論人:彭錦堂
贖罪文學:談莫言《蛙》的身體政治、歷史與虛構敘事的矛盾(唐毓麗)
討論人:許建昆
才子佳人的順寫與逆寫:胡蘭成《今生今世》與張愛玲《小團圓》(楊佳嫻)
討論人:周芬伶

11月24日
8:30-10:10
主持人:張瑞芬
【作家演講】
在兩端之間奔跑:在游戲和苦工、直覺和理念、感性和知性之間(張讓)
【論文發表】
感官書寫對身體與記憶的建構——張讓的旅行與飲食散文(羅秀美)
討論人:張瑞芬
島嶼的文化記憶——張讓散文中的間接記憶/再現臺灣(王鈺婷)
討論人:黃文成

10:30-12:10
主持人:陳義芝
【作家演講】
呼喚知音及其它——關于我的創作(零雨)
【論文發表】
文明作為他者:論零雨詩作的批判意識(李癸云)
討論人:陳義芝
零雨〈特技家族〉詩作的荒謬劇場性:與商禽〈門或者天空〉的比較討論(解昆樺)
討論人:李癸云

13:30-15:20
主持人:洪銘水
六0年代臺灣散文的分流與演變(張瑞芬)
討論人:周芬伶
后現代之外:世紀末臺灣散文現象析論(吳孟昌)
討論人:徐國能
寫「我」的書:論七○年代回歸現實脈絡下外省男性散文(楊富閔)
討論人:陳慶元

13、第四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3年11月22至24日(周五至周日)
地點: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聯絡人:廖小姐,Tel: (02)27829555#333
連結網址:http://dahcr.ihp.sinica.edu.tw/conference/paleography2013/index.php
內容簡介:
11月22日
10:30-12:00
《保訓》故事與地中之變遷(馮時)
《毛詩.周頌.敬之》與《清華三.周公之琴舞.成王作敬毖》首篇對比研究(季旭升)
《清華二.系年》中的「申」及相關問題討論(蘇建洲)

14:00-15:30
上博簡所見古語研究(林素清)
再論是「翦伐」還是「撲伐」(顏世鉉)
《上博九.陳公治兵》通釋(林清源)

16:00-17:30
秦倉廩制度新研——以里耶秦簡牘為中心(陳偉)
阜陽雙古堆漢簡《呂氏春秋》(胡平生)
從長沙五一廣場所出木牘看東漢的度田(劉國忠)

11月23日
9:00-11:00
商周青銅器所見的「舌」族及相關諸器的考察(張光裕)
方鼎銘與周公東征路線初探(陳絜)
談寶雞出土青銅禁及其相關問題(陳昭容)
釋山東青州蘇埠屯出土銅器銘文的「亞丑」(董珊)

14:00
舉行「董作賓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會」

16:00
「鑿破鴻蒙」董作賓逝世五十周年紀念特展開幕暨參觀
包含:
1.甲骨主題展
2.董作賓書法、檔案展
展期:2013年10月16日至2014年3月29日
每周三、六,上午9:00~下午4:30

11月24日
9:00-10:30
《甲骨文斷代研究例》在斷代研究中仍可發揮作用(林澐)
甲骨文斷代研究與「《珠》491」(松丸道雄)
關于殷墟甲骨卜辭作為語言材料的性質(沈培)

11:00-12:30
論殷墟甲骨整治與占卜的幾個問題(劉一曼)
甲骨卜辭中關于商代城邑的史料(黃天樹)
甲骨文中所見的術數資料(劉釗)

14:00-15:30
「羞中日」與「七月流火」——說早期紀時語的特殊語序(陳劍)
殷卜辭中神主的祭祀制度(蔡哲茂)
論董作賓先生在甲骨綴合上的貢獻(林宏明)

16:00-17:30
殷墟卜辭中「侯」的身份補正——兼論「侯」、「伯」之異同(朱鳳瀚)
申論甲骨文中的佚國(趙平安)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試詁(李宗焜)

14、第14屆中琉歷史關系國際學術會議:萬國津梁——東亞海域史中的琉球

20140108_216

時間:2013年11月29至30日(周五至周六)
地點: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海洋史研究專題中心
聯絡人:何書亞,Tel: 02-27898121;E-mail: maritime@ssp.sinica.edu.tw
連結網址:http://www.rchss.sinica.edu.tw/chinasea/
內容簡介:
11月29日
9:40-10:30
【專題演講】
主持人:朱德蘭
從清宮檔冊看雍正朝中琉關系(陳捷先)

