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論語》“忠”“恕”本義考

  【內容提要】《論語》流傳廣而影響巨,但其中體現重要思想之“忠”、“恕”二字卻始終未得確解,本文從文字學角度對其進行重新詮釋,與歷來注釋不同,對《說文解字》亦提出不同看法。對于準確理解把握孔子思想以及《論語》之相關內容將有重要啟發。

  【關 鍵 詞】《論語》;忠;恕

  【作者簡介】畢寶魁,男,1952年生,遼寧鐵嶺人,現為遼寧大學文學院教授。

  孔子是中國文化奠基人,《論語》影響中國文化甚巨,對外影響正在擴大,孔子學院遍布世界。重新深入研究孔子思想是當今中國學術界一大課題。近日全面注釋《論語》,思考很多問題,發現有些注疏頗值得商榷。有一些解釋從源頭就不確切,后世則模糊不清。本文擬對《論語》中非常關鍵的兩個字“忠”和“恕”的本義進行考索,從源頭解決,這樣對于正確理解孔子思想和與此相關的一些問題會有很大補益。

  先看《論語》中此二字出現的幾個關鍵地方: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⑴這里講到“忠”,一般都不加注釋,因為不容易有歧義。劉寶楠注曰:“《周語》,忠者,文之實也。楊倞《荀子·禮論》注:‘忠,誠也。誠實義同,誠心以為人謀謂之忠,故臣之事君,有誠心事之,亦謂之忠。”⑵

  2、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⑶

  3、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⑷這里講到“恕”,而后面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說就是孔子對于“恕”字的具體闡釋。其他人基本從孔子這句話闡發,未見單注“恕”字之本義者。

  4、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⑸這里“忠恕”兩字并提,是并列結構復合詞。兩個字有明確分工,含義也非常明確。因此,準確理解這兩個字的本義,十分重要。《論語》論及此二字還有多處,都是從本義引申出去的。不多舉例。因此,考索探求其本義是非常關鍵的。現在分別將兩字的本義進行考索辨析。

“忠”的本義

  許慎《說文解字》:“忠,敬也,從心,中聲。”⑹認為“忠”是形聲字,心是形旁,中是聲旁,這是對忠字進行解釋的根源。心為形旁沒有問題,“忠”是心理活動也沒有問題。但將“中”解釋為聲旁則沒有道理,將“忠”解釋為“敬”也不準確。“恭”更接近“敬”的意思。“敬”側重外在儀表,“忠”側重內心感情,“敬”不等于“忠”。這樣解釋本身就有問題,而且意義比較籠統寬泛。《辭海》將“忠”歸到“中”部,雖然不對,但也不是絕對沒有道理。因為從會意字角度看,“忠”確實也有“中”的含義,但其主要字符是“心”而不是“中”。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段注》中說:“忠,敬也。‘敬者,肅也,未有盡心而不敬者。此與慎訓謹同義。’”⑺基本是對于許慎解釋的闡發,而用“肅”來解釋“敬”,更能體現外在儀表的意思,印證筆者上面分析的正確。

  我認為,“忠”不是形聲字,而是會意字,從中,從心,心在中為“忠”。即把心放在正中,不偏不倚,無論對待什么,只要把心的位置擺正,則是忠。中的本義就是正,是距離兩邊或周圍同樣距離。這樣“忠”所表示的就是內心的中正,實事求是,客觀公正。這樣來對待人和事,就是“忠”。用這種觀點來理解前面出現的“忠”,意義都非常準確而明晰。

“恕”的本義

  許慎《說文解字》:“恕,仁也。從心,如聲。”⑻認為“恕”字是形聲字,心是形旁,如是聲旁。段玉裁《說文解字段注》:“恕,仁也。‘孔子曰: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矣。孟子曰: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是則為仁,不外于恕。析言之則有別,渾言之則不別也。仁者親也。’”⑼將“恕”解釋為“仁”,而仁的本義是“愛人”,顯然二者是有區別的。孟子說得更籠統,認為仁和恕幾乎等同。后人對于恕之解釋,多從“寬容”、“寬宥”理解。如《詞源》:“恕,寬容。《論語·衛靈公》:‘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屈原《離騷》:‘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妬。’”⑽《辭海》:“恕:1、儒家的倫理范疇,謂以仁義之心待人。《論語·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2、寬宥、原諒。”⑾其他注解多與此相類,不多舉。“恕”由“如、心”二字構成。“心”為象形,屬于獨體字。“如”字則是會意字。許慎《說文解字》:“如,從隨也。從女從口。徐鍇曰:‘女子從父之教,從夫之命,故從口,會意。人諸切。’”⑿

