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世藏書》是由國學網組織編纂、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大型古籍叢書,囊括了中國文化史上從先秦到晚清兩千年間幾乎所有重要的文獻典籍。全書按傳統的四部分類法,分經部、史部、子部和集部,各部之下又分經傳注疏、經學、正史、編年、地理、政書、職官、雜史、史評、目錄、諸子、儒家、兵家、道家、佛教、中醫、科技、農學、飲食、藝術、術數、筆記、文言小說、通俗小說、類書、總集、別集、文論、戲曲等29個子類,共收書目690余種,計166冊,約2億字,全方位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成就。叢書編纂過程中,充分運用了古籍數字化手段,以《國學寶典》大數據庫為基礎,結合國學網獨家研發的“自動比對”、“自動標點”、“自動排版”三大核心技術,并組織了全國數十所高校及科研單位的60余位古籍專家參與審定,實現人工和機器的完美合作。 |
2018年10月23日上午,由國學網組織編纂、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古籍叢書《中華傳世藏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發儀式暨出版座談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委托辦公室秘書侯軍遠致辭,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王永昌、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等領導,浙江出版聯合集團董事長鮑洪俊、浙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成梁、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長葉國斌,本書主編尹小林,副主編方銘、沈文凡和北京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杜曉勤、劉石等4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對《中華傳世藏書》的編纂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 |
總 顧 問:許嘉璐 |
![]() |
![]() |
![]() |
![]() |
![]() |
許嘉璐 | 柳斌杰 | 單霽翔 | 白化文 | 劉夢溪 |
冊號 | 分類 | 書名 |
001 | 經部·經傳注疏一 | 周易正義、尚書正義 |
---|---|---|
002 | 經部·經傳注疏二 | 毛詩正義 |
003 | 經部·經傳注疏三 | 周禮注疏 |
004 | 經部·經傳注疏四 | 儀禮注疏 |
005 | 經部·經傳注疏五 | 禮記正義(一) |
006 | 經部·經傳注疏五 | 禮記正義(二) |
007 | 經部·經傳注疏六 | 春秋左傳注疏(一) |
008 | 經部·經傳注疏六 | 春秋左傳注疏(二) |
009 | 經部·經傳注疏七 | 春秋公羊傳注疏、春秋穀梁傳注疏 |
010 | 經部·經傳注疏八 | 論語注疏、孝經注疏、爾雅注疏、孟子注疏 |
011 | 經部·經學一 | 尚書大傳、韓詩外傳、春秋繁露、大戴禮記、白虎通義、五經異義、周易集解、四書章句集注、 七經小傳 |
012 | 經部·經學二 | 漢學師承記、孟子字義疏證、經學歷史、經傳釋詞、馬氏文通、孔子改制考、今古學考 |
013 | 史部·正史一 | 史記 |
014 | 史部·正史二 | 漢書 |
015 | 史部·正史三 | 后漢書 |
016 | 史部·正史四 | 三國志 |
017 | 史部·正史五 | 晉書(一) |
018 | 史部·正史五 | 晉書(二) |