10:40-12:30
主持人:張啟雄
明代詩文別集中所見中琉關系史料考略(方寶川)
冊封使來訪時琉球王國之負擔與對策(曾煥祺)
明代朝鮮、琉球兩國于北京之交流——以國書交換為例(沈玉慧)

13:30-15:30
主持人:張彬村
「日本遠征記」所見琉球與中國、日本(修斌)
明清兩代琉球文學所見琉球人的中國觀(王慶云)
蔡溫思想結構中的儒佛關系(暫訂)(廖肇亨)

15:50-17:50
主持人:高倉良吉
『鼓山志』の記録から見える琉球——冊封使の作品を中心に(上里賢一)
廣應官話と梁允治(瀬戸口律子)
琉球中山八景<久米竹籬>考——<久米竹籬>(平良妙子)

11月30日
9:20-10:40
主持人:赤嶺守
1854年派遣の進貢使について——尚家文書257號を中心に(深澤秋人)
清代琉球使團在華活動考敘——以同治四年冊封謝恩使者日記為視角(賴正維)

10:50-12:10
主持人:謝必震
渡唐使節の中の農(百姓)(渡辺美季)
清代中國地方官民對琉球的認識:以海難事件的處理為例(暫訂)(劉序楓)

13:30-15:30
主持人:劉序楓
《指南廣義》版本考(陳碩炫)
中國古琴在琉球的傳播——琴師、琴曲之考查(劉富琳)
從纟滿漁民群體的「網組」看近代琉球群島的社會共同體(宋寧而)

15:50-17:50
主持人:湯熙勇
琉球與美法蘭三份修好條約之意義——探討其作為「獨立國家」之性質(林泉忠)
戰前西沙群島的臺灣·琉球勞工(朱德蘭)
戦后における琉球華僑についての歴史社會學的分析(八尾祥平)

15、跨越想象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40108_218

時間:2013年11月29日(周五)
地點:臺灣師范大學綜合大樓509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歷史學系
聯絡人:邱小姐,Tel: 02-77341507;E-mail: naphing@ntnu.edu.tw
連結網址:http://www.his.ntnu.edu.tw/actnews/actnews.php?Sn=4
內容簡介:
9:20-10:10
專題演講:三十年來的鄉族研究與地域社會論
講者:森正夫
引言人:林麗月

10:30-12:00
主持人:呂芳上
吳有能:歷史、離散與身分:當代港臺華文歌詞中的中國身分的多部對唱
陳進金:現代中國的想象與建構:蔣介石及其《中國之命運》
陳惠芬:域外知識的選擇與建構-二十世紀上半葉拉斯基(Harold J. Laski)政治多元論在中國的傳播

13:30-14:30
主持人:賴惠敏
葉高樹:翻譯考試與清朝旗人的入仕選擇
陳國棟:寂寞的皇叔—慎郡王允禧(1711-1758)及其交游

14:40-15:40
主持人:張哲郎
李和承:商與賊, 明淸中國沿海的和平與紛爭
邱仲麟:奔嫁殆盡——明代采選秀女的社會恐慌

16:00-17:30
主持人:黃寬重
方震華:和戰、道德與夷夏─北宋棄地求和論的分析
沈宗憲:宋代詔葬之研究
陳昭揚:金代的入仕之途及其遷轉之道

102年11月30日(六)
09:20-10:10
專題演講:追尋早期中國的社會與人群:以東南土著為例的測試
講者: 陳弱水
引言人:邱添生

10:40-11:40
主持人:高明士
妹尾達彥:從太極宮到大明宮:唐代宮城空間的變遷與都城社會構造的轉型
金相范:唐代自然災害與民間信仰

13:30-15:00
主持人:張廣達
劉淑芬:宋代的羅漢信仰中的「茶供養」 ─兼論大德寺傳來五百羅漢圖之作用
陳俊強:六朝隋唐的嶺南想象
甘懷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胡族國家政體

15:20-16:50
主持人:杜正勝
閻鴻中:《史記·循吏列傳》的法制職分論
黃銘崇:從基于親屬的國家到官僚的國家—殷周變革的一個面向
陳健文:試論漢代文獻中的『秦胡』問題

