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唐詩故事:司空見慣

贈李司空伎  劉禹錫

鬟髯梳頭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這首詩的故事記載在唐代孟棨的《本事詩》中。說的是劉禹錫在免去和州刺史后被任免為主客郎中、集賢殿學士,由和州回到長安朝廷上任職。李紳此時正好免去淮南節度使也在京城(“劉尚書禹錫罷和州,為主客郎中、集賢學士。李司空罷鎮在京”)。李紳慕劉禹錫之名,邀請劉到府上做客,設下隆重的宴席招待。酒興正濃時,又命少年歌姬唱歌佐酒。這位歌姬妙曼的姿容和動聽的歌喉深深打動了劉禹錫,于是劉便當場吟詩:梳著高高的宮女一般的發髻,一曲《杜韋娘》像春風般的拂過宴席。李司空對此是見慣了心底無波,可是我這個江南來的刺史真是柔腸百結。李紳見此狀況,便將這位歌伎贈給了劉禹錫。

  這個故事被后人概括為成語“司空見慣”。但作為一篇筆記小說,其中卻是矛盾多多:因為據卞孝萱《劉禹錫年譜》和《新唐書》“劉禹錫傳”,劉禹錫由和州刺史奉調的是回洛陽,任職于東都尚書省,所以稱為“劉尚書”,時間是敬宗寶歷二年(826);再過二年,即文宗大和二年(828),在調到京城朝廷任主客郎中,之后又改任集賢殿學士。李紳的經歷曾在唐詩故事(二)張又新的“云雨分飛”中做過介紹,穆宗長慶四年(824),張又新在李逢吉的指使下,羅織罪名,將李紳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直到文宗大和后期,裴度、李德裕等李黨大臣重新回朝來當政,李紳的仕途才出現轉機:開成元年(836),李紳被任命為河南尹,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毫汴穎觀察使。開成五年任淮南節度使,這才會有筆記中說的“罷鎮在京”。后入京拜相,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才會有筆記中說的“李司空”之稱。至于劉禹錫回京任主客郎中時,李紳還在南方受貶,是無法“罷鎮在京”,更不能以李司空身份招待劉禹錫的。所以著名唐史專家岑仲勉考證說:“劉自和州入,約大和二年,至六年復出。于時李紳方貶居在外,未曾作鎮,何云‘罷鎮在京’?此時守司空者為裴度,此涉于李紳者全誤也”。(《唐史余審》)。

  其實,古人也注意到了唐人筆記中這些矛盾。宋代李昉《太平廣記》中的標題就是《贈李紳伎》,避免李紳任司空與劉禹錫赴京任主客郎中之間的矛盾。范攄《云溪友議》更是將詩中的“斷盡江南刺史腸”,改為“斷盡蘇州刺史腸”。這一改,不但避免了上述時間和身份上的齟齬,而且也有若干史實作支撐。范攄是晚唐人,據劉禹錫生活的中唐不遠,《云溪友議》專載開元以後異聞野史﹐尤以詩話為多。所錄詩及本事﹐有為他書所不載者,遺篇瑣事,有不少靠該書得以流傳。如王梵志詩十馀首﹐即為唐人諸書所未及。但所載也有失實處,但比起《本事詩》,傳奇的成分要少一些,也許他所載的就是劉詩的本來面目:

