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典籍與文化》2021年第3期(總第118期)
主 辦: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
周 期:季刊
出版時間:2021年8月
摘 要
文獻天地
《續談助》版本流傳考張衛香
摘要:晁載之《續談助》一書,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以往對是書的利用遠遠多于研究。《續談助》宋元間未見著錄和引用,明《文淵閣書目》始著錄于冊,編成于明初的《永樂大典》引錄二十余條材料,與世所行本有別。是書今所存本均為五卷本,其中以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姚咨手抄宋本為最早,存有較為完整的面貌,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今天所存諸本,除孫鋆抄本外,均出自明抄本。
關鍵詞:續談助? 明抄本? 版本系統
周星詒校跋天啟刻本《曹子建集》的文獻意義及文學價值張廷銀、于曉川
摘要:國家圖書館所藏周星詒校跋天啟刻本《曹子建集》是曹植集的重要版本,這一版本實際上是日本靜嘉堂所藏之《陳思王集》。周星詒之跋語為《曹子建集》的版本認定提供了重要依據,其中收錄的王世貞等人的評點文字亦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關鍵詞:周星詒? 曹子建集? 校跋評點
盧文弨與錢求赤鈔本《周易注疏》馮先思
摘要:國家圖書館藏清佚名過錄盧文弨校《周易兼義》,大體保存錢求赤鈔本《周易注疏》之全貌,也是盧文弨校訂《周易注疏》的原始資料。《周易釋文考證》引錄錢本《釋文》之異文,部分與兩種宋建刻《周易》附釋文本獨有的異文一致。國圖藏清佚名過錄惠棟等批注《周易兼義》保存了部分錢本“校語”,我們可據以復原錢鈔本的形成過程。錢求赤將幾種宋本異文校錄在北監本上,再據以抄錄,因此其文本混合了宋、明等版本的異文。
關鍵詞:錢求赤? 《周易注疏》? 盧文弨批校
盧文弨校《周易注疏》所據版本補考樊寧
摘要:清人張爾耆曾過錄一部盧文弨《周易注疏》校本,可謂彌足珍貴。依此校本可對盧氏校勘《周易注疏》所據的版本問題作進一步考述,所得有四:一是錢求赤鈔本《周易注疏》的文本構成較為復雜,其性質非如清人所言影宋鈔本,而是一個重構形成的新校定本;二是盧氏既肯定錢本、殿本的優點,又指出其訛誤之處,擇善而從,頗為嚴謹;三是盧氏參引的明神廟本文字訛誤較少,優于今日常使用的明萬歷北監本;四是盧氏校本中的“盧本”是盧文弨從浦鏜《十三經注疏正字》轉引而來,實指明人盧復輯《三經晉注》本《周易》,并不是盧文弨本人的校改。
關鍵詞:盧文弨 ?周易注疏 ?版本 ?校勘
文史新探
《毛傳》《鄭箋》對文訓釋的一致性差異——兼及二家的經學傳統李林芳
摘要:“對文”在《詩經》中廣泛存在,《毛傳》《鄭箋》對對文處字詞的理解往往有異。本文全面統計了毛、鄭對文訓釋的差異數量,發現毛、鄭在對文訓釋一致性上有明顯差異的計49例,其中47例鄭比毛一致,而2例毛比鄭一致。毛較鄭不一致例的具體類型可分為“語法語義不統一”“缺乏遞進”“對比不明顯”“釋義相涵蓋”四類,鄭較毛不一致例則與其引禮、引它書釋經相關。毛、鄭的這一差異可以從二家經學傳統有別的角度加以解釋。
關鍵詞:毛傳 ?鄭箋 ?對文 ?經學傳統
北宋駙馬升行考略黃承炳
摘要:北宋駙馬升行做法的產生,源于當時維護皇室自身倫理輩分不紊的需求,同時也是唐五代以來儒家倫理道德失落的延續。除了史籍明確記載為駙馬升行的案例外,本文認為福康公主的丈夫李瑋也實行了升行,且因此導致他們的婚姻成為一場悲劇。正是考慮到這一前車之鑒,宋神宗下詔廢除駙馬升行“舊制”,命德寧公主駙馬王師約不再升行。此外,駙馬升行的興廢,也與北宋儒學復興、道德重建與士大夫政治的發展密切相關。