16:50-17:50
綜合討論
引言人:杜正勝、邱添生、黃寬重、陳國棟、陳秀鳳
報導者 歷史學系

16、2013「交流與跨界:海洋、環境、與臺灣的文化景觀」國際研討會

時間:2013年12月5至8日(周四至周日)
地點: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552 University Rd, Santa Barbara, CA 93106)
主辦單位:美國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學(UCSB)臺灣研究中心、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聯絡人:Tel: 886-2-33664781
連結網址:http://www.gitl.ntu.edu.tw/news/news.php?Sn=406
內容簡介:
  一、會議主題及說明:

  本次2013 USBC臺灣研究國際研討會主題為「交流與跨界:海洋、環境、與臺灣的文化景觀」。

  臺灣四面環海,隔著臺灣海峽與中國大陸遙遙相對,島上地形豐富,從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到平原丘陵不一而足。臺灣自17世紀起即為東西航海貿易的重要據點,頻繁的人口移入移出與隨之而來的多元文化在此生根茁壯,成為臺灣文化社會的一大特色;其地理、歷史、社群、文化等皆有可觀,為社會學、歷史學、環境研究、政經研究、殖民主義等不同學科領域提供豐富深蘊的研究史料與課題。

  本次會議歡迎各方學者專家從多元面相探討相關臺灣議題,在不同媒介/形式的文本剖析上開啟新視野,甚或是以批評的角度深入追蹤、評議相關的社會文化現象,共同拓展臺灣研究的新畛域。

  本次國際研討會論文可以中文或英文發表,唯有意投稿者須提供中英對照摘要一份,于10月31日前提交。完整論文截稿期限則為2013年11月15日。

  二、投稿須知及截稿日期:

  1.本次會議由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學(UCSB)臺灣研究中心與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合辦,因此特別提供臺灣文學研究所同學參加研究生論壇,同學可參考上述說明,就臺灣文學與文化中的海洋書寫、環境書寫以及由此而形構的文化景觀等議題,自訂主題撰寫論文。

  2.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碩士班在學之研究生,符合下列資格且有意投稿者請就會議主題撰寫中文論文全文(10000-15000字)、中英對照之摘要(500字)與關鍵詞(5個),投稿甄選。

  (1)本年度未曾獲得國科會、文學院或臺灣文學研究所甄選推薦或補助出國者。

  (2)101學年度曾在臺政、臺清、臺廈及其它國內會議發表論文者優先考慮。

  3.投稿截止日期:9月10日之前,請繳交報名表、中文論文綱要(3000字以上)或全文、中文摘要與關鍵詞、英文摘要與關鍵詞。

  4.已于9月公布錄取名單  (http://www.gitl.ntu.edu.tw/news/news.php?Sn=428),錄取者須在11月15日之前繳交論文全文,并提前在10月1日之前向文學院、國科會或其它單位送件申請研究生出國開會經費補助(詳細規定請自行確認)。

  三、名額、費用及其它說明:

  1.名額:1-3名

  2.錄取者須先向國科會、文學院或其它單位申請出國經費補助;本次研討會大會將提供與會人士會期間所有膳食與住宿(12/5起至12/8止)。未通過上述經費補助者,以及其余參訪費用由本所視情況酌予補助(詳洽趙詠萱助教或黃婉華專任助理)。

  3.錄取者須協助相關之文書工作與撰寫活動紀錄,如拍照、側記及個人心得。

  4.錄取者一年內須主動參與協助臺灣文學研究所其它活動。

  四、投稿方式:

  請下載附件報名表并填妥所需數據,于9月10日之前以電子郵件寄至臺灣文學研究所信箱ntugitl@ntu.edu.tw,主旨注明:投稿2013 USBC臺灣研究研討會。

  五、如有未盡事宜或變更者,由臺灣文學研究所另行公告通知。

17、「異地與家鄉——東亞美術史的伏流與激蕩1920-40」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40108_217