  卞孝萱《劉禹錫年譜》和《新唐書》“劉禹錫傳”,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由和州刺史奉調東都尚書省,兩年后的文宗大和二年(828),又調到京城任主客郎中,之后又改任集賢殿學士。大和五年(831)十月,六十歲由禮部郎中、集賢殿學士出為蘇州刺史,第二年二月六日抵任,大和八年(834)移汝州刺史(《姑蘇志·唐刺史條》)。李紳則于大和七年(833)由壽州刺史改授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所以兩人此時沒有在京城交集的機會,但倒是有可能在蘇州相聚。因為李紳在太子賓客任上只有幾個月時間:大和七年暮春抵洛陽,七月即擢為檢校左常侍、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當時的浙東觀察使使府在紹興,但李紳愛蘇州林泉之美,在當年冬即在蘇州買邸建新樓,據此時寫的《新樓詩二十首》,內有杜鵑樓、滿桂樓、海榴亭、東武亭等樓臺亭閣,其中的杜鵑樓作為歌舞飲宴之所。其序云:“七年冬所造,自西軒延駕城隅,樓前植其杜鵑,因以為名,宴游多在其上”。此時,劉禹錫正在蘇州作刺史,李紳于此地此時宴請當地太守,完全有可能。另外,李紳此時由于李黨李德裕、裴度等執政,獲破格擢升,春風得意,心情自然不同于寶歷至大和初年貶謫于端州之時。據《李司空集》李紳在擢升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的赴任途中,途徑揚州,受到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宴請,事后寫了一首詩,詩題中明確點出牛僧孺是單獨宴請他,夜深后又命美人佐酒伴唱:《憶被牛相留醉州中,時無他賓,牛公夜出真珠數人》。詩中寫道:“嚴城畫角三聲閉,清宴金樽一夕同。銀燭坐隅聽子夜,寶箏筵上起春風。酒徵舊對慚衰質,曲換新詞感上宮?;春R粡脑朴晟?,杳然俱是夢魂中”,只是牛僧孺沒有將歌姬真珠贈給他(也可能宴席上他沒有像劉禹錫那樣直接表白),以致事后思念不已:“淮海一從云雨散,杳然俱是夢魂中”。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但劉禹錫在席上高唱“斷盡蘇州刺史腸”時,李紳立即將歌姬贈予。當然,這也體現出李紳為人的豁達大度。關于李紳的為人,在唐詩故事(二)“云雨分飛”張又新的故事中已作介紹。

  但是,在這個故事中,李紳不是主角,劉禹錫才是詠歌的對象。唐人編造這一故事,是要突出中唐杰出詩人劉禹錫性格的另一面,不僅有俠骨,還有柔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著名詩人,為人性格豪放,白居易稱贊他是“詩之豪者”,而且能秉持政治理想,不屈不撓,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在此被“懲戒”了近十年。十年后的憲宗元和十年(815)年二月,劉禹錫終于被朝廷召回京城。這次恩準回京,當然盼望能有較好的任命,同時被流放又同時被從永州司馬任上召回京的柳宗元就充滿興奮和期待,在詩中寫道:“南來不作楚囚悲,重入修門自有期。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汨羅遇風》),表示自己不學屈原,因為朝廷明察,此番征召、前途有望。但劉禹錫卻對十年前的政治迫害耿耿于懷,特別是對賢臣去國后群小得勢十分氣憤,他借長安看花對此進行挖苦諷刺,寫了首《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中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桃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本來就是輕薄和短命的象征,所謂“癲狂柳絮因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更何況詩中還特地點出這些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所以執政者認為“語涉譏刺”,將劉禹錫貶到更遠的播州(今貴州省遵義地區)任刺史。歷史的車輪繼續向前緩慢而艱難地轉動,劉禹錫繼而改任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終于歷盡輪回、云開見日,劉禹錫終于回到了京都任職,先是任主客郎中,很快升任禮部郎中兼集賢殿學士。此時據第一次征召回京已經十四年了。當年的執政者早已下野,朋黨們也流落星散,此時的玄都觀也桃樹零落成為荒園,他的好友,那位正直但很脆弱的柳宗元在曙光到來之前死在荒僻的柳州刺史任上,倔強又自信的劉禹錫終于等來了勝利的一天,百感交集之中,他又寫下一首《再游玄都觀絕句》:“百么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豪放樂觀、不隨波逐流的倔強性格和奮斗精神在《劉賓客集》中可以說比比皆是。例如對秋天,一般詩人都是愁思哀怨:“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索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但劉禹錫眼中的秋天卻是“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在《秋詞二首》中他甚至認為秋天勝似春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九霄”。直到晚年,還吟唱出“莫到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這樣充滿自信的詩句,還能寫出這樣的《秋聲賦》:“驥伏櫪而已老,鷹在鞲而有情。聆朔風而心動,眄天籟而神驚。力將痑兮足受紲,猶奮迅于秋聲”。但是,通過這首《贈李司空伎》則讓我們看到這位倔強的劉禹錫的另一面:錚錚鐵骨之外尚有柔情,還我們一個完整的劉禹錫。

  順便說一句,唐人豪放,士大夫宴飲之中,歌姬佐酒乃至伴宿,并不以為是頹放或超越法度,不像宋代那樣嚴格,以致臺州知府唐仲友與營妓嚴蕊有染,就被理學家當時任浙東常平使朱熹連上六疏進行彈劾。唐代不但可以公開,而且還形諸吟詠,世人傳唱。劉禹錫如此,李紳如此,劉禹錫的好友白居易、元稹也是如此。白居易就寫過稱贊歌姬樊素和小蠻的詩句:“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至于元稹與歌姬薛濤的風流韻事,更是被歷代詩歌、戲劇傳唱。