019 | 史部·正史六 | 宋書(一) |
020 | 史部·正史六 | 宋書(二) |
021 | 史部·正史七 | 南齊書、梁書 |
022 | 史部·正史八 | 陳書、北齊書、周書 |
023 | 史部·正史九 | 魏書 |
024 | 史部·正史十 | 隋書 |
025 | 史部·正史十一 | 南史 |
026 | 史部·正史十二 | 北史 |
027 | 史部·正史十三 | 舊唐書(一) |
028 | 史部·正史十三 | 舊唐書(二) |
029 | 史部·正史十四 | 新唐書(一) |
030 | 史部·正史十四 | 新唐書(二) |
031 | 史部·正史十五 | 舊五代史 |
032 | 史部·正史十六 | 新五代史、遼史 |
033 | 史部·正史十七 | 宋史(一) |
034 | 史部·正史十七 | 宋史(二) |
035 | 史部·正史十七 | 宋史(三) |
036 | 史部·正史十七 | 宋史(四) |
037 | 史部·正史十七 | 宋史(五) |
038 | 史部·正史十八 | 金史 |
039 | 史部·正史十九 | 元史(一) |
040 | 史部·正史十九 | 元史(二) |
041 | 史部·正史二十 | 明史(一) |
042 | 史部·正史二十 | 明史(二) |
043 | 史部·正史二十 | 明史(三) |
044 | 史部·編年一 | 資治通鑒(一) |
045 | 史部·編年一 | 資治通鑒(二) |
046 | 史部·編年一 | 資治通鑒(三) |
047 | 史部·編年二 | 續資治通鑒(一) |
048 | 史部·編年二 | 續資治通鑒(二) |
049 | 史部·編年二 | 續資治通鑒(三) |
050 | 史部·地理一 | 山海經、水經注、洛陽伽藍記、大唐西域記、元和郡縣圖志 |
051 | 史部·地理二 | 元豐九域志、東西洋考、徐霞客游記 |
052 | 史部·政書 | 通典(一) |
053 | 史部·政書 | 通典(二) |
054 | 史部·職官 | 唐六典、翰林志、帝范、臣軌、州縣提綱、官箴、百官箴、晝簾緒論、名公書判清明集、 折獄龜鑒、廉吏傳、三事忠告、秘書監志、吏學指南、庭訓格言、辦案要略、幕學舉要 |
055 | 史部·雜史一 | 逸周書、穆天子傳、竹書紀年、國語、戰國策、吳越春秋、越絕書、列女傳、華陽國志、 十六國春秋、貞觀政要、蠻書、五代史補、唐才子傳 |
056 | 史部·雜史二 | 明儒學案 |
057 | 史部·史評 | 史通、讀通鑒論、文史通義 |
058 | 史部·目錄一 | 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書目答問、校讎通義、書林清話 |
059 | 史部·目錄二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一) |
060 | 史部·目錄二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 |
061 | 史部·目錄二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三) |
062 | 子部·諸子一 | 晏子春秋、曾子、子思子、荀子、管子、老子、文子、關尹子、莊子、列子、鶡冠子、商君書、 申子、慎子、韓非子、鄧析子、尹文子、公孫龍子、墨子、鬼谷子、尸子、呂氏春秋 |
063 | 子部·諸子二 | 新語、新書、淮南子、說苑、新序、法言、鹽鐵論、論衡、潛夫論、申鑒 |
064 | 子部·儒家 | 傅子、顏氏家訓、中說、省心雜言、上蔡語錄、樂庵語錄、節孝語錄、儒言、正蒙、延平答問、 近思錄、忍經、傳習錄、人譜、焚書、一貫問答、明夷待訪錄、大同書、仁學 |
065 | 子部·兵家 | 孫子兵法、吳子、尉繚子、司馬法、孫臏兵法、六韜、黃石公三略、風后握奇經、素書、 將苑、戰略、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虎鈐經、何博士備論、十七史百將傳、武經總要、 守城錄、歷代兵制、翠微先生北征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三十六計、曾胡治兵語錄 |