時間:2013年12月6至7日(周五至周六)
地點: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聯絡人:陳珀愉,Tel: 886-2-33669698;E-mail: artcy@ntu.edu.tw
連結網址:http://homepage.ntu.edu.tw/~artcy/09_detail_conf_3.html
內容簡介:
12月6日
9:30-11:10
主持/評論人:顏娟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發表人:五十殿利治(日本筑波大學蕓術系教授)
題目:カメラを手にした畫家·日中戦爭下の云崗石窟とモダニスト
發表人:吳方正(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
題目:文化遺產意識的興起——以1923年河南新鄭考古發掘為例

11:20-12:10
主持/評論人:顏娟英
發表人:水沢勉(日本神奈川県立近代美術館館長)
題目:手のひらの応答—モホイ·ナジ·ラースロ受容の視點から

13:30-15:10
主持/評論人:李淑珠(明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
發表人:田中淳(日本東京文化財研究所企畫情報部部長)
題目:移動する畫家たち——1920年代の日本の巖手県の畫家たち
發表人:邱函妮(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候選人)
題目:地方色(ローカルカラー)論再考——以陳植棋〈真人廟〉(1930年)、郭雪湖〈南街殷賑〉(1930年)為例

15:30-17:10
主持/評論人:巫佩蓉(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
發表人:児島薫(日本実踐女子大學美學美術史學科教授)
題目:1920-30年代の日本の油彩畫における獨自性の探求について——ヨーロッパとアジアのはざまで
發表人:蔡家丘(日本筑波大學博士候選人)
題目:江山洵美是吾鄉——丸山晚霞的東亞山岳旅行與創作

12月7日
9:00-10:40
主持/評論人:吳方正(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
發表人:吳景欣(Visiting Lecturer, Tufts University)
題目:一九三0年代超現實主義在東亞的傳遞與想象
發表人:黃蘭翔(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題目:戰前日本建構帝國知識的容器——解讀臺北帝大校園建筑樣式背后的意義

11:00-12:40
主持/評論人:石守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院士)
發表人:金升翼 Kim Seung-ik(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學藝研究士)
題目:Inland Paradise: Representing the South in Korean Modern Art
發表人:后小路雅弘(日本九州島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院教授)
題目:ベトナム人畫家たちの日本旅行——1943年

14:00-15:00
綜合討論

18、2013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3年12月6日(周五)
地點:中興大學綜合大樓8樓(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湯碧珠,Tel: (04)22857078-801
連結網址:http://chinese.nchu.edu.tw/app/news.php?Sn=909
內容簡介:
  一、研討會名稱:2013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二、主辦單位: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三、地點:臺中市國光路250號國立中興大學綜合教學大樓八樓

  四、日期:2013年12月6日(周五)

  五、主題:

  經典為不刊之鴻教,歷久彌新之常道,蘊含豐富之文化資產,亟需以現代科學文化知識,開發意蘊、闡揚微旨,以期返本開新。本屆「2013經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意在探賾經學與文化的相關性與影響,期望以文會友,各獻所長,發揮學術與淑世之功能。

  六、論文題目及摘要截稿日期(請在線投稿):2013年5月31日(周五)
  1.先完成在線報名http://chinese.nchu.edu.tw/actnews/actnews.php
  2.再點選投稿者登入,上傳”發表人學經歷及論文題目摘要表”檔案

  七、論文截稿日期:2013年9月30日

  八、論文格式:
  1.請至相關網址下載。
  2.請交Word計算機打字本(橫排),并附磁盤或以MAIL方式投稿。

  九、論文字數:以一萬五千字內為宜。

  十、征稿對象為研究機構及大學院校教師(含博士班學生)

  十一、聯絡地址:臺中市國光路250號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
     聯絡人:韓碧琴主任、湯碧珠助教
     聯絡電話:(04)22857078-801
     傳真:(04)22861713
     E-MAIL:bctang@dragon.nchu.edu.tw

※附注:如來稿過多,無法安排在會中宣讀,則由本會柬擇,事非得已,敬請曲宥。

19、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40108_219

時間:2013年12月12至13日(周四至周五)
地點: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漢學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聯絡人:蔡慶郎,Tel: 02-2361-9132#351;E-mail: ccstcc@ncl.edu.tw
連結網址:http://books80.ncl.edu.tw/
內容簡介:
12月12日
9:30-10:30
【專題演講】
全球化下的知識轉型和圖書的意義(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