  劉禹錫的這首詩不但留下“司空見慣”這個連小學生都知道的成語,而且從唐代開始就為世人樂道,但唐代關于此事的記載分為兩個系統,一是孟棨的《本事詩》,認為詩的作者是劉禹錫,故事發生在劉禹錫和李紳之間;另一是李肇《國史補》、范攄《云溪友議》和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認為詩的作者是同樣任過蘇州刺史同是中唐詩人的韋應物,故事發生在韋應物和同是司空的杜鴻漸之間,但詩的內容并無不同。唐以后轉載這個故事的,兩個系統皆有傳承,如李昉《太平廣記》卷一七七“器量二”,就是基于《本事詩》,宋人孫奕《示兒編》“卷十七”記載亦同《本事詩》;宋人趙與時《賓退錄》“卷九”傳承的則是《國史補》,認為這首詩的作者是韋應物;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卷二十六·寄贈門上”和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九亦從《國史補》;宋人魏慶之的《詩人玉屑》“卷十五”從《國史補》并加上自己的分析判斷:韋應物“豪縱不羈。余因記唐宋遺史云:韋應物赴大司馬杜鴻漸宴,醉宿驛亭,醒見二佳人在側,驚問之,對曰:郎中席上與司空詩,因令二樂妓侍寢。問記得詩否:一妓強記,乃誦曰: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觀此,則應物豪縱不羈之性,暮年猶在也”;宋人曾慥在《類說》“卷二十七”記載此詩作者是韋應物,同《國史補》,但在同一本書的“卷五十一”,又采《本事詩》說法,將此故事主人公說成是劉禹錫;宋人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三十九,將詩的作者說成是劉禹錫,但贈伎的不是李紳而是揚州大司馬杜公鴻漸,將兩個故事抽并到一起;元人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卷十四”中認為是韋應物詩。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卷二十八亦同《國史補》;但同為明人的楊慎在《升庵詩話》“卷七”的記載則同孟棨《本事詩》,其中“高髻云鬟”記為“浮渲梳頭宮樣妝”,并認為:“今本‘浮渲梳頭’作‘高髻云鬟’,又以為韋應物詩者,誤也。蓋韋與劉皆嘗為蘇州刺史,是以傳疑?!′帧置?,畫家以墨飾美人鬢發,謂之渲染”;明·張岱輯《夜航船》卷十三“容貌部·司空見慣”條下則是韋應物與杜鴻漸的故事;清人沈雄《古今詞話》“詞評上卷”、王弈清《歷代詞話》“卷二”清人馮金伯《詞苑萃編》“卷十·紀事”又都從《本事詩》,認為故事的主人公是劉禹錫;清·孫濤《全唐詩話續編》卷上則同《國史補》,認為故事的主人公是韋應物。

