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1898年中國故事》

《1898年中國故事》

作  者:馬勇 著
出 版 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08年10月第1版
書  號:978-7-101-06279-3
定  價:¥29.00 元


戊戌變法的非主流解讀

  《1898年中國故事》很容易讓人想起幾年前的一部電視劇:《走向共和》。比起過往思維慣性中的臉譜形象,本書對歷史人物復雜性的刻畫與分析,產生的震動要大得多,至于這種分析合理與否,則見仁見智了。

大清的回光返照

  110年前,力漸不支的大清朝做了最后一次努力,一場新政轟轟烈烈地展開,后人稱之為“戊戌變法”。

  這次回光返照僅持續了103天。隨后,一場由慈禧太后主導的政變,在一夜間否定整個新政。光緒被囚,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海外等事接連發生,變化之快,讓整個帝國都摸不著頭腦。

  清代宮廷最不乏謎團。這次新政起始與終結的突然性,以及一波三折的過程,留下了太多的疑問:新政期間,光緒與慈禧的關系到底如何?慈禧對新政的態度究竟有否變化?袁世凱告密的動機到底是什么?疑問不但引出了研究成果,更提供了娛樂化的效應,諸如大刀王五一類的傳說都與這場詭譎的政爭聯系到一起,可見其紛雜態勢。

  近日,一本《1898年中國故事》出版,再度聚焦于“戊戌變法”。作者在翔實史料的基礎上,對新政做了一次理性的梳理,對康有為的作用、“帝黨”“后黨”之爭、袁世凱與光緒的關系、新政失敗原因等等,提出了不同于傳統的觀點,作為一家之言,其分析很值得讀者一觀。

邊緣人康有為

  歷來提起“戊戌變法”,康有為都被視作主導性人物,《1898年中國故事》卻給人另外一種感覺。

  康有為的變法思想曾給予光緒很深的影響,但他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政治地位。整個變法期間,光緒只與之見過一面,而且據作者看來,這次會面相當不理想。并且,光緒僅賜給康有為一個總理衙門章京的官職,未使之進入權力中樞。對于康氏的“旗手”身份來說,這一點令人難以接受。

  整個新政的主導者是光緒皇帝,他所依賴的理念,并非只來自康有為一人的建議,而是整個國家政治改革的共識。至于具體的實施者也好,反對者也罷,均是朝中大員。康有為更像一位先鋒,而非主將,他只能屢次借助為別人代寫奏折的機會,來闡述自己的思想,為維新制造輿論,而沒有施展身手的余地。

  《1898年中國故事》所述,讓人覺得康有為更像一個不甚精明的算計者。在推動新政大局的同時,他更關心的是自己的政治地位。皇帝賜官之低讓他大失所望,在政局一日一變之際,他所計較的卻是如何為梁啟超謀得官報總經理的職務,以及京師大學堂中的總教習一職會落入誰手。為了名利,他甚至不惜以別人的名義奏請重用自己,如此一來,讓他在“帝黨”“后黨”兩派中都留下了不好的名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維新派的分裂,并一度引起了光緒的不快。在風云變幻的大勢面前,康有為并沒有睥睨一切的雄心,反而在小算盤的撥拉聲中,使自己成為政治邊緣人。

被逼出來的“兩宮之爭”?

  許多人一向認為,以慈禧為首的“后黨”在維新過程中處處掣肘,其打壓導致了變法失敗。不過本書提供了另一種解說:即慈禧對變法的態度,系從支持轉為反對,所謂“后黨”也是在外力刺激下被迫形成,而慈禧對光緒的最終否定,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由維新派造成的。

  據作者所述,慈禧對于變法起初并不持反對態度,她只提出兩個底線:即不動祖宗之法,不損滿人貴族權勢。作者據史料分析,在變法初期一系列重要人事變動的安排,均系出自慈禧與光緒協商的結果,其中甚至包括將帝師翁同龢排出政壇之外。

  本書對歷史人物的分析,頗多讓人意外之處,翁同龢即是一例。歷來翁被視作“帝黨”,他的離職似乎說明了維新派的受打壓程度。而據本書所言,在籌措《馬關條約》賠款的過程中,翁的一系列舉措已令朝廷失望。因與康有為在儒家理論上有明顯分歧,他也曾從力薦康氏轉為暗中阻止,導致光緒大為惱火。當清廷試圖請湖廣總督張之洞入京主政、推行變革之際,翁又加以阻撓。這些細節,多有包括翁本人日記在內的史料為證。問題的不斷積累,外加慈禧、光緒出于各自利益的考量,終于引致皇室在變法之初將翁調整“出局”。

  此外,《1898年中國故事》呈現的紛爭,并不像傳統所言那樣,是改革派與反對派的博弈,而是漸進派與急進派的對立。在作者看來,包括光緒在內的維新一派,選擇了一條急功近利的道路,成為日后失敗的致命原因。