10:50-12:20
主持/評論人:柯慶明
接受與排斥——唐朝時期漢籍的西域流布(榮新江,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
從《甘棠集》與《桂苑筆耕集》論唐代晚期的文化及其影響(陸揚,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禪宗寺院之宋明伽藍神(二階堂善弘,日本關西大學文學部教授)

13:40-15:10
主持/評論人:吳哲夫
文獻處理與數據流失(黃沛榮,中國文化大學)
地獄版權——葉德輝印經因緣考(劉苑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忠經》小傳:一卷書的生命簡史(劉瓊云,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

15:30-17:00
主持/評論人:嚴志雄
明代的帝國想象與出版業(何予明,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助理教授)
Book Space and Collective Memory: Reading The Peach Blossom Fan(Xiaoqiao Ling(凌筱嶠),East & Southeast Asian,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ssistant Professor)
Early Editions and Printings of Yangzhou huafang lu(揚州畫舫錄)(Lucie Olivová(包捷),捷克帕拉斯基(Palacky)大學亞洲學系副教授)

12月13日
9:00-10:30
主持/評論人:古偉瀛
孔子的試煉—— 馬若瑟《儒交信》初探(李奭學,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18~19世紀西方的《道德經》翻譯初探(潘鳳娟,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東亞學系副教授)
承繼與新詮:《古新圣經》的解經之道(鄭海娟,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博士后)

10:50-12:20
主持/評論人:李奭學
越南古學院所藏中國漢籍的來源與去向(陳益源,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人社中心副主任)
八纮之思—— 由〈跳月記〉讀陸次云的西南書寫(胡曉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女書傳記書寫的歷史意涵與當代困境(劉斐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13:40-15:10
主持/評論人:林玫儀
明清東亞民間的書籍環流與朝鮮女性詩文(張伯偉,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域外漢籍研究所所長)
明清之際詩人徐波其人其詩(嚴志雄,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晚清文化界對于David Livingstone與非洲探勘記的接受與傳播(顏健富,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本研討會各篇論文提要已刊登于《漢學研究通訊》2013年8月號(總第127期)

20、眾聲喧「華」: 華語文學的想象共同體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40108_220

時間:2013年12月18日至19日(周三至周四)
地點 福華國際文教會館前瞻廳(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3段30號)
主辦單位 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楊富民,Tel: (03)863-5262
連結網址 http://www.sl.ndhu.edu.tw/blog/64
內容簡介
12月18日
9:15-12:00
【專題演講】
華語語系研究的理論思考(史書美)
四世同堂——新世紀以來四代作家簡論(陳書和)
華語語系與中國論述(王德威)
引言人:梅家玲、康來新、李瑞騰

13:30-15:00
主持人:李奭學
劉以鬯主編《淺水灣》副刊時期臺港跨藝術互文現象分析(須文蔚)
論馬朗四十年代在上海的創作活動(魏艷)
根(root)與路徑(route)—— 論施叔青《風前塵埃》、張翎《金山》、陳玉慧《海神家族》中的移動與認同(楊翠)
評論人:蘇偉貞、吳明益、陳建忠

15:30-17:00
主持人:陳思和
開放的起點—— 論1979年的大陸小說(宋如珊)
城市邊緣的異質空間:論三零年代現代小說中的上海想象(郝譽翔)
全球化時代的上海想象——以「80后文學」為中心(黃平)
評論人:陳信元、鍾怡雯、陳大為

15:30-17:00
主持人:何寄澎
跨媒體傳播對華語文學生態之影響(黃發有)
《華文大阪每日》同人們的「讀書會」——滿洲國作家在日本時期的歐洲文學介紹(羽田朝子)
文學的聲音,聲音的文學(蔡建鑫)
評論人:何寄澎、柳書琴、李奭學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溪县| 霍林郭勒市| 乾安县| 游戏| 临汾市| 陆良县| 吉安县| 吴川市| 拜泉县| 仁怀市| 贵州省| 方城县| 龙门县| 凤山市| 嵩明县| 新沂市| 南平市| 姚安县| 临沧市| 博野县| 梁河县| 湄潭县| 环江| 敖汉旗| 左权县| 临海市| 阿荣旗| 永济市| 名山县| 雅安市| 兴城市| 曲沃县| 丽江市| 黑山县| 海口市| 大同县| 兴安县| 长阳| 临海市| 调兵山市|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