066 | 子部·道家一 | 亢倉子、陰符經、周易參同契、太平經、海內十洲三島記、老子想爾注、抱樸子、神仙傳、 黃庭內景玉經注、黃庭外景玉經注、真誥、養性延命錄、劉子、玄珠錄、坐忘論、無能子、 玄綱論、玄真子外篇、道教義樞、雜著指玄篇、鐘呂傳道集、化書、續仙傳 |
067 | 子部·道家二 | 云笈七簽 |
068 | 子部·道家三 | 雜著捷徑、悟真篇正義、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太上感應篇注、道樞、 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重陽全真集、漸悟集、水云集、仙樂集、磻溪集、 云光集、太古集、金丹大成集、盤山棲云王真人語錄 |
069 | 子部·道家四 |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無上秘要、峴泉集 |
070 | 子部·佛教一 | 四十二章經、無量壽經、金剛經、妙法蓮華經、維摩詰所說經、佛本行經、百喻經、 心經、圓覺經、楞嚴經、大乘起信論、唯識三十論頌、肇論、弘明集、廣弘明集 |
071 | 子部·佛教二 | 童蒙止觀、三論玄義、六祖壇經、神會禪話錄、祖堂集、高僧傳、比丘尼傳、 求法高僧傳、大宋高僧傳 |
072 | 子部·佛教三 | 出三藏記集、釋氏要覽、古尊宿語錄 |
073 | 子部·佛教四 | 五燈會元 |
074 | 子部·中醫一 | 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黃帝八十一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論、華氏中藏經、 神農本草經、劉涓子鬼遺方、針灸甲乙經、脈經、肘后備急方 |
075 | 子部·中醫二 | 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 |
076 | 子部·中醫三 | 本草綱目(一) |
077 | 子部·中醫三 | 本草綱目(二) |
078 | 子部·中醫四 | 瀕湖脈學、類經、溫疫論、外科正宗 |
079 | 子部·中醫五 | 名醫類案、明醫雜著、疫疹一得、溫病條辨、四診抉微、醫學心悟 |
080 | 子部·科技一 | 周髀算經、九章算術、孫子算經、緝古算經、測圓海鏡、四元玉鑒、五星占、星經、靈臺秘苑、 乙巳占、營造法式 |
081 | 子部·科技二 | 夢溪筆談、新儀象法要、園冶、長物志、天工開物、龍江船廠志、幾暇格物編、刀劍錄、 北山酒經、酒譜、糖霜譜、云林石譜、文房四譜、硯箋、墨史、蜀錦譜、裝璜志、陶說、 景德鎮陶錄、飲流齋說瓷 |
082 | 子部·農學 | 氾勝之書、四民月令、齊民要術、四時纂要、耒耜經、農書、農桑輯要、農桑衣食撮要、 馬首農言、營田輯要、南方草木狀、茶經、續茶經、洛陽牡丹記、竹譜、筍譜、菌譜、 荔枝譜、桐譜、野菜博錄、野菜贊、鳳仙譜、人參譜、湖蠶述、禽經、解鳥語經、相牛經、 相鶴經、蟹譜、獸經、閩中海錯疏、促織經、捕蝗考、鴿經、鵪鶉譜、雞譜、蛇譜、貓乘、 畫眉筆談、燕子春秋、蜂衙小記、海錯 |
083 | 子部·飲食 | 膳夫經手錄、膳夫錄、吳氏中饋錄、山家清供、本心齋蔬食譜、飲膳正要、云林堂飲食制度集、 飲食須知、遵生八箋、養小錄、食憲鴻秘、隨園食單、飯有十二合說、養生隨筆 |
084 | 子部·藝術一 | 書譜、法書要錄、筆髓論、海岳名言、寶章待訪錄、法書考、學古編、翰林要訣、書法三昧、 法書通釋、書品、墨池瑣錄、童學書程、書訣、書法雅言、四友齋書論、大書長語、書法綸貫、 書指、藝舟雙楫、廣藝舟雙楫、敘畫、古畫品錄、續畫品、續畫品錄、歷代名畫記、唐朝名畫錄、 貞觀公私畫史、五代名畫補遺、宋朝名畫評、益州名畫錄、德隅齋畫品、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 林泉高致、山水純全集、畫史、畫繼、梅花喜神譜、畫鑒、繪宗十二忌 |