  唐以后,這首詩不但為筆記、詩話廣泛轉載,“杜韋娘”、“司空見慣”也成為歷代文人吟詠的詩題,并不斷見諸于傳奇、小說和戲曲之中,據《國學寶典》該條目下統計,有八十六種之多。如宋人謝薖《竹友詞》:“雪消新洗寒林碧。華堂向晚開瑤席。一曲杜韋娘。有人空斷腸”;宋人周文璞《方泉詩集》卷四:“山連莽莽荒陂白,門掩蕭蕭野日黃。想得故園疏雨外,樽前催拍杜韋娘”;宋·陳師道《後山集》卷二十四《木蘭花》:“髻釵初上朝云卷。眼波翻動眉山遠。一曲杜韋娘。當年枉斷腸。佳期如好月。擬滿還須缺。別易見應難。長須仔細看”;宋·汪元量《水云集》“夷山醉歌”:“客路相逢在異鄉,佐樽先得杜韋娘。舞迴錦臂花爭艷,醉吸金波月斗光。他日未忘今日樂,老年須記少年狂。五陵游俠休相笑,歸去奚奴有錦囊”;《全宋詞》:杜安世《杜韋娘》“花不盡,柳無窮。應與我心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處不相逢。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應老。勸君看取利名場。今古夢渺渺”;舒亶“重簾小閣香云暖。黛拂梳妝淺。玉簫一曲杜韋娘。誰是蘇州刺史、斷人腸”;趙鼎臣“雪消新洗寒林碧。華堂向晚開瑤席。一曲杜韋娘。有人空斷腸。謫仙同夜宴。曉即歸程遠,莫放酒尊空。主人陳孟公”;元·王惲《秋澗樂府》“卷三”:“拾翠仙洲野興長。尊前一曲杜韋娘。人憐暖日明歌扇,我愛蘭英媚國香。供楚佩,笑梅妝。春風著意泛崇光。老懷不到凌波夢,要遣琵琶送一觴”;元·張翥《蛻巖詞》卷下:“乍學琵琶已斷腸。錦絳銀甲玉懸珰。春風瓊樹聲逾穩,秋水芙蓉字亦香。微斂笑,淺勻妝。何須重覓杜韋娘。休教月底清歌去,怕趁行云上鳳凰”明·楊慎《升庵長短句》“卷二”:“檀槽鳳尾龍香撥,一糤驪珠落。風流傅粉媚何郎,解唱春風一曲杜韋娘”。明代鎦炳《鄱陽詞》“當年歌舞翠紅鄉,一曲杜韋娘。曾擊碎珊瑚,玉人扶醉,銀燭成行”;《女子絕妙好詞》卷六:“千嬌百媚杜韋娘。惱亂柔腸。昨宵夢里成恩愛,待醒來、依舊凄涼”;南歌子〔湖中自適〕:“錦字簇成花伎倆,新聲押就鳥宮商。誰按錦箏歌此曲,杜韋娘”;清·陳田《明詩紀事》:“從此京華獨擅場,時人爭識杜韋娘。芙蓉秋水黃金殿,芍藥春屏白玉堂”;《元曲》:“畫堂,綺窗,玉錯落金波釀。春風枉羨杜韋娘,試聽宣娥唱”;《元曲》:“白雪陽春,一曲西風幾斷腸。花朝月夜,個中唯有杜韋娘”;明代郭勛編《雍熙樂府》“卷四”〔混江龍〕:“想著我數年飄蕩,都為那春風一曲杜韋娘”;《全元詞》:“拾翠仙洲野興長。尊前一曲杜韋娘。入憐暖日明歌扇,我愛蘭英媚國香”;《全元詞》《浪淘沙·臨川文昌樓望月》:“何須重覓杜韋娘。休教月底清歌去,怕趁行云上鳳凰”清·沈德潛編《清詩別裁集》-卷十八:“天上已歸秦弄玉,人間重見杜韋娘。酒闌曲罷渾無寐,疑是維摩證道場”等。

