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紀傳版二十六史:史記人物全傳》

《紀傳版二十六史:史記人物全傳》

叢 書 名:紀傳版二十六(國學網(wǎng)精校本)
作  者:[西漢]司馬遷 撰/周殿富 主編/尹小林 點校
出 版 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2年6月第1版
書  號:978-7-80769-198-3


“中國的靈魂”與“將來的命運”
——橫排簡體《紀傳版二十六史》代序

  出版一套以閱讀價值為宗旨的《紀傳版二十六史》,是我多年的夙愿。盡管幾經(jīng)組織,都或因資金短缺,或因時間精力兩不濟,或因選擇編校者之困難而未得成就。此次到書局來重操舊業(yè),得安徽出版集團時代出版?zhèn)髅焦就鮼喎嵌麻L、時代出版?zhèn)髅焦咎锖C骺偨?jīng)理、韓進副總經(jīng)理鼎力相助,并給以資金扶持,又得以有首都師范大學電子文獻研究所的電子技術(shù)力量的強大支撐,并由書局副總武學同志偕一批文史資深編校人員直接操作,該項目終于啟動,首批書稿即將付梓,并將于2014年內(nèi)全部完成。

  該書為什么稱“紀傳版二十六史”呢?就是把一部《二十六史》一分為二:把志、表、書部分全部略去,只保留紀傳部分。盡管下決心把它做成,但臨門一腳卻心懷忐忑。之所以不安,是這般所為實有對這樣一套傳世經(jīng)典妄加閹割之嫌,有一種冒史學界之大不韙的危機感涌來。于是便去向文史界、出版界的一些資深師友投石問路。沒想到卻得到了老署長、中國大百科主編楊牧之先生的首肯,且極稱是一件好事,欣然同意出任編委會主任。然后又與史學界、文史出版界的專家學者趙毅、韓東育、胡維革、左克誠、李定凱、尹小林等師友商榷,竟然也毫無異議地全部贊同,并提出了許多好的建策。真得感謝他們的大力支持、鼎力相助。

  即然已經(jīng)有了種種版本的《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在市場上游走,為什么還要搞一套紀傳版《二十六史》呢?這就涉及本書的出版宗旨與足本《二十六史》的功用問題。

  《二十六史》盡管諸史各不相同,但大體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敘事記人史論的紀傳,包括本紀、世家、列傳、屬國與相關(guān)獨立政權(quán)傳;一部分則是記載典章制度、經(jīng)濟文化、科技、天文地理、風土人情、職官年代的志、表、書部分。無疑,這是研究斷代史專家們、歷史文學創(chuàng)作者們不可或缺的百科全書。但這套史書的讀者遠不止于此。而廣大的黨政干部、文化知識者階層、一般文史愛好者又大多喜讀傳記部分,對于其他則視如贅物。所以購得此書如同花錢買了一個什錦水果拼盤,不管如何精美,但所食者只有一種;盡管心甘情愿,也有暴殄天物之嫌,更何況要多花多少錢呢?

  更重要的不是錢,對于閱讀者而言,在閱讀中的翻檢之苦似乎更難以忍受,筆者本人就深受其“害”。一部足本《二十六史》泱泱五千余萬言,四千余卷,只書、表、志部分就大約占去了三分之一的體量。如部頭較大的兩唐書,合計四百余卷,表、志就占有近百卷;《宋史》五百卷,志、表占去近二百卷;《元史》二百卷,志、表占九十卷;《明史》三百卷,志、表占九十卷;《清史》五百三十余卷,志、表占到二百卷。(這些都是概數(shù))。而且在編次上,又常常用表、志、書部分把本紀與列傳部分分割開來,不管那些大史學家們有多科學、有多少道理,但對今天真正想閱讀史傳的人而言,卻是毫無道理而言,反無異是一種“災(zāi)難”。就像司馬光做《資治通鑒》,第一部分便是《周紀》,名為《周紀》,但開篇竟是威烈王,讓讀者一頭霧水,哪是哪啊?原來他卻是想接續(xù)《左傳》的茬。這種想法你知道,但讀者怎么才能知道啊?你既然是“上起戰(zhàn)國”那就別用《周紀》。如把東、西周比做四肢,那么戰(zhàn)國不過是它的一條腿。這一點司馬光比我們先知深知多了,但我花錢要買的是全羊,你也說這是全羊,而我拿到手一看只是一條羊腿,就如同下聘禮要娶的是媳婦,嫁過來的卻只是腳后跟。開讀者玩笑呢?書是好書,就不該為讀者想想嗎?也難怪,那些史書,哪本是為了給那些沒文化的老百姓看的呢?而獨立的典籍至少要有頭有尾才好。書總是要給人看的,讀者才是上帝。而且原版《二十六史》在目錄與編次體例上,也多有不便閱讀查檢之處。