  從迅速取消科舉制到高級官員集體下崗,再到裁撤大量的地方官吏,維新派均未給政局留下緩和的余地。康、梁等人的變法訴求,雖有理念支撐,卻無通盤考慮,四面出擊而無重點攻堅,反倒使官場陷入恐慌,終致主流輿論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上。

  早在變法前,張之洞等人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等漸進改革的主張,并得到官場的普遍認同。在本書作者看來,包括剛毅、榮祿在內的軍機大臣等人——即傳統意義上的“反派”,初期對變法并無抵觸,只是希望采取緩和策略。

  然而康有為等人的激進心態,對光緒產生極大影響,進而使維新派將緩和派視為守舊一方,首先挑起黨爭,大肆攻訐,使后者對新政心生惡感。同時,這種激進也觸動慈禧,讓她覺得當初立下的兩條底線勢必被突破,因而選擇站在了傳統勢力一方,所謂“后黨”就在維新派的急躁心態下被迫出現,皇帝與太后之間的“兩宮之爭”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兒了。

袁世凱是保皇派?

  袁世凱向榮祿告密一事,歷來被視作變法失敗一大根由,袁世凱也因此被視作光緒遭難的罪魁。本書確認袁氏告密之實,但對其本意提出了不同看法。

  書中援引袁世凱當年9月20日上的奏折為證,指出其中向光緒提出三點建議,即不要冒進、任用張之洞等老成持重官員、對維新派不應太過信任。按時間順序,當時袁氏已從譚嗣同處獲知對“后黨”下手的計劃,因而作者認為,袁世凱不愿因兵變導致大亂出現,也不希望將光緒與慈禧任何一方置于危險境地,于是在奏折中隱晦提請皇室注意。在他向榮祿告密后,也曾表示維新派的圖謀與光緒無關,如連累皇帝,自己就該死了。

  同時書中對告密過程提出新解。此前史稱袁氏于 9月20日晚向榮祿告密,導致當日政變發生。而作者援引日記資料,認為當日晚袁氏尚未講清全情,榮祿就因其他事務中斷談話,轉日才獲悉來龍去脈,而此前政變業已發生,因而袁氏告密一事,對大局并無太多影響。

  而此時的北京,作者用了“事情正在起變化”一語來形容。政變之初的慈禧,似乎尚未針對光緒,只是要緝拿新黨。但當她從被捕者口中得知這些人本要對自己下手時,便將之視作政治陰謀,遷怒于皇帝,這對母子之間的裂痕便越來越大。最終,垂簾聽政的一幕重演,除京師大學堂外,所有新政被廢,譚嗣同等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清廷在勉力支撐了最末一次之后,頹然倒地。

推理換不來歷史真相

  《1898年中國故事》的諸多觀點固然新鮮,在閱讀時也能帶來一些快感,然而仔細思量,這一家之言仍有諸多值得商榷之處。

  本書所得出的推論,一是基于史料,二是基于情理。慈禧對新政的態度、光緒召見康有為等場景,相關史料并不多,作者通過推理方式,將當事人的心態加以了補充描述,讀來并無失卻邏輯之處,但只合于常理,卻未必合于歷史真相。

  在這本書的作者看來,歷史的走向如何,是充滿偶然性的。若以這種思維方式反觀作者的那些分析,就能發現一個問題:在看起來合理的過程中,假若確曾出現一些偶然現象,并可能改寫歷史,卻未被作者所知,那么他目下得出的這些“合理”推論,未必能站得住腳。

  在史料的使用上,本書也有不完善之處。即以袁世凱告密一事為例,作者得出的諸多結論,其史料均只源于袁世凱的日記。需知,日記的書寫夾有主觀色彩,尤其牽涉這種載于史冊、關乎聲名的事情,當事人能否保持客觀,我們無法打保票。僅以此孤證說明袁氏行為,甚至心理,還不足以服人。

  因而,《1898年中國故事》看來更像一種解讀,而非結論性的作品,讀者大可參照而讀。

原載《城市快報》2008年11月15日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烦县| 土默特左旗| 莱阳市| 剑河县| 临安市| 敦化市| 锦州市| 罗山县| 延津县| 来安县| 苍南县| 苗栗市| 谢通门县| 平邑县| 高淳县| 敦煌市| 沂南县| 余姚市| 武宣县| 翁牛特旗| 广宗县| 垣曲县| 福海县| 阜康市| 轮台县| 罗山县| 宁安市| 句容市| 苍南县| 房产| 扎囊县| 牙克石市| 隆尧县| 高邮市| 团风县| 新龙县| 微山县| 博爱县| 建阳市| 井研县| 申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