085 | 子部·藝術二 | 四友齋畫論、畫麈、二十四畫品、明畫錄、畫學心法問答、苦瓜和尚畫語錄、畫訣、畫筌、 芥舟學畫編、山靜居畫論、松壺畫憶、小山畫譜、雨窗漫筆、繪事發微、南田畫跋、 溪山臥游錄、南宗抉秘、讀畫閑評、古今印史、印人傳、續印人傳、印談、印章集說、 韻石齋筆談、篆刻十三略、篆刻針度、敦好堂論印、印戔說、摹印述、觀石錄、后觀石錄、 琴操、樂府雜錄、羯鼓錄、嘯旨、古琴疏、律呂精義、琴聲十六法、溪山琴況、燕樂考原、 敦煌棋經、棋經十三篇、圍棋義例、弈旨、棋國陽秋、弈人傳 |
086 | 子部·術數 | 宅經、靈棋經、焦氏易林、京房易傳、太玄經、葬書、李虛中命書、月波洞中記、靈城精義、 玉管照神局、太清神鑒、皇極經世書 |
087 | 子部·筆記一 | 風俗通義、博物志、西京雜記、古今注、隋唐嘉話、朝野僉載、酉陽雜俎、封氏聞見記、 云溪友議、大唐新語、幽閑鼓吹、中華古今注、唐語林、北夢瑣言、涑水記聞 |
088 | 子部·筆記二 | 東坡志林、東京夢華錄、鐵圍山叢談、澠水燕談錄、容齋隨筆、困學紀聞、鶴林玉露、 揮麈前錄、石林燕語、老學庵筆記 |
089 | 子部·筆記三 | 云麓漫鈔、夢粱錄、齊東野語、武林舊事、桯史、獨醒雜志、南村輟耕錄 |
090 | 子部·筆記四 | 焦氏筆乘、客座贅語、萬歷野獲編、陶庵夢憶、閑情偶寄、菜根譚、了凡四訓、板橋雜記 |
091 | 子部·筆記五 | 池北偶談、嘯亭雜錄、揚州畫舫錄、眉廬叢話 |
092 | 子部·筆記六 | 浪跡叢談、茶馀客話、履園叢話 |
093 | 子部·文言小說一 | 燕丹子、異苑、搜神記、搜神后記、世說新語、游仙窟、類說 |
094 | 子部·文言小說二 | 太平廣記(一) |
095 | 子部·文言小說二 | 太平廣記(二) |
096 | 子部·文言小說二 | 太平廣記(三) |
097 | 子部·文言小說三 | 夷堅志 |
098 | 子部·文言小說四 | 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 |
099 | 子部·通俗小說一 | 東周列國志、清平山堂話本、三遂平妖傳 |
100 | 子部·通俗小說二 | 西游記、后西游記 |
101 | 子部·通俗小說三 | 水滸傳 |
102 | 子部·通俗小說四 | 三國演義、說唐 |
103 | 子部·通俗小說五 | 紅樓夢 |
104 | 子部·通俗小說六 |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
105 | 子部·通俗小說七 | 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
106 | 子部·通俗小說八 | 封神演義、鏡花緣 |
107 | 子部·通俗小說九 | 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 |
108 | 子部·通俗小說十 | 老殘游記、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
109 | 子部·類書一 | 皇覽、龍筋鳳髓判、初學記 |
110 | 子部·類書二 | 太平御覽(一) |
111 | 子部·類書二 | 太平御覽(二) |
112 | 子部·類書二 | 太平御覽(三) |
113 | 子部·類書二 | 太平御覽(四) |
114 | 子部·類書二 | 太平御覽(五) |
115 | 子部·類書二 | 太平御覽(六) |
116 | 集部·總集一 | 楚辭章句、樂府詩集 |
117 | 集部·總集二 | 文選 |
118 | 集部·總集三 | 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漢文 |
119 | 集部·總集四 | 全后漢文 |
120 | 集部·總集五 | 全三國文 |
121 | 集部·總集六 | 全晉文(一) |
122 | 集部·總集六 | 全晉文(二) |
123 | 集部·總集七 | 全宋文、全齊文 |
