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中的服飾史料
《魏書》北齊魏收撰。魏收(507~572),字伯起,小字佛助,北齊鉅鹿下曲陽人。機警能文,與溫子升、邢子才號稱三才子,但生性輕薄,人稱“驚蛺蝶”。他奉命著《魏書》時曾聲稱:“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舉之則使上天,按之則使入地?!睍芍?,眾口喧嚷,指為“穢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
《魏書》記載了鮮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東魏被北齊取代這一階段的歷史。共一百二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實共一百三十卷。舉凡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情況,書中都有較詳盡的交待。其二十卷志尤有價值。
《魏書》中的服飾史料集中于《禮志》中,亦散見于各人物紀傳,對了解北魏的服飾文化有相當價值。
志第十三·禮四之四(節錄)
太祖天興元年冬,詔儀曹郎董謐撰朝覲、饗宴、郊廟、社稷之儀。六年,又昭有司制冠服,隨品秩各有差,時事未暇,多失古禮。世祖經營四方,未能留意,仍世以武力為事,取于便習而已。至高祖太和中,始考舊典,以制冠服,百僚六宮,各有差次。早世升遐,猶未周洽。肅宗時,又詔侍中崔光、安豐王延明及在朝名學更議之,條章粗備焉。
熙平元年九月,侍中、儀同三司崔光表:“奉詔定五時朝服,案北京及遷都以來,未有斯制,輒勒禮官詳據?!碧珜W博士崔瓚議云:“《周禮》及《禮記》,三冠六冕,承用區分,璮玉五彩,配飾亦別,都無隨氣春夏之異。唯《月令》有青旗、赤玉、黑衣、白輅,隨四時而變,復不列弁冕改用之玄黃。以此而推,五時之冠,《禮》既無文,若求諸正典,難以經證。案司馬彪《續漢書輿服》及《祭祀志》云:迎氣五郊,自永平中以《禮讖》并《月令》迎氣服色,因采元始故事,兆五郊于洛陽。又云五郊衣幘,各如方色。又《續漢禮儀志》:立春,京都百官,皆著青衣,服青幘。秋夏悉如其色。自漢逮于魏晉,迎氣五郊,用幘從服,改色隨氣。斯制因循,相承不革,冠冕仍舊,未聞有變。今皇魏憲章前代,損益從宜。五時之冠,愚謂如漢晉用幘為允。”靈太后令曰:“太傅博學,洽通多識,前載既綜朝儀,彌悉其事,便可諮訪,以決所疑?!倍昃旁拢?、清河王懌、給事黃門侍郎韋延祥奏:“謹案前敕,制五時朝服,嘗訪國子議其舊式。太學博士崔瓚等議:‘自漢逮于魏晉,迎氣五郊,用幘從服,改色隨氣。斯制因循,相承不革,冠冕仍舊,未聞有變。今皇魏憲章前代,損益從宜。五時之冠,謂如漢晉用幘為允?!袝远Y式不經,請訪議事,奉敕付臣,令加考決。臣以為帝王服章,方為萬世則,不可輕裁。請更集禮官下省定議,蒙敕聽許。謹集門下及學官以上四十三人,尋考史傳,量古校今,一同國子前議。幘隨服變,冠冕弗改。又四門博士臣王僧奇、蔣雅哲二人,以為五時冠冕,宜從衣變。臣等謂從國子前議為允?!膘`太后令曰:“依議?!薄?/p>
——摘自《國學寶典》史部·正史之《魏書》卷一百八之四·志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