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女子發式
“女為悅己者容”是古代婦女裝扮的出發點,“只為君王顧盼”更是古代宮廷女子的追求。中國古代的男子是很欣賞婦女的美麗長發的,頭發的長短、疏密成為衡量婦女美貌的標準之一。當時長發的梳理方法和現在的差不多,也是讓頭發順其自然地垂下,只是在發尾處束上,再垂于腦后。這種發式在當時,尤其在宮廷中是很流行的。
除了長發,常見的還有挽髻。發髻的梳法一般是從頭頂中央分清頭路,再將兩股頭發編成一束,由下朝上反搭,挽成各種式樣。形狀不同,名字也就不同。秦漢婦女的發髻式樣有數十種之多,凌云髻、垂云髻、迎春髻、神仙髻、望仙鬟髻、參鸞髻、黃羅髻、三角髻、三鬟髻、雙鬟髻、瑤臺髻、墮馬髻等等。
宮廷貴婦還喜歡戴用假發和帛巾做成的或者用牦牛尾裁剪而成的帽子般的假髻,這種假髻叫“幗”。幗上加插用玳瑁做的簪子,簪子長一尺,頂端裝有翡翠雕刻的鳳凰,鳳凰嘴里銜著白色的珍珠,下面垂著黃金飾物,耳朵上配有明珠制成的耳珰。皇后和皇太后則在假發髻上插一支用黃金做的樹枝狀“步搖”鳳簪,步搖上裝飾有明珠與翡翠雕刻的6種動物,有熊、虎、赤羆、天祿、辟邪、南山豐大特(一種野牛)。簪頭上垂下金鏈,上面也鑲有珍珠。
漢代女子墜馬髻發式(湖北江陵出土彩繪木俑)
漢代女子墮馬髻發式(西安任家坡出土陶俑)
漢代女子髻發簪花(四川成都出土陶俑)
漢代女子髻發式(河北滿城出土銅人)
-
華勝是制成花草之狀插于髻上或綴于額前的裝飾。
-
漢時在華勝上貼金葉或貼上翡翠鳥毛,使之呈現閃光的翠綠色,這種工藝成為貼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