  你去《史記》中查找莊子這樣大名鼎鼎的人物,在目錄上,你就找不到,你得去“老子韓非”合傳中去找。名為二人合傳,卻把莊子、申子這樣兩位大名鼎鼎的名人夾在中間,而且另無他傳。戰(zhàn)國時代的“四大君子”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前三個都在目錄中直冠其號,但你卻找不到信陵君,給他只冠了一個“魏公子”,既無其號,又不冠其名。《晉書》開篇目錄就是高祖宣帝、世宗景帝、太祖文帝,他們本來就沒做過皇帝,這些冠名都是在他們身后晉朝開國時才加封的謚號,非專家們誰能分得清哪個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呢?而且各書本紀目錄都只冠帝王謚號,有幾個讀者能從謚號中辨得出各代帝王誰是誰呢?你可以從尊、諱出發(fā)不直冠其名,但后世讀者要查找一個人有多不方便呢?這些,在《紀傳版二十六史》中都進行了補加,哪怕史家們有多大的非議,我們還是方便讀者至上吧。更何況并無什么傷筋動骨、無傷大雅之處。

  不管史書有多少種,在國人心目中最有名氣的還是《二十四史》,加了《新元史》就是《二十五史》,再加《清史稿》就是《二十六史》;把《二十六史》中的志、表、書刪除,就是今日之《紀傳版二十六史》。魯迅先生當初頗不以這些正史為然,曾說過都不過是一些“相斫書”,但他深讀后對這些史書重新評價道:“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那么魯迅為什么說這里記載著“中國的靈魂”呢?應(yīng)當是指史書紀傳中的許多優(yōu)秀人物代表了中國人的精神、節(jié)操、文明吧。有毛澤東評點史傳人物為證。

  毛澤東最喜歡讀的便是《二十四史》。盡管他有許多批評史書的話,說史書為學者、長者、帝王諱,很少真實,但他同時也講,了解歷史你不看史書看什么?要想研究中國歷史,還是“必須扎扎實實把《二十四史》學好”。他說自己被史書迷住了。被史書中的什么“迷”住了呢?人物。基本兩條:一條就是魯迅所說的“中國的靈魂”,一條就是“將來的命運”,而這兩條都體現(xiàn)在那些歷史人物身上,而絕不在那些志、表、書中。我們無意貶低這部分珍貴的史料價值,但歷史是人的歷史,民族精神只能去代表人物身上尋找。更何況正史人物傳記絕非只是帝王將相,民間人物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毛澤東在讀《東漢書》時,評價嚴光道:“光武出而辦天下事,光即力講氣節(jié),正風俗而傳教于后世。且光于專制之代,不屈于帝王,高尚不可及哉!”在讀《南史》的“陳慶之傳”時批注為“再讀此傳,為之神往”。還有論臧質(zhì)為“豪杰之士”,稱曹景宗“亦豪杰哉!”甚至號召我黨干部“應(yīng)學韋睿作風”。在讀《新唐書》中那位不屈于武則天與酷吏淫威的大法官徐有功傳時,稱贊道:“以身殉志,不亦偉乎!”讀田弘正、王承元二傳則稱之為“兩個好將軍”,而且對許多傳主包括十幾個帝王都有很多的評價。顯然這些都是側(cè)重于精神上的、氣節(jié)上的、節(jié)操方面的評價。那樣的一個偉大人物且對古人有“高尚不可及”、“為之神往”,稱之為“豪杰”、“不亦偉乎”等這么高的評價,至少說明那些帝王將相也未必就都是垃圾。更何況史傳人物中還有那么多不計生死名利的節(jié)烈、孝廉、忠義、仁德、智慧之士;那么多正直、無畏、愛國、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的忠臣、英雄人物,這還不是“中國的靈魂”嗎?而毛澤東更注意的是從歷代政權(quán)興替、國之榮衰、民生民心的實史,從歷史人物生死成敗、得失榮辱、沉浮窮達的命運中,總結(jié)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古為今用,揚棄式地繼承發(fā)展以免重蹈歷史的覆轍,這還不是“將來的命運”嗎?尤其是那些史學大家們對歷代帝王、傳主的評價,多有極精彩,于今仍有鏡鑒意義的史論,十分值得咀嚼回味,價值無窮。這些也許正是史書之所以得以傳世的真正價值所在,而這些都集中反映在人物傳記中。并非有意褒貶表、志、書的價值,匠人不做廢物,只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各取所需而已,而大眾所愛所需卻是鐘情于史傳。這也正是本套紀傳版歷史讀物出版的動因之一。

