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中的服飾史料
志第十七·五行上
后齊婁后臥疾,寢衣無故自舉。俄而后崩。
文宣帝末年,衣錦綺,傅粉黛,數(shù)為胡服,微行市里。粉黛者,婦人之飾,陽為陰事,君變?yōu)槌贾笠病<暗郾溃铀梦唬粡U為濟(jì)南王。又齊氏出自陰山,胡服者,將反初服也。錦彩非帝王之法服,微服者布衣之事,齊亡之效也。
后主好令宮人以白越布折額,狀如髽幗;又為白蓋。此二者,喪禍之服也。后主果為周武帝所滅,父子同時(shí)被害。
武平時(shí),后主于苑內(nèi)作貧兒村,親衣襤褸之服而行乞其間,以為笑樂。多令人服烏衣,以相執(zhí)縛。后主果為周所敗,被虜于長(zhǎng)安而死;妃后窮困,至以賣燭為業(yè)。
后周大象元年,服冕二十有四旒,車服旗鼓,皆以二十四為節(jié)。侍衛(wèi)之官,服五色,雜以紅紫。令天下車以大木為輪,不施輻。朝士不得佩綬,婦人墨妝黃眉。又造下帳,如送終之具,令五皇后各居其一,實(shí)宗廟祭器于前,帝親讀版而祭之。又將五輅載婦人,身率左右步從。又倒懸雞及碎瓦于車上,觀其作聲,以為笑樂。皆服妖也。帝尋暴崩,而政由于隋,周之法度,皆悉改易。
開皇中,房陵王勇之在東宮,及宜陽公王世積家,婦人所有領(lǐng)巾制同槊幡軍幟。婦人為陰,臣象也,而服兵幟,臣有兵禍之應(yīng)矣。勇竟而遇害,世積坐伏誅。
——摘自《國學(xué)寶典》史部·正史之《隋書》卷二十二·志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