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好苴服
昔者晉文公好苴服。當文公之時,晉國之士,大布之衣,樣羊之裘,練帛之冠,且苴之屨,入見文公,出以踐之朝。故苴服為其難為也,然后為,而文公說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鄉其上也。
——出自《國學寶典》之“子部·諸子”《墨子·兼愛上》
晉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五霸之一。本為晉國為公子,謙而好學,賢而下士。后受迫害離開晉國,游歷諸侯。漂泊十九年后終復國,殺懷公而立。任賢舉能,勵精圖治,開創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與齊桓公并稱“齊桓晉文”。
晉文公提倡節儉,在位時不服重裘,而喜穿粗布衣,于是晉國的士人便紛紛穿著粗布衣和羊皮裘,戴著絹帛帽,蹬著麻布鞋,入宮覲見晉文公,出來在朝堂上行走。雖說粗布衣形制簡陋,但因為晉文公喜歡,反而很快在晉國的士人間流行開來。不過短短一世,就改變了以前的奢靡之風。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