  段玉裁《說文解字段注》:“從隨者。‘從隨,即隨從也。隨從必以口。從女者,女子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故《白虎通》曰:女者,如也,引申之凡相似曰如。凡有所往曰如。皆從隨之引申也。’”⒀可知“如”有“相似”之意。這樣,可以認為,“恕”也是會意字。“恕”,從如從心,是“如心”,即如同自己之心,用自己之心理之心情去體會他人之心理之心情,這就是“恕”。

  我們再考察“仁”字的本義。許慎《說文解字》:“仁,親也。從人二。臣鉉等曰:仁者兼愛,故從二。如鄰切。”⒁左邊是一個人字,右邊是表示數量的“二”,其實就是兩個人。但“從二”為何就是兼愛,沒有說清楚。段玉裁注曰:“會意:中庸曰:仁者,人也。注: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仁,以人意相存問之言。大射儀:揖以耦。注:言以者,耦之事,成于此意,相人,耦也。……獨則無耦,耦則相親,故其字從人二。”⒂其意是說,古代勞動或參加社交活動,多是二人搭配,耕地、射箭、很多禮儀都是二人同時,即在這種情況下才可以觀察人對于他人的態度,觀察其品格。“相人,耦也”,“仁”的品德必須在二人共同活動中才能夠觀察出來,表現出來,因此從“二人”。這樣,仁的最原始意義是熱愛他人,關懷他人,照顧他人,尊重他人。與“恕”的含義有明顯差異。

  “忠”是對于自己之要求,把心放正,放在正中間,對于一切事情,對于一切人都要不偏不倚,要中正。而“恕”字則是用自己之心去體會他人之心。忠指自己處事之準則,“恕”指對他人之態度,二字便可以構成人內心情感和以什么態度和情感去對待他人的準則,可以奉行終生,可以“一以貫之”。而這便構成人生在做人做事以及處理社會人際關系方面的準則。因此,永遠堅持把握“忠”與“恕”便是仁義的關鍵。后面孔子緊接著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恰恰是用自己之心去體會他人之心,也就是“如自己心”的意思。這樣理解“忠”和“恕”二字,對其所表達的真實意義會有更準確更深刻的理解,二字其他方面的意義都由此引申出來,不但在論語中當如此理解,在其他文獻和現實運用中也當如是觀。

注釋:

  ⑴《諸子集成》第一冊劉寶楠《論語正義》M,上海書店影印本1986年版5頁。

  ⑵《諸子集成》第一冊劉寶楠《論語正義》M,上海書店影印本1986年版6頁。

  ⑶《諸子集成》第一冊劉寶楠《論語正義》M,上海書店影印本1986年版62頁。

  ⑷《諸子集成》第一冊劉寶楠《論語正義》M,上海書店影印本1986年版343頁。

  ⑸《諸子集成》第一冊劉寶楠《論語正義》M,上海書店影印本1986年版81—82頁。

  ⑹ 許慎《說文解字》J,《中華書局》1963年版,217頁上。

  ⑺ 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段注》J,成都古籍書店影印,1981年9月版532頁下。

  ⑻ 許慎《說文解字》J,《中華書局》1963年版,218頁上。

  ⑼ 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段注》M,成都古籍書店影印,1981年9月版533頁下。

  ⑽ 《辭源》J,商務印書館1988年7月合訂本609頁。

  ⑾ 《辭海》J,1980年8月版縮印本1593頁。

  ⑿ 許慎《說文解字》J,《中華書局》1963年版,262頁上。

  ⒀ 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段注》J,成都古籍書店影印,1981年9月版656頁下。

  ⒁ 許慎《說文解字》J,《中華書局》1963年版,161頁下。

  ⒂ 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段注》J,成都古籍書店影印,1981年9月版387頁上—下。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江| 巴东县| 乌兰县| 监利县| 崇礼县| 石渠县| 陆川县| 思南县| 昌邑市| 徐州市| 义马市| 赤城县| 莆田市| 镇康县| 高淳县| 个旧市| 黎川县| 五寨县| 岢岚县| 上饶市| 左权县| 金门县| 铁岭市| 富阳市| 油尖旺区| 隆林| 红桥区| 师宗县| 闵行区| 杭锦旗| 义马市| 图片| 静安区| 合阳县| 长治县| 内黄县| 云梦县| 枣阳市| 巴彦淖尔市| 秦皇岛市|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