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史料學研究的新視野——新出土文獻與古書成書問題”討論會召開
由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歷史系以及中國先秦史學會聯合舉辦的“古史史料學研究的新視野——新出土文獻與古書成書問題”學術討論會于2013年10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大學成功召開。
作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國家起源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子課題“中國古史研究的史料學問題和中國國家起源研究的文獻學基礎”所組織的一項重要學術活動,此次學術討論會的選題主要聚焦于新出土文獻,同時結合相關傳世文獻的研究,對古書形成與流傳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本次會議收到了來自清華大學李學勤先生、北京師范大學晁福林先生以及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劉釗先生的賀信。包括香港地區在內的全國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學者出席了此次討論會,會議共收到學術論文28篇。
“古史史料學研究的新視野——新出土文獻與古書成書問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目錄
1、黃懷信:從清華簡看《書》——兼說關于古史資料的可信性問題
2、羅運環:清華簡《系年》體例及相關問題發微
3、宮長為:由葛天氏的討論說到《呂氏春秋》的編纂性質
4、杜? 勇:從清華簡《耆夜》看古書的形成
5、彭? 華:“太一”臆解——關于郭店楚簡《太一生水》的一項比較研究
6、伏俊璉、張存良:《蒼頡篇》的版本、流傳、亡佚和再發現
7、王? 剛:“邦風”問題再探:從上博簡《孔子詩論》看《風》詩的早期形態
8、張固也:從竹簡《文子》看今本的偽造手法
9、瞿林江:從楚簡看《欽定禮記義疏》疑異鄭注與孔疏
10、宗靜航:從語言角度看漢晉孔氏家學群書
11、王? 健:從《水經注》“白起渠”史料解讀說到古史真偽
12、劉光勝:《大學》成書問題新探——兼談朱熹懷疑《曾子》十篇真實性的思想根源
13、石立善:吐魯番洋海出土古寫本《詩經》校正
14、白于藍:阜陽漢簡《春秋事語》校讀二記
15、吳國武:《論語》《禮記》文本對讀管窺
16、趙? 培:談東周秦漢子書的編述和傳布:以簡帛《老子》為例
17、馬世年:先秦子書編集與“軸心時代”經典生成——以《韓非子》成書過程為例
18、李? 銳:談古書形成過程中的“族本”
19、王連龍:談汲冢《周書》與《逸周書》——從出土文獻研究看古書形成和流傳問題
20、燕生東:從鹽業考古新發現看《管子·輕重》篇
21、謝維揚:古書成書的復雜情況與傳說時期史料的品質
22、寧鎮疆:《禮記·喪服四制》形成研究——兼說諸書“互見”的類型學問題
23、陳? 勇:錢穆與先秦諸子學研究(初稿)——以《先秦諸子系年》為考察中心
24、程? 浩:清華簡《筮法》與周代筮占傳統
25、李雪梅:近百年金石法律文獻研究之顯微
26、陳詠紅:“文人”概念考釋
27、趙? 爭:帛書《系辭》成書問題補議
28、謝科峰:由上博簡《平王與王子木》與《說苑》比較談古書流傳的文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