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死不免冠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歲。子路性鄙,好勇力,志抗直,冠雄雞,佩猳豚,陵暴孔子??鬃釉O禮稍誘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
子路為衛大夫孔悝之邑宰。蕢聵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魯,而蕢聵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弊勇吩唬骸笆称涫痴卟槐芷潆y。”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笔壜樃ヂ?。於是子路欲燔臺,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黡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
——摘自《國學寶典》之《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稱季路,春秋末年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人)。生于魯襄公十一年(前542),小孔子九歲。出身寒微,幼至孝,百里負米養親,名列二十四孝。
子路年輕時生性粗野,好勇斗狠,講信義,重然諾,深具豪俠之氣。他穿著另類,經常頭戴雄雞帽,身佩公豬形的飾物,并曾凌辱過孔子。據說有一次,他拿了一把劍,跑到孔子的課堂上亂舞,劍鋒好幾次差點碰到孔子的鼻尖,但孔子卻不氣不惱,無動于衷。子路自覺無趣,便把劍收起,準備離去??鬃舆@才對他說:“你與其這樣胡混日子,不如來我這兒讀書吧!”子路卻說:“我生來就像一枝好箭,讀書干什么?”孔子說:“讀了書就會有學問,就像在竹箭上裝上了羽毛,箭頭又安上了箭鏃,這樣的箭就更厲害了?!弊勇仿犃瞬灰詾槿弧?鬃雍苡心托?,用禮節一步一步地對子路進行潛移默化的誘導。子路也漸漸為孔子的執著所動,偷偷地在外面聽孔子講了幾堂課之后,佩服得五體投地,就穿著儒服,帶著禮物,通過孔子學生的引薦,拜入了孔子門下。雖然后來仍多直言頂撞,但孔子卻寬容愛護有加。
自從子路追隨左右,無人再敢欺慢孔子,孔子自謂“自吾得由,惡言不聞于耳”??鬃又苡瘟袊陂g,子路貼身護衛,屢次救孔子于危難??鬃佑芍哉f:“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長于政事,孔子曾贊其“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后子路為衛國蒲邑宰,治蒲三年,勤政愛民,孔子過蒲,三稱其善。
魯哀公十五年(前480),衛國政變,當權者孔悝與衛靈公的太子蕢聵勾結發動叛亂,率眾襲擊衛出公。子路當時身在城外,聞訊急忙趕回,正好遇到同門子羔從城門出來,看到子路,對子路說:“出公勢敗,已然逃走?,F在城門已關,你可以回家了,不要去白白送死,這是他們的家事,與你無干?!?/p>
子路心頭一鼓熱氣往頭上涌。大聲的說:“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我不能在他有難時躲開。”子羔搖了搖頭,只好走了。
恰巧這時有一位使者進城,城門開了,子路便跟著進去。到了蕢聵那里,這時,戰斗已經快要結束了,蕢聵和孔悝登上了高臺。子路走上前去對蕢聵說:“君子哪里用得著孔悝這等悖背仁義的小人,請交給我殺了他?!笔壜槻宦?,于是子路要放火燒臺。蕢聵害怕了,就命令手下的貼身護衛石乞、壺黡下臺進攻子路。子路雖然英勇,但身被刺傷數處,被砍斷其冠纓。
冠是古代禮儀的象征,只有貴族才能戴冠,成年后要行冠禮,而平民只能戴巾。儒家弟子更視戴冠為禮之大端。危急時刻,子路想起夫子的教誨,便扔掉了手中的劍,昂然說:“大丈夫死不免冠,容我結纓再戰!”然而敵人并沒等他理好帽子,便一擁而上把子路剁為肉醬。
孔子深知子路性格剛強,難有善終,得悉惡噩后悲慟萬分,為之不食肉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