  為什么在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的各類歷史讀物中,唯正史自《史記》以降而三史、四史、五史、十三史、十七史,一直滾雪球般滾成了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史,代代相傳而不泯滅呢?需知真金在,豈銷鑠?有它的應(yīng)用價值。這些歷史人物的傳記,絕非只是為他們樹碑立傳的,而是向后世之人提供了一面面鏡子,用他們的生死存亡沉浮得失為后人昭示了一種道,一種歷史生存法則。古人多以經(jīng)學論道,史書記事分而言之,“經(jīng)以載道,史以記事,史與經(jīng)不可同日語也”。其實真正的“道”無不深寓于人的社會活動與種種不同的命運中。就如同甘蔗的糖,絕不在你的“糖分”中,而存在于每一根甘蔗的細胞中一樣。所以就是終生以經(jīng)學為宗稱圣的孔子,在刪定《左傳》時都講:為述王道之大者,“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其實史書所載述寄寓的絕非只是王者之道,無論對于治國治事,安民治家,修身做人,從事各業(yè)者,都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道”的啟迪。因而,《史記》與《資治通鑒》的作者、注者同稱:有國而為人君者而不知史鑒,那么就會前有讒者而不見,后有賊人而不知,想要圖治都不知從何入手,想要避亂都不知防亂之術(shù);為人臣者而不知史鑒,那么就會雖熟讀“五經(jīng)”而不知哪一條合時宜,一旦遭際變故都不知道如何變通權(quán)衡,那便一定是上不能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者如果不知史鑒,那么想圖謀通達光宗耀祖,則必身敗名裂且為先人招辱,而且做事無論成敗都不足以立世垂后。所以后代史家又說:“道無不在,散于事為之間,因事之得失成敗,可以知‘道’之萬世亡(罔)弊,史可少歟?”筆者再加一句:“紀傳可少歟?”

  為了忠實于原著,保存其史料價值,本書對各傳除方便讀者閱讀增補調(diào)整了一些傳主名稱外,均保留原貌。而且又在現(xiàn)有橫排簡體版基礎(chǔ)上,斥巨資耗時日勞人力,做了電子技術(shù)與人工的雙重通校檢核。相信《紀傳版二十六史》的出版,定能受到廣大文史愛好者的鐘愛。并歡迎批評教正。值該書付梓之際,僅以此文代序。

周殿富
2013年圣誕節(jié)于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發(fā)表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宁县| 罗江县| 行唐县| 宁武县| 常熟市| 申扎县| 敦煌市| 平塘县| 依安县| 托克逊县| 林州市| 天峨县| 大化| 汕头市| 宁津县| 马龙县| 响水县| 宣恩县| 越西县| 屯门区| 沁水县| 泽州县| 定边县| 安阳市| 郎溪县| 庆安县| 营口市| 博兴县| 凤台县| 南华县| 吴江市| 南平市| 和硕县| 桂平市| 金坛市| 石城县| 黎平县| 辉县市| 保亭| 特克斯县| 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