124 | 集部·總集八 | 全梁文、全陳文 |
125 | 集部·總集九 | 全后魏文、全北齊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 |
126 | 集部·總集十 | 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一) |
127 | 集部·總集十 | 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二) |
128 | 集部·總集十 | 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三) |
129 | 集部·總集十一 | 全唐詩(一) |
130 | 集部·總集十一 | 全唐詩(二) |
131 | 集部·總集十一 | 全唐詩(三) |
132 | 集部·總集十一 | 全唐詩(四) |
133 | 集部·總集十一 | 全唐詩(五) |
134 | 集部·總集十一 | 全唐詩(六) |
135 | 集部·總集十二 | 全唐文(一) |
136 | 集部·總集十二 | 全唐文(二) |
137 | 集部·總集十二 | 全唐文(三) |
138 | 集部·總集十二 | 全唐文(四) |
139 | 集部·總集十二 | 全唐文(五) |
140 | 集部·總集十二 | 全唐文(六) |
141 | 集部·總集十二 | 全唐文(七) |
142 | 集部·總集十二 | 全唐文(八) |
143 | 集部·總集十二 | 全唐文(九) |
144 | 集部·總集十二 | 全唐文(十) |
145 | 集部·總集十三 | 掛枝兒、古謠諺、六朝文絜、駢體文鈔、古文觀止 |
146 | 集部·總集十四 | 元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清詩別裁集 |
147 | 集部·總集十五 | 近三百年名家詞選、晚清文選 |
148 | 集部·別集一 | 昌黎文鈔、柳州文鈔、廬陵文鈔、臨川文鈔、南豐文鈔、老泉文鈔、東坡文鈔、潁濱文鈔 |
149 | 集部·別集二 | 擊壤集、周元公集、張子全書、二程遺書、象山集、東萊集、南軒集 |
150 | 集部·別集三 | 晦庵集(一) |
151 | 集部·別集三 | 晦庵集(二) |
152 | 集部·別集四 | 劍南詩稿 |
153 | 集部·別集五 | 誠齋集 |
154 | 集部·別集六 | 文山集、遺山集、東維子集 |
155 | 集部·別集七 | 潛溪集、誠意伯文集、大全集 |
156 | 集部·別集八 | 王文成公全書 |
157 | 集部·別集九 | 震川集、瀟碧堂集、徐文長三集 |
158 | 集部·別集十 | 初學集 |
159 | 集部·別集十一 | 吳梅村詩文集、黃梨洲文集、顧亭林文集、薑齋文集 |
160 | 集部·別集十二 | 漁洋山人精華錄、通志堂集、小倉山房文集、望溪先生文集 |
161 | 集部·別集十三 | 曝書亭集、惜抱軒文集 |
162 | 集部·別集十四 | 定庵文集、定庵續集、曾文正公詩集、曾文正公文集、湘綺樓文集、人境廬詩草、靜庵文集 |
163 | 集部·文論一 | 文心雕龍、詩品、風騷旨格、詩式、二十四詩品、本事詩、樂府古題要解、文筆要訣、六一詩話、 溫公續詩話、中山詩話、后山詩話、竹坡詩話、彥周詩話、全唐詩話、誠齋詩話、歲寒堂詩話、 石林詩話、白石道人詩說、滄浪詩話、苕溪漁隱叢話、詩人玉屑、滹南詩話 |
164 | 集部·文論二 | 四溟詩話、升庵詩話、藝苑巵言、藝圃擷馀、詩藪、薑齋詩話、原詩、漁洋詩話、甌北詩話、 隨園詩話、續詩品、藝概 |
165 | 集部·文論三 | 古今詞話、碧雞漫志、詞源、詞品、本事詞、賭棋山莊詞話、蕙風詞話、白雨齋詞話、 人間詞話、錄鬼簿、錄鬼簿續編、南詞敘錄、衡曲麈談、曲藻、曲論、曲品、曲律、 顧曲雜言、劇說、樂府傳聲、曲話、宋元戲曲史 |
166 | 集部·戲曲 | 竇娥冤、西廂記、漢宮秋、梧桐雨、趙氏孤兒、倩女離魂、琵琶記、牡丹亭、精忠旗、 寶劍記、嬌紅記、桃花扇、長生殿、清忠譜、雷峰塔、風箏誤 |