關鍵詞:北宋? 駙馬升行? 福康公主? 儒學復興
《書集傳》訓詁不遵《尚書注疏》之現象的考察王篤堃
摘要:對名物、典章制度的認識不同,分節、斷句不一致,及《書集傳》以意解經,導致了《書集傳》與《尚書注疏》在經文訓解上出現大范圍分歧。《書集傳》更加強調文理脈絡;更多引用《孟子》訓解經文,將宋儒以為的《孟子》精神成功融入訓解之中;部分經文訓解追求對偶的特征,與宋代科舉考試相關聯。宋以后刻本時代和理學時代的到來,使得訓詁精簡和義理突出的《書集傳》在與《尚書注疏》等的競爭中占據優勢,最終完成文本的經典化歷程。
關鍵詞:尚書注疏? 書集傳? 訓詁? 經典化
范梈批選李杜詩辨偽唐宸
摘要:舊題元人范梈批選、鄭鼐編刻的《杜工部詩范德機批選》《李翰林詩范德機批選》二種,在李杜詩接受史上曾產生較大影響,但其版本、真偽問題尚有值得探討的空間。本文在詳細梳理二書版本源流的基礎上糾正諸家著錄失誤,進而分析其書序跋、批語的諸多破綻,推斷序跋皆出自元末書坊主偽托。范梈同鄉周霆震親見冠有虞序的范批杜詩,稱其為偽托之作,這為鄭鼐編刻范批李杜詩系偽書提供了有力支持。
關鍵詞:范梈? 杜工部詩范德機批選? 李翰林詩范德機批選? 版本 ?考辨? 辨偽
文化廣角
紀念碑性:《吊比干碑》的文本價值探察李凱
摘要: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在由平城遷都洛陽的途中憑吊比干墓并撰文立碑。將吊文上石實屬創舉,一方面是看重比干的忠貞形象對鮮卑族的教化功能,明確以“湯武革命”為樣板入主中原的國策,向南朝宣示正統立場;另一方面,碑文模擬屈騷,孝文帝藉此疏解因遷都延宕而導致的精神壓力。此碑與孝文帝同期創作的一組“祭川岳文”旨趣類同,皆指向光宅中原的文化理想。此碑也為唐以降的比干拜祭樹立了楷式,實具紀念碑意義。
關鍵詞:吊比干文? 屈騷? 光宅中原? 紀念碑性
敦煌本《辯意長者子經》整理與研究傅及斯
摘要:敦煌文獻中保存《辯意長者子經》10號,其中8號可綴為3組。通過分析諸寫本的文本樣貌及字形特征,我們認為敦煌寫本能夠反映該經譯出后在西域地區的流布情況,與傳世文獻記載相合。通過與刻本大藏經對勘,我們發現存在于敦煌本中的不少異文材料,體現了早期寫本時代的特殊的用字、用詞現象。
關鍵詞:辯意長者子經? 敦煌寫卷? 綴合? 佛經校勘
《潛邱劄記》編刻與刪定考論李寒光
摘要:閻若璩的《潛邱劄記》最早由閻學林刻于眷西堂,內容駁雜,后之學者多有批校。上海圖書館藏刪定本經由吳玉搢、華玉淳、程晉芳、阮葵生等多人校訂,是《四庫》底本之底本。《四庫》本刪去了更多抄錄原文或無關考證的條目,其實際分卷情況與刪定本不同;對與錢謙益有關條目的刪改,是受政治因素的影響。此書的刪定,是考據學繁榮的結果,又影響學者以專做考據的姿態以及專收考據的方法編纂考證筆記,推動考據學的發展。
關鍵詞:潛邱劄記? 刪定? 程晉芳? 《四庫》底本
學界紀事
章培恒先生與明代文學研究李慶
摘要:章培恒(1934—2011),原復旦大學教授、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學史研究專家。是我尊敬的老師。在他的生涯中,明代文學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不僅在學術研究上碩果累累,而且還是明代文學研究的領軍人物,開拓了學術領域,組織了研究隊伍,培養了學術人才。他的學術思想和生活態度,給人啟迪,值得學習。在他去世十周年之際,謹以此文,作為紀念。
關鍵詞:章培恒 ?明代文學 ?文學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