  戲曲方面,元代雜劇家周文質作有雜劇《春風杜韋娘》。至于劇中人物唱詞引用杜韋娘或司空見慣故事則更多,如:王實甫《西廂記》第九出“錦字傳情”,紅娘唱的〔油葫蘆〕:“一個潘郎鬢有絲,杜韋娘非舊時。一個帶圍寬清減了小腰肢,一個睡昏昏不待觀經史,一個意懸懸懶去拈針指。一個筆下寫幽情,一個弦上傳心事,兩下里都一樣害相思””;元代劇作家武漢臣的《李素蘭風月玉壺春》則多次提到杜韋娘的故事,如:第二折〔旦做念,云〕玉螳螂,翠珠囊。高燒銀燭照紅妝,我壓著春風一曲杜韋娘?!恫刹韪琛罚骸八靥m呵,那里也翠珠囊,百忙里玉螳螂。決撒了高燒銀燭照紅妝,沒指望月夜雙歌玉壺腔,空壓殺春風一曲杜韋娘”。〔卜兒沖上,云〕呆屌唱的好。踏開這屌門?!驳┗趴啤场膊穬涸啤撑?。休波,甚么春風一曲杜韋娘;第四折《水仙子》“俺只道玉壺春打滅再休題,險做了運退雷轟薦福碑。元來素蘭香也有逢春日,沉香串依然共素手攜,翠珠囊似合浦重回。玉螳螂飛繞在蘭叢內,白羅扇長如明月輝,怎肯教杜韋娘嫁了王魁”;明·崔時佩、李景云《西廂記》第二十出“情傳錦字”與此完全相同;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十五出“憶主”〔玉胞肚〕:“如花模樣,門兒外輪蹄日忙。談笑處盡是鴻儒,典香醪慣解鹔鹴。是春風一曲杜韋娘,云雨巫山枉斷腸”;明·許潮《寫風情》中生與貼、旦的一段對話:“〔生作醒驚科〕你兩個如何在此?!驳①N〕昨夜相公席上有詩。杜老爺故遣妾二人,侍奉枕席。〔生〕其詩何如。予已忘之矣??蔀槲艺b之?!驳场案喵僭器邔m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生〕予真大醉矣”,完全是套用李肇《國史補》中韋應物題詩前后的情節;明·徐陽輝《有情癡》中旦與生的對話:“(旦)則俺這心坎里時牽掛,夢魂中也念著他。(生)你要見他也不難?!驳常ㄈ缃裎乙矡o顏見他。只索罷了)如今也索干休罷。襄王夢斷巫山峽,劉郎路阻天臺下?!采衬侨嘶蛘卟皇潜⌒业?。〔旦〕杜牧之他縱有舊交情,則俺杜韋娘不是當時價”;元·白仁甫《董秀英花月東墻記》第三折《脫布衫》:“病潘安瘦損形骸,杜韋娘憔悴香腮。你兩個恩情似海,沒來由把咱禁害”;明·郭勛編《雍熙樂府》卷六《一煞》:“杜韋娘更不同,韓素梅應難比,笑西施人物非堪戲。他比朝云彩云千般俏,他比那柳葉梅英百樣媚,劉盼春嬌無遂。論聰明出色,秀雅為魁”;明·楊柔勝《玉環記》第六出“韋皋嫖院”中生與貼的對白:“〔貼〕《啞觀音》,參啞禪;《李夫人》哭杜鵑。《別虞姬》拆錦鴛;《杜韋娘》舍翠鈿。呀,有個沒興的《荊娘》,荊娘愁怨。柳青娘,仗錦箋;莫愁吟,蘇蕙編?!痘匚摹吩姡瑤б鈧鳎谎龕u,紅袖臉;斷腸吟,鴻鳥編?!采澈煤?。包兄,此間大姐,委實妙哉?!操N〕休笑休笑”;明·李開先《寶劍記》第二十六出《前腔》:“夢破池塘,云雨無成只自忙。柳媚和風蕩,花落春波漲。傷,辜負好時光。杜韋娘,不得相親,業眼空凝望,惱斷蘇州刺史腸”等等。

  文言小說如明代江南詹詹外史《情史》卷四“情俠類”,就引用了劉禹錫與李紳的這個故事。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十一“韋公子”則仿唐人傳奇《霍小玉傳》借“春風一曲杜韋娘”的詩句無情地鞭笞貴介公子的負心和狠毒:

  韋公子,咸陽世家,放縱好淫,婢婦有色,無不私者。韋某后令蘇州(后來在蘇州作縣令),有樂伎沈韋娘,雅麗絕倫,愛留與狎。戲曰:“卿小字取春風一曲杜韋娘耶?”答曰:“非也。妾母十七為名妓,有咸陽公子與公同姓,留三月,訂盟婚娶。公子去,八月生妾,因名韋,實妾姓也。公子臨別時,贈黃金鴛鴦,今尚在。一去竟無音耗,妾母以是憤悒死。妾三歲,受撫于沈媼,故從其姓”。公子聞言(知道這個幼妓沈韋娘是自己與韋氏所生之女),愧恨無以自容。默移時,頓生一策。忽起挑燈,喚韋娘飲,暗置鴆毒杯中。韋娘才下咽,潰亂呻嘶。眾集視,則已斃矣。呼優人至,付以尸,重賂之。而韋娘所與交好者盡勢家,聞之皆不平,賄激優人,訟于上官。生懼,瀉橐彌縫,卒以浮躁免官。

20140108_206

鬟髯梳頭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荥经县| 康定县| 宁津县| 台山市| 南京市| 托里县| 三原县| 延川县| 上饶市| 牡丹江市| 房产| 温宿县| 荆州市| 汝州市| 杂多县| 丹寨县| 阿巴嘎旗| 保山市| 垫江县| 定安县| 云浮市| 施甸县| 兴业县| 永登县| 项城市| 郁南县| 宿州市| 甘南县| 综艺| 齐河县| 府谷县| 吴江市| 资溪县| 南充市| 广水市| 宁晋县| 顺昌县| 铁力市| 哈尔滨市| 康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